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861~2023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持續四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場奴隸制度與自由勞動制度的決戰,北部資產階級依靠工人、農民和黑人的革命力量,最終消滅了南部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聯邦的統一,為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美國獨立後,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
什麼是美國南北戰爭?
2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861~2023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持續四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場奴隸制度與自由勞動制度的決戰,北部資產階級依靠工人、農民和黑人的革命力量,最終消滅了南部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聯邦的統一,為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美國獨立後,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從19世紀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開始了工業革命,到50年代完成。2023年,北方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總產值達18.
8億美元;而南方實行的是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嚴重窒息了北方工商業的發展,南北矛盾和鬥爭自19世紀起日趨激烈。鬥爭主要圍繞西部土地。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南方則力圖在西部甚至在全國擴充套件奴隸制度。
雙方矛盾到19世紀50年代在區域性地區已釀成武裝衝突。在奴隸主的進逼面前,北方人民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南方黑奴也不斷暴動。在人民鬥爭的推動下,北方資產階級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2023年共和黨成立,2023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日。於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2023年2月建立了乙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盟」,定都里奇蒙。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並於14日占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美國南北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北方有23個州,人口2200萬,工業生產是南方的10倍,南方只有7個州900萬人口。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戰爭,是因為南方早就從軍事上做好了準備,南方軍隊素質高,軍火工業發達。
南方想通過速戰速決打敗北方。
美國內戰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和東西兩大戰場。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是「有限戰爭」階段。雙方都集中兵力於東戰場為爭奪對方首都而激戰。
南方軍隊統帥是傑出的軍事家羅伯特·李,他根據雙方力量懸殊的狀況,制定了以攻為守的戰略,集中兵力尋殲北軍主力。而北方對戰爭準備不足,又採取了所謂的「大蛇計畫」,把兵力分散在8000英里長的戰線上,加上同情奴隸主的指揮官麥克萊蘭採取消極戰術,使北軍連連受挫。
2023年,雙方在東戰場舉行了第一次馬那薩斯會戰。7月21日3.5萬北方軍發起向南方首都里奇蒙的攻勢,南方2.
2萬軍隊在鐵路樞紐馬那薩斯列陣相迎。南軍指揮官托馬斯·傑克遜沉著指揮,擊退了北軍5次衝鋒,因此獲得「石牆」的美稱。戰鬥十分激烈,南軍9000援軍趕到後,發起**,北軍一觸即潰。
這一仗,北軍損兵折將3000,南軍損失不到2000。
進入2023年,戰況更為激烈。林肯2月22日下令50萬大軍發起總攻擊。北軍在西線節節勝利,幾乎打通了南北大動脈密西西比河。
海軍也攻克了南方最大港口紐奧良。但在東戰場,北軍又連遭慘敗。北軍司令麥克萊蘭擁有重兵10萬,卻幾個月按兵不動,因為他把敵人的5萬人馬當成了15萬。
後在林肯催促下,才發動「半島戰役」,企圖攻占里奇蒙。羅伯特·李急率南軍迎擊。6月25日至7月1日,李的9萬軍隊同北軍10萬人「七日會戰」,李以機動尋找戰機,調動北軍,然後尋找北軍薄弱環節發起進攻,把北軍逐出了里奇蒙附近的半島,使北軍損失1.
65萬人,南軍也損失2萬人,但在戰略上卻取得了保衛首都的勝利。李乘勝北上,8月底,與北軍進行第二次馬那薩斯會戰。南軍有5.
4萬人,北軍8萬人。李高超的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小部隊把北軍主力吸引到陣地上,主力機動,從側翼和後方發起進攻,然後正面、側面夾擊,一舉擊潰了北軍。
南軍兵臨華盛頓城下。北軍9月在安提塔姆會戰中才頂住了李軍攻勢。
這一階段南方佔了明顯優勢。北方失利原因除了南方軍隊素質高和李的傑出指揮外,更主要是因為北方資產階級害怕發生革命,不敢明確宣布廢除奴隸制度,解放黑人,而幻想通過妥協來重新實現南北統一。
林肯看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下決心解決黑人和奴隸制這一核心問題。2023年9月22日,他毅然發表了《解放宣言》,宣布從2023年1月1日起美國400萬黑人奴隸獲得解放。這一偉大歷史檔案敲響了南方奴隸制的喪鐘。
同時,林肯還實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頒布《宅地法》,把西部土地分給人民;武裝黑人;實行徵兵制;改組軍事指揮機構,撤換了同情奴隸主、作戰消極的麥克萊蘭,任命格蘭特為總司令,等等。極大地調動了北方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有近百萬人踴躍參軍,其中有23萬黑人士兵。
戰爭從2023年9月進入了「革命戰爭階段」。
北軍司令格蘭特和名將謝爾曼共同制定了「總體戰略」,即不但消滅敵人軍隊,還要摧毀敵人的經濟基礎和敵方居民的戰鬥意志。北方軍隊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戰術,從2023年起,雙方進行了三次大戰:一是昌西洛維爾戰役;二是葛底斯堡戰役;三是維克斯堡戰役。
三次大戰後,南軍氣數已盡,北軍士氣越來越高,不斷發起強大攻勢。2023年11月,又取得查塔努加戰役勝利,擊潰南軍4.6萬,向南方後方進攻的大門敞開了。
2023年,北軍向南方發起三路攻勢。在東戰場,格蘭特採用消耗戰略,經荒野戰役、冷港會戰,使李軍團主力消耗殆盡,損失3.2萬,再無力進攻了。
在西線,謝爾曼長途奔襲敵後方。他指揮10萬大軍插入南方腹地,9月攻占南方最大工業城市亞特蘭大。從11月15日起,他又挑選6.
