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宇宙萬回春
香港的葬禮習俗還是比較中式的。一般就是傳統漢族儀式。大致分為訃告,小斂,大殮,成服,弔唁,焚庫,超度,出殯,做七。幾項這要根據
2樓:万俟巽
傳統葬禮?我看香港都是比較西式的,就是牧師要主持葬禮。
香港辦理喪事的流程
3樓:我是花貓貓噠
流程:設靈、入殮、大殮、出殯、下葬。不同地區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地區兩天,有的地區七天。部分地區沒有頭七的習俗,入殮後兩天可以去別人家。
1、大多數香港人於殯儀館舉行喪禮,殯儀籌備工作交由殯儀業人士處理。
殯儀順序為:設靈——入殮——大殮——出殯——下葬。
2、部份人士選擇從殮房直接出殯,從殮房直接出殯不會設靈。
擴充套件資料
有歷史記載的香港殯儀主要始於2023年代後期,其歷史可粗略分成兩個時期:近代及現代。
近代香港的殯儀歷史記載始於2023年代後期,當時香港的殯儀服務主要由義莊包辦。
現代香港的殯儀始於蕭明於2023年代初創立香港首間殯儀館:香港殯儀館,2023年代中期,殯儀館發喪才普及化。
4樓:卡卡傑西
殯儀流程:設靈、入殮、大殮、出殯、下葬。根據地區不同,有的地區兩天,有的地區七天。部分地區沒有頭七的習俗,一般在入殮後兩天可以去別人家。
1、香港人一般選擇於殯儀館舉行喪禮,但亦有部份人士選擇從殮房直接出殯。由於香港人日常生活繁忙,故香港的殯儀程式一般較其他地區為簡,通常亦會把殯儀籌備工作交由殯儀業人士處理。殯儀順序為:
(1)設靈:又稱守夜,於先人出殯前一晚進行,同時進行宗教儀(2)入殮:把先人遺體安放入棺木
(3)大殮:包括瞻仰遺容、封棺、辭靈等,同時進行宗教儀式(4)出殯:靈柩前往下葬
(5)下葬:通常為土葬或火葬,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5樓:江湖老怪客
一.中國傳統殯葬流程簡介: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二.主要過程有:
1.小殮:為屍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
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2.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3.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4.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
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製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5.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
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繫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6.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7.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
出殯開始的標誌是孝子將乙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8.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9.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等。
10.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1.囿年:就是死者一週年。
12.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後,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13.掃墓:親友於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三.中國傳統葬禮:
1.送終: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稱為"送終"。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乙個判別標準。在老人臨危之時,家人要將其從臥房移到正庭中臨時鋪設有板床上,板床在較窮的地方就用臨時卸下的門板做成。因為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
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盡了孝道的標準,老人在床上咽的氣,子女往往會受人非議。夭折的人,家人雖不會將其移入正庭,但也會將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之上還有長輩,死時,也不移入正庭。在許多地方,人死之後,家人都會燒紙錢,稱為"燒倒頭紙",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燒落氣紙"。
此外,還人鳴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歸西,二是向鄰居報喪。人死之後,家人要圍在死者身邊慟哭,未死時,則禁止哭泣。
2.報喪:死老嚥氣後,家人應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吊下葬的日期。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有人來迎接時,無 論長幼,都要叩首。
3.入殮:死者入棺前,要為之整容,如剃頭、刮臉、換擦洗身、穿壽衣等,然後再以白綢(有的地方也用紙錢)掩面。民俗以為,不能給死老穿皮衣皮褲,否則死者會轉世為獸;為死者穿衣時,不要將眼淚滴到死者身上,否則以後做夢就見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為死老配木梳一把,鏡子一面。在死者死後的二十四小時內,要由專人選擇好時刻,正式將屍體移入棺中,入棺時,死者一 般是頭朝里腳朝外。
4.守鋪: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後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間,要晝夜輪流守護在死老鋪側,以示服孝,叫做"守鋪"。死者入棺之後,家人守護、睡臥在棺旁,叫"守靈",也叫"困棺材"。
