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逍遙九少
創森」即「建立國家森林城市」的簡稱。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以下指標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截至2023年,全國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30多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活森林城市建設成為林業發展的又一引擎。
2樓:匿名使用者
hdhfufdudhdjddjdudjdhfuffjfjfbd
什麼是國家森林城市
3樓:水雲間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以下指標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截至2023年,全國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30多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活森林城市建設成為林業發展的又一引擎。
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極大地促進了森林資源增長,成為全社會辦林業的有效載體。據國家林業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介紹,全國58個國家森林城市,在「創森」的頭3年,年均新增造林約佔市域面積的1%,是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市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援率和滿意度都在98%以上。2023年,全國64個「創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積1880萬畝,佔全國總量的21%;共投入林業和生態建設資金800億元,相當於**林業當年總投資的60%。
全國已有97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建立國家森林城市是什麼?
4樓:節假日摳圖
國家森林
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以下指標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截至2023年,全國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5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30多個城市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活森林城市建設成為林業發展的又一引擎。 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極大地促進了森林資源增長,成為全社會辦林業的有效載體。
據國家林業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介紹,全國58個國家森林城市,在"創森"的頭3年,年均新增造林約佔市域面積的1%,是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市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援率和滿意度都在98%以上。2023年,全國64個"創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積1880萬畝,佔全國總量的21%;共投入林業和生態建設資金800億元,相當於**林業當年總投資的60%。...
5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森林生態系統以植物被為主體。
國家森林城市的考核指標包括六大類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六大類:
(一)綜合指標
1、編制實施的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科學合理,有具體的階段發展目標和配套的建設工程。
2、城市森林建設理念切合實際,自然與人文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
3、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型別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4、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割槽和過渡區建有綠化隔離林帶,樹種選擇、配置合理,緩解城市熱島、渾濁效應等效果顯著;
5、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網路的連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水質近5年來不斷改善;
6、提倡綠化建設節水、節能,注重節約建設與管護成本。
(二)覆蓋率
1、城市森林覆蓋率南方城市達到35%以上,北方城市達到25%以上;
2、城市建成區(包括下轄區市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3%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平方公尺以上,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公尺以上 ;
3、城市郊區森林覆蓋率因立地條件而異,山區應達到60%以上,丘陵區應達到40%以上,平原區應達到20%以上(南方平原應達到15%以上);
4、積極開展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
(三)森林生態網路
1、連線重點生態區的骨幹河流、道路的綠化帶達到一定寬度,建有貫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態廊道;
2、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3、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通道網路;
4、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要求達標。
(四)森林健康
1、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及重要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得到合理保育;
2、城市森林建設樹種豐富,森林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植物生長和群落發育正常,鄉土樹種數量佔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0%以上;
