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臨終前要兒子做饅頭用意是什麼

2021-03-04 05:33:53 字數 3076 閱讀 7524

1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大畫家鄭板橋先生患病臨終前 ,要兒子親手做一籠饅頭給他吃。他的兒子沒有做過饅頭 ,板橋讓他跟廚師學做饅頭。在廚師的指導下 ,他終於做成了一籠饅頭 ,滿心喜悅地將饅頭送到板橋的病榻前 ,豈知板橋此時已命歸西天。

兒子在他的病榻上發現了父親臨終前寫下的遺囑 :「淌自己汗 ,吃自己飯 ,成事全賴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是板橋好後代 !

」鄭板橋的兒子看了遺囑 ,心中頓時明白了父親要他親手做饅頭的一番苦心 :父親要他做乙個自立的人啊 !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蒸(爭)饅頭蒸(爭)口氣嗎?

鄭板橋教子主要內容(快死了的時候叫兒子蒸饅頭給他吃)

3樓:相幫何必舊識

清代大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才得一子,取名寶兒,對其管教甚嚴,從不溺愛。他在病危時把兒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兒子只得勉強答應。

可他從未做過饅頭,請教了廚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饅頭,喜滋滋地送到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兒子跪在床邊,哭得像淚人一般,忽然發現茶几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幾行詩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 鄭板橋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冷酷、過分?非也。正如鄭板橋給其弟弟信中所說:

「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假愛。

鄭板橋的教子方法給了我們乙個深刻的啟示,這就是:做家長的應該首先教會孩子學會「動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孩子在實踐中學會自立,這是培養孩子優良品格的乙個有效方法。

鄭板橋臨死前

4樓:林咏倫

鄭板橋教子的啟示

鄭板橋老年得子,可他深知「愛子必以其通」。臨終前,他把兒子叫到床前,不是給兒子許多金銀財寶,而是叫兒子蒸饅頭給他吃。手下人出面求情:

「少爺不會做饅頭,還是讓廚師代勞吧。」而鄭板橋固執地堅持要兒子自己動手。兒子只得向廚師請教,終於蒸出一鍋饅頭。

當他把饅頭送到父親床前,老人已經與世長辭了,床前只留下一張遺囑:「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鄭板橋吩咐兒子親手做的那鍋饅頭及其那一派金玉遺言,遠比十萬元遺產珍貴得多。

這個故事發人深省。乙個古人,對子女的教育如此有遠見,就是在臨終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強自立,立足社會……而我們現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麼想的?

當前,有不少家長認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這一代受過很多的苦,不能再讓孩子受苦了,現在又只有乙個孩子,怎能忍心孩子受委屈、遭挫折、泡苦水呢?因此,一味對孩子的呵護、溺愛,就連一些穿衣、穿褲、洗衣以至收書包等孩子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也要大包大攬,生怕孩子受累。這種「雞蛋殼裝湯——撒不開手」的做法,從表面看來,似乎是在關心著孩子,實際則是貽害了孩子,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產生過分依賴心理,從小不愛勞動,連獨立生存的起碼能力都沒有,哪有什麼好處可言?

家長們須知道,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要脫離父母自己去奮鬥、去生存。如果不從小磨鍊他們的意志,鍛鍊他們的能力,當他們長大了離開父母時,面對挫折勢必惶惑無助。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好,溺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是可以殺死孩子的「毒藥」。

為人父母,不可不引起高度的警覺啊!

