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冰珠奶茶
戊戌變法與光緒皇帝
光緒是清朝第九個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兒子同治死後,為掌握實權,立他為帝,實行「垂簾聽政」。光緒帝19歲「親政」後,宮廷中保守派與維新派在政治上發生衝突。
2023年,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通過光緒皇帝實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由於這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只持續了 103天即被扼殺,故亦稱「百日維新」。
變法失敗後,光緒被軟禁在南海的瀛台島上。每年慈禧來頤和園時,光緒帝也必須跟隨同來,住在玉瀾堂。為了嚴密控制光緒帝,慈禧命人在王讕堂前後左右修了不少磚牆,門口還有太監站崗。
此時的玉瀾堂被全面封閉起來,活像一座監獄,光緒在這裡完全失去了行動自由。近百年來,原為囚禁光緒帝用的磚牆已拆去不少,王瀾堂也基本上恢復了皇帝寢宮的面貌,只有玉瀾堂東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內的暗牆仍然保持原樣,作為與戊戌變法有關的遺跡供人參觀。
頤和園的傳說或小故事,要短一點,急!!!
2樓:我不會玩魚人
1、頤和園也會長個兒
乾隆時期的清漪園(頤和園的前身)和光緒年間重修的頤和園一對比發現,也不是所有的建築都變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園大戲臺就是增高的乙個。原先這裡是乙個四合院,是一層的戲台,它名字叫怡春堂。
但到慈禧統治時期,這裡就成為她的專用戲樓,她嫌原先的一層戲台太小了,限制了觀戲的效果,她一琢磨,乾脆重修個大的,於是原本是一層的房子,就變成了三層的大戲樓。
不光德和園大戲臺長個,圍牆也要長個。不過,圍牆不是真的在長個,而是有人給它增高了。為什麼要加高?據說原因是這樣的。
清末革命黨人屢次派人刺殺清**要員。老佛爺一看革命黨人玩命與朝廷作對,自己去頤和園遊玩也不安全,於是下令頤和園的牆要增高三尺。
所以現在您看頤和園的一些牆,它是兩層,兩截的,除了有的牆是因為後來塌了再重修的看不出來以外,其他光緒年間留下來的牆,還可以看到它增高的這一部分。
2、離奇的佛香閣
頤和園中最有名、最具傳奇色彩的建築,其實就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說起這座佛香閣的歷史,那是有些年頭了。
想當年乾隆爺修清漪園時,這佛香閣就是按照杭州六和塔樣式設計建造的,不過塔身設計高度要比杭州六和塔要高出2層,也就是乾隆爺想把佛香閣建成九級浮屠塔,讓人琢磨不透的是這塔修到八層時居然倒了。
與此同時,北海的琉璃塔工地,也發生火災。兩個地方同時出現事故,乾隆認為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於是改變設計,變成了今天的三層。可要說佛香閣最離奇的事,那還得說80年代末那撲朔迷離的佛像與佛頭的故事。
現在頤和園佛香閣裡面有尊佛像,原先並不屬於這裡,而是鼓樓西邊那邊寺廟供奉的佛像。這個當時從城裡運來的佛像並不完整,殘缺了一塊,在佛像的腦袋頂上少乙個蓋子,看上去感覺很是彆扭。
正當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有人提出,頤和園的倉庫中有尊佛頭可以用來試試,這一試不要緊,正好放在佛像上,嚴絲合縫,看樣子這兩個東西原本就是一體的。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佛頭怎麼會在倉庫裡放著,這要追溯到70年代,那時有人在頤和園昆明湖中游泳時,撈起過半個銅佛頭,後來就放在倉庫裡。
說來也驚怪,乙個是從城中廟裡找來的佛像,乙個是昆明湖中撈起的佛頭,為什麼會合為一體的呢?這個謎團到今天也沒能解開。
3、燒不著的寶云閣
頤和園內有一座特殊材質的建築,名叫寶云閣。為什麼說它材質特殊,因為其他建築基本上都是磚木結構,只有它是由黃銅製成的,說白就是一座黃銅建築。有人說,寶云閣沒有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是得於它的材質結構。
其實並完全這樣。
據當時的一些資料顯示,不僅寶云閣,整個萬壽山西部的很多建築都儲存完好。如果是因為黃銅製成的建築,那麼其他的那些木質結構建築呢?為什麼在東部建築幾乎蕩然無存的情況下,西部的一些建築卻保留了下來?
