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挖掘和儲存技術都日漸成熟,為什麼也不讓挖掘皇帝墓

2021-03-04 08:28:55 字數 5699 閱讀 3269

1樓:暖日哥哥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樣,現在所有已知的帝王墓都不允許考古挖掘,目的就是真正保護起來那些文物古蹟,而推動制定這一制度的就是郭沫若,他的「功勞」還是很大的。

郭沫若(1892一2023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2023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

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對歷史有著獨特的研究,曾著作多本歷史書籍,在哪個年代,中國許多的文物都流失到了國外,令郭沫若非常惋惜,郭沫若由於喜歡歷史,尤其對考古非常感興趣,覺得古代帝王的墳墓裡會有許多重大的歷史發現,他的夢想是把中國各大帝王的墓挖出來看看。

在2023年,郭沫若和一批歷史學家想開啟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遭到很多的人的反對,由於當時的技術達不到現在的要求,怕墓裡的珍貴文物,會遭到破壞,就算挖出來,也會怕得不到妥善保護,得不到應有的歷史價值,但是郭沫若還是不死心,於是請示了上級部門,為了很多的了解明朝的歷史文化,便同意了,但是,到了朱棣的陵墓後,挖掘卻是困難重重,已連挖掘的幾天還是不見進展,於是郭沫若一臉失望的回去了。

郭沫若一看朱棣的陵是挖不了了,於是改挖了萬曆皇帝的墳墓,郭沫若一行人來到了陵墓,一連幾天毫無進展,這天,郭沫若的隊員,在定陵勘探,覺得很累,便在乙個石頭上做個下去,結果突然看見,城牆的上方有幾塊磚掉了下來,露出了乙個圓洞,原來這就是進入地宮的入口,眾人進去一看,被皇陵裡的景象驚呆了,發現許多的陪葬品和珍貴文物在裡面,可是也有被毀壞的文物,原來眾人開啟皇陵以後,許多的字畫和書籍以及其他文物,接觸到空氣被氧化了,很快被灰飛煙滅了。後來郭沫若反正不管怎樣,墓是被挖開了,由於空氣氧化文物毀了很多,鑑於此教訓誰再請求挖掘帝王墓全都被拒絕,在鄭振鐸、夏鼐的建議下,***迅速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檔案。

為什麼國家規定帝王墓不能挖掘

2樓:匿名使用者

古墓屬於國家歷史遺產,是寶貴的財富,挖了就等於是變相盜墓;

現在的科學條件發展有限,好多東西儲存不善都被毀壞了;

以萬曆皇帝的陵墓為例子,當時開啟墓門以後,裡面的好多字畫等珍貴古物都直接被氧化毀壞了,被拿走的文物也因為儲存條件不善收到損壞。

3樓:寧波儒森教育

因為現在儲存技術有限。。。。

帝王陵墓為什麼不挖掘

4樓:的人分為輸入法

古墓屬於國家歷史遺產,是寶貴的財富,挖了就等於是變相盜墓;

現在的科學條件發展有限,好多東西儲存不善都被毀壞了;

以萬曆皇帝的陵墓為例子,當時開啟墓門以後,裡面的好多字畫等珍貴古物都直接被氧化毀壞了,被拿走的文物也因為儲存條件不善收到損壞。

簡單的說 挖掘 發掘很簡單 但是儲存手段太落後 帝王陵墓不是只有屍骨和隨葬的小型墓穴 小型墓穴密封條件有限 基本已經處於過氧化狀態 直接發掘不會再有較大的變化 但是如秦始皇陵墓等大型 超大型墓穴 其本身處於很穩定的儲存狀態 如果現在直接發掘 那麼大多數珍貴的墓葬將會面目全非 例如(兵馬俑出土時是彩色的 顏色還頗為鮮豔 但是當時沒有完善的儲存技術 結果現在看到的全是無色的 這已經屬於很大的遺憾了,比如 如果要發掘請始皇陵 那麼至少要建立乙個超大型無氧 無菌 無光密閉建築 至少要比火箭 衛星生產車間還要高標準)因此 在擁有切實有效的儲存 封存技術前 發掘大型帝王陵墓是對我們的歷史遺跡和遺物的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堪稱內涵最豐富西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但秦始皇陵墓什麼時候開啟,是否開啟,目前尚沒有時間表。因為發掘後,從技術上來說,不能保證能保護好這些文物。

