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4月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畫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23年公升學壓力較小的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進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區)的生源計畫。生源計畫總數為16萬,其中湖北省調出最多,達4萬;江蘇其次,達3.8萬。
2、高考招生計畫的調出並不意味著高考的減招,去除高考人數減少、臨時增加招生計畫等因素,高考總的錄取率應該不會減少,考生應該放下心來準備高考,不要因為這些事情分心。
如何看待江蘇高考減招事件的影響
2樓:鷹裡軛
最近公布的高考招生計畫,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由於擔心本省外調過多,影響本省考生的錄取率,部分家長到兩省教育廳舉牌**。雖然兩地的教育部門急忙表態,外調生源不會降低錄取率,江蘇省還表示本科錄取率還將進一步提高,但公眾質疑依舊難消。
調出名額,援助中西部地區,本來是為了教育公平,卻被兩省民眾認為是破壞了教育公平,頗具諷刺意味。
【北京、天津為何不調控?江蘇湖北的家長不是沒有理由質疑】
兩地家長反對的跨省區生源計畫調控,早在2023年就已實行。今年引發兩地強烈**,是因為兩省調出的人數過多。根據今年的方案,12個參加調控計畫的省份總共外調16萬人,湖北省調出40000人,江蘇省調出38000人,兩省幾乎佔了總計畫的一半。
教育部門選擇調出省份的理由是,高考率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教育資源豐富,公升學壓力較小。然而,這個理由對江蘇湖北的家長卻沒有說服力:以江蘇為例,江蘇的教育資源雖然豐富,但遠不及北京、天津,然而北京和天津並沒有參與跨省區生源計畫調控。
北京、天津不參與,江蘇卻承擔近3.8萬的調配任務,兩省家長自然不理解。
再說公升學壓力,近年來江蘇的一本錄取率僅有10%左右,而北京和天津的一本率取率達20%以上,北京2023年的本科公升學率更是突破了70%,哪個地區公升學壓力大一目了然。我國的高考招錄是「計畫經濟的最後乙個堡壘」,權力在招生計畫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江蘇的家長自然會懷疑——誰的權力小誰受損大。只有外調名額數量,沒有詳細的解釋和公眾參與,家長有質疑再正常不過。
【中西部地區也未必滿意:調過來的大多是專科指標而非重點指標】
由於歷史原因,加之地區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湖北等省份是特例,從教育資源豐富角度可以歸入東部)確實不如東部地區教育資源豐富。但靠東部省份調入一部分名額,提高中西部地區的錄取率,就能實現教育公平了嗎?恐怕未必。
隨著高校擴招和生源減少,我國的高考錄取率不斷上公升,從80年代的5%穩步提到現在75%,可以預見,即使沒有東部省份的名額輸送,中西部省份也可以穩步提高高考錄取率。
在目前高等教育資源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高考競爭已成為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競爭。優質高校錄取是否公平,常常更為家長關心。從**的報道看,江蘇家長之所以認為調配名額不公,也並不是擔心孩子沒學上,而是擔心本省本來就很低的一本錄取率,進一步降低。
然而,在優質教育資源公平分配上,教育部門卻不像縮小錄取率差別這麼上心。2023年,教育部要求各省部屬高校屬地招生不應超過30%,各地陸續達到標準後,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依然不公。2023年,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談松華在《高校招生名額分配研究報告》中指出,「從各省學生就讀部屬高校的入學機會指數(平均數為1)看,不同省(區、市)懸殊的狀況依然存在,甚至加劇,入學機會指數的差異係數(標準差除以平均數的值)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入學機會指數的基尼係數也從2023年的0.
226提高到2023年的0.298。從分省的入學機會指數變化情況看,北京、上海、天津的入學機會指數在2023年分別為1.
75、1.61、1.51,到2023年,分別提高到3.
64、3.73、2.84,**、青海、寧夏的入學機會指數也分別提高到2.
70、1.82、1.72,但是河南、河北、安徽、內蒙古、廣東等省區的部屬高校入學機會指數卻一直在0.
