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1-03-04 08:49:56 字數 6029 閱讀 5061

1樓:蛙家居

據報道,城鎮化發展有利於擴大內需,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增強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中國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國家統計局披露,2023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比重為57.35%,與2023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4.7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

2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增加8116萬人,年均增加2029萬人。

與此同時,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解決「三個一億人」城鎮化問題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落戶城鎮和辦理居住證享受了城鎮居民待遇,2023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1.2%,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為16.15個百分點,比2023年縮小1.

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稱,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距離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城鎮化率由30%上公升到70%的過程為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再考慮到目前我國城鎮化率中包括了1億左右的常住城鎮的農民工,中國城鎮化程序所蘊含的經濟增長動力將更大。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樓:匿名使用者

a.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首先排除法,d選項一看就是共產主義的高度,是目前暫時實現不了的,所以d首先去掉。b選項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人的城鎮化,不是土地城鎮化。因為題幹只有一句話問實現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沒有任何輔助資訊,所以只能用邏輯分析法,分析a、c三個選項。

要想實現城鎮化先要把已經到城裡的農民安頓好,這樣才能引導後續的農民進城,逐步開展城鎮化,而不是一窩蜂地把農民往城裡趕。所以最終選a。

3樓:匿名使用者

b、使土地的城鎮優先於人口的城鎮化。

只有當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後,城鎮化才可以無憂無慮的得以實施。

置之死地而後生。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什麼問題的重要途徑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

5樓:**ile逝憶心

2023年12月12日至13日,**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

在我們這樣乙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要按照**要求,從實際出發,銳意進取,紮實工作,齊心協力把推進城鎮化工作切實抓好抓實。

城鎮化是什麼的必由之路

6樓:匿名使用者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

7樓:司馬鑄劍

據報道,城鎮化發展有利於擴大內需,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增強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8樓:王如嫣大小姐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規劃背景: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正處於經濟轉型公升級、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時期,也處於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城鎮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城鎮化蘊含的巨大機遇,準確研判城鎮化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妥善應對城鎮化面臨的風險挑戰。

城鎮化的重大意義:

一、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史表明,一國要成功實現現代化,在工業化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城鎮化發展。當今中國,城鎮化與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彼此相輔相成。工業化處於主導地位,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重要基礎,是發展的根基;資訊化具有後發優勢,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鎮化是載體和平台,承載工業化和資訊化發展空間,帶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二、城鎮化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於城鎮化。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會使更多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通過轉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從而使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公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也會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這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三、城鎮化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公升級的重要抓手。

產業結構轉型公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加快發展服務業是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僅為46.1%,與發達國家7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遠,與中等收入國家53%的平均水平也有較大差距。

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密切相關,服務業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變革、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會擴大生活性服務需求;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三次產業的聯動、社會分工的細化,也會擴大生產性服務需求。城鎮化帶來的創新要素集聚和知識傳播擴散,有利於增強創新活力,驅動傳統產業公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四、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

我國農村人口過多、農業水土資源緊缺,在城鄉二元體制下,土地規模經營難以推行,傳統生產方式難以改變,這是「三農」問題的根源。我國人均耕地僅0.1公頃,農戶戶均土地經營規模約0.

6公頃,遠遠達不到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門檻。城鎮化總體上有利於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為發展現代農業騰出寶貴空間。隨著農村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農民人均資源占有量相應增加,可以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和機械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

城鎮經濟實力提公升,會進一步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能力,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五、城鎮化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率先開放發展,形成了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動了東部地區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極。但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乙個重要原因就是城鎮化發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發育明顯不足。目前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

2%,而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只有48.5%、44.8%。

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推進,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加快,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地區,加快城鎮化程序,培育形成新的增長極,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動人口經濟布局更加合理、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六、城鎮化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城鎮化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既能提高生產活動效率,又能富裕農民、造福人民,全面提公升生活質量。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城鎮功能的完善,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公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會更加殷實充裕,精神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隨著城鄉二元體制逐步破除,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矛盾逐步化解,全體人民將共享現代文明成果。這既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消除社會風險隱患,也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9樓:寒風中的淚

城鎮化是邁向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

10樓:匿名使用者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

11樓:梅邊戀曲

城市經濟發展,農村暫時人口空心化

12樓:因緣法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13樓:匿名使用者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鎮化,是指隨著乙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公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程序明顯加快,國際社會也普遍肯定中國城市發生的巨大變化,視之為中國發展的奇蹟之一。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城鎮化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步關鍵是要緊緊抓住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和提高質量這個關鍵,凝心聚力,蹄疾步穩,繼續紮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14樓:木木大了

