1樓:漫閱科技
史前時期的藝術,多與宗教結合,甚至有人提出藝術起源於宗教(這當然是不確切的,但至少說明這兩者具有密切的聯絡)。因此,史前時代有許多建築,從造型來說出自當時的宗教原因,但它又是人的精神產物,是感動人的,近乎藝術。
在今之遼寧海城岫巖,發現一座巨石建築。據劉錫誠《中國原始藝術》說,此叫「姑嫂石」,書中引《丹東市志》所記:「位於岫岩縣岫巖鎮北5公里興隆鄉興隆村薛家堡子,當地群眾稱為『姑嫂石』。
石棚的左右後三面各由長1.8公尺、寬2公尺、厚0.8公尺的大石板組成,頂蓋是一塊長5公尺、寬4公尺的橢圓形大石板。
」這種巨石建築,在我國是很多的,除了上面說的岫巖一例外,在遼東半島還有許多處,四川也發現有好多處。其形式除了上面說的石台狀外,還有許多獨石和立石的形式,據《中國原始藝術》一書的作者分析,它們的功能有三種:一是石台為原始先民酋長的墳墓或墓誌,是靈魂不滅的象徵;二是石台為原始社會進行祭祀的宗教場所,是古人對太陽崇拜的象徵;三是石台即古人之「祖」(祖廟),是性器崇拜的象徵。
據作者分析,一為墳墓或墓誌說。如《華陽國志•蜀志二》中說:「蜀有五個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萬鈞,為墓誌。
今石筍是也。號曰筍裡。」但其形狀似乎不太像。
另一說,書中引曲傳麟《遼東半島石棚性質初探》之說:「我認為主要是新石器晚期到奴隸社會初期,氏族首領或奴隸主的墓葬,同時也是後人祭祀祖先的祭祀場所……根據考古的發現,歐洲石棚中多是屈身葬。在中國過去只看到暴露在地表面之石棚,多數前面的敷石是半截的,有的被當作廟宇使用,內部都已清理乾淨,因此沒有見到人骨。
近年來在石棚中發現人骨的已有多處,在遼南雙房二號石棚發現了人骨、石紡輪、陶壺。」關於認為它是宗教祭祀場所或宗教紀念物,以及說它是古人之「祖」的分析,在此不予細述。總之,這三種說法都與人的精神有關,而且都注意其造型。
可以看出,無論何種說法,都說明當時的這種建築造型,與宗教和藝術有關。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這裡發掘出許多史前文物,據研究這些文物和房屋遺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當然,如上所說,建築也只留下遺址,因此,要研究這些建築的藝術性,也只能從其他一些文物來間接地推斷了。從發掘出來的一些陶器中可知,當時人們已經能用藝術手法作形體的誇張,如「縱目人面像」,把眼珠凸出有好幾厘公尺,嘴橫向拉長作笑容,鼻子兩翼用咼卷狀,雙耳大而且高。
雖為誇張但卻從比例和細部形象來看,卻是乙個藝術性的雕刻。有人分析這是「圖騰柱」上之物,顯然是宗教式的,或者可以說是史前的宗教和藝術的結合。
縱目人面像
再說浙江餘姚的河姆渡,這裡發掘出來古代文物的年代更早。除了上面說過的榫卯結合的建築木構件外,在此還發掘出許多陶製器皿,如陶缽口沿上的連環禾葉紋、象牙雕刻的雙鳥朝陽圖等,都可以看出在距今達七千年的史前時代的藝術追求。圓形環面上的兩幅連續圖案,說明這是當時人們對圖案藝術已有了某些規則性的把握,對於形的抽象和組合,無疑已達到了美的境界,從中可以作一推斷,即當時人們對住屋有藝術加工的可能,而且其風格也可能是如此。
那些「雙鳥朝陽」、「雙鳥負日」等圖案,則也顯示出當時人們的文化想像力。
岩畫在我國發現有很多處,如廣西寧明花山岩畫,其內容是酋長兼巫師的形象,不但表現出當時的宗教式的文化內容,而且顯然是乙個空間,表現出氏族社會的某種慶典儀式場面。岩畫在山崖上,可以保留至今,足見當時人們對於表現人類自我的慾望和能力。所以大至岩畫,小至陶器、玉器,都說明我國史前時代的種種藝術素養。
可惜的是當時的建築不能儲存下來,只留下基址和一些殘餘的構件。但從好多的建築遺址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那種很有規律的方形、圓型房屋,其本身也正是建築藝術的雛形了。
有人說建築藝術要比建築產生得晚,認為人類一開始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避風雨、防敵獸而挖洞、築巢,談不上什麼藝術性。這種說法好像有些道理,可是如果我們進一步追究「什麼是建築」、「什麼是建築藝術」之類的問題,可以發現在它們的早期階段卻是很朦朧的。上面說過,人建造的建築,之所以稱之為建築而不是「窩」、「巢」、「洞」之類,其本質在於人是靠智慧型構築的,通過思維,經過推敲,有目的地營造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不是本能的。
因此,古人的建築,一開始就具有精神要素,這種精神要素就反映在以怎樣的方式把建築造得更好些,更合理些。從美學的角度說,這正是建築藝術的萌芽。同時,精神活動的出現,伴隨而來的必然有宗教和人際關係問題(早期的倫理關係),這種現象也是對建築(形式)的要求。
因此,作為「人的建築」,一開始必然會伴隨建築的藝術性。當然這種藝術性決不能如同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或我國的秦始皇的阿房宮那樣明顯和高超,而是原始的、朦朧的,就像當時的器皿岩畫文身等那種「藝術性」。但是,這畢竟含有藝術性質,是人的本質力量在物件物上的投影。
結合具體藝術例證談談藝術與宗教的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從建築方面談吧,給你兩段:
1.過去兩千年間**教首先在西方世界創造了大量輝煌壯麗的作品,這時期藝術和建築的偉大作品,明顯地反映出藝術家在他們幾乎所有的創作中都受到耶穌**的生,死和復活的感動和影響.比如,**教藝術從根本上不同於希臘藝術.
