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學嘗試
孫權是對待老百姓比較愛護,在位期間促進了江南的經濟發展。
孫權稱帝後,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2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非常好,是乙個不可多得的明君。
3樓:自然心軒
之前的話,他對待老百姓還是挺好的,給人們帶來很多經濟上利
4樓:匿名使用者
賽過時期的數學是咋樣對待,我不曉得好好的對待咯,不曉得。
三國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5樓:愛孤傲王者
簡單來說,三國時代就是乙個人吃人的時代!
先看史書記載:
漢末,黃巾賊起,天下飢荒,人民相食。——《董昭傳》
時人飢,相漁食。勳調谷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餘人。——《後漢書·蓋勳傳》
法令苛酷,愛憎淫刑,更相被誣,冤死者千數。百姓嗷嗷,道路以目。——《董卓傳》
李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李傕傳》
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李傕傳》
興平元年,自四月不雨,至於秋七月,谷一斛值錢五十萬,長安中人相食。——《資治通鑑》
初平四年,太祖徵(陶)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水為之不流。——《武帝紀》
後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滎陽及河內。諸將不能相一,縱兵鈔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於濮陽,(司馬)朗乃將家還溫。
時歲大饑,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諸弟,不為衰世解業。——《司馬朗傳》
太祖引軍還與布戰于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布東屯山陽。——《呂布傳》
世語曰: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陶謙死,劉備代之。——《武帝紀》
魏書曰:自遭荒亂,率乏糧穀。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
建安二年夏,太祖軍乘氏,大饑人相食。——《荀彧傳》
英雄記曰:(劉)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
(袁術)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袁術傳》
會霖雨三十餘日,遼水暴長,運自遼口徑至城下。雨霽,起土山、修櫓,為髮石連弩射城中。(公孫)淵窘急。糧盡,相食,死者甚多。——《公孫淵傳》
(赤烏)三年春正月,詔曰:「蓋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頃者以來,民多徵役,歲又水旱,年谷有損,而吏或不良,侵奪民時,以致飢困。
自今以來,督軍郡守,其謹察非法,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者,舉正以聞。」夏四月,大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冬十一月,民飢,詔開倉廩以賑貧窮。
——《孫權傳》
天災之後有人禍,再看看屠城:
單看曹吉利的:
屠徐州:(初平四年)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
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屠雍丘:(興平二年)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
屠彭城:(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再看孫家的:
是歲(孫權)舉攻(李)術於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乃密與瑾立計,令瑾督舟船,遜悉上兵馬,以向襄陽城。敵素憚遜,遽還赴城。瑾便引船出,遜徐整部伍,張拓聲勢,步趨船,敵不敢幹。
軍到白圍,託言住獵,潛遣將軍周峻、張梁等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石陽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己民,然後得闔。斬首獲生,凡千餘人。
臣松之以為遜慮孫權以退,魏得專力於己,既能張拓形勢,使敵不敢犯,方舟順流,無復怵惕矣,何為復潛遣諸將,奄襲小縣,致令市人駭奔,自相傷害?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違,失律之兇宜應,其祚無三世,及孫而滅,豈此之餘殃哉!
這就是為啥我粉季漢而不粉曹魏和東吳的原因,別說大耳朵要收買人心才不屠城的(就算是演戲,人家大耳朵對百姓仁義人家也算是演了一輩子),更別說大耳朵沒實力屠城(屠個城池才需要幾千人?),人家是真心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去做人做事的。
最後看看文學記載:
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機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豈復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
——蔡琰《悲憤詩》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吉利《蒿里行》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王粲《七哀詩》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謂英雄的時代,就是乙個百姓遭受生離死別的年代!
三國時代魏蜀吳老百姓生活水平如何?
6樓:相忘於江湖
都很差,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呀。
相對魏國最好。
用人口與士兵比例來說話吧。
蜀:94萬人口,4萬多官吏,10萬多士兵;
吳:230萬人口,3.2萬官吏,23萬士兵;
魏:人口近千萬。
相對農民負擔相對輕點。
7樓:偽爵爺
蜀國人民被xi nao跟朝鮮一樣,但蜀國政治穩定比較清明,50年政治沒大亂過,
版劉膳權還不錯的,
吳國孫權晚期到滅國,政治宮廷鬥爭一塌糊塗,為了皇權天天鬥,孫權幾個後代殺來殺去什麼孫亮孫和還有最差的孫浩,這些內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因為有暴君的存在。吳國前期山岳野人經常**,從三國志可以看出來,那些武將不停平亂。
魏國後期政治跟吳國一樣的,曹睿死後短期內換了三個皇帝,三個裡面最厲害的那個居然是因為跟太后關係不好學**甲在皇宮裡攻殺太后被司馬昭給殺了。但是魏國人民生活還好。至少王經打敗仗死了10000人,皇帝還親自撫卹了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說三國中抄
日子最苦的就襲是蜀國,諸葛亮是bai
帶頭過苦日子出du來的。
吳國zhi百姓日子是過的最好dao的(不說朝廷內部),首先來說,吳國相對於蜀國魏國來說是相對比較和平的,後期沒有太大的軍事行動,一直到被滅了。雖然朝廷內部亂,但是相對來說,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
魏國雖然是三國只能最大的,但是相對而言,那裡的百姓只比蜀國過的好一點。因為你要想的是,蜀國魏國兩國多年征戰,雖然魏國大,人多,但是一樣會有一定的影響,肯定比後期一直和平的吳國要差一點
9樓:蘇也告訴過
三國抄要鼎立,必須能夠差不多襲齊平的是什麼??bai軍力!相差太大肯定鼎立不du起來!zhi
諸葛亮掌政時,魏國400多萬人口,dao吳國120萬左右,蜀國90多萬,假如同樣養10萬士兵,就看出來蜀國的百姓苦了!
冷兵器時代,攻與守的兵力在5:1才算持平!蜀國為了本國安定的政治需要,諸葛要不住地伺機北伐!再加上東線的防禦,兵力不止十萬吧,兵多,官也多,百姓不苦才怪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關鍵是看人口增長率,如果社會穩定,則人口增長率高,社會混亂,人口增長率就低。
11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對百姓壓迫最重,實力差又要連年征戰。魏國最佳。
12樓:匿名使用者
吳國向來被動,相對比較穩定吧
魏國後期也是主防禦,而且 位居中原,物產比較豐富,也還好吧
13樓:匿名使用者
實在不咋地
連年征戰:
一天到晚收稅徵丁打仗殉國祭奠回家繼續收稅徵丁打仗殉國祭奠
秦漢時期,貴族和百姓是怎樣出行的
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乙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對於前朝和後代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秦漢時期,此時的交信道路已經比較完善,人們在出行方面變得更加簡便。道路的開通促使更多人上街,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那麼人們又是怎麼上街出遊的呢,一般他們的出行方式又是如何的?這還要從多個不同的階層的出行目的來闡述...
三國時候的劉備到底是仁義呢?還是虛偽騙百姓成就他的千秋霸業
三國演bai義中的劉備與曹操du 不同,是乙個典型zhi 的真君子,但在dao真實歷史中專2人的形象卻完屬全相反,從陳壽的三國志中可以看出劉備只是乙個虛偽的小人,在三國演義裡,也有很多與劉備小人相關的描寫,如劉備摔阿斗,劉備投降呂布等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哪有什麼仁義可言,況且劉備在三國志中也沒記載...
商鞅建木立信是怎樣讓老百姓相信他的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 命人 在都城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 能 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錢。百姓看到後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 又說 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錢。有乙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錢,用來表明沒有欺騙 百姓 最後頒布了那法令。望採納 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