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雙龍紋銅鏡在不少年代都出現過,最好上圖判斷
我有乙個小銅鏡直徑8.5釐公尺青銅不知是哪個年代
2樓:
十二生肖小銅鏡,是典型的晚清民初時期的,市場上一般在300元左右。
怎樣鑑別銅鏡的年代 ?
3樓:panda沈惜君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
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商周銅鏡:
商代銅鏡均為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西周銅鏡也都是圓形的,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
又可分為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
這時以素鏡為主,到西周中期出現了有紋飾的銅鏡,到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素鏡:指鏡的背面沒有紋飾。
重環紋鏡:鏡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鈕,飾重環紋。
鳥獸紋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弓形鈕。在鈕的上方用鹿紋,在下方有雙翅的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乙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樸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當時楚國為戰國時期最重要的銅鏡產地。
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風格,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為主,鈕制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
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樸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
鏡多數為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
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要為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
鏡背面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
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漢代銅鏡的特點是圓形、薄體、平邊、圓鈕,裝飾程式化。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它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指西漢初期至中期、末期。這時期的銅鏡用平雕手法,鏡面較平,花紋平整,鏡邊簡略,裝飾性強。漢初沿襲戰國銅鏡的裝飾作風,多採用底紋與主紋相結合的重疊式手法。
戰國盛行的雲雷紋地的蟠螭紋鏡繼續流行,鏡背中心作圓形成矩形,有的加鑄銘文,通常如 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 等言語。西漢中葉,即武帝前後,銅鏡的形制及花紋發生顯著變化,地紋逐漸消失,
三弦紋橋形紐經過伏獸紐,蛙紐及連峰狀紐後,普遍變成半球狀圓紐,花紋嚴格對稱於鏡的圓麵中心,或勻稱分為四區,當時除流行簡化蟠螭紋鏡外,還流行星雲紋鏡和草葉鏡。星雲紋實際上是由蟠螭紋演變而來,因乳丁甚多,星雲紋鏡又稱百乳鏡。
草葉鏡的紐座為方形,四周飾以對稱的草葉,有的像花瓣,有的像葉片,外緣用十六個內向連弧紋作邊緣。這類銅鏡因流行時間長,在漢鏡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大約從宣帝開始,又出現了有 見日之光,天下大明一圈銘文的日光鏡和有 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乎日月 二圈字銘的昭明鏡,間以繩紋,連弧紋,作同心的重圈組織,均是以銘文作為主要裝飾。
第二時期指西漢末期至東漢初期。這時期主要流行規矩鏡。王莽鑄鏡為炫耀其政績,曾製作了一批華美而精巧的作品,漢鏡以王莽時期最為精美。
規矩鏡:因其鑄造雕鏤都非常精細規矩,鏡紋有規則的tlv形裝飾格式而得名,外國學者也稱之為tlv鏡。其程式相當標準,一般均劃分鏡背而為若干裝飾區,從紐座起,以圓紐為中心作為乙個單獨裝飾單位,紐座的外形有圓形、方形、覆萼形幾種。
緊接著紐座的幅面為內區,是主要花紋的部位。花紋中的tl 形,常常是在銅鏡內區的四面,對稱地排列於主花中,起著穿插作用。再向外為外區,多裝飾上由卷草紋或鳥獸紋以及幾何紋組成的帶狀圖案。
最後的外緣區,有全素的,有作簡單聯弧紋的,也有加飾繩紋、鋸齒紋花邊的。
內外區之間多加飾上銘文帶。其分成五個區域,布局嚴謹端正,但機械呆板少變化,給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覺。規矩鏡在東漢前期還在流行,但發生了一定變化。
這時期的銅鏡多在內區主花位置鑄造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謂四神,有的還在紐座邊加上十二生肖銘文,或 左龍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 的字句,所以也稱規矩四神鏡。
tlv 實係古代六博的棋局,山東費縣曾出土石六博盤,長沙馬王堆三號墓曾出土全套博具,其棋局上均有tlv紋。規矩鏡在漢鏡的發展中,是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也是漢鏡中最為優秀的一種。
第三時期指東漢中期至末期。這時期鏡面微凸,便於照出面形的全形,符合科學原理。鏡鈕變得更厚大結實。與第一時期相反,連弧形多在內區。
