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 片麻岩石頭
片麻岩(gneiss) 是由岩漿岩或沉積岩經深變質作用而成的岩石。具有暗色與淺色礦物相間呈定向或條帶狀斷續排列的片麻狀構造特徵,呈變晶結構。主要礦物為石英、長石、角閃石、雲母等。
現在世界最大轉經筒是不是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的轉經筒??? 5
2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燈塔寺院的轉經桶……目前還沒有投入正式執行,轉動動力採用電力,如果用人力來轉動,估計得四五十個壯勞力,轉經桶單體28公尺高,比世界最大的貴德縣中華福運輪還要高一公尺,
3樓:新紫衣少年
目前就是張掖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轉經筒最大,世界紀錄證書都頒發下呢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是在香格里拉啊!!!咱就是香格里拉的銀。。。
5樓:戈壁斜陽
坐落於肅南縣城以南樺樹林的轉經輪始建於2023年,建築占地676平方公尺。主體為鋼架結構,直徑9公尺,高24.623公尺,重達150多噸。
自上而下用紫銅以浮雕形式鑄造和鍛造的宗教圖案,外鍍金箔,浮雕鍛鑄有菩薩、**、圖騰等圖案。經筒內供奉了泥塑和紙印各類佛像88萬尊,泥塔及紙印佛塔20萬個,瑪尼經120.6億、598卷。
除此之外,還供奉了18類鍍金銅佛計100餘尊以及多位大師著作千餘本。
6樓:匿名使用者
張掖直徑9公尺,據說最大,
誰知道張掖這個名稱的來歷
7樓:霓脦那些
歷史據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顓頊……西至於流沙」,「流沙」即位於張掖居延縣(《漢書·地理志》);西漢時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後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張掖郡。
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為甘州。因水土宜人、物產豐富,而被稱為「金張掖」。
地理張掖東鄰武威市、金昌市,西連酒泉市、嘉峪關市,南靠祁連山,北接合黎、龍首山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境內有沙漠、戈壁、草原、原始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
8樓:貞觀之風
張掖地名源自「伸張國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張掖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張掖本來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盤,故被稱為觻得,漢朝改其名為張掖,意思是伸張中國的臂掖,「以威羌狄」。
張掖,甘肅省省轄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公尺之鄉之美稱。
張掖是甘肅省商品糧基地,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作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國家2023年頒布中是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9樓:匿名使用者
我愛我的故鄉張掖,美麗的戈壁江南。
張掖在遠古時代,是一條西與大西洋相通,東和太平洋相;相連的長條形海洋。2億多年前的地殼運動,使祁連山從海底公升出水面,8千萬年前再度上公升至4500公尺以上,到距今約4千萬年前,祁連山下成為一望無際的沼澤。據《張掖縣志·地理志》說:
張掖在洪水時代,完全為一大湖,弱水氾濫其中,各水.泉水悉固注之,無所謂大陸也。禹導弱水至於合黎,居民始有耕地。
從山丹縣的四壩遺址.西屯村遺址的城西村遺址,高台縣的紅崖子遺址,民樂縣的東、西灰山遺址,張掖市的黑水國遺址的平原堡遺址中出土的磨製石器,製作細膩的陶器,炭人了糧食以及豬、羊、牛、鹿的齒骨和燒焦的碎骨、原始的石祖、醫療用針石和紀事的刻骨看,在距今約2023年前的原始社會後期,張掖先民已在這裡活動。從《尚書――禹貢》的記載看,中華大地劃分為九州時,張掖屬雍州。
自漢以前,月氏國稱雄於敦煌祁連間,張掖為其屬地;西周時期狄兩族在這裡居住;春秋戰國時烏孫與月氏共居河西,其後月氏逐烏孫而獨居;秦漢之際,北方的匈奴族強大起來,擊敗並趕走了月氏人,河西遂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黑河東西,分別由休屠王、渾邪王分領。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初次出使西域經河西走廊時,曾在張掖一帶被匈奴逮捕,後得間走脫,頑強西行,歷經艱辛十餘載,址至武帝無朔三年(前126年)方覆命而歸。為了徹底結束匈奴族在河西的統治地位,溝通西漢王朝同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前121年),派驃騎將軍霍去病自隴西出擊,一逾焉支山,再逾祁連山,驅匈奴於河西之外。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前後,漢王朝在河西相繼設定了酒泉,張掖,敦煌,武威四郡。
