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有哪些,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

2021-03-04 06:48:36 字數 6076 閱讀 3562

1樓:淚斷離

說到「秦文化」,必須認識,其意義是多重疊合的。它本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區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範圍大致上是今中國西北部的陝西、甘肅一帶。它為秦人(秦族) 所有,存在於西部的諸侯國秦國的領地內。

它又有乙個很長的發展歷史,經過許多世紀,達到頂峰,有乙個極短的歷史時期內成為以政治統一為背景的全國性的文化——這就是秦朝文化。

春秋、戰國期間秦國的占領範圍不斷擴大(到西元前3世紀初,已拓取今四川大部、湖北西部等地)。隨著秦的軍事征服、勢力擴張、人員遷動,秦文化所影響和覆蓋的地區不斷擴大。 在這樣乙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中,秦文化對其他文化也有吸收,內容是越來越豐富的。

到秦朝完成統一,實現了對全中國的統治,進而又採取許多措施鞏固和發展統一,包括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識地統一思想、文化,以至於「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史記 ·禮書》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這是說,秦朝對六國文化是加以吸收而能予以相容 的。

但是,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確定的原則是不師古,不崇經,以法為治,以吏為師。推行這些政策的極致,就是實行「焚書坑儒」的野蠻舉措,予文化以嚴重的摧殘,對思想和學 術自由更是沉重的打擊。因此,秦文化對於中原傳統文化又並非主要是「依古以來典法行之 」。

由於秦朝統治的時間很短,其目的在於統一思想文化的政策並未來得及完全實施,亦未取得預期的成效。與此同時,秦文化也未能在政治統一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其他文化予以充分 吸收和消化。因此,在秦朝統一的短時期內,秦文化並沒有和東方六國文化融為一體,其作為全中國的主導文化的地位,也沒有來得及完全得以確立。

在原屬東方六國的廣大地區內, 各區域文化繼續表現著它們的特色和活力。

隨著秦政權的被推翻,秦文化所依倚的政治支柱倒折了,秦文化也由文化融合的主體變為客體,其作為全中國統治文化的短暫時期也就宣告結束。不過,在代之而起的漢代,秦文化的 要素繼續存在,而且還保持著強有力的影響。「自秦以後,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 」。

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統國家形態和大一統國家觀念的基礎,也就是奠 定了**集權政治制度的基礎。秦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建樹、對後世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應當說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戰國以至於秦漢時期,經常有人注意並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點。如魏國的信陵君說:「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儀德行」。

西漢初年, 賈誼痛說「秦俗日敗」,指出: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一直是「並行於進取」,雖然「功成求 得」,但卻出現了社會道德水準嚴重下降的惡果,秦始皇又「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更把秦朝推向滅亡。《淮南子·要略》說:

「秦人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勢 利」,司馬遷也說:「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義」。這裡所說 的「俗」,部分地有我們所說的「文化」的含義。

以上言論,雖然包含了對秦國或秦人的敵對心理,但卻也揭示了秦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徵,如秦人因其長期生活的環境的影響,在性格 上受戎翟即西北少數民族的影響,傾向於強悍好鬥,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狠下決心,不惜一切。秦文化注重實效、功利,質樸而率直,不事虛浮,追求大和多,不停地拓展,主動性極 強,為了實現某一目標,定會一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難和力量的阻擋。秦文化的這些特點,似已得到當今學者的普遍確認。複製。

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

2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文化:

統一文字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型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秦始皇以原來秦國的制度為標準,整齊劃一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圖盡可能消除由於長期**割據造成的地區差異,以利統一。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本結構雖然相同,但字型繁簡和偏旁位置卻有差異。李斯受命統一文字,他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制定小篆,並寫成範本,在全國推行。

當時還流行一種書法,叫做隸書,比小篆更簡便。書同文,將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焚詩書」,加強思想控制;以吏為師,嚴禁私學。

五德學說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主義**集權的統治機構和制度,而且還採用了戰國時期陰陽家的終始五德說,以辯護秦朝的法統。終始五德說認為,各個相襲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順序進行統治,周而復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禮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與水德相應的數是六,所以符傳長度、法冠高度各為六寸,車軌寬六尺;水德主刑殺,所以政治統治力求嚴酷,不講究「仁恩」和「義」;與水德相應,曆法以亥月即十月為歲首,等等。

封禪大典

秦始皇還確定了一套與皇帝地位相適應的複雜的祭典以及封禪大典,擇時進行活動。秦始皇在咸陽附近仿照關東諸國宮殿式樣營建了許多宮殿,並於渭水之南修造富麗巨集偉的阿房宮。咸陽宮殿布局取法於天上的紫微宮,儼然是人間上帝的居處,天下一統的象徵。

