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已半尋休縱斧下聯是什麼,對下聯樹已半枯休縱斧?

2021-03-04 02:24:54 字數 3882 閱讀 3321

1樓:匿名使用者

樹已半尋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干

清末大臣張之洞,一日於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對句佐興。一客以一句詩出上聯:「樹已千尋難縱斧。

」張之洞作答:「果然一點不相干。」「果」對「樹」,乃物名;「一點」對「千尋」,皆量詞(古八尺為尋);「幹」對「斧」,皆器物名(「幹」是古代一種兵器)。

上下句極是工整,但句意卻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對下聯:樹已半枯休縱斧?

2樓:匿名使用者

花早離枝莫堪折

請君笑納!

3樓:胡說大本營

葉早全落莫折枝

4樓:匿名使用者

果然一點不相干 這是個「無情對」

[木已半尋休縱斧] 的下聯是?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啊!

我記得好象是:"木已半枯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干"吧!這是我很久前聽到的

什麼叫做「無情對」啊?木未成材休縱斧,怎麼與「果然一點不相干」對上的?

6樓:

眾所周知,對聯一般要求上下聯內容要相關,配合要緊密。但有一種對聯,只講究上下聯字詞相對,至於內容則各講各的,絕不相干,使人產生奇譎難料,回味不盡的妙趣。這就是所謂的「無情對」。

宋·龔明之《中吳紀聞》載,有乙個姓葉的先生出聯:「雞冠花未放。」有人對:

「狗尾草先生。」字詞相對,而意則各不相干。前句本為主謂句,表意為雞冠花尚未開放,而對句成了偏正結構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語,這就大大地嘲諷了葉先生。

**初年,重慶一酒家出「三星白蘭地」徵求下聯。聯壇妙手各逞文思,紛紛應對,但老闆總不滿意。其時郭沫若年紀尚輕,聞訊趕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與酒相對成聯,乃對下聯「五月黃梅天」。

「五月」對「三星」,「黃梅天」對「白蘭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卻風馬牛不相及。

傳說明成祖朱棣曾對文臣解縉說:「我有一上聯『色難』,但就是想不出下聯。」解縉應聲答道:

「容易。」朱棣說:「既說容易,你就對出下聯吧。

」解縉說:「我不是對出來了嗎?」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

「色難」,即面有難色之意。「色」對「容」,「難」對「易」,實乃精巧之無情對。

清末大臣張之洞,一日於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對句佐興。一客以一句詩出上聯:「樹已千尋難縱斧。

」張之洞作答:「果然一點不相干。」「果」對「樹」,乃物名;「一點」對「千尋」,皆量詞(古八尺為尋);「幹」對「斧」,皆器物名(「幹」是古代一種兵器)。

上下句極是工整,但句意卻毫不相干,出人意表。後,張之洞出對:「陶然亭。

」按常理下聯亦應對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卻以人名為對:「張之洞。」「張」對「陶」,皆為姓;「之」對「然」,是虛詞;「洞」對「亭」,乃物名,字字成對而聯意又極「無情」,情趣卻也由此而生。

因下聯對得精妙,眾人皆相視大笑。

陸耳山,曾與紀曉嵐共同編撰《四庫全書》,某日出城訪友,歸途過四眼井休息飲馬,得上句「飲馬四眼井」,可就是對不出下句。他日跟紀曉嵐提起,紀曉嵐說你陸耳山本身便是好對,陸耳山不解,紀曉嵐便含笑對出下聯:「馱人陸耳山。

」兩人大笑。

清鹹同年間名將陳海鵬解甲歸田,於新河養鴨。一次,客人來拜訪,他便以鴨招待。於是有好事者為之題聯:

「欲吃新河鴨;須交陳海鵬。」陳海鵬去世,其孫承繼祖業,有人續上聯為之:「欲吃新河鴨子;須交陳海鵬孫。

」兩副對聯皆是無情對。

郁達夫某年遊杭州西湖,至茶亭進餐,面對近水遙山,得上聯「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洞」,一時未得下句,適逢主人前來報帳,其食單帳目恰成下聯「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無情對,大多為信手拈來,偶然得之,但絕非「拉郎配」、「亂點鴛鴦」所能成功,對句也必須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方能妙趣橫生,卻又回味無窮。

所謂的無情對又名羊角對,是晚清士大夫中興起的一種文字遊戲。它的特徵是要求字面對仗愈工整愈好,兩邊對的內容越隔得遠越好。還規定即興屬對,不能拖時間;比如上聯:

