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山丹境內有儲存最完整的漢明長城、烽燧、古城堡等歷史古蹟,擁有國內最大室內泥胎貼金坐佛的大佛寺、靈秀天下的鍾山寺等宗教勝地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開發建設了馬場草原、焉支山、漢明長城、大佛寺、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長城陳列館、南湖公園等十多個旅遊景點。
主要旅遊景點有國家4a級景區焉支山森林公園、國家3a級景區南湖公園、山丹馬場大草原、窟隆峽、儲存完整的漢明長城、硤口城堡、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山丹培黎圖書館、艾黎與何克陵園、大佛寺、紅寺口關隘等。
土佛寺山丹的佛教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位於縣城西5公里的大佛寺,舊名土佛寺,始建於北魏,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歷史。該寺坐西望東,依山而建,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公尺。
寺院分前庭後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全木質結構、琉璃瓦蓋頂的樓閣,高39公尺,飛簷斗拱,金碧輝煌,雄巨集壯觀。內塑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狀坐像一尊,高35公尺,造型逼真,姿態優美,栩栩如生。特別是大佛全身用60萬張價值240萬元人幣的金箔裱貼,愈使佛像熠熠生輝,氣度不凡,被海內外佛教界譽為天下第一佛。
焉支山焉支山也是一處風光迷人的旅遊觀光區。焉支山又名燕支山或胭脂山,祁連山、龍首山屏障於南北,海拔2919公尺,主峰高達3978公尺,為省級森林公園。這裡水草豐美,自古為天然牧場,是境內主要水源涵養林地。
地勢險要,異峰突起,為古今軍事要地。隋大業5年(609年),煬帝西行時在焉支山下謁見西域二十七國使臣,甘、涼州府派仕女歌舞隊在路口迎候,史書早有記載。
艾黎與何克陵園
艾黎與何克陵園坐落在山丹縣城南山丹河北岸,南關小學西北角,占地面積2625.78平方公尺。艾黎與何克陵園原為何克陵園,始建於2023年7月,2023年重建。
艾黎生前視山丹為第二故鄉,艾黎逝世後,中共山丹縣委、山丹縣人民縣**為紀念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於2023年開始擴建了陵園,陵園為仿西式建築。
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於張掖地區山丹縣南55公里處的祁連山區大馬營草場,山丹軍馬場在原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世界第一大馬場。
山丹軍馬場處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總面積329 .54萬畝,其中草原184.98萬畝,耕地40.
3萬畝,林地80萬畝,其它面積24.26萬畝,海拔2420--4933公尺。初始於西元前121年,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漢明長城
漢明長城在縣境內綿延一百多公里,是甘肅省境內最完整的塞、壕式漢長城和土築夯打式的明長城,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
山丹縣境內的長城,有漢長城和明長城。漢長城是以壕溝代牆,明長城則是以築牆為障。山丹長城東接永昌縣水泉子鄉,西至東樂鄉龍首山脈的煙洞溝,約160公里。
現有比較完整的漢代長城(壕溝)60公里,烽燧19座;明代長城(邊牆)98公里、烽燧64座。漢明長城走向、長度大致相同,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在10—80公尺之間,平行延伸。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該寺歷經數代,橫遭兵禍戰亂,幾番重建,幾度興衰。據史料記載,僅在明正統五年(2023年)至清光緒十三年(2023年)的440多年間,就先後修繕六次。
明英宗朱祁鎮曾為該寺題寫「土佛」二字,制額懸掛其間。
《山丹縣志》載: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現寺院系近年重修。
該寺坐西面東,依山而建。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公尺。寺院分前庭、後院,120多間古樸典雅的房屋點綴其中,錯落有致。
焉支山森林公園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於山丹縣城東南45公里處,隔軍馬大草原與祁連山相望,面積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公尺,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公尺,是省級森林公園。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黃山,因古時盛產紅蘭花,焉支山歷史悠久。
新河驛位於山丹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漢明長城腳下,是新開發的旅遊景點。山丹縣內長城遺址儲存完好,東西兩邊城牆綿延。新河驛即位於長城與公路交叉口2642號里程碑以東2.
5公里處。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的古驛站,現存遺址為一正方形土堡,邊長70公尺,總面積4,900,牆體上寬3公尺,下寬5公尺,黃土夯築,牆記憶體一驛井。
龍首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山丹縣境內,東經100度55分-101度,北緯38度55分-38度58分之間,面積25.6平方公里。龍首山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公尺之間,氣候屬大陸性荒漠氣候和大陸性草原氣候。
其主要保護物件為青海雲杉及其森林生態環境。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岩羊、鵝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鵰、暗腹雪雞、鳶等。
山丹旅遊景點介紹?有去過山丹的嗎?