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多年,人們只能從風向上來作出合理的推斷,英法聯軍攻入頤和園的時候是十月份,風由西向東吹,當時放火時是以佛香閣為中心,所以萬壽山東邊的建築燒毀較多,而西邊的建築燒毀較少。
4、頤和園「水牢」傳說
站在萬壽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會發現西堤以西的湖水當中有一座孤島,這裡常年封閉,無路可通。有人發現孤島上有兩道高大的城牆。相傳,這裡曾是專門關押不聽話的宮女和太監秘密水牢。
據說當年英法聯軍攻入頤和園的時候,發現島上有城牆和高台,認為有清軍把守,就遠遠地向島上發**一通炮彈後,一看沒什麼動靜,就撤走了。如今這裡早已成為了一片廢墟,讓一切的傳說成為了懸案。那麼頤和園中真的有傳說中的水牢嗎?
答案是沒有的。因為過去這裡曾是禁區,沒有人去過,所以人們對這個建築它究竟是幹什麼的產生了猜疑,以至於後來人們都說這裡是乙個水牢,宮女太監犯了錯誤就關在裡面,以訛傳訛就傳開了。
其實,這座孤島上的建築叫做治鏡閣,八國聯軍火燒頤和園的時候,曾躲過了一劫。到了光緒年間慈禧重修頤和園時,由於缺少木料,直接將治境閣拆除,將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這個地方就荒廢了。
5、中國最奇特的建築
頤和園有一座奇特的建築,現僅存一張黑白**。**上的建築名叫曇花閣。頤和園中有很多亭台樓閣,為什麼單說它奇特呢?
我們看下它的造型,曇花閣為兩層重簷樓閣式建造型,上下三層簷下都懸有雕飾極為精美的垂蓮柱和掛落罩。屋頂似為藍或綠琉璃瓦黃剪邊,六角形攢尖頂。二層有平座欄杆。
最為稱奇的是置於星角之間的六角星形平面台基。
曇花閣原來是供佛的地方,後來被英法聯軍一把大火給燒毀了。等到慈禧重修頤和園時,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賞月、看雨景的樓閣,過去曇花閣的樣子顯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麼辦?就這麼地給他弄乙個景福閣,寓意大福長壽,而景福閣下面有乙個小院,它叫益壽堂。
3樓:匿名使用者
乾隆時期的清漪園(頤和園的前身)和光緒年間重修的頤和園一對比發現,也不是所有的建築都變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園大戲臺就是增高的乙個。
清末革命黨人屢次派人刺殺清**要員。老佛爺一看革命黨人玩命與朝廷作對,自己去頤和園遊玩也不安全,於是下令頤和園的牆要增高三尺。
與此同時,北海的琉璃塔工地,也發生火災。兩個地方同時出現事故,乾隆認為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於是改變設計,變成了今天的三層。
正當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有人提出,頤和園的倉庫中有尊佛頭可以用來試試,這一試不要緊,正好放在佛像上,嚴絲合縫,看樣子這兩個東西原本就是一體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頤和園有一座奇特的建築,估計沒人知道,因為那座奇特的建築早就不存在了,留存世上只是一張黑白**,它就是傳說中的曇花閣。頤和園中有很多亭台樓閣。
曇花閣為兩層重簷樓閣式建造型,上下三層簷下都懸有雕飾極為精美的垂蓮柱和掛落罩。屋頂似為藍或綠琉璃瓦黃剪邊,六角形攢尖頂。二層有平座欄杆。
最為稱奇的是置於星角之間的六角星形平面台基。
事實上曇花閣就是今天景福閣所在的位置,曇花閣原來是供佛的地方,後來被英法聯軍一把大火給燒毀了。等到慈禧重修頤和園時,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賞月、看雨景的樓閣,過去曇花閣的樣子顯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麼辦?就這麼地給他弄乙個景福閣,寓意大福長壽,而景福閣下面有乙個小院,它叫益壽堂。
5樓:匿名使用者
鮮為人知的頤和園趣聞
祝壽祈福,翁山易名
萬壽山的命名,是在230多年以前,乾隆為他母親「孝聖」皇太后祝壽時決定的。萬壽山原名翁山,相傳有一老人在山麓曾挖出乙個石翁,所以取名翁山。到了明朝嘉靖年間,石翁遺失了,但翁山這個名字卻一直流傳著。
公元2023年(明朝弘治七年),皇帝的乳娘助聖夫人羅氏,曾在翁山之陽背山面水修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圓靜寺,其舊址即今日頤和園內排雲殿所在的地方。公元2023年(清乾隆十六年)正值「乾隆盛世」,這一年正好是乾隆的母親鈕祜祿氏「孝聖」皇太后60歲生日,乾隆為了表示他的一片孝心,於這一年將翁山改為萬壽山。
慈禧遊湖,荷燈點綴
慈禧重修頤和園後,昆明湖備有大小龍舟數艘,專供慈禧遊湖消夏。每次乘船至昆明湖時,她先到南湖島上的龍王廟燒香拜佛,以求龍王保佑她水上遊玩平安。尤其是夜遊昆明湖,根據季節的不同,在湖中放置大量的荷燈,並用荷燈組成不同的圖案,長廊和沿湖岸一線的石欄杆上都要掛上各種花燈。
