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進口妃凡蜂蜜
做漢服需要多少布料,提供乙個參考.
1.5幅寬:
1, 襦裙(上襦下裙):交領上襦2公尺,對襟上襦1.5公尺, 下裙2.5公尺。
2,批帛 :1公尺(1.5幅寬) 不拖地 。
3,曲裾深衣:6 公尺,(2.5公尺幅寬,大概需要3公尺半) 衣緣(含腰帶):2.5公尺。
1.5幅寬:
1, 直裾: 3.6公尺, 衣緣(含腰帶):2公尺 。
2, 高腰襦裙: 上襦和裙:4.5公尺( 2公尺幅寬), 裙: 2.5公尺(2公尺幅寬) 3公尺(1.5公尺幅寬) 。
3, 曲裾深衣:
身高1公尺6 。 衣長1公尺4,緣寬是75公釐。(尺寸是穿中跟鞋的,穿平底鞋子衣長縮短5公分) 。
露出手的,衣寬取1公尺35,緣寬取75公釐;不想露手出來就將衣寬加到1公尺5。
胸圍取二尺六寸;腰圍取二尺三寸;裉(肩膀部位)取不小於五寸半。
袖子口的大小不小於20公分即可,大則不限。
下擺(周長)最好不小於1公尺4,否則有邁不開腿的可能。
布料所需標準:1.2至1.8m寬的布,普通身材的人(2.5公尺寬以上減半),以下標準為網路上提供,請參照自己的身材決斷,建議不是非常瘦小的朋友每種布料多加半公尺至一公尺。
直裾深衣主料:2倍上身長+2倍下身長+1倍袖寬 。
曲裾深衣: 2倍上身長+2~4倍下身長(根據繞的圈數)+1倍袖 。
寬襦: 2倍上身長+1倍袖寬(這個上身長比做深衣的上身長要長,比照西式襯衣長度差不多) 。
裙: 2倍下身長 。
褙子: 2倍肩膀到膝蓋長度+1倍袖寬 。
直裰: 2倍全身長+1倍袖寬衣緣腰帶 。
深衣標準
1、袖寬:45cm到75cm
按照士的等級,周制規定為二尺二寸,當今50cm,剛好齊腰。所以後世(如朱子制度)一般是採用齊腰的,也就是50cm以內。但如果按照明尺,二尺二寸大約75cm,已經相當於周尺的三尺三寸,也就是大夫級別了。
按照明制,朝祭服用周尺三尺,所以現出土的朝服就是75cm,這是最高等級了,所以漢服袖寬沒有超過這個尺寸的理由。明黃梨洲深衣用指尺,二尺二寸可能非常大,但我們建議不要超過75cm。
2、袖展(兩袖的長度):200cm到240cm 。
明朝實物一般220cm到250cm,也就是規定的出手六寸、回肘減三寸,回肘。不宜過短。
3、袼:24cm到50cm
明朝袖根一般一尺,也就是34cm,最短七寸,24cm.。深衣規定袼之高下可以運肘。一般人的上臂長45cm,所以袼最好如此,以符合制度。但如果超過50cm,將不好系腰帶。
4、緣邊:領緣5cm到13.5cm,其他3.5cm到13.5cm。
周制領子兩寸,其他側緣、袖口、底邊都緣一寸半。明朝則上寬領,達四寸。我們推薦領緣7cm,其他5cm。
5、腰圍:
周制七尺二,約166cm。明朝服飾有遵守這個寬度的。今天做也應當比腰圍寬出許多。
6、大帶:5cm到14cm,長不少於300cm
周制士大頻寬二寸,應打結後垂下三尺。朱子制度打結後垂到與下擺齊。如果用大夫等級,帶四寸,我們還是推薦士級別,7cm為宜。
另,嚴格說,應當緣邊,且只有下垂的紳緣邊。但考慮到工業生產,這個無法統一,所以改為全緣也是唯一的辦法。按明朝風格,大都是全緣的。
但朝服制度中的大帶是嚴格遵照禮記的。當然明朝出現了大帶有扣的改良,這個也無法批量生產。大帶應該用五彩絛加固,這個大家可自行置辦。
7、衣長:應到腳麵。
最長去地一寸,最短去地七寸。
8、下裳:應為十二片全等的梯形,且下寬是上寬的兩倍。
9、顏色:作為平常,這個無所謂。但禮儀中,既然要根據深衣制度,那就應當參考朱子的規定,白衣黑緣,或參照明中單用白衣藍緣。
10、收袪:28cm到41cm,或不收。
按制應當從肘部漸漸圜收,然後收一尺二寸的袪(袖口),如果是三尺三寸的侈袂,則收一尺八寸的袪,只有收袪部分緣邊。明朝則是通緣,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11、圓袂:一般理解為從肘部漸漸圓收到袖口,形成圓弧。但梨洲則理解為漸漸圓收到腋下,這是由於明朝一般是直袖或琵琶袖的。
今天的南韓則一般處理成帶圓角的方袖。鑑於今日的審美,不必做要求,只要是合適的漢服袖形即可。
12、義領:如果是禮儀場合的著裝,最好不要義領。
13、接縫:背縫負繩及踝,必須保留。下裳十二幅拼接不能少。其他由於布幅變化,不必要求。
做漢服要多少布料
2樓:哥朝思暮想
門幅,指的是布料的寬度,就是緯線的長度。比如門幅為90cm,你買一公尺,就是90*100,買兩公尺,就是90*200。由於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門幅,作為計算用料的依據。
而人體是大致相近的.