2樓:匿名使用者
山丹縣地處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以來為東西交通要道,有「絲綢咽喉」之稱。全縣轄10鄉1鎮、115個行政村、19萬人。 山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
南部有亞洲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景色別緻,是人們領略草原風光的好去處,也是有名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中部有被稱為「絲路綠寶石」的焉支山,這裡因西漢名將霍雲病大敗匈奴和隋煬帝西巡接見西域27國王公使而載入史冊,正在建設省級森林公園。東部有全省儲存最完整的漢、明長城,被稱之為「露天長城博物館」。
西部有大佛寺,為全國最大的室內泥胎坐佛。北部有著名紐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的陵園和捐贈文物陳列館。 山丹地域遼闊,縣域面積5402平方公里,是全省有名的油料生產基地,境內礦藏豐富,有煤、鐵、銅、金、銀、石灰石、花崗石、耐火粘土、石英、石膏等10多種,許多礦種的儲量和品位都名列全省前茅,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山丹縣新河驛長城旅遊景區位於山丹縣城東20公里的312國道2646里程碑處。
是以古長城景觀和黃土高坡自然風景為依託的旅遊區。作為景區依託的山丹古長城段,主要由建於西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漢長城和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長城組成。
漢長城,漢代稱為「塞」。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築成黃河以西至酒泉的邊塞工程。從永昌、山丹邊界始,經繡花廟穿峽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經截腰、新河、卅里堡、十里堡,從山丹城以北2公里處經過,由城北、拾號、北灣、靜安、小寨北緣過,至西屯北折抵山口過菸洞溝入甘州區境。
凡經過平川、戈壁的長城,一般都由壕溝、壕稜(在南側)、稜上築烽燧、烽燧與亭障相連構成。山丹現存壕溝長59.95公里,深0.
8公尺~3公尺,壕口寬5公尺~8公尺不等。壕溝裡沿有壕稜,呈土脊狀。烽燧築於壕稜上,間距1.
25公里左右。列障大都與壕稜上的烽燧相連,面積100平方公尺左右,現存3處。山丹峽口谷以東約4公里則因山因河為塞,沒有挖壕,也未築牆。
明長城,明代稱邊牆。由黃土或黃沙土板築的牆、墩、列障構成,夯土層厚15釐公尺~20釐公尺。牆基寬4公尺左右,高約5公尺,大牆上建烽火台(又稱隨牆墩),墩底邊長8公尺~12公尺,高12公尺以下。
凡墩南側與牆面標齊,北側凸出。正面無馬道,用繩梯攀登。大牆有巡道,寬約1公尺~1.
5公尺。裙牆築於牆頂北沿,高1.5公尺左右。
起築長城時,凡大牆經過城池或堡寨者均留築一暗門(即城門洞),門外一側築瞭望台。明長城走向基本上和漢長城相同。明長城主要從嘉靖中期,隆慶到萬曆(1573—1619)前期約四十年中修成。
漢明長城在山丹境內蜿蜒連綿近百公里,被專家譽為「露天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儲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10公尺~80公尺。像這樣修築於不同時代而平行延伸且儲存完整的長城,在國內實屬罕見。
尤其是這兩條長城又同蘭新鐵路複線、312國道並肩而行,與312國道在2642號里程碑處交匯而過,形成了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遙相互應、交相輝映的壯觀景象,往來車輛行人無不駐足觀賞。在此還有一處建於明嘉靖年間(約2023年)的古驛站(新河驛),驛站坐落於明長城腳下,規模巨集大。雖站內設施已化為烏有,但圍牆保留完好。
站內尚有一口乾涸了400多年的驛井,也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濃郁興趣。為有效保護長城遺址,使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積極的經濟優勢,為旅遊事業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經過充分考察論證,山丹縣人民**於2023年立項開闢了以漢、明長城、古驛站和黃土高坡自然風情為主要景觀、遊覽點的新河驛長城旅遊景區。先後共投資487.