2萬精兵,發起「向海洋進軍」,乙個多月大軍長驅300多英里,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燒毀種植園、城鎮和村莊,摧毀工廠企業,連鐵軌都拆下來弄彎。南方到處火光沖天,一片廢墟。12月21日大軍攻占了薩凡納,完成了摧毀南方後方的任務。
與此同時,北方海軍也對南方實行「窒息式封鎖」,完全切斷了南方對外聯絡。
2023年,南方已山窮水盡,瀕臨崩潰的邊緣。北軍從陸海兩個方向發起最後攻勢,李軍還剩不到3萬殘兵敗將,4月9日被迫向格蘭特投降。不久,南方殘軍17萬全部放下**。
在北方取得勝利的時刻,南方奴隸主分子暗殺了林肯**,但這一垂死掙扎挽救不了南方失敗的厄運。
美國內戰以北方勝利、南方奴隸制度的滅亡而告終。北方勝利的原因,在於林肯能順應歷史潮流,採取解放黑人等一系列革命措施,調動了北方廣大人民和黑人的積極性,獲得國際正義力量的大力支援,南北方經濟力量的懸殊也是北方勝利的重要因素。
這場戰爭由於具有現代總體戰爭的許多特點,而在軍事史上佔有顯著地位,被稱為「第一次現代戰爭」。
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內戰為美國資本主義的高速發闢了道路,正如列寧所指出,它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什麼叫美國南北戰爭?
3樓:新左右
美國獨立後,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從19世紀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開始了工業革命,到50年代完成。2023年,北方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總產值達18.
8億美元;而南方實行的是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嚴重窒息了北方工商業的發展,南北矛盾和鬥爭自19世紀起日趨激烈。鬥爭主要圍繞西部土地。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南方則力圖在西部甚至在全國擴充套件奴隸制度。
雙方矛盾到19世紀50年代在區域性地區已釀成武裝衝突。在奴隸主的進逼面前,北方人民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南方黑奴也不斷暴動。在人民鬥爭的推動下,北方資產階級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2023年共和黨成立,2023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日。於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2023年2月建立了乙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盟」,定都里奇蒙。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並於14日占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準。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名士兵死亡,40萬名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給當時的歐羅巴觀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爾·馬克思說,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戰爭。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4樓:高高
美國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的內戰,其結果就是廢除了奴隸制。
美國南北戰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戰爭論的說法,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決定上層建築的是經濟
說白了,根源就是經濟,北方需要南方的原材料和市場,而南方是外向型經濟,自然最後發生戰爭
很多被聖母什麼的騙了的都以為美國內戰是為了廢除奴隸制。其實美國內戰和黑人當不當奴隸,關係不能說沒有,但奴隸制卻並不是導致內戰的最根本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內戰,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延續,是美國的第三次獨立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之後,北美獲得了獨立,第二次美英戰爭(美國人有時候將之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之後,美國政治上獨立的地位基本保住了,但是北美的獨立並沒有真正完成,因為在那時,在經濟上,北美依然是英國經濟鏈條上的一環,在經濟上它仍然是依附於英國的。
許多年前,英國人玩出了一種叫做「三角**」的招數。他們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菸草和棉花等返航。後來奴隸**被禁止了,但是美洲提供工業原料給歐洲,歐洲把這些東西加工成工業品再返銷給美洲的模式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美國南方的種植園經濟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北美剛剛獨立的時候,南方各州是獨立的主要力量,他們擁有更多的人口和州的數量。這使得北美獨立之後,相當一段時間,南方在政治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段時間可以參考「維吉尼亞王朝」)美國國會分為參眾兩院。
其中參議院議員的數量按照州的數量分配,各州無論大小,名額都一樣。眾議員的數量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在建國初期,在這兩方面,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南方都是壓倒優勢。
但是隨著移民的增加,乙個新的情況出現了。種植園經濟模式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如工廠。所以北方各州迅速的在人口上超過了南方州。
而且隨著美國的擴張,新的州不斷出現。而此時,跨越大洋的奴隸**卻已經式微,在美國,新的奴隸只能靠原來的奴隸生出來,所以奴隸的**成了問題。新出現的州自然就走上了和原來的北方各州一樣的工業化的道路。
這樣一來,無論在參議院還是眾議院,北方的力量開始佔據上風。這個時候,乙個嚴重的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關稅問題,就南北戰爭而言,這個問題比奴隸制嚴重一百倍!
