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的特點,蝗蟲的外形特點

2021-03-04 08:54:01 字數 5311 閱讀 6893

1樓:匿名使用者

無脊椎動物,變溫動物,身體分部分節,有外骨骼,身體分頭、胸、腹,有三對足兩對翅,後肢發達,善跳,植食性,用氣管呼吸

蝗蟲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蝗蟲俗稱「蚱蜢」,台語稱之為「草螟仔」。屬不完全**。具咀嚼式口器,為植食性昆蟲。

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叢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啃食禾本科植物的葉片,它的觸角沒有螽斯那麼長,呈短鞭狀,但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有時可看到兩隻蝗蟲雄上雌下的結婚畫面。

食性: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不完全**。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

交尾後的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產下約50粒的卵。產卵時,雌蟲會分泌白色的物質形成圓筒形栓狀物,然後再把卵粒產下。

分類:屬於直翅目中蝗蟲目的所有昆蟲。

種類:全世界約有25000種,台灣目前已知有100多種 。

生活史:卵若蟲(幼蟲)成蟲。

3樓:等待

蝗蟲種類很多,一般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 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飛翔能力強,其口器發達,危害農作物。

4樓:冬天裡的啤酒

螞蚱,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螞蚱善於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濕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

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蝗蟲的外形特點

5樓:靠名真tm難起

蝗蟲後腿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為不完全**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

體色有綠色和褐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蝗蟲喜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蝦鬚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

一些種類的雄蟲會發出聲音吸引雌蟲,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後腿發出聲音,與蟋蟀用前翅的發音器官發音結構不同。

6樓:匿名使用者

外形特徵: 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 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

7樓:匿名使用者

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黑色灰黑色頭大腳短,前胸背板堅硬較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有力外骨骼堅硬

蝗蟲的外形有哪些特點?

8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蝗蟲的頭部觸角、觸鬚、腹部的尾須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觸覺。味覺器在口器內,觸角上有嗅覺器官。第一腹節的兩側、或前足脛節的基部有鼓膜,主管聽覺。

複眼主管視覺,單眼主管感光。後足腿節粗壯,適於跳躍。雄蟲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後足腿節的音銼摩擦前翅的隆起脈而發音。

有的種類飛行時也能發音。棲息地各異,如南美的marellia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過大半生,能游泳,產卵於水生植物上。體型呈中型或大型,某些種類(如南美的巴西排點褐蝗tropidacrislatriellei)長度超過11釐公尺。

有的地區的人們以蝗蟲為食品。蝗蟲的天敵有鳥類、禽類、蛙類和蛇等,同時人類也大量捕捉。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

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它和螽斯最大的分別。頭部除有觸角外,還有一對複眼,是主要的視覺器官。

同時還有3個單眼,僅能感光。頭部下方有乙個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顎(1對)、舌(1片)、下顎(1對)、下唇(1片)組成的。

它的上顎很堅硬,適於咀嚼,因此這種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在蝗蟲腹部第一節的兩側,有一對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蟲的聽覺器官。在左右兩側排列得很整齊的一行小孔,就是氣門。

從中胸到腹部第8節,每乙個體節都有一對氣門,共有10對。每個氣門都向內連通著氣管。在蝗蟲體內有粗細不等的縱橫相連的氣管,氣管一再分支,最後由微細的分支與各細胞發生聯絡,進行呼吸作用。

因此,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食性:植食性。

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生長發育:不完全**。

螞蚱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9樓:du知道君

螞蚱的習性

螞蚱,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

螞蚱善於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濕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螞蚱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生活習性: 蝗蟲的成蟲及幼蟲均能以其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莖、葉。

蝗蟲善飛善跳,頭部的一對觸角是嗅覺和觸覺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對帶齒的發達大顎,能咬斷植物的莖葉。它後足強大,跳躍時主要依靠後足。

蝗蟲飛翔時,後翅起主要作用,靜止時前翅覆蓋在後翅上保護作用。雌蟲的腹部末端有堅強的「產卵器」,能插入土中產卵,蝗蟲產卵場所大都是濕潤的河岸、湖濱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個卵成一塊。

從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蟲叫「蝻」,需蛻5次皮才能發育為成蟲。雨過天晴,可促使蟲卵大量孵化。蝗蟲還具有驚人的飛翔能力,可連續飛行1~3天。

蝗蟲飛過時,群蝗振翅的聲音響得驚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風呼嘯

。成蟲的後腳腿節具有一列相當於彈器的乳頭狀突起,前翅徑脈基部有相當於絃器的粗脈,二者摩擦時,振動翅的震區便可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音器。蝗蟲的聽器也很特別,位於腹部第一節的側方。

蝗蟲俗稱「蚱蜢」,台語稱之為「草螟仔」。它們的生活史是卵→若蟲(幼蟲)→ 成蟲,屬不完全**。具咀嚼式口器,為植食性昆蟲。

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叢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葉片,它的觸角沒有螽斯那麼長,呈短鞭狀,但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

11樓:匿名使用者

螞蚱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

螞蚱,昆蟲,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

螞蚱善於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濕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一) 蝗蟲的體表特徵

