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心願
《長恨歌》主題的思想意義比較複雜,近代發展出來的諷諭、愛情兩說各有所據,分歧巨大,難以形成統一意見。但我認為,《長恨歌》站在個體的角度與歷史的角度上進行創作,沒有迴避歷史事實對李楊美好愛情形象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具有愛情與諷喻的雙重主題。
首先,《長恨歌》對統治者的荒淫進行了揭露。
文章起首就寫出了「漢皇重色思傾國」,這就為下文唐玄宗好色亡國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隨後,文章步步深入,先寫了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容貌,再寫君主「不早朝」的作為,又寫楊氏家族專寵的政治後果及「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怪異社會後果,最後終於寫到安史之亂的爆發,楊貴妃被迫自殺。從這條事情發展的主線上可以看出,李楊二人的荒娛誤國是與這幕帝王之家愛情悲劇的基本原因。
作者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上,客觀地評價了李楊二人不可免除的政治責任。
另外,作者在詩歌的前十五句中,使用了「賦」的手法,用華麗的筆法反覆強調了李楊二人的奢靡與荒淫,「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等等,生動形象具體地表現了皇家繁奢的生活,更加形象地說明了悲劇形成的原因。
其次,《長恨歌》也對李楊二人的真摯愛情進行了歌頌。
《長恨歌》主要筆墨放置在貴妃死後唐玄宗哀怨悱惻的感情上,文章的抒情描寫尤其值得稱道。作者運用「秋雨」「梧桐」「落葉」「秋草」等多重意象,分述「蜀山」「行宮」「夕殿」多個淒涼的畫面,從各種角度渲染生離死別的揪心的痛。這樣描寫,使故事具有悲劇的美感。
這說明,作者對李楊二人愛情美的一面是給以了肯定的。
還有,作者在描寫完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想念之後,本來可以停筆了,但是作者並沒有
結尾,而是虛構了方士以「精誠致魂魄」的美好情節,使整篇文章更加曲折動人。如果不是作者對李楊愛情進行了一定的肯定,這樣虛構的美好情節是不會出現的。
作者在描寫李楊二人愛情時,把他們從原有的帝妃地位上釋放了出來,把他們當成了普通的、感情豐滿的人來寫,這才使得李楊之間的愛情真摯而美好,使整個故事纏綿悱惻。
總體來說,作者既站在歷史的角度上,陳述了「歡娛亡國」的歷史遺憾,又站在乙個普通人的角度上,對李楊之間愛情以及人性的真與美進行讚頌。這樣的寫作方法,讓文章具有更深刻的內涵,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從《長恨歌》中看白居易對李楊二人的愛情褒貶
2樓:
詩作前半部分露骨地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但後半部分筆鋒一轉,開始逐漸用充滿同情的筆觸寫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表現了作者對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的歌讚和嚮往,對李楊愛情悲劇結局的同情、惋惜和感傷.
《長恨歌》中有大量描寫李楊愛情的詩句,主要有兩部分:一是李楊之間的熱戀:「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星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二是楊貴妃死後與唐玄宗的刻骨相思:
「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麵柳如眉」......
恨,就是遺憾、遺恨。作者寫李楊的故事,所引以為長恨的是什麼呢? 作者在本詩的結穴中實際已經點明。
詩中的最後一節,在鋪寫了李楊二人生死隔離,思而不能見,愛而不能復聚的情況以後,詩人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樣兩句情深意長的詩句結束了全篇。。在詩人看來,一對彼此刻骨愛戀的情侶,遭到如此的不幸,這對於這對情侶乃至所有後人來說,都只能為之遺恨千古。白居易以長恨名篇的詩,寫的也正是歷史上的乙個悲劇。
李楊感人的愛情悲劇故事,表現的正是詩人對所寫悲劇主人公的莫大同情。詩人的意圖應該在抒發一種永遠的遺憾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認為《長恨歌>並非是一篇政治諷諭詩,而是一篇歌頌愛情的詩篇。如果說李、楊的生離死別是個愛情悲劇的話,那麼,這個悲劇的製造者最終成為悲劇的主人公,無法不叫人遺憾。《長恨歌》所寫的歷史題材是依照史實想像而成的帝紀間的愛情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又是唐朝歷史興衰轉折期中的關鍵人物。
由於受重道德而視愛情為罪惡的傳統觀念之根深蒂固,讀者對於《長恨歌》的認識,便常常游移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或者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同文學批評混淆起來,或者以倫理的批評取代審美評價,從而產生理解上的困惑與分歧。這種分歧,大概在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即已存在。當時,白居易、陳鴻、王質夫閒談玄宗與楊妃的故事,王質夫說:
「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他期待白居易的是表述愛情。陳鴻則不然,他認為,白居易寫《長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也。
