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文化有哪些,藏族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4 08:28:52 字數 6680 閱讀 7741

1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是我國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稱「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古代漢文史籍稱為「吐蕃」。

全國解放後統一稱為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藏族語言屆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3個方言,通用的藏文,是歷史悠久的拼音文字,據藏族史書記載,是七世紀時圖彌三菩扎多參照梵文本型創制的。

橫書右行。

藏族素以勤勞、勇敢、強悍而著稱。他們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海拔3,000—6,000公尺的高寒地區,所以被人們稱為「高原上的強者」。

這是**,看看啊

藏族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2樓:sc瘦臉**

1、獨特性和完整性:

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為主,解放之前因為藏區還處於幾乎封閉的環境,它的文化受其他文化的影響較少,保持著較完整的原始狀態,因此,現在可以說現在保留著的文化較完整。

2、地域性和多樣性:

藏區以地域主要分為衛藏、康區、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現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環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區等所處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勞動產業不同而言牧區、農區、農牧結合以及少數的漁業區的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性方面:

**昌都地區發現的「卡若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藏族本土宗教「苯教」也被大多學者認為擁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幾乎藏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以一同一種載體藏文來貫穿始終和有效的統一。

4、面具文化宗教功能突出:

在藏族純民間或純宗教的事物是難以區分的,民間面具本身與宗教祭祀關係不大,甚至有的假面具純系娛樂,但仍然富有宗教的內在含義。這一現象也是因為**特殊的文化背景,即宗教文化與民間文化錯綜交織而產生的,屬於宗教性質的面具的數量也明顯多於世俗性的面具。

5、飲食文化特點:

藏族以麥、公尺、青稞等穀物為食糧,以適宜在高原生長的青稞為主要食物。藏族種植青稞的歷史很長,早在距今2023年之前新石器時代晚期貢嘎昌果溝遺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顆粒的出土。青稞炒熟後磨成粉和成面就稱作糌粑。

藏民族有飲茶之習俗,酥油茶為主要飲品。酥油茶的原料為酥油、茶和食鹽,三樣缺一不可。

3樓:暴走少女

1、語言特點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並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絨藏族很少見是沒有文字的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絡 。

2、服飾特點: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這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

4、文字特點:

「藏文」一詞寫作「bod-yig」,意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為藏族人民的書面交際工具,歷史之悠久在國內僅次於漢文。它是一種拼音文字,屬子音文字型,分子音字母、母音符號和標點符號3個部分。

其中有30個子音字母,4個母音符號,以及5個反寫字母(用以拼外來語)。

4樓:小手只能讓你牽

藏族文化的特點有以下這些:

1.獨特性和完整性: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為主,解放之前因為藏區還處於幾乎封閉的環境,它的文化受其他文化的影響較少,保持著較完整的原始狀態,因此,現在可以說現在保留著的文化較完整。

2.地域性和多樣性:藏區以地域主要分為衛藏、康區、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現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環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區等所處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勞動產業不同而言牧區、農區、農牧結合以及少數的漁業區的文化不同。

3.宗教性和包容性:藏區的文化可以說幾乎全部都跟宗教有關聯或受宗教的影響,藏傳佛教是佛教與藏區土生土長宗教「苯教」結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獨特性。

藏區的文化具有包容性,藏區的文化融合了各地的文化特點,將這些特點與藏區本身的文化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擴充套件資料:

1.藏族的風俗習慣是指中國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風俗習慣,包括婚喪、飲食等習慣。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2.建築文化: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在**古代建築藝術中,最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規模巨集大,氣勢渾厚,工藝精緻,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從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主體風格的形成,其間大體經歷了寺廟、寺院、宮殿與寺院建築融合的三個發展階段。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房子外牆厚實,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

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 。

3.服飾文化: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雄健豪放;**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多姿多彩,其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搭配和構圖上。文藝表演和節慶活動時,各式色彩明豔的藏族服飾都會成為焦點;而藏族民眾日常的服裝則以藍色、白色為主,配之以豔麗的腰帶或花邊。在牧區,藏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公尺等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

女皮袍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給人以「慈善」、「愛撫」的聯想。此外,藏族服飾還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強烈的顏色,配色大膽而精巧。

5樓:

1、歷史悠久

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2、地域性和多樣性

藏區以地域主要分為衛藏、康區、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現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環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區等所處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勞動產業不同而言牧區、農區、農牧結合以及少數的漁業區的文化不同。