當時,在河西四郡中,張掖一郡尤為重要。據東漢著名學者應邵考證,漢武帝之所以起名張掖,意在"張中國之臂掖(腋)",以求通商西域,切斷匈奴與吐蕃的聯合。正因為如此,匈奴人才在失去張掖及河西之地時惋惜「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河西四郡的建立,中亞等廣大地區的聯絡和開創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新紀元奠定了基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張騫率領龐大的使團再度出使西城時,就是從暢通無阻的河西走廊通過的。所帶"牛羊數以萬計,齎金幣,帛直數千鉅萬。
"從此一條迭經數十代,歷時十千餘載的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友誼之路正式開通。
王莽篡漢時,將武威改為張掖郡,將張掖郡改稱設屏郡。西元前25年,東漢的竇融入主河西後,又將河西郡恢復舊名。自漢武帝設郡至漢未三百多年間,河西走廊一帶同內地商隊往來頻繁,絡繹不絕,作為絲路要邑的張掖因此而逐漸繁華。
正如清代詩人形容的那樣:黑河如帶向西來,河上邊城自漢開。……氂牛互市番氓出,宛馬臨關漢使回。
"西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政權先後據有河西諸地。公元401年匈奴貴族沮渠蒙遜起兵佔據了張掖,並以張掖為都城建立了北涼政權,歷時39年。
南北朝時期同,北魏拓跋燾打敗北涼後,因見河西一帶"水草豐美,用為牧地,畜甚繁息,橐駝半之,牛羊無數。"遂置張掖軍於此,後改為郡。至西魏時始改張掖郡為甘州,此後,甘州一名沿用數朝。
今天甘肅的省名,就是取處甘州和肅州(酒泉)這兩個地名的首字合成的。北周複稱張掖郡。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河西走廊一帶迭經各少數民族所有,兩漢時期一度繁興的絲綢之路相對冷落。
公元七世紀初,絲綢之路再度中興,西域各國商客紛紛同中國進行**。一時間,張掖成為東西方**中心。為此,隋王朝曾在張掖設市,並派朝中大臣裴矩親往張掖主管西域互市。
裴矩在張掖任職期間,每逢西域客商來張掖,必親自前往採方西域政教、風俗、山川、交通,物產等,並於隋大業四年(608年)著成《西域圖記》三卷,敘述四十四國事。但遺憾的是這部具有多方面指南意義的圖書已失傳。609年(隋大業五年),隋煬帝為使今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吐谷渾臣服,徹底消除他們對西北地區,特別是對河西絲綢之路的威脅,親率大軍自長安出發,發動了對吐谷渾的反擊戰,在覆袁川(今黑河東貧)大敗吐谷渾,震攝了西域各國。
戰後,隋煬帝為擴大勝利影響,進一步安定西部邊疆,曾親臨張掖,在此接受了西域27國國王使節的朝賀,召開了由27國參加的會議。會議,朝賀期間,隋煬帝令張掖,武威女子穿著鮮豔的服裝,帶關華麗的首飾,載歌載舞,以示中國之強盛。
唐初,張掖仍稱甘州。隨著國內封建經濟空前發展,絲綢之路更加繁榮。這一時期,"涼州歲食六萬斛,……而甘州所積四十萬斛,觀其山川,誠河西咽喉地,……地廣粟多,……屯田廣夷,倉廩豐衍。
瓜,肅以西,皆其,一旬不往,士已朽腹,是河西之命,係於甘州矣。"這些描述,反映了當時張掖在河西所處地位的重要以及張掖的經濟發展狀況。
安史之亂後,民族戰爭頻繁,唐王朝國勢衷微,河西一帶先後淪於吐蕃、回鶻。興成於漢唐間近千年的絲綢之路隨之衰落。當「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的盛況成為歷史。
唐代以後,由於我國政治中心的逐步東移,以及造船,航海事業的發展,絲綢之路雖然仍維持不斷,但其重要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海上運輸。到了元代,由於蒙古族的西征,使中亞,西亞的經濟,文化遭到很大破壞,絲綢之路從此衰落。元代,在張掖置甘肅路總管府(後改為甘州路總管府)、甘肅行中書省,以控河西諸郡。
明初,明廷再次營建長城,並將長城分數段,稱為九邊重鎮,以可防守邊之職。在這九鎮之中,最西邊的一鎮名曰"甘肅鎮",鎮設張掖。其時,甘肅鎮領一關,全長1600多里。
同延緩,寧夏兩鎮合稱陝西三邊,拱衛著明王朝西北部邊疆。此時,明延還在張掖設定了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至此,張掖這座歷史上的絲路商貿城市,成為要塞之地和中國西北部的邊疆重鎮。隨著張掖軍事地位的加強,趨於安定,加之軍墾,張掖的農業借黑河山丹河灌溉之利,到明中後期時獲得了很大發展,甘肅巡撫都御史陳裴詩云:
"金川傍張掖,弱水及仙提……風景江南似,人家塞北嬉。"自此,張掖有了"塞上江南"、"金張掖"之美稱。
10樓:匿名使用者
張掖城的來歷
說起張掖城的來歷,那已經是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事了。西漢名將霍去病兩次出兵,完成了河西歸漢大業。之後,於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立了張掖郡,郡治角得。
但是,角得究竟在何處,至今無考,可以肯定地說,現在的張掖城不是角得古城所在。那麼,現在的張掖城建於何年何月,這也是乙個懸案,史書無載,民間倒是有這樣的傳說。
老張掖城就是現在的黑水國(張掖城西北)。一場鋪天蓋地的黑風,埋沒了盛極一時的角得城,人民流離失所,郡王憂心如焚,他在為重建新城而焦慮。新城空間選在何處才能保其房安,這可不是兒戲的事情。
派出了不少選城的**,也提出了許多選出的城址,但前車之鑑,郡王也不敢貿然行事。
一天,西邊大路上蹣跚走來一位雲遊和尚。有臣建議:雲遊高僧,見多識廣,何不請他一唔?!
