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文學有什麼特點,明代中期文學有何特點?

2021-03-04 02:56:49 字數 5472 閱讀 9530

1樓:漫閱科技

明代中期文學的重要特徵,是俗文學的興盛和雅、俗傳統的混融。

這一時期,順應著市民階層文藝需求的增長,出版印刷業出現空前的繁榮。《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在嘉靖時期開始廣泛地刊刻流傳,戲曲作家也陸續增多。就主要從事詩文的作家而言,也普遍重視通俗文學,並從中得到啟發。

李夢陽倡論「真詩在民間」,已表達了對文人文學傳統的失望和另尋出路的意向;唐寅在科舉失敗以後的詩歌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典雅規範而力求「俗趣」。在陳繼儒的《藏說小萃序》中,可以看到吳中文士文徵明、沈周、都穆、祝允明等人喜愛收藏、傳寫「稗官**」的生動記載。徐渭的晚年,更是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戲曲的創作、評析、傳授上來。

另外應該注意的是,**《西遊記》也是完成於明代中期。

明代中期文學有何特點?

2樓:漫閱科技

王陽明心學的發展及其影響日益擴大,從左派王學的泰州學派,一直到李贄,都在不同程度地張揚個性,突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促進了個性解放和文學解放,李贄倡導的「童心說」直接影響了公安派的「性靈說」,成為文學解放的號角。

以袁巨集道、袁宗道、袁中道為首的公安派提倡「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反對文學的復古,主張創新,並以他們的創作實績掃清了復古派在文壇上的影響,成為晚明詩文革新運動中的一支勁旅。其後的竟陵派在學習公安派的同時,試圖以出深來補救公安派的膚淺之弊。到了明末,以陳子龍、夏完淳為代表的一批愛國作家雖然也倡導復古,但他們憂患時事,並親身參加到抗清鬥爭中去,他們的詩文創作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與慷慨雄健的風格,自有其獨特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晚明的小品文創作,這種小品文實際上是一種短小精悍、形式自由活潑的散文,或寫山水,或為序跋,或抒一己的情感等等,不拘一格,抒發性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出現了像袁巨集道、湯顯祖、王思任、陳繼儒、張岱、劉侗等一批小品文名家。

相比而言,最能代表明代後期文學最高成就的還是戲曲與**。在戲曲創作方面,《寶劍記》、《鳴鳳記》、《浣紗記》改變了明初戲曲創作中宣揚封建道德、鼓吹神仙道化的風氣,代之以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當時尖銳的政治鬥爭的作品。優秀雜劇作家徐渭,通過《四聲猿》等作品,表現了蔑視傳統的封建禮教,提倡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思潮,具有濃厚的反傳統色彩。

明傳奇出現了以沈王景為代表的吳江派和以湯顯祖為代表的臨川派。吳江派創作成就雖然不高,但對明中葉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唱腔之一崑腔音律的整理有較大的貢獻。湯顯祖更是受王學左派影響的優秀劇作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熱情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愛情幸福的要求,響起了個性解放的時代最強音。

明代中期文學有什麼特徵?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明代中期文學的乙個重要特徵,是俗文學的興盛和雅、俗傳統的混融。

這一時期,順應著市民階層文藝需求的增長,出版印刷業出現空前的繁榮。《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在嘉靖時期開始廣泛地刊刻流傳,戲曲作家也陸續增多。就主要從事詩文的作家而言,也普遍重視通俗文學,並從中得到啟發。

李夢陽倡論「真詩在民間」,已表達了對文人文學傳統的失望和另尋出路的意向;唐寅在科舉失敗以後的詩歌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典雅規範而力求「俗趣」。在陳繼儒的《藏說小萃序》中,可以看到吳中文士文徵明、沈周、都穆、祝允明等人喜愛收藏、傳寫「稗官**」的生動記載。徐渭的晚年,更是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戲曲的創作、評析、傳授上來。

另外應該注意的是,**《西遊記》也是完成於明代中期。

明朝中期文學有什麼發展?

