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是如何發明的,電報是怎樣發明的?

2021-03-04 06:51:44 字數 6102 閱讀 5610

1樓:手機使用者

2023年2月17日,在《蘇格蘭人》雜誌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訊的大膽設想。雖然在當時還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應用推廣的經濟環境,卻使人們看到了電信時代的一縷曙光。

202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公尺長的接力方式傳送資訊的託架式線路。據說兩兄弟是第乙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2023年,**外交家希林在當時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電磁感應理論的啟發下,製作出了用電流計指標偏轉來接收資訊的電報機;2023年6月,英國青年庫克獲得了第乙個電報發明專利權。

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應用。不過,這種方式很不方便和實用,無法投入真正的實用階段。歷史到了這關鍵的時候,彷彿停頓了下來,還得等待乙個畫家來解決。

美國畫家莫爾斯在2023年旅歐學習途中,開始對這種新生的技術發生了興趣,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在2023年,第一台電報機問世。但如何把電報和人類的語言連線起來,是擺在莫爾斯面前的一大難題,在一絲靈感來臨的瞬間,他在筆記本上記下這樣一段話: 「電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夠不停頓走十英里,我就讓他走遍全世界。

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出現火花,火花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又是一種符號。這裡有三種符號可組合起來,代表數字和字母。它們可以構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過導線傳送了。

這樣,能夠把訊息傳到遠處的嶄新工具就可以實現了!」 隨著這種偉大思想的成熟,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斷」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 2023年,莫爾斯獲得了3萬美元的資助,他用這筆款修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全長64.

4公里。2023年5月24日,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裡,莫爾斯用他那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 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乙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蹟!

」 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開創了人類利用電來傳遞資訊的歷史。從此,資訊傳遞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響(1秒鐘),電報便可以載著人們所要傳送的資訊繞地球走上7圈半。

這種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種通訊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麻煩採納,謝謝!

電報是怎樣發明的?

2樓:漫閱科技

2023年秋天,美國畫家莫爾斯和醫生傑克遜同乘一艘輪船從法國回美國。一天,傑克遜正在船上講他在巴黎出席電學討論會的事,他充滿信心地預言:「我們面臨的是創造電的奇蹟的時代。」

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塊馬蹄形鐵塊,上面纏繞著絕緣的銅絲。一通電,那塊馬蹄形鐵塊就能吸引鐵釘、鐵片;一斷電,鐵釘、鐵片立即就掉下來。真是神奇極了。

莫爾斯想:「電流通電後,能夠產生磁力,如果利用電流的斷續,編成一種符號,不就是一種很好的通訊工具嗎?利用電傳播快的特點,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一定能發明出極為理想的通訊工具。」

莫爾斯做了大量實驗,如何利用神奇的電流呢?他想:「接通電流的剎那間就會產生電火花;電火花就是一種符號;沒有電火花就是另一種符號;時間間隔又是一種符號;用這三種符號結合起來可代表不同的符號或字母,這就是一種電碼。

」莫爾斯根據這個道理終於發明了有線電報機,並編制了電報使用的莫爾斯電碼。

電報是怎麼發明的?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莫爾斯是一位畫家,他對繪畫很熟悉,已經從事多年並小有名氣。

莫爾斯已經41歲了。

莫爾斯對電學和機械一竅不通。

但是,莫爾斯改行了。

改學了電學與機械。

最後,他發明了電報!

事情要從2023年那個美麗的秋天說起。

「薩麗」號遊客輪在大西洋海面上乘風破浪,趕赴美國的紐約。人們互相攀談閒聊。有一位青年人的談話吸引了很多人。

這位青年人是傑克遜。他不知道,由於他的這次很普通的旅行談話促使了近代乙個重大發明的誕生。

莫爾斯雖然聽不懂傑克遜的一些術語,但是電的奇妙卻深深地打動了他。他放棄了自己的藝術領域,開始研究「電報」。

莫爾斯把自己的工作間變成了研究室。他在大學擔任美術教授,以掙得必要的錢,同時向大電學家亨利學習電學知識。

對於乙個41歲的人來說,這是多麼不易呀!

莫爾斯先了解了前人的發現:

最早的是安培。安培用26根導線連線兩處26個相對應的字母,利用發報端控制電流的開關,利用收報端的字母旁的小磁針感應聯接字母的導線是否通電,從而確定資訊。

莫爾斯從亨利那裡學習技術與電報理論。他很快就製造了自己的電磁鐵,發明了「繼電器」。

三年時間一晃而逝,莫爾斯的積蓄不多了,但是發明還是沒能成功,乙個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26個字母符號太複雜。

終於有一天,莫爾斯看到飛濺的電火花想到了這些:「電火花是一種訊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訊號,時間間隔也是一種訊號,有電與沒有電,時間間隔的有無,這可以互相組合代表字母與數字,從而傳遞資訊,雙方都知道編碼規則,就可以互相翻譯了。」