上襖用料=
[(衣長+袖寬)*2+10]*1.15(或1.2),然後參考門幅換算率表。
下裙用料,以110cm門幅為例,基本就是3-4公尺。瘦子2.6公尺就夠,胖的話5公尺總是差不多了。
首先,面料和裡料,要分開選擇。
裡料就是裡子。漢服體系裡的「夾衣」,就必然包含裡子。裡料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這樣幾點:
1、柔軟細膩平滑,可以達到保護面料的目的,穿著也會舒適;2、顏色宜與面料搭配,相近色或大膽的撞色搭配都是ok的,只要穿著起來透不出裡料顏色即可。
專用的普通服裝裡子料,並不理想,當然,普通的專用裡子料很便宜,一般8-10元/公尺。
比如常服一般可選棉、棉麻、麻、真絲絹紡及各種普通的混紡,禮服類則可以選擇重磅真絲、刺繡真絲雙宮
3樓:阿不拉幾
看是哪種款式型制的,其實日本和服也是傳承自我們盛唐,人家主體上就一塊布料,一裹一披。。。所以看是哪種具體朝代款式,甚至是男女,**還是兒童,還分**l lxx l***等呢是不是呢?
4樓:陽光了凡
這2 套都是很費面料的形制,但要多少公尺,這還要考慮到布幅多少,還有你剪裁的排版,會排版是可以省很多布的,具體這樣不好說,但就算會排版,布幅在150mm以上,這2套都至少要5、6公尺。那要是布幅偏窄,又不懂排版的話,那就費得更多了,甚至能到10公尺。所以還是要結合你買的布料來判斷。
5樓:白色紙帆船
!!話說我認識的乙個同胞正要做漢服,省午飯錢買布料呢,我覺得你買布的時候問賣家就可以了^_^
6樓:笑面道士
去漢服研習製作俱樂部看,有乙個帖子。
7樓:aiv蘇秋
這個你可以去漢服吧和漢服商家吧問問。
做一件漢服要多少布料?
8樓:南陵不笑生
漢服一般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料剪裁而成。
門幅,指的是布料的寬度,就是緯線的長度。比如門幅為90cm,買一公尺,就是90*100,買兩公尺,就是90*200。由於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門幅,作為計算用料的依據,而人體是大致相近的。
上襖用料= [(衣長+袖寬)*2+10]*1.15(或1.2),然後參考門幅換算率表。
下裙用料,以110cm門幅為例,基本就是3-4公尺。瘦的人2.6公尺就夠,胖的人5公尺總是差不多了。
注意面料和裡料要分開選擇。裡料就是裡子,漢服體系裡的「夾衣」,就必然包含裡子。裡料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這樣幾點:
1、柔軟細膩平滑,可以達到保護面料的目的,穿著也會舒適。
2、顏色宜與面料搭配,相近色或大膽的撞色搭配都可以,只要穿著起來透不出裡料顏色即可。
漢服的基本結構:
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9樓:匿名使用者
做漢服需要多少布料,提供乙個參考.
1.5幅寬:
1, 襦裙(上襦下裙):交領上襦2公尺,對襟上襦1.5公尺, 下裙2.5公尺。
2,批帛 :1公尺(1.5幅寬) 不拖地 。
3,曲裾深衣:6 公尺,(2.5公尺幅寬,大概需要3公尺半) 衣緣(含腰帶):2.5公尺。
1.5幅寬:
1, 直裾: 3.6公尺, 衣緣(含腰帶):2公尺 。
2, 高腰襦裙: 上襦和裙:4.5公尺( 2公尺幅寬), 裙: 2.5公尺(2公尺幅寬) 3公尺(1.5公尺幅寬) 。
3, 曲裾深衣:
身高1公尺6 。 衣長1公尺4,緣寬是75公釐。(尺寸是穿中跟鞋的,穿平底鞋子衣長縮短5公分) 。
露出手的,衣寬取1公尺35,緣寬取75公釐;不想露手出來就將衣寬加到1公尺5。
胸圍取二尺六寸;腰圍取二尺三寸;裉(肩膀部位)取不小於五寸半。
袖子口的大小不小於20公分即可,大則不限。
下擺(周長)最好不小於1公尺4,否則有邁不開腿的可能。
布料所需標準:1.2至1.8m寬的布,普通身材的人(2.5公尺寬以上減半),以下標準為網路上提供,請參照自己的身材決斷,建議不是非常瘦小的朋友每種布料多加半公尺至一公尺。
直裾深衣主料:2倍上身長+2倍下身長+1倍袖寬 。
曲裾深衣: 2倍上身長+2~4倍下身長(根據繞的圈數)+1倍袖 。
寬襦: 2倍上身長+1倍袖寬(這個上身長比做深衣的上身長要長,比照西式襯衣長度差不多) 。