特別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文物的保護現在還是難題。另外,開啟秦始皇陵也與我國「保護為主」的考古發掘政策不符。有關專家稱,如今幾乎沒乙個國家主動開掘帝陵。

「盡量不主動發掘」的理念在20世紀中後期已成為國際共識。

5樓:嗜夢之尊

考古基本上是這樣的,就算知道這裡有陵墓,哪怕知道是哪個皇帝的也不會主動去挖掘

因為現在的科技手段,很難將挖掘出來的文物妥善保管舉個例子,秦始皇兵馬俑,這些兵馬俑在剛出土時每個都有不同的顏色,這些著色在暴露在空

氣之後,很快氧化消失,所以現在看起來都是土的顏色兵馬俑還有很大,但是現在已經不挖掘了,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物只有一些因為工程,或者其他各種原因,已經暴露在空氣中的才會去搶救式挖掘

國家禁止挖掘帝王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

6樓:寧五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2023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2023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算,到56年不過30多年的歷史。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不過最後仍被批准,不過試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長陵改為第三大的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

歷時兩年多是時間明定陵考古發掘結束,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於技術水平落後,無數奇珍異寶無法儲存,發掘的絲織品變硬腐化,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以及萬曆帝后的屍骨直接就被毀壞和丟棄,給歷史文物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但是關於定陵故事並沒有結束,定陵附近乙個村落裡的農民看到考古隊留下的棺槨,被一對年邁的夫婦發現了,他們如獲至寶,想要給自己打口棺材,以備後事。第一具棺木製成後,老太太蹬腿歸天;第二具剛剛完工,老頭子也一命嗚呼,前後不到半個月。還有一對夫婦,發現了楠木棺材,為自己打了乙個櫃子。

村里的人非常羨慕:「皇帝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用的,要是沒那福分,消受不起,還會搭上性命……」夫婦認為他們是嫉妒也沒當回事,不久夫婦的四個孩子不見了,找來找去忽然,發現躺櫃邊放著四雙小鞋。兩人迅速開啟櫃蓋,只見4個孩子相互擠壓著,早已氣絕身亡,後來夫婦又生了乙個兒子,未成年的時候煤氣中毒也死了。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全挖出來了,那麼再過2023年,這些東西又在哪了?大概率會四處流落,現在挖掘這些就是在透支子孫的歷史財富,留下點吧,否則將來都找不到自己祖宗是誰了。

8樓:乙個電風扇

因為挖帝王的陵墓可能會造成損失,就像秦始皇陵那樣,一夜之間就不一樣了。

9樓:雲彩的家人

因為這樣會破壞文物,並且有的時候會因為儲存不當造成損失。

10樓:智慧型學工

帝王陵墓裡邊的古董太多了,怕遭到破壞。

11樓:選擇的坑

我們都知道歷代帝王都是非常有錢的,所以他們下葬的東西很多。

12樓:旋轉無敵闖天涯

皇帝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用的,要是沒那福分,消受不起。

13樓:人生何如

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

14樓:瀵匯兙鍗冿緣

之前挖過,但是因為技術不到位,東西氧化了,很多文物就被損壞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現在提倡不主動發掘,只是在有工程建設,盜墓,地質毀壞時才搶救發掘。

16樓:方知恬淡虛無

不見武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聽過吧,有些東西是不能動的,動了會寒了

人心,人心寒了啥事都成不了,啥事都能做的出來。

梁山伯是**虛構的,梁山賊寇是真的有,絕對沒有那麼好。但是武陵那幾位豪傑確是真實存在的英雄豪傑,因為救了倆普通人人被閹黨殺害

為什麼國家禁止挖帝王墓?