比如彼得.福賽思(peter forsyth)所言,希臘人熱愛自然,特別是人的自然本性;相反,**熱愛的不是自然而是超自然,"神--人,道成肉身的神,他的恩典把自己奉獻給愛".**教的這一特徵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文藝復興直至18世紀所謂的啟蒙時代中.
2.涉及**教建築的影響,仍保持非凡成就的歐洲大教堂的哥德式風格影響尤甚,它留給世界巨大和持久的烙印.用一位藝術家的話說,哥德式建築甚至成為**教建築的"語言".
許多世紀以來,哥德式大教堂的建築已經在靈性上提公升了數以百萬的**徒.因為,就像有人所言,"它深不可測的高度表達了人性嚮往以為被愛和被尋求的上帝的熱望,無論是在白天日光中的教堂中殿,還是在黃昏燭光搖曳的小禮拜堂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非凡的建築仍在繼續不斷地感動著不僅僅是無數的**徒,還有很多非**徒.
眾所周知,即使是世俗的歐洲人也以他們的大教堂為自豪,每年有數以千計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遊覽這些著名的建築物.這些回應充分證明了受**教影響的哥德式建築的貢獻不僅活在藝術史的書本上,也活在21世紀無數人的生活當中.
宗教與藝術的關係?
3樓:這泓伊豆的溫泉
從中西方藝術和宗教的發展歷史來看,藝術是用來表達宗教信仰的,宗教信仰用藝術來傳播教義,表達拯救世人的願望,二者緊密關聯。但同時,藝術在創作過程當中還帶有修心養性或者修行的性質,這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宗教比較特殊的方面。
「宗教」一詞**於西方,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就融入了中華文化,成為一種集體智慧型,這是非常難得的。它既有對形而上的關注,也有對形而下微觀世界的觀察和分析,並且不僅僅是一種推理,還有自己的實證和體驗,所以不能把佛教等同為神學,它更是一種文化。
藏語裡有乙個詞叫「娘木吉兒」,「娘木」就是各種表現,「吉爾」就是心裡的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就會產生很多藝術,因此在他眼裡,一切無不可稱作藝術。但真正的藝術不是模仿,而是對真善美毫無造作的表達。
從宗教和藝術的關係能夠看到中華文化傳承中古老且精華的部分。在中華文化中,事物並不是獨立割裂的,而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緣變化了,事物自然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中華文化裡,對世界萬物的認識是生生不息的。
藝術和宗教的本質都是為了自我超越,這個超越就是超越滾滾紅塵的種種慾望和煩惱。
4樓:廢材小小怪
宗教與藝術的關係如下:
1、宗教與藝術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
上帝、聖母、天使等等都是生動的具體形象,儘管這些形象是虛幻的,但它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社會生活的抽象。
當然,從本質上說,宗教形象是宗教觀念的外化,是普遍觀念的符號,如佛教或**的形象,只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力量,它所物化或物件化的只是一般的宗教教義。
並不包含有藝術家的個性和他的思想情感,人們在對它虔誠膜拜時只能感到一股壓迫自己的巨大力量。
而藝術形象是審美的符號,人們在欣賞它的時候也認識到自身的本質力量,從而得到審美的享受。
2、宗教與藝術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
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宗教,像藝術一樣,也是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
不僅 反映社會的經濟,而且反映社會的政治、法律;不僅反映社會的物質關係,而且反映社會的思想關係;不僅反映人們真實存在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反映人們虛妄的幻想與願望。
一部《聖經》,既是意蘊精深的宗教典籍,又是古代巴勒斯坦地區的經濟、政治、軍 事、文化、思想的百科全書,是古代希伯來人的法典、哲學、倫理、民情的歷史長捲。
3、宗教與藝術都蘊含了感情與幻想的成分。
宗教不僅要相信作為人們幻想產物的超自然實體即神靈的真實存在,而且對這些超自然實體抱有強烈情感,不是恐懼與虔敬,就是讚美與歡欣。
宗教與藝術一樣,不僅有強烈的情感,而且把這種精神追求置於眼前物質利益追求之上。克萊夫貝爾在 《藝術》一書中曾舉了乙個有趣的例子。
他說:「我在巴黎見到的一些青年畫家,他們身無分文,半飢半飽,衣衫襤褸;就連妻兒老小也是如此。
但是他們仍然發狂般地以全部熱情畫著那些沒人買的畫,他們還說不定會殺死或者打傷任何乙個建議他們降低自己作品售價的人。
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超級宗教狂。一切藝術家都屬於宗教型。」
4、宗教與藝術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撫慰,產生愉悅與希望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對於苦難中的人民來說,又是通往天國的廉價門票。它既能使人麻醉,又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撫慰,產生愉悅與希望。
