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拜占庭時期儲存下來的最著名的木雕作品是聖薩比納木門教堂的兩扇木門,它作於5世紀中葉,兩扇木門各有14塊嵌板,現有些已經佚失,嵌板上有表現聖經內容的浮雕,這些浮雕在人物造型和構圖上完全採取同當時繪畫性一樣的形式。但中世紀這件大門雕刻樣式曾影響過義大利和德國的藝術家,他們用青銅模仿了這座大門雕刻。
拜占庭文化在各個時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40
2樓:王莽再世
拜占庭藝術特點表現為抽象性和扭曲性,這是**教宗教觀念和東方神秘主義思想長期影響的結果。古代希臘羅馬藝術重視從自然中得到創作的靈感,把宇宙萬物的自然狀態視為美的源泉,真實、和諧、合乎自然的比例、人的天賦情感都作為美的標淮。但是,拜占庭藝術卻認為外在的形象是次要的,真實自然的形體是第二位的,藝術的核心在於表現某種抽象的精神和反映神聖的情感,藝術的目的是激發人的宗教靈感,因此,寫實藝術道到拜占庭藝術家的藏視,而質樸簡單的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來的抽象意義受到重視。
比例可以失調,因為比例應該讓位於線條;色彩可以不豐富,因為單調的色彩能夠更明確地表現抽象的含義。藝術品不是用來進行直觀欣賞,而是用來啟發思想,通過「不重要的」藝術品進行思索,使人們尋找有形的藝術品深層隱藏的無形事物。**教對拜占庭藝術的影響滲透到藝術構思中,使拜占庭藝術的價值取向發生扭曲,移上帝至高無上至善至美思想指導下,現實世界成為罪惡的場所,人類揹負著原罪和本罪的十字架,應該受到苦難的懲罰,因此,自然美變成現世醜,藝術美不是光明而是灰暗,不是微笑而是哭泣,不是和諧而足扭曲,不是平衡而是失衡,不是生動而是呆板,痛苦才是幸福和歡樂。
在這樣的藝術原則指導下,拜占庭藝術品都籠罩在陰鬱的**教氣氛和朦朧的神秘色彩中。拜占庭藝術的這些特點背離了古典藝術的原則,但是,由於它是在古典藝術的基礎土發展而來,因此,還繼承某些古典藝術的傳統,例如注意營造莊嚴神聖的氛圍、利用古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和技術等。
拜占庭文化具有鮮明的傳統特徵,它直接繼承了古典時代希臘羅馬文化遺產,在拜占庭帝國特殊的環境中,兼收幷蓄早期**教和古代東方諸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
拜占庭早期的建築主要繼承羅馬風格,沿用羅馬陵墓圓形或多邊形的平面結構以及萬神廟的圓屋頂。到了中後期,四邊側翼相等的希臘十字式平面取代了圓形、多邊形形制,成為教堂主要的布局模式,但早期的圓頂結構被加以改變而沿用下來。
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教堂(圖50)是拜占庭美術里程碑式的建築,也是拜占庭建築藝術中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它是公元6世紀由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兩位以數學成就著稱於世的建築師修建的,其目的是在眾多的宗教建築中爭雄,它不僅是宗教建築物,同時也是查士丁尼大帝王權的象徵,體現了政教合一的思想。聖索菲亞教堂最初是乙個巴西裡卡式的教堂,後來因火災被毀。
公元532年在教堂的廢墟上重新建造,於公元537年竣工。
這是座帶圓頂的高大建築物,呈集中式分布,東西長77公尺,南北長71.7公尺,規模巨集大,結構緊湊,氣勢十分雄偉。教堂在構思與建築技術上受到羅馬萬神殿的影響很大,主要部分是乙個巨大的穹頂,直徑33公尺,高達60公尺,四周排列40個採光的視窗,**圓頂與東西兩頭半圓穹頂以及更小的穹頂聯為一體,南北兩側是拱形牆體,下面有列柱支撐,列柱後有過廊,這樣就形成了乙個高大寬闊、氣勢磅礴、層次清晰的空間結構。
建築師們巧妙地解決了教堂結構和承重力的分布之間的矛盾,體現出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教堂內部的裝飾光彩奪目,十分華麗。墩子和牆上全用彩色大理石貼面,柱子為暗綠色或深紅色;柱頭一律為白色大理石,並鑲以金箔;在柱頭、柱礎和柱身的交接處都以包金的銅箍鑲飾;拱頂和地面均以馬賽克鑲嵌成圖案。當陽光透過頂上的天窗射進教堂時,整個大廳五彩斑斕、金碧輝煌,神秘、豪華的景象十分壯觀。