50~0.70的低點徘徊,提高幅度並不明顯」。
在「上大學不難,難的是上好大學」早已成為社會共識的情況下,給中西部省份多一些部屬院校的招生名額,遠比給幾萬良莠不齊的調配指標(江蘇省的3.8萬,其中有2.9萬是專科)更有實際意義。
【合理的做法是,讓全國各地優質高校都限制屬地招生比例】
有學者指出,目前「211」高校共有112所,雖然僅佔我國本科院校的6%,但承擔了全國80%的博士生、60%多的碩士生、50%的留學生和30%多的本科生的培養任務。這些優質院校的發展離不開地方的支援,以招生計畫換優惠政策也是常事,它們在招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屬地化偏好。
如果部屬高校這30%的屬地招生能夠做些文章,無論是中西部省份,還是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東部省份,都能獲益。學者張千帆指出,中國各大高校之所以在利益上成為地方**的附庸,是因為**缺乏統一的硬性規則,不能幫大學跳出地方保護主義設定的「囚徒困境」。
這應該成為教育部的發力點。有學者建議,在允許各地根據各省進行微調的情況下,教育部應進一步規定屬地招生比例不應高於20%;對於只擁有一所211高校的省份,該校在屬地省的招生計畫佔其總計畫的比例不高於30%,進一步弱化211院校招生的屬地偏好,多出來的招生名額在投放時,可以向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傾斜,提高這些省份的一本錄取率。
以限制屬地招生比例為名義來調配優質招生指標,容易減少區域之間的矛盾,而且這種做法應該盡量全國同時推行。
【為照顧各方利益,東部省份的調出名額應採取「增量」的方式安排】
雖然江蘇省保證江蘇考生的本科錄取率和一本錄取率都會增加,但有一種質疑也不無道理:如果不調出這些本專科名額,江蘇的高考錄取率會更高,錄取率增加不代表考生的利益沒受到損害。
的確如此,因為所謂的「錄取率提高」是以「報考人數減少」來實現的,對於具體的考生,更看重的是錄取名額減少了。所以,目前的跨省區生源計畫調控實際上就是一種存量調控,改變分配方式,而這就必然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招致很大的不滿,這並不是乙個好的做法。
所以,調給外省的生源計畫應該進行「增量」改革,在原有招生計畫基礎上增加名額,再調配給其他省份。用經濟學的說法就是,這種改進是一種「帕累託改進」,不會放大各方矛盾,從而有利於改革推進。
實際上, 在2023年的招生計畫中,教育部曾明確表示,通過增量安排和存量調整,增加部分省份的錄取人數。擴大增量意味著擴招,雖然擴招常常被人詬病,但採用這種方式,名額輸出省和輸入省的利益都得能兼顧,符合更重要的公平原則。
2016江蘇高考**
3樓:鉛華褪盡江山
關於本次事件,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本次教育部跨省生源計畫調控方案的出台,本人作為河北考生,和江蘇,以及湖北等地的考生一樣,受到了減招的不利衝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社會人士以及不明實際情況的網友,不能也不應該簡單的把減招等同於所謂的行政腐化,為官不為,或者官欺民,民反官之類的社會問題。
什麼是減招?簡單講,就是將相對而言發達地區的高校錄取名額,分出一部分,給中西部偏遠落後地區。其基本的考量,是出於維護高考公平,社會穩定,消弭區域差異的認知。
可以講,制定這項政策,對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如貴州,雲南,**等地的貧苦考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麼既然出於公心和國家長治久安的考量,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大的爭議?
主要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減招地區,考生及家長,產生質疑的幾個問題:
如減招的程度和規模,按照什麼依據進行劃分和裁定?為什麼,湖北和江蘇等省的減招規模如此之大?為什麼北京,天津等地,享受著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和超高的錄取比例,卻不進行絲毫的減招,置身事外「得以保全」?
這是標榜公平的正義之舉嗎?為什麼自始至終,沒有給予當事方,即利益受損方的考生和家長,絲毫發表意見的權利,就木已成舟?....................................
關於上述問題,至於如何答覆,該怎麼答覆,還是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妥善解答。高考是國之大事,改革固然可喜,但還應以穩妥,和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在盡可能保證多數人利益的情況下,這樣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019江蘇高考最高分,2010江蘇高考最高分
似乎是的460以上 不到470 zhgzhhy 說的是很有問題的。因為誰都知道文理分開劃線,不可能只有一條線。就算本一線恰好相同,本二線不太可能相同。這樣想想把,今年第一年實行分開劃線,如果相同,那大家就覺得這就是乙個形式而已,肯定實施不下去 江蘇省高考理科狀元 江陰的,458分。語文149,數學1...
江蘇現在取消小高考了嗎,2019江蘇高考用全國卷取消小高考是真的嗎
小高考,是謠傳吧,中國高考應該差不多吧,地方可以有地方政策,本人不太懂到地方會有何政策,有人歡喜有人愁吧 嗯,今年的高一已經取消了,變成了三加三模式。高二仍需小高考。根據報道,在方案發布的時間把握上,2014年上半年,國家將釋出總體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領域的改革實施意見。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江蘇高考新方...
江蘇高考語文附加題算入總分嗎,江蘇高考語文試題滿分多少,附加題是怎麼回事,
體育生升學條件為 1 體育成績達到本省最低控制線。2 文化課成績達到本省體育類最低控制線。那麼你問的附加題,你做了分就是你的,不做你就沒有。體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不加一起,是兩個衡量標準。你好,是算入總分的,要不然弄附加題幹嘛 江蘇高考語文試題滿分多少,附加題是怎麼回事,一卷160分 附加題40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