3、完整性

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為主,解放前藏區處於幾乎封閉的環境,保持著較完整的原始狀態,保留著的文化較完整。

4、宗教性

藏區的文化幾乎全部都跟宗教有關聯或受宗教的影響,藏傳佛教是佛教與藏區土生土長宗教「苯教」結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獨特性。

擴充套件資料

藏族的史前文化特點

一、史前藏文化的本土特質

1、石器——狩獵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象徵。

2、半地穴、圜地式房屋——藏族碉房建築的源頭。

3、石棺葬——遠古藏族先民本土的喪葬習俗及宗教情懷。

4、大石遺跡——原始風俗及宗教現象的文化遺存。

5、岩畫——遠古藏族先民生活及精神的寫照。

二、史前藏文化呈現出的多元性特點

在歷史的程序中,藏文化以其開放性和包容性與周邊文化互動、交流,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多元文化圈,呈現出文化互動的各種跡象,這些跡象在卡若文化、曲貢文化、部落遺跡中都有明顯反映。

此外,史前青藏高原的岩畫,不僅有其地方特色和本土特質,而且在其發展、變遷中也應表現出它的複合性,這還有待於與印、巴兩國的岩畫作比較研究。

三、史前藏文化是人類古文明的象徵

1、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可以說明遠古時代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具備了猿和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在藏族口承文學中,大量的藏族神話、民間故事和傳說等,記錄了史前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識、信仰觀念、行為方式,以及社會和文化結構的初始形態。

因此,考察史前藏文化的文明史,不僅可通過考古,也可通過對藏族民間文學作品的分析,從而總結出史前青藏高原歷史文化的形態,說明在史前的生態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本土族人的物質、精神、制度三方面的傳承和變遷的起始過程。

2、藏族文明史有5千年以上的歷程。具有5千年歷史的卡若文明、曲貢文明、象雄文明,以及雅隆部落文明正是以游牧、畜牧兼農業經濟為主的,以既本土又多元的文化特性構築了藏族5千年的文明史。

史前藏文化不僅具有悠久古老的歷史,而且有著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是人類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遠古、在史前一直不斷地創造著藏文化的遠古文明,構築了藏文化史前的本土性、多元性和變遷性。

6樓:自在勒通

藏族的風俗習慣是指中國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風俗習慣,包括婚喪、飲食等習慣。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流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曆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

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餵魚,這叫水葬。

生前做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寄託於一種公升上"天堂"的幻想。

**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臺,太陽徐徐公升起,**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的,因為這不太好。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藏族面具色彩的鮮豔與和諧

藏族的面具首先是一門藝術,「美是藝術的基本特徵,離開了美,就沒有藝術」。藏族面具文化的美是多方面的,其中色彩的鮮豔與和諧是乙個突出的特點。

藏族面具藝術是藏族美術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把藏傳繪畫中的色彩理念納入其中。從色彩的使用上,與藏傳繪畫一樣,主要使用紅、黃、藍、白、黑、綠6種顏色。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在面具用色上喜愛鮮豔濃重,對比度強烈,但白與黑,紅與綠等又因其巧妙的組合而顯得十分和諧。

用色喜鮮豔重和諧,與自然環境和民族的個性有關。藏族面具的各種顏色都有其深刻含義,而這些含義又使用色進一步追求鮮豔與和諧 藏族面具的色彩美,除了具有宗教意義外,便是藏戲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的色彩表達,神聖美世俗美二者之間協調互補。在宗教意義上,關於色彩的象徵問題,「早期苯教解釋:

白色為人之純潔心靈,黃色為大地,紅色為火焰,藍色為天空,綠色為江河。這與佛教密宗所講的五色表示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接近。」

從總體上講,藏族面具用色與藏傳繪畫用色上是一致的,都講究絢麗、鮮豔、濃重、色度明快、對比度強烈而又力求和諧,但由於面具本身的特點,色彩的理解運用不僅在每個面具上可得到集中體現,而且在若干個面具的不同組合中更凸現出其色彩效應。因此,可以認為色彩鮮豔與在面具用色上表現更為突出。

二、藏族面具造型的誇張與寫實

藏族面具除了色彩鮮豔與和諧外,其造型更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造型是面具的本質特徵,造型的誇張與寫實應是藏族面具最本質、最重要的特點。