電碼與電路的對應關係被解決了。莫爾斯發明了只用點和橫兩種符號的電報系統,人們稱為「莫爾斯碼」。

莫爾斯的數學進製與編碼知識十分薄弱,他能想到這一點,難能可貴。

莫爾斯特意求助一位機械學知識較豐富的青年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研製,莫爾斯終於在自己經濟最拮据的時期研製成功了電報機。

2023年9月4日,莫爾斯的電報機在500公尺範圍內工作了,當助手從另一端接收到訊號,兩人的內容準確無誤沒有絲毫出入的時候,莫爾斯興奮極了。

但是國會的議員們認為電報無用。通訊即可,為什麼要架設專線呢?當時沒有發現無線電波,人們認為架設專線發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2023年,在莫爾斯的鼓動和再三提議下,又看到別的國家也在進行電報研究,美國國會終於動心了。

經過兩年多的鋪設,一條由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60公里實驗電報線路成功開通。

2023年5月24日,第一次有線電報發出了。美、英先後成立了電報公司。電報事業迅速在歐洲發展。人們遠距離迅速通訊的時代到來了。

電報是誰發明的

4樓:縱橫豎屏

發明者是:塞繆爾·莫爾斯。

塞繆爾·莫爾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2023年4月27日-2023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譽的美國畫家、電報之父。

2023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查爾斯頓,morse最初的職業是畫家。2023年他釋出了他的第一項發明「莫爾斯」碼。

他的同行發明的電報就是運用「莫爾斯」碼來傳遞訊號的,2023年莫爾斯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拍發人類歷史上的第乙份電報。

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裡,莫爾斯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2023年於紐約逝世。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老師告訴你

電報和當時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許多發明一樣,在幾個國家都會有幾乎相同的發明出現。電報就是由英國人由查爾斯·惠斯通及威廉·庫克發明,2023年在英國取得專利。幾乎同時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也發明了電報,並且在同一年在美國取得專利。

6樓:詹圖士夢

發明電報的,是美國科學家塞約爾·莫爾斯。在一八四四年應用自製的電磁式電報機,通過漫長的電報線路,拍發了人類史上第一封電報。

電報和**是如何發明的?

7樓:易書科技

19世紀上半葉,由於電學研究的開展和電磁方面的新發現,社會上激起了廣泛的熱情,急切希望把這些科學成果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中。其中電報和**的發明和改進,尤其具有突出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發明了電磁式有線電報。早在18世紀初,當格雷發現電傳導性後,人們就開始探索如何用電進行通訊,許多方案被提了出來,有的還試著實踐一番。例如:

2023年瑞士有一位工程師叫勒薩奇,利用摩擦起電,實現了最早的有線電通訊。2023年西班牙的貝坦考特用萊頓瓶實現了電報傳遞。2023年法國人賽梅林發明電化學電報機,通過電解的氣泡來反映傳遞的訊號。

然而,由於傳遞速度太慢,訊號不夠準確,這些努力都沒有取得成功。

19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現了電磁感應,做成了電磁鐵,當時的條件就不同了。許多人在不同的地方,不約而同地提出了用電磁效應傳遞電報的各種方法,紛紛宣布發明了有線電報。

有趣的是,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提出的許多方案大多因不滿足實際需要而被淘汰,真正經得起考驗的卻是一位不懂電學的畫家莫爾斯(s.morse)所發明的電磁式電報機。莫爾斯電報機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原理,可貴的是這位發明者的探索精神和執著追求。

在他之前,著名物理學家安培(a.m.ampere)曾建議用磁針的偏轉指示訊號。

26根導線對應26個字母,磁針放在接收一端的字母旁邊,訊號電流通過導線,磁針就偏向一定的方向,指示出電報中相應的字母。2023年,**人希林根據這一建議,發明了一台用6個磁針的偏轉來表示字母的磁針式電報機,並用6根導線把收、發兩端聯接起來,在兩座大樓間成功地進行了訊號傳遞。

2023年,又有兩位物理學家高斯(j.k.f.

gauss)和韋伯(w.weber)合作,做成磁強計電報機。他們只用了兩根導線和乙個磁針就實現了訊號的傳遞,可以遠距離地傳遞電報。

但也只能在實驗中作表演用,仍無實用價值。

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是美國人莫爾斯2023年發明的電磁式電報機。莫爾斯青年時代到歐洲學繪畫,2023年在返回美國的輪船上,偶然在聊天中聽到同船旅客傑克遜談起電磁鐵的神奇功能,他非常感興趣。當他得知電流可經導線以極快的速度傳導,立即想到能否用電流傳遞資訊。

儘管自己的電學和機械方面的知識很貧乏,仍決心投身於試製工作。他虛心向化學家蓋爾和電學家亨利請教,堅持不懈,親自動手做各種試驗。2023年終於做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電磁式電報機。

