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的文化產業包括「吃、住、行、遊、購、娛「及其延伸產業,覆蓋國民經濟各個行業,與之緊密聯絡的是旅遊,以文化產業為載體,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如何看待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樓:巨集圖
據業界估計,「十二五」期間全國文化產業的產業規模將增至3萬億,在gdp中的比例有望從2023年的2.75%增至5%以上,到「十二五」後期,文化產業將晉公升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後,部分地方加速出台「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規劃,文化產業發展備受關注並引發廣泛熱議。
合理發展文化產業聚集區
由於產業分工,產業聚集區能夠發揮產業聚焦效應,通過產業鏈組合,把成本降到極致。但是,發展產業聚集區要適可而止。
在國外,文化產業聚集區是很好的文化發展形式。近幾年,全國各地也都紛紛湧現出大大小小的文化產業園區。目前,僅北京在「十一五」時期就分4批先後認定了30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另外,區級聚集區、自發形成的聚集區達到200多個。
這些聚集區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有的文化產業園區用於招商引資或者變相成了房地產開發專案,令人擔憂。
很多文化產業園區在建園初期都進行了明確定位,後來開始轉向重視入住園區的企業數量,忽視了質量,出現有的企業同時到很多園區入住,但是不經營的現象。產業聚集區不是新概念,但是,他認為其中還有很多任務作要做。
這需要管理者對文化有足夠的認識,只提供物業管理是不夠的。還希望**能夠給予這些文化產業園區工作指導,建立園區之間的資訊互通機制,搭建有效的產業服務平台,強調功能化建設和功能配套,建立分工合作的產業鏈,並引導各個文化產業園區實現差異化發展,讓聚集區之間能夠協同共贏。
從工業發展角度講,合作、聯合、結合,才能讓文化產業真正獲得發展。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要有大致分工,如果全國一擁而上,將造成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另外,產業聚集區發展要「適可而止」,因為文化產品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總和,是特殊產品,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屬於個體生產,不能把所有零部件進行分解。
要看到,文化產業園區與其他工業園區不一樣,如果產業聚集區都建成鋼筋混凝土森林,藝術家們生活成本加大,環境改變,如何留住這群「金鳳凰」恐怕是較大的挑戰。
動漫產業可以聚集,創意產業更講求靈魂迸發。所以,在發展文化聚集區時,要對文化產業進行合理分類。如動漫產業等文化工業類,可以分工組合,對於文化創意類,可能就要採取差別的發展方式。
對此,文化產業聚集區的發展如何與弘揚文化主旋律相結合?以及如果把高階文化推向市場能否生存下來?所以,有人就建議對文化產業還要進行公益性和商業性的區分。
破解資金難題
這次在對通州文化產業發展調研時發現,資金問題是文化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實際上,這也是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遇到的普遍難題。
資金難題對於像文物保護這類國家公益文化單位尤其明顯,資金不足會帶來文物保護不到位、人才流失等諸多問題。社會上批評「博物館老一套」,不能推陳出新,也主要是因為資金短缺。除了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之外,也與gdp的考核制度有關。
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相比,文物保護往往退而求其次。
另外,創意產業也存在「微笑曲線」,在設計-原料-生產-銷售這個過程中,設計和銷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是目前**扶持力度不夠。儘管國家表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但是,文化產業發展領域仍然存在「天花板」現象。有的文化產業存在實實在在的行業門檻,有的存在無形的行業門檻,包括審批環節造成的門檻,這導致民營企業家無法涉足文化產業。
當然,這與文化屬於意識形態,受政策影響大、風險大,社會資本逐利特性等有關。對此,有必要放寬社會資本准入門檻。
而在財政專項資金使用上,「遍地撒芝麻」以及側重扶持具體專案的方法都無法達到很好的扶持效果。專項資金應該主攻乙個方向集中使用,而且要充分論證使用得是否恰當。財政專項資金要更多用於服務平台的搭建和文化人才的獎勵。
但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文化創意產業設立的專業金融機構,現階段主要還是以金融信貸服務的方式存在。
此前提出的建設政策性文化創意產業銀行也只是過渡的金融機構。據了解,文化產業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有形資產少,規模小,多擁有的是無形資產。而無形資產往往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其價值不容易確定,風險難以評估。
因此,更重要的工作是讓文化企業被金融機構認同,他建議讓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化,根據文化產業的不同型別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這需要信用評級公司、擔保公司、產業交易中心、信託公司等中介機構一起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搭建良好的服務平台。
「走出去」和「引進來」並重
當國家形象宣傳片通過bbc全球播出時,當孔子學院如雨後春筍般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時,應當看到,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還略顯艱難。在國內,一部《阿凡達》便讓國人連夜排隊買票,日本動漫及相關產品受到青少年的青睞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體現,而目前制約其步伐的瓶頸就是,與國際相比,在經營管理經驗、科技創新成果和市場遊戲規則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對此,中國文化要「走出去」與「引進來」要並重。要鼓勵國內與國外多層次的合作和交流,特別是中國文化產業機構要與國外大牌的知名文化機構合作,不只停留在專案的引進上,而要包括成立合資公司等股權合作在內的深度合作。通過「引進來」,引進國外文化產業機構的經營管理經驗、科技創新成果和市場遊戲規則,結合中國的文化特色來發展自己的文化產業。
尤其在確定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之後,目前是乙個很好的契機。與國際機構合作,將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帶來國際平台和基地,從而為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要構建文化發展促進體系包含多個方面。除了形成**行政合力之外,還要認真細緻梳理相關文化政策,及時進行修正才能實現效果,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對文化產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另外,還要積極研究文化產業的共性問題。
如何看待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3樓:龍泉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把發展文化產業提公升為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強化與推進,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此前,**已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部署。十五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概念;十六大進一步明確把文化區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截至2023年,全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3479億元,佔gdp比重達2.
