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京創典文化
麥積山風景區北跨清渭、南攜嘉陵,地處我國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線,又是東南、西北季風交替帶,蘊有南北兼備的各種野生觀賞植物和藥用植物。
麥積山山勢險峻,林木蔥蘢,泉水清澈,飛瀑如練,風光旖旎,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譽。加之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麥積山石窟有什麼顯著特點?
2樓:北京創典文化
麥積山石窟的乙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險峻,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
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麥積山石窟的歷代特點
3樓:y妖堿爉
麥積山石窟約自十六國後秦時期建立,歷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歷時一千六百餘年,都有不斷開鑿和修繕。因歷代**的緣故,中部山崖崩塌陷落,遂將山崖自然分為東崖和西崖兩個部分。洞窟現有編號194個。
時代階段特點代表洞窟後秦(公元384-417年)創始階段剽悍雄健第74、78窟北魏(公元386-534年)輝煌發展階段秀骨清像第115、133窟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練提高端段秀骨清像第127、121窟北周(公元557-581年)創新階段珠圓玉潤第4、62、44窟隋代(公元581-618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第37窟初唐(公元618-712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第5窟宋(公元960-2023年)大規模重修期寫實求真第165窟重點洞窟第74、78窟為麥積山最早的洞窟,多認為開鑿於後秦(或西秦),或認為鑿於北魏文成帝復法之後。為平面方形平拱敞口大龕,窟內鑿「凹」字形高壇基。兩窟形制、規格均相同。
三壁塑三佛,為三世佛題材。佛像面相方圓,細眉大眼,高鼻薄唇,軀體偉岸,著通肩或半披肩袈裟,為早期佛教藝術風格。窟內壁畫大部分已脫落,內容難以辨認。
七十四窟內現存壁畫兩層,底層已模糊不清,上層僅存佛兩側所繪飛天數身。
北魏時期是麥積山開窟的大發展期,共有88個,佔全部洞窟的近半數。早期洞窟代表有80、128兩窟,以平面方形平頂中小型窟為主,窟壁出現上下分層開小龕或影塑造像的形式,造像題材除主體為三佛外,又開始出現了釋迦、多寶二佛並坐說法的新題材。
中期洞窟代表有76、115、155窟。洞窟形制同早期無多大區別,造像風格有較大變化,面相趨於清俊。其中,115窟內出現佛**像,門楣上塑有七佛,均是新出現的內容。
北魏晚期,因當時社會佛教的發展近乎氾濫,故而麥積山這一時期的窟龕數量多,規模大,是麥積山開窟造像的最盛期。最有代表性的有121、127、133、135、142等,為平面方形或近方形的殿堂式窟,多有壁龕,造像題材仍以三佛為主,但同時出現了一佛二菩薩二**的組合。造像受中原影響,以褒衣博帶、秀骨清像為主流。
其中,133窟(萬佛洞)有泥塑27尊,造像碑18通(尤以10號佛傳故事碑珍貴),飛天、千佛像共3000餘尊,是麥積山石窟中造像最多的洞窟。壁畫出現了大型經變畫和本生故事畫,以127窟的壁畫儲存最好。其重要作品有西方淨土變、維摩詰變及薩埵那捨身伺虎、睒子本生等。
特別是其經變畫是目前國內石窟現存最早、最成熟的北朝大型經變畫,對敦煌莫高窟隋唐以後的大型經變畫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西魏洞窟現存12個,以43、102、123窟為代表,以中小型窟為主,出現了崖閣式窟,如第43窟(被視為文皇后乙弗氏的「寂陵」),造像出現一佛二菩薩二**二力士的組合。其102窟的文殊與維摩詰相對而坐、123窟的童男童女等均是水平極高的代表作品。
北周共有44個窟龕,以3、4、26、62窟為代表。第4窟(又名上七佛閣、散花樓)是麥積山規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為七梁八柱、平拱藻井、寬31.7公尺、高15公尺的單簷廡殿式洞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崖閣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北周造像以七佛為主,繼承西魏秀骨清像的特點,變為「面短而豔」的風格,開啟了唐代造像豐滿圓潤的先河。
隋唐時期洞窟由於**塌毀保留甚少,以第5窟(牛兒堂)為代表。該窟外壁壁面上成排的供養人壁畫是研究唐代服飾等方面的珍貴資料。
宋代在麥積山的開窟甚少,但對許多早期造像進行了重修。第165窟的宋代重塑觀音菩薩像及供養人像具有較高的水平,反映了宋代造像世俗化的特點。
麥積山石窟形式具有什麼特點?
4樓:漫閱科技
麥積山石窟形式與傳統建築較接近,多為方型空間,頂是平的,前面設門(或廊式),兩側開龕。其中七佛閣最典型,俗稱散花樓,為公元6世紀中葉開鑿的典型的漢代崖閣建築。閣內有彩塑力士像,肌肉健美,形態威武。
麥積山石窟造像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公尺,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公尺,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乙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
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公尺,小的僅有10多厘公尺,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貼上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中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岩(即沉積岩),其山勢陡然、獨峰聳立,最初有許多天然岩洞。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公尺。
由於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稱於世,絕大部分泥塑彩妝。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
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
6樓:time凌亂莎
,麥積山的造像是磨牙石套高浮雕,麥積山石窟是民間的工匠藝人集資修建的帶有民族的藝術,以及人間的真情和世俗化。多的呢就去看看了解一下,它的年代就遠研究的話很深的
7樓:麥湉繩瑋琪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東部的天水市,因該山形似麥堆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可能在後秦時已開始建造,魏孝文帝以後,漸趨發達。現存魏、西魏、周石窟大約三十個,麥積山石質不宜於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
經過一千多年,塑像並未潰敗,這種和泥法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自隋至明清,歷朝都有塑像,大塑像高達15公尺,小塑像高僅20多公分。
麥積山石窟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號稱中國「四大石窟」.
麥積山石窟有什麼特色?
8樓:北京創典文化
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凌空飛架」,層層相疊,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形成乙個巨集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
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閣獨具特色,雄渾壯麗。
洞窟多為佛殿式而無中心柱窟,明顯帶有地方特色。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的特徵是什麼?
9樓:漫閱科技
麥積山石窟始鑿於十六國的後秦時期,並建立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時期,大規模開鑿。如西魏文帝時,再修崖閣,重興寺宇;魏文帝皇后去世,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造七佛閣。
現存最早的石刻題記為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唐代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大**,使麥積山石窟崖面中間部分倒塌,故整個石窟就分為東西兩崖。東崖現存54窟,西崖現存140窟。
麥積山的乙個特徵是窟內佛像幾乎都是泥塑(因為山之石不宜精刻),麥積山石窟內大小佛像共有7200餘尊。其中最高的佛像高約16公尺(阿彌陀佛),最小的佛像僅十幾厘公尺。造像特點質樸、細膩,形象逼真。
麥積山石窟有什麼特徵,麥積山石窟造像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麥積山的乙個特徵是窟內佛像幾乎都是泥塑 因為山之石不宜精刻 麥積山石窟內大小佛像共有7200餘尊。其中最高的佛像高約16公尺 阿彌陀佛 最小的佛像僅十幾厘公尺。造像特點質樸 細膩,形象逼真。麥積山石窟造像的突出特點是什麼?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 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麥積...
麥積山和敦煌石窟相比有什麼不同麥積山石窟造像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敦煌莫高窟 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 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巨集大,儲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公尺,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
麥積山石窟是什麼樣的地方,麥積山石窟是乙個什麼樣的地方?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公尺,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公尺,有的達七八十公尺。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