」②賦予《長恨歌》以倫理說教的意義。白居易本人則認為,該詩表現的是「風情」,並非如同《秦中吟》、《新樂府》那樣的正聲。唯其如此,他在編集時才把它歸入感傷詩,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事物牽于外,情理動於內。
」③《長恨歌》以「情」為中心的主旋律始終迴旋激盪於全詩之中,當白居易把「情」作為描寫物件時,那種被他承認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會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湧於筆端而無從遏制,即使他心存諷諭,只要著意深入感情的領域,作品便不會以諷諭說教的面貌出現。《長恨歌》寫作之初,未嘗不曾出現過如陳鴻所說的「懲尤物,窒亂階」的念頭,寫作的結果卻是傾注著作者感情的愛情描寫。依照正常的藝術感受,讀者是很難從中感受到女人是禍水,李、楊之戀是唐帝國衰亡根由的。
假若白居易真的把這個故事寫成諷偷詩,使全詩充滿了「尤物惑人」的諷刺與說教,其價值將如何,我想,是很難與此篇分庭抗禮的。詩人以歷史為素材,又不拘囿於史實,在文學與歷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時空侷限,並與人們普遍意義上的情感產生共鳴,因而取得審美意義上的成功。讀者掩卷之餘,甚至會忽略造成這一愛情悲劇的根源,而完全將審美意識集中於李、楊之間纏綿悱惻、難捨難分的感情渲染。
生離死別的悲痛、綿綿長恨的情思、宛轉動人的傳說、虛無緣渺的仙境完全將讀者帶進乙個透明的純情世界,它沒有塵世間的喧囂與齷齪,其中凝聚著詩人的理念,也層層積澱著歷代讀者的理想,一種對真情嚮往的共鳴使這首詩獲得了永恆的魅力。
4樓:無言之境
同情,遺憾,感傷,歌讚
5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其悲慘,嘆息其誤國
白居易怎樣看待〈長恨歌〉中李楊的愛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的實際寫作當中,他服從了民間愛情故事所表達的人類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慾望。這樣,整個故事便具有了更為深刻複雜的涵義:既寫了真美,又寫了真噁,並將兩者直接在一起
白居易長恨歌中李楊兩人愛情悲劇的原因
7樓:緣來你在這裡
愛情終歸是需要土壤的。
再美麗的愛情也不能脫離現實環境、也會屈從於現實的壓力。
縱使帝王也不過如此。
國家、人民、江山社稷哪一樣不把愛情壓得飛灰煙滅……
8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的實際寫作當中,他服從了民間愛情故事所表達的人類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慾望。這樣,整個故事便具有了更為深刻複雜的涵義:既寫了真美,又寫了真噁,並將兩者直接在一起
長恨歌,白居易是如何看待李楊愛情的
9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歌》的實際寫作當中,他服從了民間愛情故事所表達的人類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慾望。這樣,整個故事便具有了更為深刻複雜的涵義:既寫了真美,又寫了真噁,並將兩者直接聯絡在一起
為什麼說長恨歌是歌頌愛情的? 又為什麼說是諷刺愛情的?各自的理由是什麼呢?
10樓:柴石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
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偉大的,同時他們做的孽是不可饒恕的
11樓:人口
2樓啊。說那麼多人還看得下去啊~簡單一點,人性一點: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
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偉大的,同時他們做的孽是不可饒恕的
12樓:小穀子女俠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值得歌頌,但他們的地位不允許那樣一味的,不顧及其他的愛。也許乙個賢德皇帝的愛必須理智吧!
白居易長恨歌的題目是什麼,白居易的《長恨歌》表達了乙個什麼樣的主題?
就是長恨歌。長恨歌 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 這首詩是作者的 長恨歌本身就是該詩的標題啊 白居易的 長恨歌 表達了乙個什麼樣的主題?長恨歌 的主題 1 愛情 說,作品主要描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歌頌他們的愛情 2 諷喻批判說,白居易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3 雙重主題...
白居易的《長恨歌》深刻意義,白居易的《長恨歌》深刻意義
大抵分三種 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 其二為政治主題說。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 漢皇重色思傾國 必然帶來的 綿綿長恨 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 其三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究...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愛情名句是什麼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