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頂形建築是什麼演變而來的

2021-03-04 07:17:27 字數 6294 閱讀 2339

1樓:大連天座建築

在西方最開始是教堂建築,一般家幹不起,西方政教合一,再後來結構突破,鋼結構出現,還有混凝土拱殼,圓頂建築就廣泛了。現在穹頂實現形式方法就更多了,膜結構,懸索結構,網架結構,我擅長鋼拱殼結構,能做複雜造型圓頂。

哥德式建築,拜占庭是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最大區別是什麼?

2樓:暴走少女

哥德式建築,拜占庭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最大區別是特色不同。

一、特色不同

1、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

2、拜占庭式建築

拜占庭式建築的特點是十字架橫向與豎向長度差異較小,其交點上為一大型圓穹頂。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蓋穹頂,並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一大貢獻。

3、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時代代表了17世紀的建築風格.在義大利語中,巴洛克意指「畸形珍珠」。這種建築的特點是重於內部的裝飾.其全體多取曲線,常常穿插曲面與橢圓空間。企圖以豐富多變的風格炫耀人們的視覺,並用誇張的紋樣形式。

4、古羅馬式建築

古羅馬建築的型別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

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二、起源不同

1、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

2、拜占庭式建築

公元395年,以**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成東西兩個帝國。史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202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3、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洛克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它無疑與反宗教改革有關,羅馬是當時教會勢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羅馬興起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巴洛克藝術雖不是宗教發明的,但它是為教會服務,被宗教利用的,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

4、古羅馬式建築

古羅馬在西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強國,與此同時羅馬人也開始了羅馬的建設工程。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善,城市逐步向藝術化方向發展。

三、發展不同

1、哥德式建築

第一座哥德式教堂是2023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花窗玻璃,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2、拜占庭式建築

(13-15世紀),十字軍的數次東征使拜占庭帝國大受損失,這個時期的建築既不多,也沒有什麼新的創造,後來在土耳其入主後大多破損無存了。

3、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建築風格也在中歐一些國家流行,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建築師留學義大利歸來後,把義大利巴洛克建築風格同德國的民族建築風格結合起來。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花。

4、古羅馬式建築

羅馬帝國時期(西元前30年-公元476年),西元前30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奧古斯都稱帝。

從帝國成立到公元後180年左右是帝國的興盛時期,這時,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築的重要任務,建造了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哥德式建築風格: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主要見於天主教堂,其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乙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

代表作詳見附圖1。

二、巴洛克建築風格: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代表作詳見附圖2。

三、古羅馬建築風格: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能夠覆蓋複雜的內部空間,拱券結構得到推廣在古羅馬建築中得到了大力推廣,此外,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代表作詳見附圖3。

四、洛可可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家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捲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代表作詳見附圖4。

五、拜占庭建築風格:是在繼承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特點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築形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築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彷彿乙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又注意統一,使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代表作詳見附圖5。

因為只能上傳一張**,下面是在googel中搜尋到的**,供你參考。

1、哥德式:

2、巴洛克:

3、古羅馬:

4、洛可可:

5、拜占庭:

4樓:絔衍巹

羅馬式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羅馬式建築主要特色拱券結構,大柱子。特徵是厚實的磚石牆、窄小的視窗、半圓形拱卷、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高大的塔樓。羅馬式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

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彩色大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飛券、修長的立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公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

拜占庭式建築

拜占庭建築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乙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第二個特徵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築中,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第四個特點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又注意統一,使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

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它無疑與反宗教改革有關,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

巴洛克時代代表了17世紀的建築風格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多浮雕,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它重於內部的裝飾.其全體多取曲線,企圖以豐富多變的風格炫耀人們的視覺,並用誇張的紋樣形式.其代表人物是義大利雕刻家貝尼尼.他最終完成了聖彼得大教堂.這一時期的重要建築有巴黎凡爾塞宮,路易十四廣場,勝利廣場.都集中體現了巴洛克風格,也體現擁有雄厚財力的統治者好大喜功,唯我獨尊的浮誇作風。

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歐洲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廣泛影響.