置身其中,塵世的汙濁蕩滌一空,人們彷彿來到了**教所宣揚的天堂。公元15世紀,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把聖索菲亞教堂改建成了大清真寺。他們將內部的**教裝飾改成伊斯蘭教的圖案裝飾;在教堂的外面四個角上建起了四座高高的尖塔,給雄渾的教堂平添了幾分俊秀。
拜占庭建築的代表作品還有位於義大利拉文納的聖維塔爾教堂,它建於公元525~547年,查士丁尼大帝執政前就已開始修建,為紀念勝利,查士丁尼大帝命令繼續修造使其成為皇家教堂。聖維塔爾教堂外觀是八角形,外形簡樸,內部裝修精緻華美,中間的穹隆用了八個柱子支撐,八根柱子都鑲以華美的彩色大理石浮雕,柱頭為重疊的復斗式,復鬥的四面及拱壁上裝飾著卷草與雙獸的浮雕圖案,加上精美的鑲嵌畫和其他裝飾,教堂內部顯得特別華貴。
拜占庭美術中鑲嵌畫和聖像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鑲嵌畫在拜占庭藝術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是用小塊彩色玻璃和石子鑲嵌而成的建築裝飾畫,是教堂內部主要的裝飾形式。早在西元前2023年蘇美爾人的藝術中就出現了這種形式,它源於美索不達公尺亞,繁榮於羅馬時代。
古希臘羅馬人用大理石做材料製作鑲嵌畫,而拜占庭鑲嵌畫是以彩色玻璃為主要材料,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產生一種眩目迷人、虛無縹渺的感覺,加強了宗教氛圍。這方面的傑出代表是聖維塔爾教堂裡的鑲嵌畫《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隨從》以及《皇后提奧多納和女官》。它們裝飾在教堂的牆上,是為歌頌查士丁尼大帝而作的。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隨從》(圖51)一畫,在一片玄妙的金色背景上,查士丁尼大帝身穿紫紅色長袍,長袍上飾物金光閃閃,手捧著向教堂獻禮的寶盒。在他左邊是兩個穿白衣的宮廷文官,再過去是幾個年輕的衛士,身穿各式服裝,手持矛和盾。查士丁尼的右邊是大主教,再右邊是兩個助祭者和三名隨從。
人物前後相疊,共12人,中間的皇帝儼然成了耶穌的化身,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畫面上人物呈正面橫排,人物被不成比例地拉長了,不僅高度相等,肩也一樣寬,表情肅穆、威嚴,充滿宗教氣息。畫面的色彩和明暗被提煉到最簡潔的程度,不強調立體感,甚至有抽象意味。
人物表情被統一在一種體現神性超越的神態中。作品把皇帝、主教、文武**並列一起,象徵中世紀的王權、教權、軍權的高度統一。畫面效果金碧輝煌,但形象十分呆板,這一點幾乎成為中世紀**教美術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徵。
《皇后提奧多納和女官》描繪的是查士丁尼皇后引領一班女官參拜**的情景。畫中人物寧靜端莊,身著錦繡綢緞,珠光寶氣,光彩照人,加之鑲嵌材料的閃光,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夢幻般的神秘感。這兩幅鑲嵌畫都是在金黃色的底子上用各種彩色玻璃並間以金塊製作而成的,工藝極其考究,呈現出金光閃閃、五彩斑斕、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可以說是拜占庭藝術中鑲嵌畫的典範之作。
公元6世紀起,聖母、椅子常常一起被畫在高高的祭壇上方的屋頂上,給人一種**從天國的邊緣俯瞰下界的感覺。聖索菲亞教堂內《上帝的母親》是以聖像畫的形式出現的鑲嵌畫。另外,在雅典附近的達芙尼小修道院的教堂穹頂上,有一幅《萬物之主的**》鑲嵌畫,當教徒們站在教堂裡時,有一種彷彿被**俯視或擁抱的感覺,與上帝同在,這樣把聖像畫與建築巧妙結合是拜占庭藝術的一項傑出創造。
7世紀,拜占庭帝國國勢日衰。8~9世紀,由於教會與封建貴族的矛盾,也由於人民對教會專橫行為的不滿,從而激起了搗毀寺院,破壞聖像的運動,各種宗教美術活動在東正教都遭到了禁止。這場混亂直到867年以後才逐漸平息。
