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十三陵是什麼樣的,明十三陵是什麼樣的?

2021-03-04 07:05:08 字數 5131 閱讀 3108

1樓:北京創典文化

在這裡,共有兩對漢白玉雕成的華表,位於長陵神功聖德碑亭的四角處。4根華表對稱而設,每根華表通高為10.81公尺,其頂部各有異獸一尊,面南者稱望君出,面北者稱望君歸。

每座華表上共刻有41條龍。

明十三陵是什麼樣的?

2樓:易書

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昌平區北部的天壽山,是當今世界上儲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始建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13座金碧輝煌的帝王陵墓。明朝共有16位皇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建文帝朱允文不知所終,景泰帝朱祁鈺葬在京西金山,其餘13個皇帝都安葬在這裡。

各陵既自成乙個獨立的單位,又是乙個統一的整體,共有乙個總的陵區入口和一條神道。整個陵區約有40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環山,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莊重和諧。正門大紅門開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處建關城和水門。

大紅門前有一座五開間的高大石牌坊,東西通寬33.6公尺,高10.5公尺,為中國最大石坊,也是整個陵區的標誌。

經碑亭向北即進入長約1060公尺的神道,兩側立石望柱和巨大的石象生18對,相向而置,其中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共12對,文臣武將等3種立像共6對。神道盡頭為石柱組成的牌樓式櫺星門。神道北段有支路,通向各陵。

長陵是十三陵的主陵,在其左側建有景陵、永陵、德陵,右側有獻陵、慶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13座陵墓規格大同小異,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8公里。

十三陵中已對遊人開放的是長陵、定陵、昭陵,近年來又重修了永陵。其中長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建成於永樂十一年(1413),朱棣的徐皇后(明大將徐達之女)先葬於此。朱棣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在北征回師途中死後,便同葬該陵。

長陵距今已有590多年的歷史,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位於天壽山南麓,坐北朝南,在形制上完全模仿朱元璋在南京建的孝陵。整個陵園用圍牆環繞。分為三個院落,最前面是陵門與凌恩門組成的第一進院落;第二進院落中坐落著長陵的主要祭祀大殿凌恩殿;第三進院落裡有明樓和寶城,在寶城下面才是明成祖的地下墓室。

凌恩殿是祭陵時行祭祀典禮的處所,明嘉靖年始定此名,意謂感恩受福。該殿與故宮的太和殿幾乎建於同一時期,比太和殿稍小一些,面闊9間,進深五間,黃瓦紅牆,重簷廡殿頂,坐落在繞以漢白玉護欄的高約3公尺的三層石台基上。大殿柱、梁、檁、椽和簷頭等全由名貴的楠木製成,而且殿內的32根巨柱用的都是整根金絲楠木,直徑最大者達1.

7公尺。據說,當時光是從產地將這些巨大的楠木運到陵園,就用了五六年時間。寶城為一磚砌圓形城牆,直徑約340公尺,內為高大的封土,封土下面就是地宮的位置。

寶城南面**有門,可沿磴道上達明樓。明樓簷下榜額書「長陵」二字,樓正中有一座碑牌,額篆書「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除陵園本身外,還有東西二墳,因墳形如深井,故名東井、西井,內葬16個為朱棣殉葬的宮妃。

長陵的墓室至今沒有發掘,但從定陵我們可以見到明陵地宮的基本風貌。定陵在長陵西南大峪山下,是明神宗帝朱翊鈞和他兩個皇后(孝端、孝靖)的陵寢,陵園規制仿照長陵。萬曆十一年(1583)朱翊鈞趁祭陵之便,在天壽山親自選定陵址,確定建陵規制。

次年動工,歷時6年才建成,規模較大,但是地面上的建築幾乎破壞無存,只剩下後面的明樓與寶城兩部分。定陵地宮位於寶城下面27公尺深處,全部用石料建造。地宮的平面布局基本上採用「前朝後寢」的格局,由前、中、後殿及左右兩間配殿組成,5個墓室之間有通道和石門相連。

前殿相當於宮前廣場,沒有任何擺設;中殿相當於正殿,三個用漢白玉雕成的寶座呈品字形排列開;後殿稱為「玄堂」,相當於寢殿,放置著明神宗和兩位皇后的棺槨;左右配殿無任何隨葬器物。後殿為地宮中最大的殿,長30.1公尺,寬9.

1公尺,高9.5公尺,在這裡發掘出了3000多件隨葬品,有皇冠、金壺、金爵、鳳冠等。其中皇冠和鳳冠最引人注目,皇冠通體用極細的金絲編結而成,冠頂為二龍戲珠;鳳冠上鑲有寶石100多塊,珍珠5000多顆。

昭陵位於定陵西側的大峪山麓,陵園建築面積為35000平方公尺,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戴鰷和他的三位皇后的合葬墓。昭陵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築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寢建築,現存有完整的瀦恩門、瀦恩殿及其東西配殿,和明樓、寶城等。在瀦恩門前的碑亭內有一座無字碑,由一石龜負著,空白無字,可能因皇帝功過難評之故。

民諺道:摸摸烏**,一生不發愁;摸摸烏龜腚,永遠不生病。因此,遊人到這裡都喜歡摸一摸石龜。

永陵位於長陵東南陽翠嶺下,是明世宗朱厚聰和他三個皇后的陵寢,其規模雖比不上長陵,但構造精美細緻。永陵有三進院落,享殿七間,兩廡配殿各九間。其主要建築明樓為十三陵建築之冠。

