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與兒女講**義:對子 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動詞。(今義為日期,名詞。
)(3)太丘捨去:離去。(今義為前往。
)(4)下車引之:拉。(今義為引用。)
(5)元方入門不顧:回頭。(今義為照顧或顧客。)
2樓:匿名使用者
尊君在不? 不通否
兒女:課本中指子侄輩,泛指家中年輕的一代。今之兒女則專指子女。
3樓:匿名使用者
「不」通「否」
「兒女」:這條中是泛指家族中年輕的一代。今義為自己的子女。
初一上冊語文5課《世說新語》兩則和10課《論語》十二章特殊字歸理。比如一詞多義。文章可以去網上搜
4樓:蛋殼兒
《世說新語》兩則詞彙歸納一、通假字:尊君在不 「 不」通「否」用在句末表詢問
二、古今異義:1、與兒女講**義 兒女:子侄輩,今:
專指子女2、差可擬 擬:相比,比擬 今:準備,打算3、與人期行 期:
約定 今:日期4、相委而去 委:丟下,捨棄 今:
委託5、入門不顧 顧:回頭看 今:照顧6、下車引之 引:
拉 今:引導
三、詞類活用友人慚 慚;形容詞作意動詞,感到慚愧
四、近似詞:「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五、重要詞語1. 寒雪日內集:家庭集會 2.與兒女講**義:講解詩文3. 而:
不久, 一會兒 4.擬:大致,差不多。5. 公欣然曰:
高興地,愉快地 6.未若柳絮:比不上7.行:相約同行 8.期日中:
正午時分9.至:才到。乃,才。
10.則無信:誠信,信用。《論語》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
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時常地去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
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將「時習」解釋為「時常地複習」.「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
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時,按時. (4)說:
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
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 (6)樂:
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
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8)慍:拼音:
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10)曰:說,說道. (11)而:
順接連詞,表示被連線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著下來的,可不譯. (12)之:代詞,指學到的知識.
(13)不:不是. (14)乎:
語助詞,相當於「嗎」.「不亦……乎」,即「不是……嗎」,反問句式. (15)自:
從. (16)知:了解.
本段理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乙個認識過程,「習」是乙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
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編輯本段第二則:
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是否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誠相待了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時常複習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
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西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
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
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
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
「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補充詞解釋: 吾:我.
日:每天. 三:
多次. 省:檢查,反省.
為:替. 謀:
謀事. 忠:盡心盡力.
信:真誠,誠實. 傳:
老師傳授的知識.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 重點字詞解釋: 注: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
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型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溫:溫習. 故:
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而:連詞,表順承,就 知新:
有得到新的體會和通悟新的內容兩重意思.知,領悟. 可:
可以. 以:憑藉.
為:動詞,作為. 師:
教師,老師. 矣:句末語助詞「了」.
另外詞解釋: 溫故知新(成語): 請注意不是溫故而知新 【解釋】:
溫:溫習;故:舊的.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
《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
「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示例】:~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工作或其他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 重點字詞解釋: 學:學習.
這裡指死記硬背不求甚解. 而:連詞,表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思:
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通「怠」.這裡指有害.
本意:危險. 本段講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編輯本段第五則:
學習態度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
」(《為政》)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 1、誨汝知之乎! 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楊伯峻《論語譯註》) 2、誨汝知之乎!
我告訴你什麼叫求知吧!(李澤厚《論語今讀》) 3、誨汝知之乎! 我教你怎麼算知道吧!
(錢穆《論語新解》) 4、誨,女知之乎? 教育(教誨),你知道嗎?(南懷謹《論語別裁》) 5、誨汝,知之乎?
我教導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徐志剛《論語通譯》) 6、誨汝知之乎! (我)教給你的,(你)懂得了嗎!
(薛金星《中學生教材全解》) 7、讓我來教教你吧,你可懂得這個道理?(楊潤根《發現論語》)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型. 重點字詞解釋: 汝:
通假字,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
通「智」聰明,智慧型. 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誨:
教,傳授. 乎:語音助詞.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是:
這. 本段理孔子說這段話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實事求是.要有誠實、謙虛的態度,不要不懂裝懂.
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里仁》)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無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要有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省:
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齊:相同 賢:
德才兼備的人 焉:兼詞,向他 本段理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虛心學習,以人為鑑,取長補短.
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重點字詞解釋: 必有我師焉: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
焉,相當於「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漢語裡「三」往往不是具體數字.
行:走路. 必:
副詞,一定. 師:老師,先生.
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擇:選擇.
其:代詞,代指他們. 善者:
好的,這裡指優點. 而:順接連詞.
從:跟從,學習. 之:
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指善者;即好的:優點.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編輯本段第八則: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
「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而實現使命的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奮鬥,這不也是很遙遠的嗎?
」 詞語解釋: 士:士人 弘毅:
胸懷寬廣,剛強勇毅 仁:這裡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任:責任 已:
停止 遠:遙遠編輯本段第九則:修身做人 子曰: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孔子說:"天氣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落葉的.
" 之:這裡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是」. 歲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然後(古今詞):然 ,後.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
然,這樣.後,以後. 本段理本段借松柏之後凋比喻一種堅貞不屈、不隨俗流、保持節操、堅韌不拔的社會現象.
編輯本段第十則:修身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乙個字呢? 」孔子說:
「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乙個字. 行:
奉行. 其恕乎:其:
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
大概看看全不? 追問:呃 追答:
那就行,好好學習,加油!
《世說新語》兩則中的文言現象,《世說新語》兩則中有哪些一詞多義
文言現象 一 詞類活用 友人慚 意動用法.慚 感到慚愧 二 通假字 陳太丘與友期 尊君在不.不 通 否 讀 f u,表示否定,相當於 嗎 三 古今異義 詠雪 1 兒女 古義 子侄輩的人,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今義 指子女 2 因 古義 趁,乘,憑藉.今義 因為 3 文義 古義 詩文.今義 文章的意思 ...
七年級上冊語文世說新語兩則書下註釋
1.選自 世說新語箋疏 題目是作者加的。劉義慶 403 444 南朝彭城人,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 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2 謝太傅 即謝安 320 385 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人。做過吳興太守 待中 吏部尚書 中護軍等官職。死後追贈為謝太傅 3.內集 家庭聚會 4.講 義 談論詩文 5...
世說新語兩則我的質疑是什麼
一 詠雪 的質疑有二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16663 1 兩個比喻哪個更好?一般認為 謝道韞寫出的是神似,寫出的是一種風流態度。柳絮如無根之物,恰似當年渡江僑居的世家大族,也有一段風流意味和憂傷,貼合心境。而阿胡只是形似。謝胡回答得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