9~11世紀,拜占庭藝術迎來了第二個繁榮期,繼續大肆興建教堂,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建築是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圖52)。聖馬可教堂是一座高大華麗的建築,平面呈四邊等長的希臘十字型,每一邊都覆蓋著乙個圓穹頂,十字中心還有乙個大圓穹頂。圓頂為木結構,外包銅皮,再加上乙個燈塔,更增添了教堂的高度和巨集偉感,同時,燈塔也是航海者辨認方向的指示標誌。
教堂內部裝飾主要是鑲嵌畫,耶穌和聖母像總是畫在最明亮最顯著的地方,四周圍繞教徒的形象。這些畫已不再像早期作品那樣以歌頌**救世主的智慧型和神蹟為主,而是以表現**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悲慘為主題,將人的感情因素同宗教題材結合起來(圖53)。
破壞偶像運動以後,官方重申真正的崇拜僅屬上帝,可視的形象是為了喚起教徒對上帝的敬仰,聖像是溝通天國與人間的紐帶,是正教儀式的乙個組成部分。這導致了拜占庭繪畫的嚴格固定、刻板的程式化。11~12世紀拜占庭的木版聖像畫也很著名,這些畫大都用雞蛋清調和顏料畫成,光潔、透明,畫法概括抽象,但儲存下來的很少。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2023年裡,拜占庭成為歐洲古典文明的保護者和傳播者。拜占庭美術並沒有因國家的覆滅而消失,而是源遠流長,對歐洲美術的延續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早期中世紀美術
公元5世紀,來自東方、北方的日爾曼人、汪達爾人、克爾特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規模遷徙到西羅馬帝國境內,經過連年的戰亂,最終於公元476年滅亡了西羅馬帝國。因為這些游牧民族還處於氏族部落階段,經濟文化落後,而羅馬帝國強大富足,於是羅馬人輕蔑地稱這些民族為「蠻族」或「野蠻人」。從此,西歐陷入戰爭、遷徙、封建割據的動盪局面,古羅馬的文化藝術日漸衰敗至荒蕪狀態,所以有人稱這段時期為「黑暗時代」。
在動盪的年月裡,教會倖存了下來,羅馬成為**教的中心——「上帝之城」。蠻族部落紛紛皈依**教,使古典文明在修道院、手抄經本以及手工藝品中得以殘存下來。同時各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給衰敗的羅馬藝術注入了新的營養,使之有了一些新的特點。
北方的民族有自己古老的藝術傳統和本土傑出的手工藝匠,他們對鳥獸等動物形象特別感興趣,早在銅器時代他們就開始仿造鳥獸形態製作手工藝品,風格獨特,我們稱之為「動物風格藝術」。
在「蠻族藝術」的遺物中,主要是手工藝品,大多是以金屬模鑄、錯鍍金銀、鑲嵌寶石、髹繪彩畫等手法製成的日常用品。2023年在英格蘭東海岸薩胡頓發掘出土的錢包蓋是出自盎格魯—撒克森人之手的墓葬品。這個銅質的錢包蓋上嵌有寶石、琺琅,工藝精緻,色彩神秘,有較強的民族特色。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兩側伴有野獸與人、鷹鳥組合以及野獸相鬥的線形交織紋樣。這種圖案流傳了很久,其設計動機可以在古西亞和地中海區域找到根源。這件工藝品揭示出克爾特—日爾曼動物風格藝術的**和遷移狀況,在美術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9世紀時,維金人把動物雕飾用在他們的海盜船上,如挪威奧斯伯格葬船上的獸頭雕刻(圖54)咧嘴瞪眼,寫實的頭形與鼻眼,面目猙獰,顯得十分恐怖。其他部位罩上一層鏤空的交織帶狀紋,像掙扎的蛇纏繞在一起,這似乎同英格蘭薩胡頓的錢包蓋表現手法相同。這件獸頭雕刻可能是鎮妖驅邪、保佑航海平安的保護神海龍的形象。
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的幾個世紀裡,日爾曼民族在西歐先後建立了幾個封建王國,其中最大的是法蘭克王國。公元8世紀,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歷經數十年戰爭,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建立起加洛林王朝,成為繼西羅馬帝國覆滅後西歐第乙個皇帝。查理曼在文化上竭力恢復羅馬的傳統,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學者在首都亞琛收集整理古代書籍,讓藝術家仿照古典樣式進行創作,以宮廷為中心,形成了乙個復興古代文化的熱潮,歷史上稱為「加洛林文藝復興」。