清初學者王源曾讚其「玖瓅磷磷爛爛,冰鏡瑩潔,纖塵不留,長陵莫逮」。明樓的牆垛、鬥棋、飛椽、簷椽、額枋、寶城垛口和兩側通道均用石料,至今儲存較完整。享殿惟一殘留的一塊陛石,上雕龍鳳,栩栩如生,是明代宮殿雕石的傑作。

除了明帝王的陵墓外,陵區內還建有明代妃墳七座、太監墓一座,並曾建有行宮、苑囿等附屬建築,周圍還築有10個關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1785—1787),清廷曾對十三陵的主要建築進行過一次規模較大的修茸。**建元後,2023年北平市**又修茸了長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先後對長、獻、景、永、昭、定、思七陵和神道建築進行修茸,並成功地開發了定陵地下宮殿。202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將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充套件專案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明十三陵分別是哪十三個

3樓:牙牙的弟弟

分別是:明長陵、明定陵、明昭陵、明永陵、明獻陵、明慶陵、明茂陵、明康陵、明景陵、明泰陵、明德陵、明裕陵、明思陵。

1、明長陵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

明長陵建於永樂七年(2023年),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陵園規模巨集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

長陵的陵宮建築占地約12萬平方公尺。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202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2023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占地182000平方公尺,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在「*****」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棺槨被毀。

且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和破四舊),使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3、明昭陵

明昭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陵墓,在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歷史上明昭陵屢遭破壞,2023年4月開始修復,2023年修復完畢,是目前明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4、明永陵

明永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朱厚熜的年號「嘉靖「史稱嘉靖皇帝,在位時間45年,是明朝皇帝在位時間最長者之一,僅次於神宗皇帝朱翊鈞的在位時間48年。由於朱厚熜在位時間長,所以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規模僅次於明成祖的長陵,迄今保護較好。

永陵建築獨特、規模巨集大,是明十三陵中的代表陵墓。永陵因可能有《永樂大典》陪葬而聞名於世。

5、明獻陵

明獻陵是中國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墓,陪葬恭肅貴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6、明慶陵

慶陵,位於十三陵中的長陵西北1.5公里,獻陵西北約0.5公里,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7、明茂陵

明茂陵,位於明十三陵明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成化二十三年(2023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41歲。諡「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巨集德聖孝純皇帝」。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葬茂陵。

茂陵始建於2023年9月,同年12月玄宮建成,葬入憲宗皇帝和紀氏。2023年4月,陵寢建成,歷時八個月。茂陵陵園的形制大體與裕陵相同,但規模略大。

寶城內琉璃照壁後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這一點與其他各陵不同。

8、明康陵

明康陵,位於昌平天壽山陵區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時1年,總體布局沿襲前製,呈前方後圓形狀。

康陵是目前發現的十三陵中磚碑銘文最多的乙個陵。該陵建於正德十六年(2023年),占地2.7萬平方公尺。明末,康陵曾遭到燒毀,在清朝乾隆年間,曾被整修。

9、明景陵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位於天壽山東峰(又名蒙特內哥羅)之下,建造動用10萬餘人,在2023年3月19日完工。

10、明泰陵

明泰陵,位於筆架山東南麓,這裡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明泰陵,位於北京昌平區筆架山東南麓,這裡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孝康張皇后的合葬陵寢。

11、明德陵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墓,位於天壽山陵域潭峪嶺西麓。

始建於天啟七年(公元2023年)九月,崇禎元年(公元2023年)三月玄宮建成,五年二月地面建築完工,用時五年。占地約3.1萬平方公尺。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

12、明裕陵

明裕陵,位於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裕陵經多年風雨已殘破不全,於2023年進行了徹底的修繕。

13、明思陵

明思陵簡稱思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后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

陵約建於2023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於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合葬之陵,而相較於明朝諸陵,思陵的規模也較小。

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葬墓,清順治帝、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忠貞殉主。

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後一位皇帝,2023年8月24日即位,2023年3月17日,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崇禎帝在絕望中於紫禁城後景山自縊身亡,葬於思陵。

明十三陵是怎麼來的,明十三陵是什麼樣的?

明成祖永樂七年 1409 開始建陵昌平。歷經230餘年,先後建立了十三座皇帝陵墓。陵園建築規回模巨集偉,答一陵各居一山之下,中有神路勾通各陵,形成乙個整體。明代永樂到崇禎,共十四個皇帝,其中景泰帝朱祁鈺葬在京西金山,其餘十三個皇帝都在永樂的周圍安葬。所以統稱為明十三陵。這一大片陵區也因封山而名為天壽...

明十三陵旅遊明十三陵好玩嗎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 西 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 1409 五月始作長...

旅遊攻略明十三陵好玩嗎明十三陵怎麼樣

可以看一看,畢竟裡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既然想去何不去瞧瞧 旅遊攻略 明十三陵好玩嗎 明十三陵怎麼樣 北京郊區的乙個景點,景區好像很大,除掉10個野陵,但真正對外開放的並不是很多。開放的三個陵據說值得看的就是定陵 主要是有地宮 風景確實是不錯,環境也很好,遊客挺多,讓原本應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