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lxsyf的歲月
是譚嗣同的《潼關》
潼關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2樓:盛晚竹陀賦
1.「山入潼關不解平」出自:譚嗣同的《潼關》
2.原文:
潼關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3.譯文
像是群峰眾巒在這裡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裡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4.賞析:
十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乙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乙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彷彿聽到乙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5.潼關的**:
「山入潼關不解平」出自哪一首古詩?
3樓:可愛的康康哥
出自《潼關》,是一首譚嗣同14歲時寫的詩,該詩是七言絕句。當時他隨父親到甘肅上任,途經過陝西潼關,被北方特有的壯闊風景所震撼,寫下此詩。
全詩如下: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譯文如下: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潼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4樓:小白家裡小白
「山入潼關不解平」出自哪古詩《潼關》,近現代詩人譚嗣同所作。
原詩:《潼關》近現代: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釋義:自古至今,高天的滾滾雲濤團團簇擁著這座城,一任獵獵秋風吹散了清脆的馬蹄聲。
奔騰的黃河流入平坦廣闊的原野仍嫌受拘束,連綿的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便再也不知何謂平坦。
5樓:陳律師的陳
「山入潼關不解平」出自:譚嗣同的《潼關》
原文:潼關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譯文像是群峰眾巒在這裡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裡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賞析:十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乙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乙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彷彿聽到乙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潼關的**: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的意思。
6樓:demon陌
意思:黃河在廣闊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約束,潼關以西,山山相連,峰巒起伏,不知什麼叫平坦。
出自:譚嗣同《潼關》
原文: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潼關設於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里,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今日潼關城舊址。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清為潼關縣,**時襲之。
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7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黃河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n山峰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入雲天,唯恐顯得自己平庸。
潼關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嫻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意思
8樓:金牛咲
意思是:
自古至今,高天的滾滾雲濤團團簇擁著這座城,一任獵獵秋風吹散了清脆的馬蹄聲。奔騰的黃河流入平坦廣闊的原野仍嫌受拘束,連綿的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便再也不知何謂平坦。
註釋:1、潼關:在今陝西,關城地勢險峻,自古即為要塞。
2、終古:久遠。
3、簇:簇擁。
4、城:指潼關。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
5、河:指黃河。
6、束:拘束。
7、山入潼關:指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
8、不解平:形容山勢高聳。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2023年秋,十四歲的譚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過陝西潼關,在這裡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3.10-1898.
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公元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9樓:彈奏自己的自由
出自近現代譚嗣同的《潼關》。
譯文: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10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11樓:活寶一品堂
潼關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公元2023年秋,十七歲的譚嗣同,從湖南故鄉赴甘肅父親任所途中,經過陝西潼關,在...
潼關古詩翻譯
12樓:縱橫豎屏
翻譯: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
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潼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原文: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潼關》譚嗣同
終古①高雲簇②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③,山入潼關④不解平。
註釋:①〔終古〕久遠 ②〔簇〕簇擁
③〔束〕拘束
④〔山入潼關〕指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
翻譯:久遠以來,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少年縱馬奔上潼關古道,)秋風將清脆的馬蹄聲吹散、吹遠。眼見黃河奔騰流向廣闊的原野,那氣勢好像嫌河床拘束太緊,連綿的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便突兀險峻,再也不懂得何謂平坦。
14樓:匿名使用者
久遠的高雲擁簇著這個城,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秋風吹散。河流入大荒野猶嫌拘束,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也不知何謂平坦。
15樓:匿名使用者
《潼關·終古高雲簇此城》作者為清朝詩人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註釋】
潼關:在今陝西,關城地勢險峻,自古即為要塞。
解:懂得
【翻譯】
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16樓:這是我強迫症
自古以來,高雲簇擁著潼關城;淒涼的秋風,吹散了清脆的馬蹄聲。奔騰的黃河流入大平原,還嫌太拘束;山進入潼關就不知道什麼叫平坦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18樓:匿名使用者
tóng guān
潼關qīng tán sì tóng
清 譚嗣同
zhōng gǔ gāo yún cù cǐ chéng , qiū fēng chuī sàn mǎ tí shēng 。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hé liú dà yě yóu xián shù , shān rù tóng guān jiě bù píng 。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東風破出自哪一首古詩
蘇軾寫過,不過內容不同。東風破一盞離愁 孤單窗前自鬢頭 奄奄門後 人未走 月圓寂寞 舊地重遊 夜半清醒淚 燭火空留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君去後 酒暖思誰瘦 水向東流 三春如夢向誰偷 花開卻錯 誰家琵琶東風破 歲月流離 不解時候 仍記總角幼 琴幽幽 人幽幽 琵琶一曲東風破楓染紅塵誰看透 籬笆古道曾...
古詩哪一首寫得最好的句子,白居易的詩哪一首寫得最好
如果你問得是古詩十九首的話,我覺得其十五的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挺好的 如果所有古詩的話,我覺得 歐陽修的蝶戀花 最是人間留不住,朝顏辭鏡花辭樹。其實這個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了 白居易的詩哪一首寫得最好?長篇敘事詩 長恨歌 琵琶行 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詩歌創作分類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
「故園但喬木」出自哪一首詩詞
這句出自宋 項安世的 謝查元吉借示傃軒今是齋巢室三書 詩摘錄如下 故園但喬木,後生誰指南。供參考。謝查復元吉借示傃軒今是齋制 巢室三書 項安bai 世堂堂傃軒翁,學古du無不探。詁訓尊六zhi 經,文章妙瞿曇。大兒號今是dao,思若春波涵。最長作千百,時用經訓參。猶子號巢室,清甚寒泉甘。尤善賦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