4樓:漫閱科技

明中葉開始,文學創作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嘉靖、萬曆以後,隨著政治、經濟和哲學思潮的發展和變化,文學創作出現了乙個嶄新的局面。這是明代文學從前期的衰落狀態中恢復生機、逐漸走向高潮的時期。這種轉變,一方面與文網的逐漸鬆弛有關(永樂朝被殺的方孝孺的遺著,在此期間刊行;在這以前,收藏方孝孺文集就要被處死),而更重要的是前面所說的社會經濟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之相應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所致。

但這一時期傳統勢力仍然是很強大的存在,因而文學的進展顯得相當艱難。

說一說明朝中後期的文學情況

5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中後期的文學流派主要是公安派和竟陵派,代表人物是前、後七子

在晚明的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

公安派,明神宗萬曆年間。本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1560—1600)、袁巨集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故稱公安派。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袖,其中袁巨集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中道。這一派作者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等。

作為公安派理論核心的口號是「獨抒性靈」。 公安派的「性靈說」融合了鮮明的時代內容,它和李贄的「童心說」一脈相通,和「理」尖銳對立。性靈說不僅明確肯定人的生活慾望,還特別強調表現個性,表現了晚明人的個性解放思想。

袁巨集道公安派反對前七子和後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發前人之所未發。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潑,自然率真,但多侷限於抒寫閒情逸致。

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為袁宗道(1560—1600)、袁巨集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貫為湖北公安,故世稱「公安派」。其重要成員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曆時期。明代自弘治以來,文壇即為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所把持。他們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的復古論調,影響極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明史·李夢陽傳》)。

其間雖有歸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不足以矯正其流弊。萬曆間李贄針鋒相對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的觀點,振聾發聵,他和焦?

、徐渭等實際上成為公安派的先導。

明代後期文學流派。以竟陵人鍾惺、譚元春為首,因此得名。又稱竟陵體或鐘譚體。(竟陵,即今日之湖北省天門市)。

明代中葉後,前、後「七子」擬古之風甚烈,「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成為評判詩文準則。「唐宋」、「公安」兩派曾先後給予抵制和抨擊。

竟陵派認為「公安」作品俚俗、浮淺,因而倡導一種「幽深孤峭」風格加以匡救,主張文學創作應抒寫「性靈」,反對擬古之風。所謂「性靈」是指學習古人詩詞中的「精神」,這種「古人精神」,不過是「幽情單緒」和「孤行靜寄」。所倡導的「幽深孤峭」風格,指文風求新求奇,不同凡響,刻意追求字意深奧,由此形成竟陵派創作特點:

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語言佶屈,形成艱澀隱晦的風格。竟陵派與公安派一樣在明後期反擬古文風中有進步作用,對晚明及以後小品文大量產生有一定促進之功。然而他們的作品題材狹窄,語言艱澀,又束縛其創作的發展。

竟陵派的追隨者有蔡復

一、張澤、華淑等。這些人大都發展竟陵派生澀之弊端,往往略下一二助語,自稱「空靈」,使竟陵派文風走向極端。

當時受竟陵派影響而較有成就的是劉侗,他的《帝京景物略》成為竟陵體語言風格代表作品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 明朝中後期文學不太輝煌

7樓:匿名使用者

《本草綱目》

經筵是文學侍從之臣為皇帝講讀經史的活動。

泰州學派

明代中後期發源於江蘇泰州的乙個儒家學派。創始人王艮曾師從王陽明,更注重「自得」之風,反對宋明理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倫理說教,在思想學術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

定陵明定陵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和明神宗孝端顯皇后、孝靖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墓。它的建築規模巨集大,建築用材考究而且目前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寢。

《本草綱目》

明朝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完成的醫學巨著,被人們稱為「東方醫學巨典」,也是藥物研究的重要文獻。

景陵明景陵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德皇帝朱瞻基與皇后孫氏(明宣宗孝恭章皇后)的合葬陵墓。因景陵的地形狹小且為遵循宣德皇帝的遺詔,景陵的陵寢建築基本沿襲獻陵的儉樸規制。

茂陵明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成化皇帝朱見深和皇后孝貞王氏(明憲宗孝貞純皇后)、孝穆紀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茂陵陵寢制度基本仿裕陵建造。

裕陵明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正統皇帝(即天順皇帝)朱祁鎮和皇后孝莊錢氏(明英宗孝莊睿皇后)、孝肅周氏(明英宗孝肅皇后)的合葬陵墓。裕陵的陵寢制度基本是沿用獻陵、景陵的制度。由於正統皇帝在遺詔中有「眾妃不要殉葬」之命,從此結束了殘酷的宮人殉葬制度。

