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手扒肉,簡單介紹一下全國各個民族習俗

2021-03-04 08:38:57 字數 5272 閱讀 5696

1樓:匿名使用者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古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

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裡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的食俗風味和情趣。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但應注意,如果在牧民家做客,不要自己動手隨意選食。

主人會視客人的年齡和地位,為客人選擇不同部位的羊肉。老年人一般吃羊大腿,肉嫩好嚼;青年人吃羊肋巴骨和脖子肉;小孩啃羊小腿;女賓更受照顧,一般吃肥嫩的羊脯肉。

簡單介紹一下全國各個民族習俗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56個民族風俗習慣大全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

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藏族: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傳佛教。藏族人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的長袍,右襟繫帶,腳穿牛皮長靴。

苗族: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

阿昌族: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維吾爾族: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專案。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繡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

錫伯族: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忌食狗肉。

烏孜別克族: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遵從伊斯蘭教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吃羊、牛、馬肉及其乳製品。

塔吉克族: 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齋月前的乙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

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

塔塔爾族: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達斡爾族: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掃墓,晚上玩個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長輩拜年、請安,然後男女老少穿上節日服裝,逐戶拜年。

滿族: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乙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公尺、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壯族: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

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用長數丈的青佈包頭。女子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

男女外出時都披「擦爾瓦」,形如斗篷,下綴長穗。彝族的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

土家族:婦女愛穿左襟大袖短衣,滾花邊,下著八幅長裙或鑲邊筒褲,頭挽髮髻,喜歡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男子穿對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繡花圍腰,也有穿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臘染百褶長裙的。

在節日裡,婦女還戴各種銀質首飾,臘染是布依族珍貴的手工藝品。

侗族:鼓樓是侗族村寨中別具一格的建築物,形似寶塔,是村民聚會、休息和娛樂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樓,有的高達13層,頗為壯觀。逢年過節,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樓前的廣場上,盡情歌舞。

白族:服飾以藍、白、黑色為主,男女都包頭。他們喜歡吃酸、冷、辣味食物,還愛喝烤茶。白族信奉佛教,洱海地區寺院遍布,曾有「妙香古國」稱。

哈尼族: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龍樹」為保護神。幾段打了結的繩子作為賬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2023年,哈尼族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區。這是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錢鈴雙刀舞、打柴舞、舂公尺舞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高山族: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納西族: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乙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水族:服飾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飾。上衣為緊身窄長袖右開襟,襟沿鑲繡有花邊,與漢族的「姊妹裝」頗相似,但袖長而窄。身短而緊是與漢族「姊妹裝」的微小區別。

瑤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較自由,交往的方式主要通過對歌活動來進行。對歌一般出現在節日和婚娶等活動中,農閒季節青年男女串寨或走親戚也要進行對歌活動。

拉祜族: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七的「葫蘆節」,拉祜族人還在農曆六月二十四過驅蟲護糧的「火把節」、農曆八月間穀物成熟時過「嘗新節」。

僳僳族: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怒族: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

布朗族:喜食竹筒飯以及各種副食、蔬菜、肉類。食垛生,食通過獨有方法製成的各種南咪、酸茶。還食用山野裡的各種蟲類。

赫哲族: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曆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鄂倫春族:「鄂倫春」是民族自稱,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

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普公尺族: 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

過去普公尺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舉行。

佤族:地區較多繪畫及雕刻像,雖相對粗糙,但卻充溢著早期人類的審美理想。繪畫見於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用炭黑、石灰、牛血塗繪,圖案有動物、人物活動和山水等,畫法粗獷簡明,風格與在佤族地區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的滄源崖畫相類似。

雕刻物則以人像、牛頭居多,放置於門頭及寨樁上。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揹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公尺酒。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毛南族: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

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曆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

門巴族: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

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曆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鄂溫克族: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公尺闊勤」節。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

獨龍族:有日食兩餐的習慣.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 。

俄羅斯族:風俗習慣與俄羅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東正教,使用俄語和俄文,也用漢、維、哈文。

裕固族: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過去,他們不僅住的是毛氈帳篷,穿的衣服、鞋襪,吃的肉、奶是畜產品,而且生產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製成的。

現在,已有一部分人改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魯派(黃教)。

撒拉族: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汙濁之物進入清真寺。

仡佬族:即中國古代「僚人」, 仡佬族很喜歡吃辣食,吃法很多 。

錫伯族:喜愛騎馬射箭。因而,錫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他們能歌善舞,「東布林」是錫伯族特有的彈撥樂器。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曆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基諾族:待客真誠,在民間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習俗,即捕獲到獵物之後,凡是見到捕獲者的人,生時都可分乙份,熟時都可去吃,直到吃完為止。飲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珞巴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多信巫教。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狩獵,擅長射箭。

畲族: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

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亦稱「烏飯節」。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漢族:由於分布地區廣大,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公尺、稻公尺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

簡單介紹一下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人 germani或germans 亦稱條頓諸民族 teutonic peoples 係指使用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諸語言的任何乙個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語言 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稱自己為日耳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

介紹一下北海,介紹一下竹林胺。

去北海一定要去玩呢就要去,圍洲島,星島湖,銀灘,紅樹林,如果想看就看北海的老街中山路,有名的磨奶巷,外沙的落日殘陽.還有雞飯很出名很好吃的,晚上可以去夜市吃些燒烤,北海的消費非常的便宜,住宿也不貴,那裡是個好地方真的是值得一去哦!介紹一下竹林胺。竹林胺用於 前列 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困難。竹林胺 ph...

幫我介紹一下歌手謝霆鋒,介紹一下謝霆鋒

個人簡介 綽號 檸檬 名字諧音 筆名 豆丁 籍貫 中國香港 出生 1980年8月29日 27歲 1996年聖誕節之後出道,當時16歲。加入英皇幫父親還債。和公司頂撞,決不跳舞,被迫延長和約,在節目豎中指,演唱會摔結他。22歲開法拉利撞了,惹了官司,退出娛樂圈,又復出。和王菲,張柏芝戀愛,最後和張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