秦始皇還在驪山預建陵寢,墓室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採取這些措施,和他採用皇帝的名號一樣,是要表示他在人間的權力與上帝在天上的權力相當,從而向臣民灌輸皇權神秘的觀念。皇權神秘觀念,是**主義**集權制度的思想基礎。

3樓:淚斷離

說到「秦文化」,必須認識,其意義是多重疊合的。它本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區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範圍大致上是今中國西北部的陝西、甘肅一帶。它為秦人(秦族) 所有,存在於西部的諸侯國秦國的領地內。

它又有乙個很長的發展歷史,經過許多世紀,達到頂峰,有乙個極短的歷史時期內成為以政治統一為背景的全國性的文化——這就是秦朝文化。

春秋、戰國期間秦國的占領範圍不斷擴大(到西元前3世紀初,已拓取今四川大部、湖北西部等地)。隨著秦的軍事征服、勢力擴張、人員遷動,秦文化所影響和覆蓋的地區不斷擴大。 在這樣乙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中,秦文化對其他文化也有吸收,內容是越來越豐富的。

到秦朝完成統一,實現了對全中國的統治,進而又採取許多措施鞏固和發展統一,包括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識地統一思想、文化,以至於「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史記 ·禮書》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這是說,秦朝對六國文化是加以吸收而能予以相容 的。

但是,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確定的原則是不師古,不崇經,以法為治,以吏為師。推行這些政策的極致,就是實行「焚書坑儒」的野蠻舉措,予文化以嚴重的摧殘,對思想和學 術自由更是沉重的打擊。因此,秦文化對於中原傳統文化又並非主要是「依古以來典法行之 」。

由於秦朝統治的時間很短,其目的在於統一思想文化的政策並未來得及完全實施,亦未取得預期的成效。與此同時,秦文化也未能在政治統一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其他文化予以充分 吸收和消化。因此,在秦朝統一的短時期內,秦文化並沒有和東方六國文化融為一體,其作為全中國的主導文化的地位,也沒有來得及完全得以確立。

在原屬東方六國的廣大地區內, 各區域文化繼續表現著它們的特色和活力。

隨著秦政權的被推翻,秦文化所依倚的政治支柱倒折了,秦文化也由文化融合的主體變為客體,其作為全中國統治文化的短暫時期也就宣告結束。不過,在代之而起的漢代,秦文化的 要素繼續存在,而且還保持著強有力的影響。「自秦以後,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 」。

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統國家形態和大一統國家觀念的基礎,也就是奠 定了**集權政治制度的基礎。秦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建樹、對後世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應當說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戰國以至於秦漢時期,經常有人注意並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點。如魏國的信陵君說:「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儀德行」。

西漢初年, 賈誼痛說「秦俗日敗」,指出: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一直是「並行於進取」,雖然「功成求 得」,但卻出現了社會道德水準嚴重下降的惡果,秦始皇又「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更把秦朝推向滅亡。《淮南子·要略》說:

「秦人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勢 利」,司馬遷也說:「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義」。這裡所說 的「俗」,部分地有我們所說的「文化」的含義。

以上言論,雖然包含了對秦國或秦人的敵對心理,但卻也揭示了秦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徵,如秦人因其長期生活的環境的影響,在性格 上受戎翟即西北少數民族的影響,傾向於強悍好鬥,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狠下決心,不惜一切。秦文化注重實效、功利,質樸而率直,不事虛浮,追求大和多,不停地拓展,主動性極 強,為了實現某一目標,定會一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難和力量的阻擋。秦文化的這些特點,似已得到當今學者的普遍確認。複製。

4樓:四月二十三日

最著名的怕就是: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統一了文字

5樓:喜玲子

小篆為官方文字;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秦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主要有哪些

6樓:簫灑舞劍

秦文化的根源乃嬴秦文化,又稱秦氏文化。而秦氏文化是歷代秦氏先祖和秦族人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所有秦族人、秦氏宗族及其相關組織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秦氏宗族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

秦文化是秦氏宗族文化進化和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秦國地處西戎,長期經受社會環境與戰爭洗禮,受到西北少數民族的影響;秦族人性格質樸、率直,性情堅強彪悍,做事敢作敢為,在艱苦的環境中善於嬗變和進取。那些人文因素,體現秦文化注重實效,講求功利,勇於創造;為了實現目標,善於策劃,精於組織,遵循法則,追求大和,並能夠堅定不移地勇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難和力量的阻擋。

秦文化的精神特質造就了「跨海內制諸侯」的強大秦國,為秦朝建立、統一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秦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深刻的歷史內涵:

其一,跨越歷史的偉大實踐。從秦非子受封於秦地,到秦襄公建立諸侯國,再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經歷了37代君王、約678年的勵精圖治,幾乎每個歷史階段都經受戰爭的嚴峻考驗與社會的重大變革。秦文化就是在紛爭頻仍的社會動盪和改朝換代中,不斷發展、提公升,不斷獲得補充和完善,每個朝代都賦予它新的內容和定義。

因此,秦文化是在前無古人、史無先例的歷史條件下,通過艱難探索、反覆實驗、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通過世世代代秦國先祖把握發展機遇,主導社會改革,從橫跨多個世紀的偉大實踐中演變而成的,它曾走上歷史的巔峰,成為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最先進的文化。

其二,「海納百川」的文化視野。秦國對外來文化一向採取包容的態度,從秦穆公開始就注重引進人才,吸收外來文化。至秦昭王時,博採眾長,學術已出現「納六國之士」的風氣。

而李斯《諫逐客令》所謂「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覺鼉之鼓,秦不生一焉」,以及「異國之樂者,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等等,這都是秦國融合各國文化的充分體現。秦始皇執政時期,注重吸納禮樂,「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還御准呂不韋召集六國學子,編撰《呂氏春秋》,兼採各家學說,展示了「泰山不讓土壤」的廣闊視野。雖然曾出現「燔詩書,明法令,禁儒術」和「梵書坑儒」現象,但這只是推行政制的權宜之策,並未影響秦文化的興盛和繁榮。

其三,「河海不擇細流」的招賢納才政策。從秦孝公建都咸陽之後的144年間,秦國一直是諸子百家的政治搖籃,「門戶開放「乃秦國的優良傳統。秦國大力從六國引進人才,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的新資訊、新觀念,如秦孝公時的商鞅,秦惠文王時的蘇秦、張儀,秦昭王時期的范睢、蔡澤,秦始皇時的李斯、韓非、蔚繚、鄭國等等,他們都是當時六國的名賢志士,「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他們均在秦國找到了實現其政治抱負的舞台,對當時的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國對待外來人才的寬容、開放政策,使咸陽成為當時人才雲集的都城,秦國變成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最為強大的國度。

其四,「王者不卻眾庶」的社會改革。秦國從商鞅變法就開始建立「縣製」,推行土地私有制,逐步廢除分封制。其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封建諸侯的地方勢力,瓦解封建貴族和領主對土地的控制,准許民間自由買賣土地,讓耕農合法佔有田地。

這一改革,推翻了自西周以來一直施行的「分土諸侯」制度,恢復了基層百姓的基本權利,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那些措施又繼續延伸到皇族規制和「世卿世祿」制度,如始皇登基後,不循祖制,「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各級**勳爵,均憑軍功授予,以「功臣為諸侯」;直至始皇駕崩時,國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群臣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職。秦始皇以上「事不師古」的改革,充分體現他以「庶民社會」為本的治國思想,以及積極推動中國走向「君主法治」的政治理想,反映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和體恤「庶民」、親善百姓的皇帝。

其五,亙古通今的政治變革。秦國在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貢獻,在於它開疆擴土,收復西垂,經略巴蜀,開發南越,統一中國,並創制了**集權政治制度,它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創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二是創立郡縣制;三是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實施法治;四是推行土地私有制;五是實行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

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不僅實現了中國社會由封建割據向封建統一轉變,而且他在這一轉變中對每乙個歷史關節點的準確把握和駕馭、創立了影響中國社會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

中國歷史有什麼特點,中國歷史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古代文明歷史的特點如下 1 政治上 從分封制 宗法制逐漸發展到 主義 集權制度。一方面,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另一方面,官僚體制逐漸代替了貴族體制,皇權逐漸形成,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奠定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2 經濟上 農耕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典型特點。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

中國歷史哲人有哪些急,中國歷史哲人有哪些(3個) 急!

如果除開孔子 孟子 老子 莊子 荀子等的話,就是蘇秦,張儀,公孫龍,商鞅,王充,董仲舒 魏源等。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老子 莊子 列子 韓非子 商鞅 申不害 許行 告子 楊子 公孫龍 惠子 孫武 孫臏 張儀 蘇秦 田駢 慎子 尹文 鄒衍 晏子 呂不韋 管子 鬼谷子等 2 3個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歷史名人有哪些,中國歷史的偉人有哪些?他們有哪些成就?

周公,姜子牙,孔子,孟子,老子,荀子,韓非子,孫子,張儀,蘇秦,秦始皇,項羽,等等 多的奈不住啊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多了去了 中國歷史的偉人有哪些?他們有哪些成就?1 孔子 前551 前479 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 千古聖人 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