三星白蘭地。下聯:五月黃梅天。

其中字字相對,而且上聯指天氣,下聯指酒名,互不相干,是無情對的典範。相傳,為清代張之洞所創 。這種對聯形式,出句和對句各自成章,通過別解才能上下呼應。

一天,張之洞在陶然亭會飲,以當時人的一句詩「樹已半尋休縱斧」為上句,張對之以「果然一點不相干」,另一人則對以「蕭何三策定安劉」。上下聯中「樹」、「果」、「蕭」皆草木類;「已」、「然」、「何」皆虛字;「半」、「一」、「三」皆數字;「尋」、「點」、「策」皆轉義為動詞;「休」「不」、「定」皆虛字;「縱」、「相」、「安」皆虛字;「斧」、「幹」、「劉」則為古代兵器。尤其是張之洞的對句,以土語對詩句,更是不拘一格。

無情對必須有三個要點。

一:逐字相對;

二:上下必須具備極強的歧義效果,以能讓人會心一笑或拍案叫絕為標準;

三:大量採用借對法。

第一要點如上所言,而象:

上聯:欲解牢愁唯縱酒;

下聯:興觀群怨不如詩。

此聯雖然歷來被視為無情對,但我認為是乙個意境聯,其中解對觀都是六十四卦卦名,牢中帶牛,群中帶羊,牛羊相對,這些都是採用了借對法,它在語氣、結構上呈聯結關係,是屬於流水對,不具備歧義關係,不具備第二要點,所以不能算是乙個無情對,只是乙個使用借對法的意境聯。如杜甫《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中的「行李」的「李」並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詩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義來與「茅」字作對仗,「行」也借用了「行走」的意義來和「誅」對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借來對數目字「七十」。

這些都是對仗中區域性使用借對法,而不能因此便以此聯為無情對。

而一些流傳比較廣的『無情對』如:

上聯:雄黃酒;

下聯:牡丹煙。

此聯是從古對:雄黃陣(京劇目);牡丹亭(書名)演變出來的;但我也認為不當列入無情對,因為他修改的歧義不強,上下呈聯結關係了,修改的效果很好,煙對酒的對仗比陣對亭工整多了,但一改歧義效果弱了,所以更接近於短語對或嵌名對;

而第三要點是無情對的乙個特色,每個無情對一般都應該具備。如:

上聯:三星白蘭地;

下聯:五月黃梅天;

其中星在對聯中是等級單位,屬於量詞,對月則採用了他同時是天文名詞的異意;

白蘭地在對聯中是譯名,應屬於擬聲詞,對黃梅天是分別採用了顏色、花卉、天文地理名詞的異意來對仗,都是屬於借對法。

7樓:匿名使用者

無 情 對

相傳,「無情對」為清代張之洞所創 。這種對聯形式,出句和對句各自成章,通過別解才能上下呼應。一天,張之洞在陶然亭會飲,以當時人的一句詩「樹已半尋休縱斧」為上句,張對之以「果然一點不相干」,另一人則對以「蕭何三策定安劉」。

上下聯中,「樹」、「果」、「蕭」皆草木類;「已」、「然」、「何」皆虛字;「半」、「一」、「三」皆數字;「尋」、「點」、「策」皆轉義為動詞;「休」「不」、「定」皆虛字;「縱」、「相」、「安」皆虛字;「斧」、「幹」、「劉」則為古代兵器。尤其是張之洞的對句,以土語對詩句,更是不拘一格。

欲解牢愁唯縱酒

興觀群怨不如詩

有酒不妨邀明月

無錢哪得食雲吞

避暑最宜深竹院

傷寒莫妙小柴胡

五風十雨梅黃節

二水三山李白詩

春眠未覺花心動

夏禮能言杞足徵

木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怕熱最宜穿短褲

**還欲請長纓

白日放歌須縱酒

黑燈跳舞好揩油

8樓:朗域

無情對就是兩聯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從對聯的基本要求,即所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的基本模式,卻又是恰當的,再例如,「木未成材休縱斧」,可以對成「果然一點不相干」。且下聯有奇妙的嘲諷意味,真是無情對啊。

9樓:初學者

只講究上下聯字詞相對,至於內容則各講各的,絕不相干,使人產生奇譎難料,回味不盡的妙趣。這就是所謂的「無情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