千萬盞燈籠上下輝映,人在湖中巡遊,觀賞園中夜景,長廊似飛龍展姿,湖面像龍宮放彩,確實十分有趣。2023年,頤和園闢為公園後,先後在昆明湖中增設了一些普通遊船,供一般遊人乘坐遊覽。
排雲而出,壽協仁符
「排雲」二字出自晉朝詩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詩句。排雲殿比喻似在雲霧繚繞中的仙山瓊閣正排雲而出,神仙即將降臨。此殿是在大報恩延壽寺遺址上修建的。
慈禧修頤和園時準備把排雲殿作為她的寢宮,但是在落成時,據說慈禧得了一場病,她考慮到排雲殿上邊就是佛香閣,佛門淨土,怕靠得太近觸怒了佛祖,才把樂壽堂建成了常年居住的寢宮,而排雲殿只是每年十月做壽時使用。十月初十,慈禧皇太后萬壽慶辰,皇上要早起到排雲殿行禮,慈禧身著禮服從樂壽堂上轎,經長廊到排雲殿下轎步行到東暖閣休息。
風景如畫的頤和園有很多名勝。十七孔橋旁邊的銅牛尤其吸引著中外遊客,無不為它的精美造型和栩栩如生的神態讚不絕口。
關於這頭銅牛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哩!話還得從慈禧太后擴建頤和園時談起。
慈禧建頤和園時,她想學天上的王母娘娘,於是傳下手諭:頤和園要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徵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
既然有天河,當然就還要有牛郎和織女了。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邊上,安置了一頭銅牛,用來象徵牛郎;在石舫的旁邊又建了一座織女亭。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扭向西北,正衝著織女亭所在的方向。
以昆明湖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織女」的陣勢。
從此以後,這頭「銅牛」就這樣朝朝暮暮望著「織女」。有一年的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會織女的日子。這頭銅牛突然活了。
它離開了原來的位置,一步一步地走到湖里,然後朝著織女亭的方向游過去了。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這頭銅牛游到一半便沉到了湖底下,再也出不來了。
有人將這件奇事稟報了慈禧。她起初不信,親自到十七孔橋一看:銅牛果然不見了。
怎麼辦?「天河」邊不能沒有牛郎呵!於是又派人仿照過去的銅牛趕製乙隻,安在原來的地方。
怕它還會跑,又用鐵鍊子將它鎖上。
趕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這第二頭銅牛又動了起來,眼看鐵鍊子也鎖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幾個保鏢的壯漢前去將它拉住。這幾個壯漢用盡全身力氣拼命拽著「牛」尾巴。
由於用力過猛,「咔嚓」一聲,尾巴拉斷了。這時候又有人找來了更粗的鐵鍊子,七手八腳總算將銅牛鎖住了。從此昆明湖邊上便留下了乙隻斷了尾巴的銅牛。
不過,這已經是第二隻了。頭乙隻呢?至今還在昆明湖底下哪!
形容「頤和園」的詞語都有哪些,形容頤和園的詞語有哪些
1 歷史悠久 l sh y u ji 指某物在歷史上已有很深的歷史背景。2 雕梁畫棟 di o li ng hu d ng 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3 如詩如畫 r sh r hu 好像詩和畫一樣美麗,形容風景美麗,生活豐富。4 舉世無雙 j sh w shu ng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5 巧...
關於頤和園的資料30字,頤和園簡介 50字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 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儲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 皇家園林博物館 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
頤和園的敗家石有什麼來歷,頤和園名字的由來
這塊山石原來在北京遠郊房山縣的深山裡。明朝有個叫公尺萬鐘的,愛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園裡,陳列著許多怪石。他發現這塊大青石後,非常喜歡,決心運回勺園。可是石頭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馬拉不動。有人給他獻策 秦始皇修長城時,不是用修水道的辦法搬運山石的嗎?公尺萬鍾覺得也只有這個辦法了。於是僱了很多民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