17樓:湫湫湫湫啾咪

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物。因為現在的文物發掘和文物保護技術還不足以保護被發掘文物。這方面我們是有慘痛的教訓的。

最有名的就是定陵,五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及後來的文革,給文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2023年郭沫若和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2023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算,到56年不過30多年的歷史,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但是由於當時反對者都人微言輕,所以並沒有能夠阻止郭沫若要發掘明皇陵的計畫。

由於技術經驗不夠成熟 ,試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長陵改為第三大的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用來試手。

2023年開始明定陵的發掘,經過兩年時間,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絲織品、金器、玉器等文物,由於技術的落後,無數奇珍異寶無法儲存,發掘出來的絲織品氧化變硬和腐化。

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以及萬曆帝后的屍骨直接就被毀壞和丟棄,給歷史文物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痛定思痛的鄭振鐸和夏鼐上書***,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總理批准了這一申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從此成為考古界的乙個定規。

定陵地宮後殿的現狀,棺床上擺放的是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的複製品,原棺已毀屍骨無存。

定陵發掘之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帝王陵不可以隨便挖,從這件事之後就定下了死規矩,堅決不動帝王陵。

18樓:笙笙橙

國家並沒有禁止挖帝王墓,帝王墓還是有很多被挖的

19樓:m老大

因為帝王墓裡面的東西太過於珍貴,而且還充滿了危險。

20樓:匿名使用者

古墓屬於國家歷史遺產,是寶貴的財富,挖了就等於是變相盜墓;

21樓:滴嗒噠天蠍

因為這屬於國家的財富,不容許私人開採,一般帝王 墓都有很危險的機關守護,很危險

22樓:以後的秒沉

們現在還沒有擁有能夠完全保護文物不被破壞的技術,那些出土的文物就算被挖掘也沒有儲存條件,所以皇陵依然處於未挖掘狀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等國家真正掌握了更好的保護技術,就能夠更好的保留這些文物。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帝王墓有很大的考古價值。在沒有萬全的前提下不能破壞。

24樓:今天想吃老碗魚

因為現在我們對於墓葬的儲存技術還不完善。

25樓:麻辣雞塊不要辣

因為現在的技術還不能保證帝王墓的完整性,所以禁止挖掘。

2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帝王墓地都是留著國家來進行考古挖掘的

27樓:丟皮球的小紅帽

因為帝王墓裡可以考證很多的以前歷史資訊。

為什麼秦始皇的墓地還不挖出來,而且好像從來就沒挖過皇帝的墓地!都是達官貴人的墓地。

28樓:中原小象

皇帝的墓挖過,最著名的就是文革時期,對於萬曆皇帝墓的挖掘,這次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但是從另乙個方面來說,當時的文物技術現在看起來很原始,導致大批出土文明得不到保護,以至於被考古學界視為一種浩劫——挖萬曆墓被視為不可挽回的錯誤

正準備開啟萬曆墓大門

考古人員正在提取萬曆墓的文物

出土的金絲翼善冠

所以此後對於古代的大墓,除非因為保護(突然被盜、水庫可能會被淹沒、**等地質災害導致破壞)才有可能進行發掘——未來的考古技術必然比現在更加先進,因此,對於沒有被盜、被破壞跡象的墳墓,一律不得主動挖掘。

現在流行什麼技術了都?現在流行學什麼技術好?

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行業的技術。如果在一線城市的話,比如北京,it網際網路的技術比較流行,年輕的從業者中,十個人至少有四個都是從事it網際網路行業的。現在流行學什麼技術好?1 廚師,是以烹飪為職業,以烹製菜點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廚師這一職業出現很早,大約在奴隸社會,就已經有了專職廚師。隨著社會物質文明...

急用資料探勘的六種常用演算法和技術分別是什麼

資料探勘技術和演算法技術 概念方法 演算法 一步一步具體實現的細節 不同的目標要呼叫不同的技術 資料探勘根據其目標分為說明性 prescriptive 和描述性 descriptive 資料探勘兩種 不同的data type呼叫不同技術 三種資料探勘技術 自動聚集檢測 決策樹 神經網路 原因 大量的...

現在學習IT怎麼樣,學習it技術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學it前景不錯 1 電腦行業需求量大,工作很好找,而且工作環境也不錯。2 電腦行業的工作與社會接觸都比較緊密,緊跟潮流,所以見識和思想都會比較開放,也有利於以後自己發展。3 學習電腦入手比較快,學習難度不是很大。4 現在有些學校有一些技能加學歷的政策 不過主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上大學雖說聽起來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