南方各州的經濟模式是這樣的,他們向歐洲出口種植園產品——棉花、糖等等,然後再從歐洲購入各種工業品。而歐洲的那些國家自己控制著的殖民地也能生產這些,那麼歐洲人憑什麼要購買美國的棉花,而不是用自己的在北非,乃至印度的殖民地的棉花?為什麼要允許美國人的棉花以極低的關稅進入歐洲市場?
答案就是因為美國在進口歐洲工業品的時候的關稅也非常低。
這樣的模式對於北方是極其不利的。隨著美國的擴張,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一次次的高潮,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鐵路,它的發展幾乎是**性的。按道理,鐵路的**性發展對於鋼鐵行業來說,簡直是福音,但是就在美國鐵路大發展的同時,美國的鋼鐵行業卻幾乎原地踏步,因為市場上都是廉價的歐洲鋼鐵。
和歐洲不一樣,美國是沒辦法將工人逼迫到使用壽命不超過三年的地步的,因為北美到處都是無主之地,真要讓移民們在工廠裡幹三年就要累死,大家就都跑到野地裡去當魯濱遜了。所以北美的工廠的工資成本遠高於歐洲。即使算上歐洲的航運成本,歐洲工業品的競爭力仍然是壓倒性的優於美國本土產品的。
這時候,唯一能保護北方工業的就只有關稅了。但是一旦提高關稅,作為回應,歐洲自然就會提高對美國的棉花之類的關稅,然後美國南方的棉花在歐洲就會毫無競爭力。南方就要破產。
但是,如果不提高關稅,美國北方的那些工廠就永遠無法真正發展起來,永遠只能做些邊角料,甚至於隨著海運技術的發展,海運成本的下降,總有一天,他們就是做邊角料都會做不下去。從這種意義上講,作為歐洲殖民者的經濟附庸的南方和追求獨立的經濟地位的北方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對於南方來說,好在**這個位子一直還是控制在南方手中,所以很多調整關稅的議案最後都在**這裡被over了,直到林肯上台。事實上林肯上台後在廢奴的問題上相當謹慎,甚至與戰爭開始後很長時間都沒宣布要廢除奴隸制。林肯後來廢除奴隸制更大的目的在於牽制歐洲,阻止歐洲人,尤其是英國參戰。
(其實英國人差一點就動手了)林肯上台後真正激怒了南方,讓他們選擇獨立的舉動是什麼呢?當然是調整關稅。林肯一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批准了已經被北方控制的兩院提出的增加關稅的計畫。
這才導致了戰爭。雖然此前為了避免戰爭,林肯作出了「沒有廢除奴隸制的計畫」之類的保證——那些東西都是可以妥協的,但是在關稅問題上,北方絕對不會妥協。
美國內戰的實質就是作為歐洲殖民主義的經濟附庸的種植園經濟和獨立實現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決戰。也只有在贏得了這場戰爭之後,美國才算是真正的獲得了完全的獨立。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內戰,就是另一場北美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時的矛盾,美國南北雙方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 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奴隸主之間的矛盾是美國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 1.北方為了發展本國工業,抵制外國商品輸入,主張保護關稅 南方為輸入廉價工業品,反對保護關稅 2.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 自由 勞動者和工業原料,主張解放奴隸 南方奴隸制種植園卻佔用了大批勞動力 3.南方奴隸主還要...
幾部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拿破倫時代,也就是火槍時代的戰爭片
決戰中的較量2013年9月28日3時3分50秒 美 事歷史上最大的失敗有哪些 基辛格 沒有與美國在朝鮮軍事較量的勝利,毛zd不可能獲得世界對他如此高度的尊敬。這是一個值得美國敬畏的人。麥克阿瑟 我們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在那裡,毛先生把我們打得很慘。其實說的是同一場戰爭 同一個領袖。1945年之後的...
在南北戰爭中體現了林肯什麼優秀品質
林肯,寬容大度 謙遜忍讓 淡定從容。林肯在南北戰爭中忍辱負重,顧全大局,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既決不超越客觀歷史環境所允許的限度,又表現出一種為實現自己政治觀念所具有的堅韌不拔的精神。被高度評價 在美國歷史上和人類歷史上,林肯將於華盛頓齊名。他是一位達到偉大境界而仍堅持在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人物。是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