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倚靠在柴門的外邊,順著風聽著傍晚的蟬鳴
2樓:匿名使用者
傍晚時,拄杖倚於柴門外,清風撲面,送來陣陣蟬鳴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的賞析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所要極力表現的是輞川的秋景。一聯和三聯寫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詩人選擇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蒼翠的寒山、緩緩的秋水、渡口的夕陽,墟裡的炊煙,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勾勒出一幅和諧幽靜而又富有生機的田園山水畫。
詩的二聯和四聯寫詩人與裴迪的閒居之樂。倚杖柴門,臨風聽蟬,把詩人安逸的神態,超然物外的情致,寫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則把裴迪的狂士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全詩物我一體,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此詩是王維酬贈裴迪之作,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情景交融,不僅描寫了輞川附近山水田園的優美景色,還刻畫了詩人和裴迪兩個隱士的形象,使人物和景物相映成趣,表現了詩人的隱居生活的閒居之樂和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感情,體現出王維閒居輞川這一精神家園時內心生活之豐富及其所達到的深度。
首聯和頸聯中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一系列富有時間和季節特徵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山水田園畫卷,極度強調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真是名符其實的「詩中有畫」,在這首詩中,所有的景物都感染了詩人的主觀感**彩,它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被詩人賦予了靈魂,就好像一幅真實的山水風景畫呈現在我們面前。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首聯寫的是秋天山里的景色,即是寒山,表明秋意已濃,而以一「轉」字到蒼翠,從而使靜態的山水畫在色彩上呈現出動態的變化,水之潺湲,本來就為動態,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時都在叮咚流動,乙個「日」字則賦予了水的永恆特徵,暗示了裴迪始終如一的高潔人格和精神的永恆,也對比表現出對人的生命短暫的思索。「在寒秋,泉水叮咚,天色將晚,給山巒增添了一絲蒼翠之色,」首聯已經顯露出黃昏落日的景象,僅僅十字,勾勒出一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日落山中之景,令人嚮往,而其中體現出無所住心才是禪宗強調的絕對自由,從動的現象世界中去體悟靜的本體,在變化中體現出永恆。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頸聯寫的是暮色中的原野,夕陽,炊煙,這是典型的日落黃昏時的田野鄉村景色,給人的是一種寧靜的感覺,水,陸,人跡和自然交織在一起,作者在景物的選取上獨具匠心,表現出大家風範,「渡頭餘落日」,渡頭上僅「餘」下了落日,余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而作者寫出了落日即將與水交接的一剎那的景象,似乎那一瞬間就是永恆,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在水上捕魚的漁夫們都已經把船停靠在岸邊回家了,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出落日的光輝,多美,多麼寧靜的鄉村之景。首聯和頷聯作者寫出了時間的兩種形態:
一種是無始無終,如水流一樣未嘗停滯的時間,就像首聯中所寫的「秋水日潺湲」,另一種是在某一刻度上瞬間存在的「切片」或片段,這就是「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這句很明顯作者是化用了陶淵明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歸園田居》,「依依」二字擬人化的表現了炊煙縈繞,不忍離去的景象,而王維的詩句表現了黃昏第一縷炊煙緩緩上公升到空中的景象,各有各的意境,乙個上字,不僅表現出炊煙緩緩上公升之景,而更令人回味無窮。此聯為我們勾勒出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面對的一幅恬然自樂的田野鄉村之景。
首聯重點在動,此聯重點在突出靜,蘊含了樸素的辯證思想,極度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頷聯寫詩人自身的情態,倚仗柴門,見詩人神態之安閑,臨風聽蟬,可見詩人神情之專注,倚仗柴門,聽寒山泉水,聽晚樹鳴蟬,看渡頭落日,墟裡孤煙,那專注的神情,安逸的神態,不就是《歸去來兮辭》裡的陶淵明嗎?這難道不是表現出了一絲清修的禪意嗎?