長陵長陵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皇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寢。長陵神道被稱為十三陵的「總神道」。它的石牌坊是我國現存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總稱,是當今世界上儲存較完整的陵墓建築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23年,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充套件專案,經聯合國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思陵思陵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和皇后周氏、皇貴妃田氏的合葬陵墓,由崇禎帝的寵妃田氏的墳墓改造而成,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小的帝陵。

德陵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啟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張氏(明熹宗懿安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

慶陵明慶陵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和皇后孝元郭氏(明光宗孝元貞皇后)、孝和王氏、孝純劉氏的合葬陵墓。慶陵地下玄宮的建築用料和製作以及它的排水系統都獨具特色。

獻陵明獻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皇帝朱高熾與皇后張氏(明仁宗誠孝皇后)的合葬陵墓,是明陵中最為儉樸的。

明上元節

習俗 上元節,明代沿古俗,宮中、民間皆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日,至今不廢。

8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宦黨專權,所以在文學方面發展不是很深,但還是有幾個代表人物

9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個**,自己去看,太多了傳不上. http://hi.

明代中期文學展現了怎樣的繁榮場面?

10樓:漫閱科技

明代中期文學的另乙個重要特徵,是俗文學的興盛和雅、俗傳統的混融。這一時期,順應著市民階層文藝需求的增長,出版印刷業出現空前的繁榮。《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在嘉靖時期開始廣泛地刊刻流傳,戲曲作家也陸續增多。

就主要從事詩文的作家而言,也普遍重視通俗文學,並從中得到啟發。李夢陽倡論「真詩在民間」,已表達了對文人文學傳統的失望和另尋出路的意向;唐寅在科舉失敗以後的詩歌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典雅規範而力求「俗趣」。在陳繼儒的《藏說小萃序》中,可以看到吳中文士文徵明、沈周、都穆、祝允明等人喜愛收藏、傳寫「稗官**」的生動記載。

徐渭的晚年,更是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戲曲的創作、評析、傳授上來。另外應該注意的是,**《西遊記》也是完成於明代中期。明代中後期,由於社會財富的急劇增長,由於「富民」的大量出現,權勢與財富大致相對應的社會結構已遭到嚴重破壞。

權力階層當然不甘心於此,他們憑藉權力佔取超常財富的慾望不斷膨脹。這樣,由他們所承擔的國家政治機能自然受到破壞,使得國家機器因腐敗而失去它的有效性。所以,明王朝所面臨的,是一種政治制度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根本性危機。

儘管萬曆初年由張居正所主持的改革,在整頓財政、賦稅和吏治方面起了一定效用,在短期內挽救了王朝的崩潰之勢,卻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難以在張氏去世後維持下去。最終,由於政治腐敗和大飢荒所激起的農民起義,加上關外滿洲軍事集團的壓力,摧垮了明王朝的統治。

明代中期文學復甦是怎麼表現的,明朝中期文學是怎麼復甦的?

中期文學的復甦,首先表現於兩個文學集團 吳中四才子 和 前七子 由祝允明 唐寅為首的吳中四才子,其成員政治地位都不高,影響範圍較小,是乙個地域性的文學集團。他們的詩文創作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特色都能衝破傳統的束縛,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們的創作成為晚明文學解放的先驅是很值得重視的。以李夢陽 何景明為首...

明朝中期文學是怎麼復甦的,明代中期文學的復甦主要受了誰的影響?

中期文學的復甦,首先表現於兩個文學集團 吳中四才子 和 前七子 由祝允明 唐寅為首的吳中四才子,其成員政治地位都不高,影響範圍較小,是乙個地域性的文學集團。他們的詩文創作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特色都能衝破傳統的束縛,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們的創作成為晚明文學解放的先驅是很值得重視的。以李夢陽 何景明為首...

明代瓷器紋飾有什麼特點,明代瓷器有什麼特點?

從繪畫風格上看,無論人物 花烏 飛禽走獸都極為生動豪放 富於畫意,線條舒展流暢 加之釉色純樸渾厚 豐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畫面的美感。官窯瓷器的紋飾比較工整 細緻,民窯器物的紋飾筆法瀟灑 自由奔放,生動地表現了對現實美好生活的願望。畫面題材很豐富,人物 花鳥 飛禽走獸無所不有,有些畫面取材於錦緞上的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