85%,不過貢獻遠遠低於美國(美國的文化產業佔整個gdp的25%)等發達國家。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點。只有當文化表現出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強大力量的時候,當經濟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時候,經濟發展才能進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文化產業是乙個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小、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市場需求強、消費空間大、開發價值高、投資機會多,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作用日益凸顯,能夠並且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科技條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舉措。當今,市場和科技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只有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經營性文化單位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讓文化產品真正成為市場上的商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產品的文化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況且,現代科技深刻改變了文化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消費方式,隨之也賦予文化新的內涵、功能和形態,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發優勢。而文化產業在運用最新科技成果發展文化和推動文化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優勢。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關鍵途徑。我國現階段的文化發展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可以按照市場規律和藝術規律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要求。文化產業反映了乙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以文化為核心內涵的軟實力的競爭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
許多國家為了抵禦文化霸權的滲透和侵襲,無不從戰略層面大力發展本國的文化產業,對外塑造和傳播本國的文化形象和價值觀。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迫切需要我們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探索市場化、產業化的運作手段,以企業為主體、以文化**為主要方式,打造中國文化品牌,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鐘曉毅)
我國為什麼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4樓:匿名使用者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把發展文化產業提公升為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強化與推進,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此前,**已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部署。十五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概念;十六大進一步明確把文化區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截至2023年,全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3479億元,佔gdp比重達2.
85%,不過貢獻遠遠低於美國(美國的文化產業佔整個gdp的25%)等發達國家。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點。只有當文化表現出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強大力量的時候,當經濟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時候,經濟發展才能進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文化產業是乙個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小、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市場需求強、消費空間大、開發價值高、投資機會多,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作用日益凸顯,能夠並且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科技條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舉措。當今,市場和科技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只有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經營性文化單位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讓文化產品真正成為市場上的商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產品的文化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況且,現代科技深刻改變了文化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消費方式,隨之也賦予文化新的內涵、功能和形態,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發優勢。而文化產業在運用最新科技成果發展文化和推動文化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優勢。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關鍵途徑。我國現階段的文化發展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可以按照市場規律和藝術規律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要求。文化產業反映了乙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以文化為核心內涵的軟實力的競爭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
許多國家為了抵禦文化霸權的滲透和侵襲,無不從戰略層面大力發展本國的文化產業,對外塑造和傳播本國的文化形象和價值觀。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迫切需要我們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探索市場化、產業化的運作手段,以企業為主體、以文化**為主要方式,打造中國文化品牌,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為什麼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增強綜合國力,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優化文化經濟結構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1.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提高文化軟實力 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舉措.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
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A農業B工業C交通運輸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故選項b符合題意 選項a c d不符合題意 故選 b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 a 農業 b 工業 c 交通運輸業 d 商 a試題bai 分析 農業是國民經 濟建du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zhi 工業dao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交回通運輸答業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所以本題選擇a選...
如何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怎麼申請
minute by some stroke of fortune,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怎麼申請 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是 做的事情 需要一些專家的評審,其實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只要輕一些專家來吃吃飯,開個座談會,事情就辦好了。國家級,就是需要國內一些資深的專家來。比如全國六大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人,還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