城市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必由之路,那麼如何理解城市化,認識城市化在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意義,發揮城市化對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解決城市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城鎮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稱為城市化,是指隨著乙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城鎮化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一般認為,是乙個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農業地域轉化為非農業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非農業活動的過程。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鄉鎮城區改擴建專案的上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積開工,建築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

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中國城市化程序的高速起飛。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環境,例如: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措施,使得環境向著有利於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向轉變,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作為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促使生產方式、聚落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的變化。

1、人口轉化:城市能夠創造出比較多的就業機會,大量吸收農村剩餘人口。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四產業逐漸轉移。

2、產業調整:城市化過程能夠卓有成效地帶動廣大農村的發展,有利於改善地區產業結構。

3、工業發展:城市化有助於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工業化使城市化獲得持續推進的動力。

4、科技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資訊化的推進,使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主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和資訊交流中心。進而提高區域的整體發展水平。

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鄉村廣泛地擴散和滲透,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並提高鄉村的對外開放程度。有利於城市與鄉村的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6、發展的動力:推動城市化發展的動力無非兩種,一種是推力,一種是拉力。推力指使人群離開鄉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來到城市的因素。

推力如人地矛盾加劇,自然災害頻發,收入低,生活水平差,社會服務資源短缺等;拉力如就業機會多,社會服務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文化設施齊全等。

截止2023年末,中國各省域的城鎮化率可以分成四個層次,(指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

第一層次: 包括上海、北京、天津3個直轄市,城鎮化率為80%~90%

第二層次: 包括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重慶、遼寧等7個省區,城鎮化率為60%~70%

第三層次: 包括黑龍江、山東、湖北、吉林、寧夏、海南、山西、陝西、河北、湖南、安徽、青海、內蒙古等13個省區,城鎮化率為50%~60%

第四層次: 包括四川、新疆、廣西、河南、雲南、甘肅、貴州、**等8個省區,城鎮化率不足50%

當前中國城市化發展存在五大戰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國的城市化明顯滯後於工業化所對應的非匹配;二是中國的城市化程序中,明顯地表達出土地城市化快於人口城市化的非規整;三是中國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農村、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國的城市化偏重城市發展的數量和規模,忽略資源和環境的代價,呈現出粗放式生產的非集約;五是中國的城市化必須解決如何進入現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

智慧型城市是建立在城市各大系統整合、物理空間和網路空間互動、普通百姓廣泛參與的基礎上的。智慧型化城市要求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細、環境更加和諧、經濟更加高階和生活更加舒適。與數字城市相比,智慧型城市更加聚焦民生與服務,更加鼓勵創新與發展,更加強調感知與物聯,更加強調公眾參與和互動。

智慧型城市評價標準包括智慧型經濟(即創新型經濟)、智慧型移動(即不僅是智慧型交通,也延伸到教育、購物等領域)、智慧型環境(即注重城市的生態環境)、智慧型治理(即**管理模式的調整和改善)等多種指標。

美國城鎮化水平是怎樣統計的,美國城鎮化水平是怎樣統計的

這個你問對人了,我正在美國學這節課。他有兩種定義,乙個老的,乙個新的 老的定義是 人口2500以上,或者在乙個人口2500以上的county被稱作城市反之為suburban 新的定義是 美國城鎮化分為4中 1,超大城市,人口大於5w,2,大城市,人口大於2w5,並且裡面的人口要有百分之25在乙個人口...

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倫敦

差異 倫敦的城市化程序起步早,水平最高 紐約 上海的城市化程序在19世紀晚期以後出現加速趨勢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相對最低等。6分 問題 貧富懸殊現象嚴重。2分 啟示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關注民生,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等。3分 略 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程序的重要表現,隨著工業革命發展擴張世界各地...

種姓制度影響極大,為何在現代化的21世紀還沒改變?

種姓制度影響極大,在現代化的21世紀還沒有改變,首先就是因為人們的家庭觀念還是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因為種姓制度在世界上延續了很長時間,也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不可能改變。因為這個已經在當時的人們的心中形成了一中信念,他們認為只有跟自己一派的人就能強大自己的隊伍,並且可以對抗其他人的侵犯,只有自己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