詩人一直渴望和陶淵明一般的田園生活,詩人對陶淵明,其實是十分仰慕的,在尾聯中,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主人公五柳先生,是一位忘懷得失、以詩酒自娛的隱士,其實這就是陶淵明的自我寫照,而詩人又以五柳先生自況,由此可看出詩人是多麼仰慕陶淵明了。「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接輿是春秋時代的楚國狂士,「鳳歌笑孔丘」,作者把裴迪比作沉醉狂歌的接輿,表達了對友人高尚品格的高度讚揚,也足以看出詩人認為裴迪絕非尋常之士,陶淵明,接輿,王維和裴迪,這四個雖然不是同乙個時代,個性也不一樣的人,卻通過這首詩穿越時空而在這裡如此美景之中「相遇」。
在如此寧靜的美景之中,詩人遇到了也是同樣有著遠大理想的好友,這時可見詩人的強烈的情感凸顯出來,畢竟,在哀鴻遍野,朝綱混亂的時代,還有安史之亂所造成的一切,使王維都無法徹底地安靜下來,即使是身處如此安靜協調的優美景色之中。詩人無法報效國家的懷才不遇的一種憤怒在這裡表現了出來。
4樓:匿名使用者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輞川:水名,在今山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後歸王維。王維在那裡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與王維唱和較多。
轉蒼翠:一作「積蒼翠」。轉,轉為,變為。蒼翠,青綠色。
潺湲(ch醤yu醤):水流聲。這裡指水流緩慢的樣子,當作為「緩慢地流淌」解。
聽暮蟬:聽蟬秋後的蟬兒鳴叫。暮蟬,秋後的蟬,這裡是指蟬的叫聲。
渡頭:渡口。
墟裡:村落。
孤煙:炊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輿,陸通先生的字。
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五柳,陶淵明。
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寒山變得格外蒼翠,秋水在日日夜夜慢慢悠悠地流淌。我時常獨自一人柱著拐杖佇立在茅舍門外凝望著秋山的蒼翠,在秋風中聆聽暮蟬的吟唱。在渡口那邊的太陽快要落山,村子裡一縷縷的炊煙裊裊地公升起來的時候,我又遇到了如同接輿的醉酒狂徒裴迪,他站在我的面前,瘋狂地吟詩、唱歌。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王維官終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進士,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
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已有歸隱之意。
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公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
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亦日深。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居於終南山,後因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遂與好友裴迪遊歷其中,賦詩相酬為樂。
輞川,在藍田縣城南的終南山麓,那裡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是秦嶺北麓一條風光秀麗的川道。輞川在歷史上不僅為「秦楚之要衝,三輔之屏障」,而且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心醉神馳的風景勝地,素有「終南之秀鐘藍田,茁其英者為輞川」之譽。其中「輞川煙雨」為藍田八景之首。
這首詩即為王維與裴秀才在此遊賞之時所作。
本篇是一首寫景之作,作品描繪了詩人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喻自己,人與秋景巧妙融合,形成了物我一體的藝術意境,流露了閒居的樂趣,抒發了對朋友之間的真切情誼。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開篇直接寫景。在詩人的筆端,時節雖已深秋,然而山卻變得更為「蒼翠」,水也流得愈加「潺湲」,「寒山」不寒,「秋水」亦不幽了。非但沒有一絲寒冷悽切之感,反而令人對秋山秋水產生了一種難得的愛戀。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一「轉」字,恰切地寫出了秋山色彩變化的動感形態。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兩句是在寫人,也是在寫情趣。「倚杖柴門」幹什麼?凝望遠處日漸蒼翠的「寒山」;「臨風」又為何?
聽「暮蟬」的鳴唱,流露出了詩人當時特有的那種悠閒,那種自由自在,那種超然物外享受山林幽居生活的閒適和樂趣。有必要提及的是,按照律詩的格律要求,頷聯應該是對仗的,首聯不必對仗,但詩人為了表達的需要,突破了格律的束縛,反格律而為之,變成了首聯對仗,而頷聯則不對仗。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一聯中詩人又回過頭來,再寫秋景。在描寫的事物上,選擇「落日」和「孤煙」,是很有目的性的,既交代了時間點——傍晚時分,又點明了詩人的著眼點——極具代表性的水邊的渡口和遠處的村落;一幅秀美壯觀的山村日暮圖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最後「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兩句詩人再次寫人寫情。這裡寫的是詩人遇到了乙個喝醉了酒的人,是裴迪,詩人的好朋友。「復值」,又碰到之意。
喝醉了酒的接輿——裴迪,在「五柳」——詩人面前狂歌。鄉村風情人情,活生生的生活畫面呈現在了讀者眼前。
這首詩既描寫了優美的山村秋景,又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還採用了景物、人物交錯描寫的行文方法,景物與人物相映成趣,描寫與抒情有機融合,形成了乙個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詩畫完美結合的藝術境界
5樓:上佺
這首詩在順序上是錯誤的 就是說 連詩的最基礎的知識都不懂 不懂詩的人談詩 解釋更是有出入 倚杖句 不是在那個位置上 所以!那兩位答的也是瞽人白唬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狂歌五柳前五柳是什麼意思
6樓:球球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中,「狂歌五柳前」的五柳的意思是::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翻譯: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鬱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
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裡的炊煙一縷縷飄散。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五律。此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比自己。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抒發了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開頭二句寫景,著意刻畫水色山光之可愛,雖深秋,山依然蒼翠,水依舊潺流。
三、四兩句,轉而寫情。倚杖柴門,臨風聽蟬,神馳邈遠,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間寫景致。渡頭落日,墟裡孤煙,地道山村風物。最後兩句再寫人情。接輿、五柳、潔身自好,高風脫俗。風光無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