這時期銅鏡布局也更為活潑,區域劃分簡單,通常帶有 長宜** 或 長宜子孫 、 位至三公 等吉祥語作為銘文。這一時期還創造了浮雕式作法,紋飾較高,主要的有雙夔紋鏡、蝙蝠紋鏡、畫像鏡、方銘鏡(神獸鏡)等。
雙夔紋鏡打破了當時流行的以紐座為中心的內向或外向的放射式手法,而運用了對稱的格式,取得了別開生面的效果;蝙蝠紋鏡實際上是柿蒂紋的變形和擴張,紋樣抽象化,形式美觀;畫像鏡是以淺浮雕形式表現人物、鳥獸、花草,和當時畫像石、畫像磚的作風趨於一致。
此類鏡大多出土於浙江紹興,幾乎佔90%;方銘鏡也稱神獸鏡,指在銅鏡的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圓和方塊,多表現神仙禽獸的題材。
方銘鏡也稱神獸鏡,指在銅鏡的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圓和方塊,多表現神仙禽獸的題材。浙江紹興是東漢後期最重要的銅鏡製造中心,該地鑄造的重列神獸鏡和畫像鏡標誌著銅鏡紋飾的新發展。後者與前者的不同之處除神獸形象外,還有歌舞、車馬、歷史人物及傳說故事等浮雕圖象。
漢代後期的神獸鏡還出現一種新的圖案排列形式,即作一方向的階梯形排列,類似木雕的散點透視,稱為階段式鏡,流行於建安時期(公元196- 220年),又稱建安式。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型別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於文字難以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型別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
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時期處於停滯衰落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乙個新的歷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
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緻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
這是盛唐高度藝術水平的產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唐初年間,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為主,瑞獸鏡比較盛行、瑞獸鏡是隋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型別。它除了繼承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了新的創新。
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引人注目的鏡類,它揭開了唐代鏡主題紋飾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
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盛唐氣象」。
宋遼金銅鏡: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稜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
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多種樣式。
並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面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金代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雖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
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為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
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制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
元明之後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製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
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這是什麼年代的銅鏡?價值多少,這款銅鏡是什麼年代的?大概值多少錢
這是近代的仿品,做工很一 般,仿造的包漿也是個地攤水平。批發 在100元左右吧,不要小看以前的工匠們的水平,以前用得起這種銅鏡的都是富貴人或者是貴族 皇家等身份高貴的人找巧匠打造的,一般銅鏡用於女人化妝時候用的鏡子,或者風水上使用。所以製作工藝不會這麼爛的,應該是很精緻。這樣的青銅鏡品種,真品是唐代...
銅鏡是什麼年代停造的,銅鏡是什麼時期興起的它在當時期起到作用
銅鏡開始時間較早,最早出土的有齊家文化銅鏡,到漢朝唐朝為鏡子的頂峰,其中漢代最為厲害,唐代鑄造工藝優秀!沒落與明末,至清代隨著玻璃的引進及大範圍使用,銅鏡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發圖看看,可以我收!一直沒有停止製作這樣的品種!銅鏡是什麼時期興起的 它在當時期起到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
這個銅鏡是什麼年代的價格多少,看看這個銅鏡什麼年代,價格多少
青銅鏡,真品是唐宋時期的風格,真品 要超過10000,真品一定要好好儲存。看看這個銅鏡什麼年代,多少 銅鏡不太懂 但從包漿來認 不是老東西 現代工藝品 人為藥水腐蝕做舊 氧化層不自然不吃骨 無開光使用痕跡 所以沒有收藏價值 這個銅鏡正面鏽蝕嚴重,已經完全不具有原來的品相,沒有收藏價值 仿品。銅價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