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凡事都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孩子也從不依賴父母。即使是**的孩子上大學,也要靠打工供自己讀書,不這樣將被世人笑話。

而我們的孩子卻把依賴老人當作一種美事,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從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這個教子故事中,使我們領悟到乙個道理:只有培養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著力培養自食其力,艱苦奮鬥,富有開拓精神,才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孫來滿

鄭板橋臨終教子的啟示 20

5樓:匿名使用者

身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女兒出嫁無錢置辦嫁妝,便以一幅蘭竹圖代替,並在上面題了一首詩: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死幾筆蘭。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

鄭板橋晚年得子,自然對兒子很疼愛,卻從來不溺愛。他並不想為兒子留下多少錢財,他所擔憂的不是家中產業太少,而是兒子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又不會幹工匠活,缺少謀生的手段,沒有立身處世的本領。當他病危之時,便把兒子叫到床前,說自己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

兒子覺得很奇怪,但父命不可違,只好勉強答應,心中卻叫苦不迭,因為他根本不會做。父親看出兒子面有難色,便叫他去請廚師作指導,但明確交代,只許兒子親自動手做,絕不能直接由廚師代勞。

兒子請到了廚師,先從和面擀麵做起,然後才學著怎樣做饅頭,直弄得腰痠背痛,滿頭大汗,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饅頭做成。等到饅頭蒸好以後,高高興興地送到病榻前,這時鄭板橋卻早就斷了氣。兒子哭著跪在床邊,忽然發現茶几上有張紙條,拿起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這樣的話:

「淌自己汗,吃自己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到這時兒子才明白父親臨終時要他親手做饅頭的用意,原來是教他學會自力更生,不能依賴他人或祖業過活。

鄭板橋臨終教子的故事雖然很簡短,意義卻十分深遠,委實能夠發人深省。當今之世,許多人在激烈的競爭中拼命賺錢,就其動機而言,除了為努力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想給兒女們留下一筆豐厚的錢財,讓子孫後代生活得富裕些、舒適些。至於如何教育兒女學會怎樣做人與處世,學會自力更生的謀生手段,學會獨立創造生活條件的本領,則反而放在次要地位,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這樣做,名曰愛之,其實害之。事實上,兒孫沒有本事,缺德少才,不會獨立謀生,不會做人處世,就算遺產再多,哪怕留下金山銀山,也會坐吃山空。對於某些人來說,遺產越多越有害,往往只能助長他們四體不勤,驕奢淫逸,花天酒地,嫖賭逍遙,腐化墮落,甚至違法亂紀,胡作非為,最後只落得個身陷囹圄、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鄭板橋臨終教子的做法,才真正是為後代的長遠利益著想,人們應該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與其給兒孫多留錢財,不如大力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將他們培養成為德才兼備、有真才實學、有獨立謀生手段的人才。筆者十分讚賞邵守義先生在《做人與處世》雜誌2023年第1期封底上的一句贈言:

「與其給子女留金儲銀,不如教子女學會做人。」但願天下做父母的人,能夠牢牢地記住邵先生的這句話

臨終前兒女沒有在身邊,老人臨終前為什麼女兒不能在身邊

老話 得繼了 意思就是兒女孝順,生兒育女,養兒防老 養女防老,都是可以得到兒女對自己的照顧 關愛。沒得繼,就是前面都加個沒字。兩個意思都有,乙個是有子女,但是子女不孝或肌敞冠緞攉等圭勸氦滑者其他原因在老人臨終前沒來 另乙個是一生沒有子嗣,臨終前也沒有其他親朋好友來送終。老人臨終前為什麼女兒不能在身邊...

老人臨終前的徵兆有哪些警惕四大老人臨終前的徵兆

老人臨終前的徵兆 一 疼痛 疼痛是臨終病人備受折磨的最嚴重的症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其他終末期病人發生嚴重疼痛情況較少。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超過一半的人會有新的疼痛產生。控制疼痛應及時 有效,正確使用 三階梯法 止痛藥應規律 足量應用,而不是必要時才用,等到疼痛發生時再控制比預防疼痛發生更困難。對無...

愛因斯坦的臨終遺言,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什麼?

現在可以好好睡一覺了。知道得最多的人,也最憂心忡忡。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什麼?他臨終前用德語說了一句話,還是個迷呢!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一些關於親切的話語。他是凌晨一點十五分臨的,十分疼苦。他說,銀河系裡沒有生命。愛因斯坦臨死前說過,你們可以用我的身體來做實驗但是千萬別用我的腦袋。愛因斯坦死前留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