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巧星燕小乙
乾陵為何沒有被盜,民間傳說更可謂神乎其神。有說從史書記載溫韜盜墓至乾陵「風雨大作,未覺」推測,有「天神」守護,並非無人動盜墓之念。但據專家試探勘察證明了此墓未被盜過,這與墓結構的複雜嚴謹有很大關係,如在隧道內中部的邊沿之處上部有石條封堵,並用鐵細腰栓板和鐵栓棍上下左右牽拉,空隙用錫鐵灌注。
此外陵是鑿在石灰岩山上,隧道口儲存完好,再從別的地方另鑿洞進去是比較困難的。
乾陵不僅蘊藏著歷史寶藏,而且還籠罩著世人難以理解的「神秘光環」。
據報載,2023年7月26日4時30分,美國阿波羅號發射成功,飛船達到二級宇宙速度,進入奔月軌道。當太空人愛德寧在宇宙飛船上俯視中國大地時,突然發現中國長城的南方即北緯34°,東經107°11′有九個一字排開的小黑點,其中位於最西邊的黑點最為顯著。他認定這是新式**的裝置點,便立即進行了拍照並向五角大樓和**尼克森匯報。
2023年,中美已經建交,愛德寧成了第一批來中國的美國旅遊者,他提出要到九個黑點的所在地看一看,中國**答應了他的要求,並把他送到渭北那九個黑點所在地,這裡根本沒有什麼秘密**,只有20多座漢唐帝王陵墓排列著,最西面的黑點正是乾陵。這一插曲憑添了乾陵的幾許神秘。
乾陵墓室內部肯定會有岩溶現象
正如一直從事陵墓保護管理工作的、陝西省常山縣唐東陵研究室主任徐廣源老師所說:「國家規定,不經過國家批准,任何團體或者個人不能開掘帝王陵墓;即使陵墓以前曾被盜墓,如果有關考古單位想對該陵墓進行清理工作,也要經過國家的批准。」
那為什麼乾陵作為乙個從未被盜過的陵墓卻引起了挖掘與不挖掘的爭論呢? 這與乾陵自身的地理環境有關係。近年來,地方有關部門提出了「搶救性開挖乾陵」,以防止乾陵地區地質、水文、**情況可能造成的危害。
因此,乾陵這座古墓,已經成為公眾和全國**趨之若鶩的新焦點,有關它的傳聞和報道也是接連不斷,它已被公眾列入「議事日程」和關注的物件。
據陝西省文物局科教處的劉處長介紹,這是因為乾陵的墓室建在石灰岩質的山中,由於雨水較多,內部肯定會有岩溶現象,所以肯定墓室內部會有積水,至於多少,對文物又會造成多大影響還不得而知。現在,有關專家正在做**對山體的影響等一系列複雜的實驗。
由陝西省各學科權威人士共同完成的《乾陵地區地質、水文、**情況專題報告》也已送到上級部門。而且這個報告只是整個考古工作中最初步的工作,從這報告中根本推斷不出目前地下文物所處的準確環境,因而對於是否發掘乾陵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劉處長說:
我們地方上,對乾陵的考古發掘工作還只停留在科研的階段,也就是只是考察勘測古蹟,遠未到達發掘的階段。可見外界的「即將被發掘」或「正在發掘」的訊息純屬不實之辭。
中國工程院研究室的王元晶告訴記者,在2023年下半年,受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工程院曾先後兩次組織院士、專家對乾陵有關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提出了「關於乾陵地區水文地質和**現狀不危及唐乾陵的諮詢意見」。
諮詢意見認為,乾陵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不會對乾陵造成威脅;為防止**災害而搶救性開挖乾陵的理由不充分;目前我國尚缺乏有效地儲存大面積出土文物的技術,國外也沒有同類先進保護技術可資借鑑。因此,開挖唐乾陵目前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為了保護珍貴的歷史文物,唐乾陵近期不開挖為宜。
唐墓中可能會出現不少名人真跡
陝西省文物局科教處的劉處長告訴我們:考古是一種責任,一切要「以保護文物為前提」。 她說:
「隸屬於文物部門的考古發掘工作是屬於自然科學範疇,古墓的發掘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更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如尋寶一般,發現寶藏就會迫不急待地挖出來。考古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責任,它是以文物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為宗旨,以『不主動發掘的方針』為工作原則。」 目前,我們現有的科技水平能否達到有效保護文物所需的程度,是決定發掘工作是否開展,何時開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以乾陵為例,在文物的保護工作中,對乾陵中的文物保護存在哪些棘手的難題呢?
