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見的作者是袁枚那個朝代的詩人

2021-03-04 08:53:45 字數 3948 閱讀 4117

1樓:藍海

袁枚(1716-1797),漢族,錢塘

2樓:匿名使用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

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女**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3樓:虎林尋蹤

所見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4樓:匿名使用者

姓名:袁枚

生卒:2023年3月25日-2023年1月3日

簡介: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

《所見》的作者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5樓:li小狐狸

袁枚是清代的詩人。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 ,四十歲即告歸 。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

廣收詩** ,女**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 ,與趙翼 、蔣士銓合稱「  乾隆三大家」。

6樓:島嶼失夢樂園

《所見》清代詩人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宋代詩人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所見的作者袁枚是哪個朝代的還有小池的作者楊萬里是什麼朝代的 30

7樓:佳人醉月

《所見》清代詩人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宋代詩人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8樓:匿名使用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女**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詩人,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遊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所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是出自什麼朝代?

9樓:牙牙的弟弟

袁枚,清朝。

《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

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了。

全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10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寫的,詩句是: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11樓:匿名使用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女**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另有同名影視演員。

12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是袁枚出自清朝代,???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

14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詩句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古詩《所見》的作者與朝代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所見》作者是清代袁枚。

原文:《所見 》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拓展資料: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創作背景:

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乙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女**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16樓:馬桶上的蘋果

袁枚,清代。 袁枚(1719~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17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 》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18樓:匿名使用者

清 袁 枚**********=

袁玫是哪個朝代的 《所見》的作者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19樓:白土知道

古人經過長期生產生活的鍛鍊,體力自然比現代人要強上許多,不過古代兵器並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重,我們所看的《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等等這些**很大程度上基於藝術想象,帶點誇張的手法。

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著名的唐朝陌刀,50多斤,不過你要知道,當時的換算和現在是不同的。按當時的斤換算,也就大概20多斤左右。

古代打仗用於實戰的兵器基本上都在20多公斤一下,而那些幾十公斤的則是用來平時的練習。關鍵在兵器的用法技巧,而不是重量。

再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關羽關雲長的兵器,應該眾所周知吧。傳說他的青龍偃月刀重達80多斤,可是你們要知道,偃月刀是在宋朝時才出現的,而且當時只是用來鍛鍊臂力的,不用於實戰。

你們想想看,拿著幾十來斤的兵器衝鋒陷陣,貌似很牛逼,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步兵就更不用說了,即使你再怎麼天生神力,舞著幾十斤的兵器廝殺,時間一長,在耐力和靈活性方面始終是要吃虧的。騎兵就更沒有必要了,騎兵衝鋒主要靠的是馬的衝擊力,雖然說重一點的兵器可以增加破壞力,可是你們也清楚兵器過於重,不要說人拿的費勁,更別說馬都會吃力。

其實為什麼現代人不怎麼拿的動古人的兵器呢,主要是因為古人經常打仗,士兵經常訓練和作戰,自然就熟練使用兵器了。

袁枚《所見》的名句杜甫《絕句》的名句

袁枚 所見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杜甫作的 絕句 比較多啊,你說的是哪一首裡的呢?會當凌決頂,一覽眾山小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袁枚 所見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杜甫作的 絕句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所見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詩人袁牧是哪個朝代的人,袁枚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姓名 袁枚 生卒 1716年3月25日 1798年1月3日 簡介 袁枚 1716 1797 清代詩人 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 隨園主人 隨園老人。漢族,錢塘 今浙江杭州 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 江寧等縣知縣,袁枚 1716 1797 清代散文家。袁枚是哪個朝代的人?姓名 袁枚 ...

是那個朝代的,是那個朝代的。

呵呵,銘文自刻什麼都沒有,石墩是新的,現朝作品 這是那個朝代的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是元朝,當時忽必烈定都北京,有四個屬國,分別統治歐亞大陸.當時真可以說是四方來儀.漢人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那就是唐朝了.不過聽說李淵有鮮卑血統,不知是真是假.就整體的國力而言 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 唐明皇 歷史是從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