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乙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乙個社會理想.這段話是胡主席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簡單明瞭的指出今後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也蘊含著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然而,社會和諧絕不會自發生成,也不會自然實現,只有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條基本特徵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有機結合下才能實現.
其中,社會主義法治應該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只有以法律手段來治國理政,使國家權力的行使和社會成員的活動處於嚴格依法辦事的狀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個社會才能成為乙個和諧的社會.
一、依法治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法治是社會關係和社會矛盾的調控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為維護社會的安定有序提供法律保障.乙個和諧的社會,必然有穩定安寧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有條不紊的社會生活秩序.如果社會動盪不定、秩序混亂、矛盾激化,人們就不可能和睦相處、安居樂業.
然而,任何乙個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衝突和分歧、裂痕.法治以法律的規範性、強制性為特點,通過立法和法律實施,調整社會關係、平衡社會利益,整合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秩序.只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才能以文明、平和的方式消除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真正做到政治安定、社會安定、人心安定.
(二)、依法治國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制度支援.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物質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空前發展,但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環境汙染等嚴重問題.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以法律的形成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抑制和制裁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的必由之路.
(三)、依法治國為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係和矛盾創造有利條件.社會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關鍵在於妥善處理和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
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我國利益主體和利益需求的多樣化,使得社會利益關係更加複雜.如果各種利益關係和矛盾不能及時有效地得以調整和解決,就會在各個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造成對立,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通過在民主基礎上制定的法律法規,確定利益主體、界定利益範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係,並對生活困難群眾給予救助,就能維護社會公正,避免社會利益之爭的激化,使各個階層實現共贏共榮,共享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
(四)、依法治國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環境.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就沒有相互的合作和普遍的社會認同,也就沒有社會和諧.和諧社會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
法治社會可以創造誠信友愛所需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培養人們內心的寬容、謙讓和互助友愛地相處.
(五)、依法治國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寬鬆氛圍.社會活力不斷增強,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
依法治國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鼓勵人們創新的良好氛圍,營造平等競爭和共謀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快依法治國程序,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來看,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必須加快依法治國程序,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支援.
(一)、強化法律宣傳,營造法律至上、敬畏法律的社會氛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高揚民主和法治的旗幟,樹立和維護憲法、法律的權威,把依法執政的過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過程.
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拓寬渠道,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合法、負責、理性、有序地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要繼續在全體公民中增強法律意識、普及法律知識,特別是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教育,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樹立黨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的觀念,支援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為維**律尊嚴、公民權利和社會公正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二)、強化立法工作,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 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但立法的領域、數量、質量等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還有差距,必須下大力氣研究解決.
應樹立以人為本和尊重人權的立法理念;對立法重點和利益協調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實現立法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應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生態維護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立法,特別是加強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保障農民利益、促進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立法.加強環境保護立法,以法律制度維護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強化機制創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首先要逐步建立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執行的司法體制,按照司法權的權屬性質,合理劃分和科學配置司法權,形成良性的制約監督關係,最大程度地防止司法領域裡各種腐敗現象的滋生.其次,應確立司法公正的價值目標,全力構建維護社會公正的司法體制,使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正的有效平台;充分發揮司法機關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司法功能;實行司法公開特別是審判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司法公正的實現;提高司法效率,把效率和公正有機統一起來,及時化解社會衝突.
(四)、強化打擊力度,確保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和諧社會是乙個穩定安寧的社會.政法機關要堅持嚴打方針,堅決打擊危害****的民族**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等犯罪活動,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嚴厲打擊殺人、搶劫、綁架、傷害等嚴重影響群眾安全的多發性犯罪,努力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依法懲治各類擾亂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積極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
(五)、強化綜合治理,發揮社會管理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管理是篇大文章,經濟越是發展,越要重視和加強社會管理.一是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
要充分尊重流動人口對於人際關係需要,加大對其居住地的安全防範力度,認可他們對於城市建設作出的貢獻,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安全感.二是要加強對各種社會人的管理.研究加強對社會人進行管理的有效措施,嚴格落實屬地責任、行業責任和單位、社群、企業法人責任,確保無上級主管單位的民營高科技企業職工、流動人口、下崗失業人員、民營高校學生等不脫管失控.
三是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管理.應當建立**對社會組織的資助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措施,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推動社會組織發展.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境外非**組織在華活動的管理.
(六)、強化執法監督 ,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加強黨委、人大對司法工作監督.二是發揮人民群眾和社會**監督.
三是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作用.檢察機關通過發檢察建議、出庭支援公訴、抗訴等法定程式,對訴訟活動實行全程監督,還有接受人民群眾的控告申訴.通過這些做法,確保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把立法意義上的公平正義,變成了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心、對法律的尊崇和守法的自覺性.
(七)、強化人權意識,更新司法理念.一是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法律創制和實施的先決條件,只有把人民主權、保障權利、制約權力、法制統
一、公正司法、依法辦事等社會主義微觀法治理念貫穿到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的全過程,才能保證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和依法執政,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法治現代化程序的牽引動力.只有首先推進法治理念的現代化,培植和構築先進法治的社會根基,才能推動法律制度創新和實踐探索,使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現代化程序.
二是樹立平等保護的司法理念.維護公平正義,既要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也要保護公民和個體私營、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尤其要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妥善審理涉及進城務工人員、低保失業人員利益及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促進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用法律手段保障**關於解決分配不公、消除城鄉和地區差距、兼顧各階層利益的措施得到落實.二是樹立寬嚴相濟的司法理念.還要逐步擴大不捕、不訴、減刑、假釋、緩刑的範圍,總結推廣社群矯正的經驗.
要擴大調解的範圍,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糾紛處置機制.要加快研究無罪推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有限再審等訴訟觀念在我國的改造運用問題.要把適用刑罰的過程看作是教育人、挽救人的過程,看作是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的過程,通過採用人性化的執法方式,不斷擴大和諧穩定的社會基礎.
總之,和諧是社會發展的至高境界,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整個社會的和諧,而實現和諧社會的推動力則是依法治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更加迫切的需要依法治國順利進行,也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黨的十六bai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
du主義和諧社會zhi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dao五條舉措。對經內過努力能夠解
容決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對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解決的問題則明確了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第一,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第二,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第三,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第四,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第五,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加強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哪些原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六個必修堅持 一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條講的是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問題。決定 把這一條作為首要原則,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同時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體現。二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這一條講的是工作方針的問題。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科學發展更是硬道理。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1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歷史意義
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小康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什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