據劉處長及乾陵博物館的相關人士透露:主要是有機質的保護問題。因為墓穴中是真空環境,如果溫度、濕度相對穩定,是比較有利於有機質的儲存;而如果發掘,有機質是最易被氧化的。
據歷史學家推斷,唐墓中大多有很多相當珍貴的古代名人字畫、絲綢,尤其乾陵中紙質的名人字畫會有相當一部分,而且其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不少至今從未面世過的名人真跡和解讀這段歷史中眾多謎團的文獻,展示當時真實風貌的絲綢製品及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屍體。倘若在發掘時沒有百分之百完好並長期儲存的把握,這些文物一旦受損,那將成為無法彌補的過失。所以對有機質的保護是最令專家頭痛的難題。
但劉處長還向記者透露一種決定發掘的可能,就是從搶救文物的宗旨出發,一旦專家經勘察發現,目前地下的各種環境已對文物造成了嚴重的損壞,而必須將現存文物搶救出來時,那就會立即開挖。據目前現狀推測:是否發掘的決定將在近3至5年中得出結論。
現階段,我國的考古科學水平還不是很先進,即使把眼光放在全世界的基點上,人類依然要受許多保護、發掘技術的限制,人們得時時提防著那些古老的**……也許將來的某一天,開採對於這些珍貴的古代遺產來說才是最能將其得以妥善保護的方式,全人類期待那樣乙個高科技考古時代的來臨!
為什麼武則天墓至今沒有被盜
2樓:最新電影墨墨依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
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
3公尺,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於女主。
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遊九州,回來後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畤縣,,今乾縣,,的梁山上。
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裡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裡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於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
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
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公尺,東牆長1582公尺,西牆長1438公尺,總面積約230萬平方公尺。
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
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公尺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
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樣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乙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歷代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中,他的反動程度僅次於明末的張獻忠。
這位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待土匪癮過足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幹了,,其實當時的唐朝皇帝正糾集力量準備反擊呢,,。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訊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築完乾陵後剩餘的原料。
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以此留下了40公尺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
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300多公尺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由此可見,沒文化的人千萬不能成暴發戶,因為錢也好,兵也好,在他們手裡不是造福一方的資源,而是勞民傷財、禍害天下的毒藥。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
和黃巢一樣,他也興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乙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捲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身亡,其他人**還敢再向前,發一聲喊跑了出來。
據說,孫將軍的乙個團生還者寥寥。當地**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七個山西兵必死無疑。」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到了建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農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2023年,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發掘顯示:
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公尺,全部用長1.25公尺,寬0.
4至0.6公尺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
1公尺,南寬北窄,平均寬3.9公尺。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
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圍也沒有找到盜洞和被擾亂的痕跡,從而證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則天是乙個善於用時間打敗一切的人。她14歲入宮,先是用18年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後又用35年時間當上了皇帝,死後又用2023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連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還念念不忘**批准發掘乾陵。
可以說武則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後征服了歷史。
為什麼幾十萬人都找不到武則天的乾陵的入口
不是找不到,有些東西找到了,也不會去發掘和資訊公開,畢竟所謂的考古發掘古墓真正的性質就是挖人家的墳,這是對先人的大不敬,其次皇家陵墓基本都休在風水寶地之上,一旦挖掘破了風水布局有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災難,雖然這些聽起來是迷信,但是古人的智慧型有許多是無法用科學去解釋的,有時候不挖掘也是一種保護 你問的...
武則天時的突勒人是現在的什麼人,唐朝武則天時期的突勒是什麼地方
經我再三求證片中的歷史人物及史料中人物對比,片中所說的就是突厥。你可以看下這個就知道了,請設我為最佳。突厥,土耳其,後來突厥被強大的中原王朝打到了西邊,在西邊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經盛極一時,是橫跨亞歐大陸,南到印度,西邊接壤亞平寧半島的強大帝國,但是沒有多久就沒落了,後來經過時間的推移,突厥,...
武則天為什麼要殺死她的孩子,武則天為什麼要殺死她的三個孩子
為了皇位!關於武則天殺子,正史並沒記載。在男權社會裡,武則天稱帝的行為無疑是一場暴風般的革命。雖然後來的皇帝想抹殺她的存在,或者誣陷她的所作所為,然而在她死後,繼承帝位的都是她的直系子嗣,無論如何她都有配享太廟的資格,因此本朝的史官對她既不能褒又不敢貶,只好放任處之。因此這使野史有了極大的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