裙: 2倍下身長 。
褙子: 2倍肩膀到膝蓋長度+1倍袖寬 。
直裰: 2倍全身長+1倍袖寬衣緣腰帶 。
深衣標準
1、袖寬:45cm到75cm
按照士的等級,周制規定為二尺二寸,當今50cm,剛好齊腰。所以後世(如朱子制度)一般是採用齊腰的,也就是50cm以內。但如果按照明尺,二尺二寸大約75cm,已經相當於周尺的三尺三寸,也就是大夫級別了。
按照明制,朝祭服用周尺三尺,所以現出土的朝服就是75cm,這是最高等級了,所以漢服袖寬沒有超過這個尺寸的理由。明黃梨洲深衣用指尺,二尺二寸可能非常大,但我們建議不要超過75cm。
2、袖展(兩袖的長度):200cm到240cm 。
明朝實物一般220cm到250cm,也就是規定的出手六寸、回肘減三寸,回肘。不宜過短。
3、袼:24cm到50cm
明朝袖根一般一尺,也就是34cm,最短七寸,24cm.。深衣規定袼之高下可以運肘。一般人的上臂長45cm,所以袼最好如此,以符合制度。但如果超過50cm,將不好系腰帶。
4、緣邊:領緣5cm到13.5cm,其他3.5cm到13.5cm。
周制領子兩寸,其他側緣、袖口、底邊都緣一寸半。明朝則上寬領,達四寸。我們推薦領緣7cm,其他5cm。
5、腰圍:
周制七尺二,約166cm。明朝服飾有遵守這個寬度的。今天做也應當比腰圍寬出許多。
6、大帶:5cm到14cm,長不少於300cm
周制士大頻寬二寸,應打結後垂下三尺。朱子制度打結後垂到與下擺齊。如果用大夫等級,帶四寸,我們還是推薦士級別,7cm為宜。
另,嚴格說,應當緣邊,且只有下垂的紳緣邊。但考慮到工業生產,這個無法統一,所以改為全緣也是唯一的辦法。按明朝風格,大都是全緣的。
但朝服制度中的大帶是嚴格遵照禮記的。當然明朝出現了大帶有扣的改良,這個也無法批量生產。大帶應該用五彩絛加固,這個大家可自行置辦。
7、衣長:應到腳麵。
最長去地一寸,最短去地七寸。
8、下裳:應為十二片全等的梯形,且下寬是上寬的兩倍。
9、顏色:作為平常,這個無所謂。但禮儀中,既然要根據深衣制度,那就應當參考朱子的規定,白衣黑緣,或參照明中單用白衣藍緣。
10、收袪:28cm到41cm,或不收。
按制應當從肘部漸漸圜收,然後收一尺二寸的袪(袖口),如果是三尺三寸的侈袂,則收一尺八寸的袪,只有收袪部分緣邊。明朝則是通緣,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11、圓袂:一般理解為從肘部漸漸圓收到袖口,形成圓弧。但梨洲則理解為漸漸圓收到腋下,這是由於明朝一般是直袖或琵琶袖的。
今天的南韓則一般處理成帶圓角的方袖。鑑於今日的審美,不必做要求,只要是合適的漢服袖形即可。
12、義領:如果是禮儀場合的著裝,最好不要義領。
13、接縫:背縫負繩及踝,必須保留。下裳十二幅拼接不能少。其他由於布幅變化,不必要求。
開一個漢服店需要多少錢,漢服哪裡批發
1樓 來自含光塔溫文爾雅 的錦帶花 要看店的大小,小點的大概十幾萬就差不多了。2樓 有振賈覓露 你是成品 還是自己定製啊?開實店錢要多很多。想的問題也多很多。比如地段,附近是否有前景。門面費水電費。網上開店就要划算點。也不會要很多錢。先自己做一批成品作為展品,然後可以已定做為主。3樓 惠州安居家 我...
做一件襯衫大約需要多少公尺布?長袖的
襯衫製程 依據人體170 88a的尺碼設計,就是身高170cm,體重115 130kg之間,淨胸圍88cm。工藝流程 一 工具材料 材料的準備 面料 格紋棉布1.6m 輔料 白色無紡襯1m 白色鈕扣8粒。二 工藝流程 排料 裁剪 做領 緝翻襟.裡襟 燙袋 釘袋 拼接過肩 裝領 做袖 裝袖 縫合擺縫袖...
做一件好事作文,做一件好事作文500字
做一件好事 乙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小紅約好一起去公園玩。一路上我非常開心內,連蹦帶跳的。容 當我走到十字路口時,看見馬路對邊走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她提著滿滿的一籃子的菜,不停地邊走邊捶背,走得非常的吃力。我想 要不要幫助她呢?小紅還在公園等我呢。但轉念一起 老奶奶那麼大年紀了,還提了那麼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