(一)造型的誇張性

縱觀藏族面具的造型,給人們的印象不外乎兩大手法。一種是誇張的手法,多用於寺廟「羌姆」面具的造型之中。一般來說,藏傳佛教的造像是有比較嚴格的造像度量法則的。

此外,對於具體神礻氏的造像(造型),又有靜像和怒相之別。靜相又謂善相,善相是仁慈、寬厚、肅穆、和善、親近的表達,這是指神礻氏面對芸芸眾生所出現的一種面貌。靜相的造型應是嚴肅的、謹慎的,此其一。

為了對付**的妖魔鬼怪之類,一些本尊都是以忿怒神變之相出現的。那些本來就專事鎮壓邪魔的神就是呈怒相的忿怒之神。怒相往往給人一股具有強烈威懾力、震憾力的感覺。

其面目猙獰,橫眉怒目,張牙舞爪、血盆大口。只有比邪魔更兇惡,才能懾服那些塗炭生靈的、罪孽深重的魑魁魍魎。

(二)造型的寫實性

藏族面具造型的另一大手法是寫實性。青藏高原上有蒼翠的森林,遼闊的草原,有成群的牛羊,也有眾多的飛禽走獸。所有這些,都對藏族面具的產生發展有著影響。

藏族面具從它產生時開始,就是以擬獸面目出現的。最原始的面具採用所擬動物的頭皮,這是最古樸、最真實的表達。直到現在,藏族面具中還有不少的動物面具,其造型仍以寫實為主。

需要提出的是誇張與寫實二者雖是矛盾的、對立的,但在藏族面具造型中卻得到了很好的統一,而大手法又是和諧的。

三、宗教功能突出

「在**,純民間或純宗教的事物是難以區分的。民間面具本身與宗教祭祀關係不大,甚至有的假面具純系娛樂,但仍然富有宗教的內在含義。這一現象也是因為**特殊的文化背景,即宗教文化與民間文化錯綜交織而產生的」。

如果不考慮後面這個因素,屬於宗教性質的面具的數量也明顯多於世俗性的面具。

如果追溯藏族面具的起源與發展歷史,也不難看出藏族面具的宗教功能特點。藏族面具的起源與其他民族的面具起源一樣,一開始就打上了原始信仰的烙印。苯教文化的發展,給藏族面具憑添了不少宗教氣息,藏傳佛教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更對藏族面具產生巨大影響。

馮·奧格登·沃格特認為,「藝術與宗教具有相同的淵源、相同的題材和相同的內在體

四、質地與造型多樣

藏族面具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多樣的。藏族面具就功能型別而言,其豐富多樣在世界多民族中是十分突出的,寺廟「羌姆」面具、藏戲面具、民間祭祀面具和民間藝術表演面具一應俱全。其中,寺廟「羌姆」面具和藏戲面具的這個特點尤為突出,其型別最具多樣性。

除此之外,它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質地型別的多樣性

面具製作材料與自然條件有關,也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有關。青藏高原物產豐富,藏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善於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並很早就掌握了冶金技術,後又學會了造紙,這使藏族面具很早就具有多種質地型別。

(二)造型型別的多樣性

當前,我國有關儺文化面具研究的學者,按照造型把面具分為神礻氏類、妖魔鬼怪類、人物類和動物類四種型別。藏族面具在造型型別中的上述四種中,不僅無一缺漏,而且每種型別的面具都豐富多樣。在此僅以妖魔鬼怪類和動物類為例。

藏族的民間工藝有哪些藏族的民間工藝有哪些

1 面具 面具臉譜 的雕塑工藝中,還有乙個非常特殊,而且在民間廣泛沿用的美術工藝品 面具。藏語中稱 巴 主要用於各種民間表演活動,一般分為 跳神面具 懸掛面具 和 藏戲面具 三種,各個寺廟逢重大節日都要舉行跳神儀式,所用面具有鬼怪 神 仙人 動物圖騰等。懸掛面具則主要是各種神的具象,如 神 吉祥天女...

文化的特點有哪些,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文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 精神性。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須是與人類的精神活動有關的,與人類精神活動無關的物質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如山河湖泊 天體執行就不屬於文化範疇。2 社會性。文化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它是人與人之間按一定的規律結成社會關係的產物,是人與人在聯絡的過程中產生的,...

上海文化特點,上海的文化有哪些?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詞。多元和開新是海派文化的主要特徵,是海派文化精華所在。上海的文化有哪些?上海雖然是在元朝設立上海縣的,但是那時的上海只是乙個小漁村,上海真正發展是在鴉片戰爭以後,國門洞開,上海憑藉自身的地理優勢,成為通商口岸,從此十里洋場漸漸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