郡王也覺得有理,就派人把那和尚請來。郡王提及為選城址發愁的事,和尚笑道,區區小事,這又何難。他說:
這裡有銅錢一枚,我在乙個地方把它埋了,你們派人去找,只要找見銅錢,城址也就找見了。郡王一聽十分高興,城址之事有了著落,心裡的石頭落了地。轉念一想,豈不荒唐!
小小銅錢,這和尚埋藏起來,要尋著它,實在是大海撈針。心裡雖然不悅,礙於和尚情面,也只好依言而行。
和尚埋了銅錢,等於選定了城址。在他來說,也屬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卻苦了找銅錢的人。郡王有令,不得不尋,真正尋去,又無處去尋,真是狗吃刺蝟---無處下爪。
沒辦法,兵民齊動手,挖地尋銅錢,其間勞苦自不待言。但是,挖地三尺,銅錢又到**尋去?
突然,有人飛報郡王,大路上走來乙個道士,揚言能尋得銅錢。郡王得報,傳令帶請來見。郡王見了道士,百般無奈,也就百般小心。
道士倒無所謂,談笑風生,面無半點難色,海闊天空一番,方才轉入尋找銅錢正題。道士向郡王要了一根半尺銀針,別無它求。郡王也不敢多問,不知道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道士手拿銀針,一直往東南方走去,一路上也不言語,只顧走路。隨從陪著小心,人前馬後,不敢有絲毫衝撞。一時三刻,來到乙個去處,但見蘆葦陣陣,溪流潺潺,沃野平闊,燕舞鶯歌。
道士停住腳步,取出銀針,直衝衝向地下扎去,然後召喚隨從動作。隨從忙不迭地刨去沙土,露出銅錢一枚,那銀針不偏不倚,剛好扎在銅錢眼裡,再驗銅錢,正是和尚埋掉的那枚。自然張掖城的城址也就選定了。
郡王馬上傳令,以這一點為中心,向四面擴充套件,重建張掖城。這就是民間流傳的現在的張掖城的來歷。
據說,埋銅錢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鼓樓門洞內的十字交叉點。這一點是張掖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軸心,上承幹,下依坤,六面熠熠生輝,成代炎炎永昌。
西漢時期,漢武帝以取"張國之臂掖,斷匈奴之右臂"的意思,定名張掖郡至今
請問這是什麼石頭,請問這是什麼石頭。
紅碧石rod jasper 紅色碧石的泛稱。我國甘肅鏡鐵山鐵銅礦床中產有一種紅碧石。其礦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次為赤鐵礦及少量菱鐵礦 鐵白雲石 組雲母等,並呈層狀 透鏡狀與鐵銅礦層緊密共生。顏色最常見為朱紅色 含鐵高者為暗紅色 含鐵低的呈淡紅色。不透明。硬度近於7。裂隙較少。拋光效能良好。塊度一般厚10...
請問這是什麼石頭,請問這是什麼石頭
這種石頭。在這種平台上。大家只不過是胡亂猜測。你可以找一些比較。大一些的學校都有地質。你像北京大學就專門的。你把石頭,拿給他們看一看。不就有結果了嗎?就像染色的一樣,感覺還好看 請問這是什麼石頭。50 若有必要 閣下不妨拿到本地的地質勘察大隊 全國地市級都有這個單位 請那裡的工程師鑑定 他們鑑定這個...
請問這是什麼石頭,請問這是什麼石頭?
紅玉髓,又名 石髓 玉髓其實是一種石英,sio2的隱晶質體的統稱,它是石英 隱晶質 的變種。它以乳狀或鐘乳狀產出,常呈腎狀 鐘乳狀 葡萄狀等,具有蠟質光。玉髓形成於低溫和低壓條件下,出現在噴出巖的空洞 熱液脈 溫泉沉積物 碎屑沉積物及風化殼中。它的物理性質與石英一樣。玉髓被人們當作寶石,主要用作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