拜占庭藝術(byzantine)

從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臘城市拜占庭)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即

東羅馬帝國)和**教會相結合的官方藝術。其思想內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揚**教神

學,為鞏固貴族階級的統治服務。其風格特點是羅馬晚期的藝術形式和以小亞細亞、

敘利亞、埃及為中心的東方藝術形式葙結合,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如聖索非亞教堂的

**圓頂形的結構及其內部金碧輝煌的裝飾,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統治的權威。在

**教神像學體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舊形式為**教宣傳服務等方面,在教堂建

築、聖像畫、鑲嵌畫、壁畫、細密畫及工藝美術的風格創造上,都有較大的成果。由

於教會的束縛。

後期風格傾向於公式化、概念化。它對中世紀歐洲各國,尤其是東正教國家的藝術有

巨大影響。2023年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藝術的歷史已千終

結,但其形式仍為東正教會所利用。

拜占庭藝術因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拜占庭」為中心而得名。它開始於4世紀羅馬皇

帝君士坦丁將拜占庭更名為君士坦丁堡時,此後一直延續到東羅馬帝國的衰亡。其影

響遍及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希臘,南斯拉夫、俄羅斯及義大利的部分地區。

拜占庭建築藝術主要表現在「巴西里卡」教堂結構的進一步發展,即採用「集中式」

和「十字形平面式」布局,屋頂作穹隆形,由獨立的支柱加帆拱來構成。這種圓頂、

拱形結構遂成為拜占庭式建築的特色,其典型代表首推興建於532年的聖索菲亞大教

堂。該堂圓頂直徑達33公尺,由4根支柱和4個大圓拱支援,圓頂下面為一圈通光視窗,

使堂內光線達到一種奇特的效果。

拜占庭藝術之雕刻作品因受726至843年的聖像破壞運動的影響而所剩無幾,多為反映

宗教生活的淺浮雕與人物頭像。而其繪畫藝術,在西方美術史上則有著重大的意義。

拜占庭風格的鑲嵌畫獨樹一幟,它色彩明快,造型生動,富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堪

稱鑲嵌畫中的一絕。其典型作品有聖索菲亞大教堂中的《聖母子與君士坦丁和查士丁

尼大帝》,拉文納聖維塔裡教堂中的《查士丁尼及其隨從》,新港聖阿波利納教堂的

《殉教女聖徒之行列》和《殉教男聖徒之行列》,舊港聖阿波利納教堂中飾有金星十

字架、飛翼天使和12只羔羊的《聖阿波利納之祝福圖》與《**變容圖》。在拜占庭

式繪畫中,還有不少細密畫和溼壁畫作品,但總的成就尚不及鑲嵌畫。如濕壁畫與之

有著幾乎相同的內容和風格,但色澤上卻稍遜一籌。其特點則在於它可用暈染的方法

來把握畫面的濃淡變化,達到一種立體感效果。

拜占庭藝術中極為突出的是其聖像畫的創作。它是在東羅馬帝國結束聖像破壞運動之

後廣泛流行的一種畫在木板上的蛋膠畫,從古希臘肖像畫和抄本插圖演變而來,其內

容多以《聖母像》為主,特點是線條明快,構圖簡潔,著色深厚,人物表情慈祥,溫

柔,其著名之作乃12世紀君士坦丁堡的《符拉基公尺爾聖母》。這種聖像畫藝術迄今仍

流行於蘇聯和東歐各。

從總體上來看,拜占庭式藝術風格與東正教的發展變遷密切相關。隨著東正教傳入東

歐的斯拉夫各民族,拜占庭藝術與羅馬式風格相結合,從而逐漸演化出新的斯拉夫式

藝術風格。

手絹是由什麼演變而來的?手絹是由古代什麼演化過來的

手絹是由頭巾演變而來的,只要注意一下,現在有很多女性還是喜歡把手絹綁在頭髮上當作裝飾用。由古代頭巾演變而來的。不過正逐步被紙巾取代。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頭巾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 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

姍姍而來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姍姍而來是什麼意思

姍姍而來,又稱姍姍來遲,乙個成語,釋義是慢吞吞的來,遲到。出處 東漢 班固 漢書 外戚傳上 孝武李夫人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姍姍 走路緩慢從容的樣子。姍姍而來 姍姍 形容走得緩慢從容。指不慌不忙地來了。緩慢的來,遲到形容走得緩慢。形容走的緩慢從容。姍姍而來是什麼意思 姍姍而來 姍姍...

山 , 水 , 口 的漢字演變過程是什麼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記錄商代王室貴族有關占卜活動的內容,因為。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面的,所以人們稱之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點是 圖畫特徵明顯,由於是用刀在。龜甲獸骨上刻寫的,因此筆畫比較細瘦,字形大小不一。口.水.山的甲骨文到現在漢字的演變過成 5 水,山,辦這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