3萬元,進行了初步開發建設。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景區已初具雛形。絲綢之路旅遊線穿區而過,下車即可觀賞,極為便利。
在長城腳下還修建了一座古樸別緻的長城文物陳列館,陳列著長城沿腳出土的張弩、盔甲等大量珍貴文物以及明代女性「木乃伊」。陳列館院落的一角用板架模型、黃土夯築仿造了一座烽火台。遊客參觀完陳列的文物,登上烽火台可一睹大漠長城的壯觀。
這裡有山丹有名的土特產和風味小吃,如「長城王」西瓜、黃參、髮菜、山丹羊肉、燜麵捲、拉條子、搓魚子、撥魚子等,還有聞名全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工藝品,如山丹烙畫、「四喜娃娃」、「三面觀音」、「胡騰舞俑」等。每年吸引大批涉足絲路的中外遊客。-、-、-、尉建行等**領導也曾在這裡駐足參觀。
每年舉辦的古長城旅遊文化節,更是吸引了不少省內外遊客前來觀賞山丹大佛寺
舊名土佛寺,始建於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鎮為該寺題寫匾額「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統五年,高僧智瑩住持該寺,開展佛事活動,因寺宇樸陋,請求山丹衛守備都指揮楊斌,倡導募集,儲材陶瓷,予以重修。
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門、法堂,廓宇、廚亭等附屬建築多處。景泰六年,山丹守備都督指揮張熊捐資維修寺院,彩繪塑像,寺院面貌煥然一新。山東濱州訓導陳敏謫戍河西時,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記》記其事,河南汝南人吳同春為官甘肅時,賦《山丹土佛》一詩,詩前小序雲:
「山丹西十里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闊尺餘,以五級閣衛之,亦偉矣。餘過此題其額曰『虛無法象』,字徑二尺。因為言記其事」。
萬曆九年(2023年),甘肅巡撫候東萊巡視山丹時,又捐資修繕。萬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甘肅總兵、右軍都督同知王允中將軍捐巨資重修,規模更加巨集大,氣勢更為壯觀。清代,也曾數次繕茸。
同治年間,青海反清回民軍入境,戰事頻繁,該寺毀於戰亂,蕩然無存。光緒九年至十四年,安徽涇縣進士查之屏出任山丹知縣,地方人士倡導重修。以山之高肖佛之像,就佛之高建佛之閣,廣袤五楹,直上七級,望之如蜃樓海市。
中建大雄殿十六楹,塑普賢、文殊於中。左右各建嶺樓一座,山頂建晚望亭。嶺樓兩側各闢山道一條,可直通山頂。
最前開山門。又建僧僚養靜之室,商旅偃息之台,共百十間。清人秦澎春曾以《重建大佛寺碑記》記其事。
知縣查之屏親書「仰支彌高」懸額大殿。2023年,千年古剎大佛寺毀於「文革」浩劫。自2023年開始,現任主持釋覺慧(民樂籍)八方化緣,在香港寶蓮禪寺著名佛教活動家聖一大師的捐助和社會各界的支援下,共耗資1200多萬元,對山丹大佛寺進行重建,於2023年正式開光。
重建後的大佛寺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公尺,坐西望東,背靠嘹高山,前迎龍首山,左傍祁店水庫,右連清泉圃田,寺前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水庫清流碧波,縈環繞纏,愈顯佛山一色,度地之勝。寺院分前庭後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全木質結構、琉璃瓦蓋頂的樓閣,高39公尺,飛簷陡壁,雄巨集壯觀。內塑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狀坐像一尊,高35公尺,造型逼真,姿態優美,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用純金箔裱貼,金光熠熠,氣度不凡,被海內外佛教界高層人士譽為「天下第一佛」。
每年農曆四月初四,為大佛寺盛大廟會,時逢春夏之交,風和景明,遊人如織,盛況非凡。香客和遊人到大佛寺聞鐘聲、解煩惱、長智慧型、增菩提。寺院外商貿交流活動井然有序,佛山度假村、西湖山莊內遊人應接不暇,山丹烙畫、文物複製品、山丹四珍、蜂蜜、蜂花粉、周玉梅剪紙作品、民間刺繡等各類旅遊產品的展示異彩紛呈,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參觀購買。
現在這裡已成為絲綢之路旅遊線上不可不看的一處名景。
介 紹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於山丹縣城南50公里處的大黃山林區,是以自然風光為依託的遊覽區,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
園內有唐玄宗天寶年間建的鍾山寺舊址,歷史上有名的「萬國博覽會」遺址,復建的宗教勝地玉皇殿、大佛殿。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留下「雖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絕句。
山上-松濤,碧波無際,山下溝壑縱橫,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峽谷兩側崇山峭立,奇石巖巖。秋日,各種野花競相怒放,爭奇鬥艷。
秋夏之際,這裡氣候涼爽濕潤,景色秀麗迷人,素有「小黃山」之稱,
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景點的條件,開發旅遊景點需要什麼條件?
您好,首先我們給旅遊資源下個定義 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要作為景點大多數都有其自己的內容,即有故事或者吸引旅遊者的地方。從風景旅遊資源顧名思義即有特定的地理位置 山水,自然存在 針對日益增長的經濟,人們的旅...
地質旅遊資源的含義,地質旅遊資源的特徵
一 旅遊 資源的含義 旅遊者是旅遊活動的主體,旅遊資源是旅遊活動的客體,是滿足旅遊者旅遊動機的客觀存在。資源是指取之於自然界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它與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緊密相關,並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而不斷擴充套件和深化。旅遊資源也不例外,它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旅遊活動進入社會經濟領域,並以大...
地理旅遊地理的旅遊資源評價和旅遊資源開發的題怎麼答
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遊覽價值 首先是資源的質量 是否具備較高的審美或歷史文化價值 其次是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 第三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市場距離 旅遊經濟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與旅遊消費市場 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 經濟距離越長,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需求越低 靠近發達地區的旅遊資源,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