這與藝術的作用有共同之處。 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與宗教同屬於幻想的領域、情感的領域,科學則屬於現實實證的領域、理智的領域。
因此,他強調「藝術與宗教是人們擺脫現實環境達到迷狂境界的兩個途徑。審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熱是聯合在一起的兩個派別。
藝術與宗教都是達到同一類心理狀態的手段」。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宗教和藝術能起著同樣的功用。以時下的流行文化為例,若從藝術政治學角度來看,其作用和宗教大致相當。
宗教給人以精神寄託,以便人類從中獲得對現世痛苦的解脫。而流行文化也以狂歡、娛樂的方式消解人的思考,度過人所必須要消磨的時間。
因此,流行文化通過奔騰熱烈的方式來消磨反抗者的思考,而宗教則通過內斂深沉的方式來寄託人的未來希望,都能同時達到安撫民眾的作用,這是二者的內在相通性。
根據以上理由可以看出,宗教推動藝術的發展,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當然作為兩個不同的文化子門類,宗教和藝術畢竟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宗教乃是人的一種自我意識的迷失和不確定,藝術卻是對人的自由創造本質的確證。兩者之間也是一種互相影響的關係。
宗教與藝術確實存在根本對立的方面:
宗教是對社會生活的歪曲反映;而藝術是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
宗教要求對彼岸世界的心靈感悟;而藝術世界要求對現實世界和世俗情感的形象表現。
宗教的物件是神,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異化,人們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
藝術的物件是全面的生活,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人們在藝術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型和美。
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勸人到彼岸世界去尋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對人的心靈的麻醉;藝術是生活的教科書,鼓舞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去實現自己的自由創造的本質, 它是對人心靈的淨化。
宗教相信自己的物件超自然實體即神靈的真實存在;而藝術卻不相信自己創造的物件的真實存在。
費爾巴哈說:「藝術認識它的製造品的本來面目,認識這些正是 藝術製造品而不是別的東西;宗教則不然,宗教以為它幻想出來的東西乃是實實在在 的東西。」
列寧在《哲學筆記》中肯定了費爾巴哈的這個思想,指出「藝術並不要求人們 把它的作品當作現實」。宗教對藝術的排斥,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
如八世紀至九世紀拜占庭掀起的所謂「聖像破壞運動」和中國古代的三項「滅佛運動」。
結合中國藝術的現狀,試述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係
1 由於時代的前進,文化藝術同經濟一樣會在相互借鑑的基礎上趨於統一,形成具有同一 特點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藝術潮流,這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化藝術將成為今後世 界藝術發展的主流。2 隨著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藝術民族性認識的深入。只有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 上,不斷發展民族藝術。才能使藝術作品具有真...
如何理解佛教舞蹈的宗教性與藝術性
佛教舞蹈。與佛教的向善普度眾生。是融為一體的。藝術性就是一種欣賞性,讓老百姓都喜聞樂見容易接受。佛經裡我沒找到關於跳舞供佛的依據,佛家寺廟裡,也沒看過有關活動。那麼可以理解佛教舞蹈,與佛教的宗教性關係不大,如果有,可以說在傳播佛法的內涵。但如果女性裸露身體,對觀眾有明顯的性暗示的話,舞蹈中即便有宗教...
如何理解藝術與哲學 宗教 道德 科學等彼此間的相互關聯作用
答 哲學主要通過美學這一中介對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最突出的例證,便是西方現代哲學對於西方現代派藝術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宗教對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都有過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形形色色的宗教藝術幾乎遍及各個藝術門類,成為世界藝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與藝術的相互關係既體現在道德影響藝術,也體現在藝術影響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