這是日爾曼精神與地中海文明相結合的文化運動,是歐洲近代文明史的轉折點。
「加洛林文藝復興」的主要藝術成就體現在建築和書籍插圖方面。亞琛王宮(圖55)是查理曼帝國時代最重要的建築工程。王宮教堂的設計參照拉文納聖維塔爾教堂,平面布局和結構基本上保持了聖維塔爾教堂的特色,在內部的裝飾上不像聖維塔爾教堂那樣活潑、華麗,而是趨於整體統一和莊重嚴肅的風格。
教堂運用了羅馬建築中的方形柱和拱門,在正西門的入口處有兩座高塔,這種形式反映出查理曼帝國對古羅馬的嚮往,後來成為羅馬式教堂的基本形式。
愛爾蘭僧侶的抄書熱在加洛林王朝得到了發揚光大,手抄本插圖是這時期的主要成就。《加冕福音書》(圖56)中的「聖馬太」插圖,在風格上追求古**實手法,人物形體結實,神情專注,在構圖及描繪人物的神態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另一幅《艾伯總主教福音書》(彩圖四)中的「聖馬太」插圖是參照古羅馬繪畫,運用日爾曼民族的獨特語言描繪而成的。
馬太穿著佈滿衣紋的長袍,手拿聖書坐在椅子上,睜大眼睛側望著身後的宗教動物象徵——帶翼的獅子。人物的頭部有效地運用陰影與強光而塑造出立體感,人物的表情是出神的狂喜之狀。這說明中世紀的畫家已開始表現個人的情感,這在過去是不多見的。
查理曼去世以後,加洛林王朝也宣告結束,但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影響還在繼續,德意志成為新的藝術中心。公元10世紀,德意志薩克森國王奧托一世當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王朝繼承了加洛林王朝的傳統,發展了一種肅穆巨集大的風格,自早期**教以來受到禁止的紀念性雕刻開始恢復,出現了一些帶有表現性的作品。
科隆大教堂中的《傑羅的十字架》(圖57)是這時期的代表作,雕像為木質,高2.3公尺,藝術家著重表現了**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所蒙受的肉體痛苦,帶有強烈的感**彩。
奧托時代的手抄本插圖不再是聖馬太之類的單個形象,而是通過許多人物和特定姿勢暗示《聖經》情節,具有戲劇效果,如《**為使徒洗腳》(圖58)。這一點在雕刻方面亦有所體現。
2023年,本沃德大主教為希爾德斯海姆教堂鑄造了青銅門(圖59),每扇門各有八幅取材於《聖經》的小浮雕。其藝術構思可能來自古羅馬後期的木製門,另外吸收了奧托王朝的***手法,畫面以垂直線安排,並用樹作框把各個畫面分隔開,這種模式說明它們屬於奧托時代。
不同瀏覽器儲存的網頁都是一樣的麼?儲存下來的網頁檔案有區別麼
沒區別,網頁的語言規則是w3c制定的 好像實際情況是並不完全不一樣的。比如,js檔案名字會不一樣。我在另存為的時候,有的瀏覽器會從快取中讀取檔案後直接另存為,而有的瀏覽器另存為等於一次新的請求。ie瀏覽器提供的網頁檔案儲存型別有哪幾種?有以下五種型別。1 mht。叫 web單一檔案 就是網頁中包含的...
明清時期最著名的詩人是誰,明清時期都有哪些著名的琴曲作品?
明清復時期的文人大多以製寫長篇章回體 出名的,bai比如明代四du大名著 清代 紅zhi 樓夢 等。dao詩人有但並不是很多,名聲也遠遠不如唐代的詩人。明清時期的詩人出名的有前後七子和明末清初的遺民詩人陳子龍等。清朝的還是有幾個,比如大名鼎鼎的御前侍衛納蘭性德 事實上他的詞更好 詩人袁枚 龔自珍等說...
無錫唯一完整儲存下來的四面坊叫什麼?
四面坊是具有江南特色的一種古建築樣式,無錫迄今能夠完整儲存下來的,僅此一座,名為無錫市華孝子祠四面牌坊,位於祠門前,俗稱 無頂亭 單間,牌坊呈正方形,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族族表忠孝節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築物,建於1748年。無錫市華孝子祠四面牌坊,這是無錫唯一保完整儲存下來的四面坊。祠東向,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