3、城市森林的自然度應不低於0、5;
4、注重綠地土壤環境改善與保護,城市綠地和各類露土地表覆蓋措施到位,綠地地表不露土;
5、科學栽植、管護樹木。對大樹移植嚴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五)公共休閒
1、建成區內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閒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公尺有休閒綠地;
2、城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等各類生態旅遊休閒場所,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閒遊憩需求。
(六)生態文化
1、生態科普宣傳設施完善,建有2處以上森林或濕地等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或場所;
2、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0%以上;
3、廣泛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參與綠化活動,並建有各類紀念林基地。
4、每年舉辦各類生態科普活動3次以上;
5、國家森林城市建立市民知曉率達90%以上,市民對建立國家森林城市的支援率達80%以上;
6、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嚴格規範,措施到位。
(七)鄉村綠化
1、採取生態經濟型、生態景觀型、生態園林型等多種模式開展鄉村綠化,近5年來鄉村綠化面積逐年增加;
2、郊區觀光、採摘、休閒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遊和林木種苗、花卉等特色生態產業健康發展。
7樓:小雨手機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1、市域森林覆蓋率年降水量800公釐以上地區的城市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且分布均勻,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區、縣森林覆蓋率應達到35%以上。
2、新造林面積自建立以來,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佔市域面積的0.5%以上。
3、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4、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公尺以上。
5、城區喬木種植比例城區綠地建設應該注重提高喬木種植比例,其栽植面積應佔到綠地面積的60%以上。
6、城區街道綠化城區街道的樹冠覆蓋率達到25%以上。
8樓:最愛色彩斑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一)城市森林網路
1、市域森林覆蓋率年降水量800公釐以上地區的城市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且分布均勻,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區、縣森林覆蓋率應達到35%以上。
2、新造林面積自建立以來,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佔市域面積的0.5%以上。
3、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4、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公尺以上。
5、城區喬木種植比例城區綠地建設應該注重提高喬木種植比例,其栽植面積應佔到綠地面積的60%以上。
6、城區街道綠化城區街道的樹冠覆蓋率達到25%以上。
7、城區地面停車場綠化自建立以來,城區新建地面停車場的喬木樹冠覆蓋率達30%以上。
8、城市重要水源地。綠化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水質淨化和水源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9、休閒遊憩綠地建設城區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為主的休閒綠地,分布均勻,使市民出門500公尺有休閒綠地,基本滿足本市居民日常遊憩需求;郊區建有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其它面積20公頃以上的郊野公園等大型生態旅遊休閒場所5處以上。
10、村屯綠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綠化,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0%,分散居住型村莊達15%以上。
11、森林生態廊道建設主要森林、濕地等生態區域之間建有貫通性的森林生態廊道,寬度能夠滿足本地區關鍵物種遷徙需要。
12、水岸綠化江、河、湖、海、庫等水體沿岸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水岸林木綠化率達80%以上。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近自然的水岸綠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水源保護林和風景帶。
13、道路綠化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注重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的結合與協調,因地制宜開展喬木、灌木、花草等多種形式的綠化,林木綠化率達80%以上,形成綠色景觀通道。
14、農田林網建設城市郊區農田林網建設按照國家林業局gb/t 18337.3要求達標。
15、防護隔離林帶建設城市周邊、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功能分割槽和過渡區建有生態防護隔離帶,減緩城市熱島效應、淨化生態功效顯著。
(二)城市森林健康
16、鄉土樹種使用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數量佔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0%以上。
17、樹種豐富度城市森林樹種豐富多樣,城區某乙個樹種的栽植數量不超過樹木總數量的20%。
18、郊區森林自然度郊區森林質量不斷提高,森林植物群落演替自然,其自然度應不低於0.5。
19、造林苗木使用城市森林營造應以苗圃培育的苗木為主,因地制宜地使用大、中、小苗和優質苗木。禁止從農村和山上移植古樹、大樹進城。
20、森林保護自建立以來,沒有發生嚴重非法侵占林地、濕地,破壞森林資源,濫捕亂獵野生動物等重大案件。
21、生物多樣性保護注重保護和選用留鳥、引鳥樹種植物以及其他有利於增加生物多樣性的鄉土植物,保護各種野生動植物,構建生態廊道,營造良好的野生動物生活、棲息自然生境。
22、林地土壤保育積極改善與保護城市森林土壤和濕地環境,盡量利用木質材料等有機覆蓋物保育土壤,減少城市水土流失和粉塵侵害。