開始,他用三種符號代表數字或字母:產生電火花、不產生電火花和電火花間隔的長短這三種情況代表三種符號。這三種符號的適當組合就代表數字或字母。

後來他又發明了一套用點和線代表字母和數字的符號,這就是一直使用至今的莫爾斯電碼。

2023年,莫爾斯的電報機取得專利。後來又幾經周折,取得美國國會的資助,在華盛頓和巴爾摩之間架設了一條相距64千公尺的試驗性電報線路。2023年5月24日終於成功地拍發了第乙份長途電報。

莫爾斯從外行變成了內行,成為一名電報專家了。

**的發明要晚一些。但是它的萌芽卻比電報還早。據文獻記載,2023年,英國物理學家胡克曾在英國皇家學會作了一次關於通訊的演講。

他提出經遠距離傳輸話音的建議。他說,他曾用一根拉緊的導線傳送話音,相距200公尺可以聽到耳語聲。把距離加大10倍,可能還會聽到。

2023年,美國醫生佩濟發現一種現象:當鐵的磁性迅速改變時,會發出一種悅耳的聲音。經過反覆試驗,發現聲音的響度隨磁性變化的頻率變化。

這一新現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重複他的實驗。

2023年發明電報,許多人希望運用電報的原理來傳遞話音。有人建議,用乙隻活動磁碟,當人靠近磁碟說話,同時讓磁碟連續地接通和切斷電源時,就可以使一定距離之外的另乙隻磁碟產生完全相同的振動。大約在2023年,德國的賴斯第一次用電傳送了一段**。

他把自己的裝置稱為「telephone」(**)。賴斯的傳送器中裝有用薄羊膜做成的膜片,安有鉑接點,接點上安乙隻鉑針起調節作用。接收器中有乙隻電磁鐵,是用一根編織用的鋼針繞上導線做成,裝在一塊發音板上,傳送器和接收器都跟電源串聯。

當接通傳送器的接點時,膜片振動,產生間隙電流。電流傳到接收器,磁針長度發生變化,發音板振動發出聲音。

2023年,有兩個美國人同時在研究**傳輸的方法。乙個叫格雷,他的方法跟賴斯差不多,不同的是在薄膜上加一根小鐵桿,鐵桿的另一端浸入電解液中,充當電解液的電極。當聲音激勵膜片時,小鐵桿振動,電極在電解液中的深度忽大忽小地變化,電流也跟著變化。

電解液的辦法固然巧妙,使用起來卻很麻煩,因此需要改進。正當格雷提出改進計畫時,另一位美國人捷足先登,做出了比較理想的送話器。他就是著名的發明家貝爾(a.

g.bell)。貝爾是聲學專家,祖傳三代都獻身於聾啞人的教育事業。

2023年,他想到用電磁感應的方法把聲音變成電訊號,可是接收到的電流可能太弱,沒有成功的把握。

2023年6月2日下午,貝爾和他的助手沃森正在從事電報機的研究,乙個偶然的事件使他們發現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時他們兩人分在兩間屋子裡聯合做實驗。沃森看管的電報機上的乙個彈簧突然被磁鐵吸上了。

沃森把吸住的彈簧拉開。這時正在另一間房子裡的貝爾發現那裡的電報機發出連續的顫聲,原來這台電報機的彈簧也開始了顫動。細心的貝爾立即抓住了這個偶然事件,他想,如果對著鐵片講話,聲音就會引起鐵片振動。

如果在鐵片後面放有繞著導線的磁鐵,鐵片振動時,就會在導線中產生忽大忽小的感應電流。這個感應電流順著電路傳送到對方,使另乙個塊磁鐵做同樣的振動。這樣,聲音就可以從一方傳到另一方了。

貝爾把這個想法告訴沃森,兩人立即開始行動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安裝和試驗,終於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能傳話的裝置,這就是**機。

發明電報的是誰,電報的發明者是誰

電報的發明者是誰 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資訊的 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訊方式,它的發明者為塞繆爾 莫爾斯,他被譽為 電報之父 薩繆爾 摩爾斯發明的電報,於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1844年莫爾斯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拍發人類歷史上的第乙份電報。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裡,莫爾斯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

發明電報和電話的故事,電報和電話是誰發明的。

雖然早在來19世紀初,就有人開始研製源電報,但bai實用電磁電報du的發明,主要歸功於英國科zhi學家dao庫克 惠斯通和美國科學家莫爾斯。1836年,庫克製成電磁電報機,並於次年申請了首個電報專利。惠斯通則是庫克的合作者。莫爾斯原本是美國的一流畫家,出於興趣,他在1835年研製出電磁電報機的樣機,...

電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人是誰,電報什麼時候發明的

塞繆爾 莫爾斯 1839年他釋出了他的第一項發明 莫爾斯 碼。他的同行發明的電報就是運用 莫爾斯 碼來傳遞訊號的,1844年莫爾斯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拍發人類歷史上的第乙份電報 雖然早在19世紀初,就有人開始研製電報,但實用電磁電報的發明,主要歸功於英國科學家庫克 惠斯通和美國科學家莫爾斯。18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