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

(二) 蝗蟲的身體分部

蝗蟲的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全身可分為頭、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為前胸、中胸、後胸3部分,腹部共有11節。

蝗蟲的形態結構

1.頭部—感覺和攝食中心: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眼和口器

蝗蟲的頭部

觸角:1對,絲狀、分節,是感覺器官,有觸覺和嗅覺作用。 眼:蝗蟲具有1對複眼和3只單眼。

複眼:位於頭部上部,左右兩側各1只,較大,是由很多小眼組成,是主要的視覺器官。

單眼:位於複眼和觸角中間各1只,還有1只位於頭部前方**偏上,與另兩隻單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單眼僅能感光。

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於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莖葉的主要結構。

2.胸部——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 在蝗蟲的前、中、後胸各生有1對足,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後足。足是分節的,後足發達,適於跳躍,叫跳躍足。

在蝗蟲的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1對翅:前翅和後翅。前翅狹長、革質,覆蓋於後翅上,起保護作用;後翅寬大、膜質、柔軟,常摺疊在前翅之下,飛行時,是適於飛翔的器官。

3.腹部:蝗蟲的腹部由11個體節構成。 ① 在蝗蟲腹部第一節的兩側,各有1個半月形的薄膜,這是蝗蟲的聽覺器官。

② 在蝗蟲中胸、後胸和腹部第一節到第八節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1個小孔,這小孔叫氣門,共有10對。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體交換是通過氣管與組織細胞完成的。

蝗蟲的呼吸過程

二,蝗蟲的發育——不完全**發育 1.不完全**發育:蝗蟲的個體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的發育過程,像這樣發育過程叫不完全**。

蝗蟲的發育過程

2.蛻皮:昆蟲在發育過程中,幼蟲(或若蟲)脫掉原來外骨骼的現象叫蛻皮;每蛻皮一次,幼蟲就增加一齡。蝗蟲的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若蟲蛻皮5次後,也就是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

3.乙個世代: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叫乙個世代。 蝗蟲的發育過程快,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

夏蝗是蝗蟲秋天產的卵,在土裡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約在五月間,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蟲,即夏蝗。夏蝗發育成成蟲後,經過十多天,就交配和產卵。卵經過十多天,便孵化為第二代,即秋蝗。

現將夏蝗和秋蝗兩個世代歸納總結如下:

蝗蟲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這三個時期,期間若蟲在三齡以前翅未長成,活動範圍小,密集,而三齡後翅芽顯著,五齡以後成為能飛的成蟲。因此,滅蝗應抓緊消滅三齡前的跳蝻。

蝗蟲為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知蝗蟲在1萬種以上,我國蝗總科知名蝗種約1000種以上,隸屬於8個科。全世界有害蝗種近500種,我國約有60多種。

根據蝗蟲發生危害特點,建國以來,我國有關專家習慣上將蝗蟲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大類。我國境內發生的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飛蝗3個亞種。土蝗種類較多,在農區發生危害的主要有中華稻蝗、大墊尖翅蝗等;在竹林發生危害的主要有黃脊竹蝗、青脊竹蝗等;在草原發生危害的主要有義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

東亞飛蝗是引發我國蝗災的首要害蟲。它為不完全**(或半**)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若蟲)----成蟲。蝗蝻與成蟲具有**(即散居型、中間型、群居型)、群聚、擴散、遷飛、趨光等生活習性。

東亞飛蝗孳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蝗區(如環渤海灣沿海地區)、河泛蝗區(如黃河、淮河流域)、濱湖蝗區(如白洋淀、微山湖等地區)和內澇蝗區。近年來,東亞飛蝗主要發生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發生2--4代,第1代(海南為1--2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海南為3--4代)則稱為「秋蝗」。

所有狗的外形特點,狗的外形特點。

狗一般全身披覆著毛,由頭 頸 軀體 尾巴和四肢等組成。前端是頭部,以兩眼為界可分為額部與顏面部,額部較短,在頭部上方,內有發達的大腦。顏面部較長,向前突出成口鼻。狗的鼻子特別長,約佔顏面的2 3,鼻內嗅神經極發達,嗅覺細胞密布於鼻腔內,嗅覺非常靈敏,其靈敏度經測定比人的嗅覺靈敏度高1200倍。其鼻腔...

蝗蟲的發育型別是什麼發育,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什麼發育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 蚱蜢 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 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蝗蟲的發育過程比較複雜。它的一生絕對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

蚯蚓的外形特點是什麼,蚯蚓的外形特點。

蚯蚓體呈圓柱狀,細長,各體節相似,節與節之間為節間溝。頭部不明顯,由圍口節及其前的口前葉組成。口前葉膨脹時,可伸縮蠕動,有掘土 撮食 觸覺等功能。圍口節為第 1體節,口位其腹側,口前葉下方。在體無端,呈直裂縫狀。自第2體節始具剛毛,環繞體節排列,稱環生。剛毛簡單,略呈s形,大部分位於體壁內的剛毛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