23、森林撫育與林木管理採取近自然的撫育管理方式,不搞過度的整齊劃一和對植物進行過度修剪。
(三)城市林業經濟
24、生態旅遊加強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注重郊區鄉村綠化、美化建設與健身、休閒、採摘、觀光等多種形式的生態旅遊相結合,積極發展森林人家,建立特色鄉村生態休閒村鎮。
25、林產基地建設特色經濟林、林下種養殖、用材林等林業產業基地,農民涉林收入逐年增加。
26、林木苗圃全市綠化苗木生產基本滿足本市綠化需要,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並建有優良鄉土綠化樹種培育基地。
(四)城市生態文化
27、科普場所在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植物園、動物園、自然保護區的開放區等公眾遊憩地,設有專門的科普小標識、科普宣傳欄、科普館等生態知識教育設施和場所。
28、義務植樹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廣泛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參與綠化活動,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和跟蹤制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0%以上。
29、科普活動每年舉辦市級生態科普活動5次以上。
30、古樹名木古樹名木管理規範,檔案齊全,保護措施到位,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
31、市樹市花經依法民主議定,確定市樹、市花,並在城鄉綠化中廣泛應用。
32、公眾態度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援率和滿意度應達到90%以上。
(五)城市森林管理
33、組織領導黨委**高度重視、按照國家林業局正式批覆同意開展建立活動2年以上,建立工作指導思想明確,組織機構健全,政策措施有力,成效明顯。
34、保障制度國家和地方有關林業、綠化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貫徹執行,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建設配套高效。
35、科學規劃編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並通過**審議、頒布實施2年以上,能按期完成年度任務,並有相應的檢查考核制度。
36、投入機制把城市森林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公共財政預算,建立**引導,社會公益力量參與的投入機制。自建立以來,城市森林建設資金逐年增加。
37、科技支撐城市森林建設有長期穩定的科技支撐措施,按照相關的技術標準實施,制訂符合地方實際的城市森林營造、管護和更新等技術規範和手冊,並有一定的專業科技人才保障。
38、生態服務財政投資建設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以及各類城市公園、綠地原則上都應免費向公眾開發,最大限度地讓公眾享受森林城市建設成果。
39、森林資源和生態功能監測開展城市森林資源和生態功能監測,掌握森林資源的變化動態,核算城市森林的生態功能效益,為建設和發展城市森林提供科學依據。
40、檔案管理城市森林資源管理檔案完整、規範,相關技術圖件齊備,實現科學化、資訊化管理。
附 錄指標計算方法
1、森林覆蓋率以行政區域為單位森林面積與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森林面積,包括鬱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面積和竹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農田林網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蓋面積。
2、綠化覆蓋率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面積佔建成區面積的百分比。綠化覆蓋面積是指城市中喬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
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擁有的公共綠地面積。
4、林木綠化率衡量乙個行政區域林木綠化狀況的經濟技術指標,它是有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包括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它灌木林面積)、農田林網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林木的覆蓋面積之和佔土地總面積百分比。
5、郊區森林自然度區域內森林資源原生鄉土樹種群落變數,可用式(a.1)表示為:
(i=ⅰ,ⅱ,ⅱ……ⅴ)………………….(a.1)式中:
n--區域森林自然度;--區域內自然度等級為i的森林群落面積;--域內自然度等級為i的森林群落權重。一般根據森林群落型別或種群結構特徵位於次生演替中的階段劃分等級。
6、樹冠覆蓋率區域內樹冠面積之和與區域土地面積的百分比。
什麼是城市或國家的文化氣息,什麼是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的文化氣息?
1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群體所秉持的可上溯較久的道德觀念 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也是人或群體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2 文化底蘊的體現,除了城市本身的歷史文化時間和人文特色之外,文化底蘊不是作秀給人看的,如果能浸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那才是真正的底蘊。我們要的應該是活的,...
「三創四化」是什麼,三創是指什麼關於建立國家衛生城市
三創是指 文明縣城抄 bai衛du生縣城 平安暢通縣 四化 即zhi亮化 綠化 美dao化 淨化。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 國防現代化 科學技術現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根據 建議,在 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乙個具有現代農業 現代...
什麼是森林什麼的森林?
森林一般是指由很多喬木 紅樹等組成的樹林,這些樹木的直徑要求在一點五釐公尺以上,而且它的鬱閉度要求高於零點二。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 農田林網以及村旁 路旁 水旁 宅旁 林木等,這些樹木組成的都可以算是森林。森林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 動物 微生物和土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