5.擱棺:因為要選擇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樞在家,稱為"擱棺"或"停棺"。"擱棺"的風俗,在古代常見,一般要擱七天,有的甚至擱棺十幾天,幾個月,現今則不常見,即使擱棺,時間也不長。
6.居喪:居喪是指死者家人後輩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男子不穿華麗的衣服,穿草鞋(現在已不常見);婦女則要脫去身上的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
男女各依其與死者關係的遠近,穿孝服,戴孝帽。孝子在居喪期間(一般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髮,不能**,不能會晤親友、參加宴會、進寺廟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這些習俗必須嚴守,否則不吉。
7.弔唁:弔唁是喪葬禮俗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弔唁的方式因各地風俗不同而有區別。弔唁時,與死者關係的遠近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訊息以後,首先要哭悼,然後問明死因,盡一切努力盡快上路奔喪。臨到家時,要"望鄉而哭",出嫁的女兒,有的甚至一路哭來。到家後,先要在靈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親朋友鄰,雖不致於和孝子一樣悲痛,但也要盡量表現得比較哀痛一些。親友前來弔唁的時候,孝子要陪同。比較親近的親友,一般要在靈前正式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
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親友前往弔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上"折祭×元"。
"奠敬×元"的字樣。禮品有匾額、輓聯、挽幛、香燭、紙錢等。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認為,人死了三天,他的靈魂要正式去陰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
並不是每乙個人死後都能**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靈魂離去的時候,為他請僧眾念經禮懺或者放焰口救度惡鬼,就能使死者贖罪積德,到天上。相對於神來說,是迎接死者的靈魂到天上;相對於死者親友,是送別死者的靈魂到天上。因此,這個儀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送三時,要用紙扎一些車馬,以供死者上路時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禮俗。據說焰口就是餓鬼餓鬼,在地獄受苦受難。
民間舉行儀式,擺放三寶,即佛、法、僧,便可以讓餓鬼得到救助,脫離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較常用。還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喪葬禮儀中,還有做道場的。其作用與放焰口類似,這種道場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殯: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之前,先要辭靈。
先裝"餡食罐",把最後一次祭奠的飯食裝在瓷罐裡,出殯時,由大媳婦抱著,最後埋在棺材前頭。然後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些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簸箕掃棺蓋上的浮土,倒在炕蓆底下,取"捎財起官"的意思。出殯的程式為:
先轉棺,將棺材移出門外,再抬起棺材頭,備好祭祀用口,由禮生主持禮儀,喪主跪拜,禮生讀完祭文後,由僧道引導孝男教婦"旋棺",在棺材周圍繞行三圈之後,再用繩索捆好棺材,蓋上棺蓋。抬棺即將起行,送葬隊伍也要準備好,一般是長子打幡在前,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們持裹著白紙的"哭喪棒",大兒媳抱"餡食罐"。準備妥當後,即可起槓,伴隨起槓,還有兩項禮儀:
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裡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一項儀式"摔瓦",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係非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係。
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瓦盆一摔,槓夫起槓,正式出殯。送葬隊伍隨行。
出殯的順序一般為:草龍--銘旗--孝燈--吉燈--放生籠--銘旌--香亭--像亭--魂轎--紙橋--樂隊--靈柩--遺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親友。當然,各地風俗不同,出殯的佇列、形式也有差別。
富裕人家儀式隆重講究,冥器齊全,窮人家的葬禮,則可能要簡單得多,講究也會少一些。在傳統喪禮出路上,還有幾項禮儀。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等。
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槓後,遇有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茶桌和路祭棚多為喪家的親朋擺設,對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
茶桌供孝子和親友飲水,孝子要跑下叩謝。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遇有路祭,送葬隊伍一般要停柩進行祭奠和答謝,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10.落葬:到達墓地後,再次整理墓坑,把隨葬的餡食罐、長明燈放在墓坑壁上龕內,掃去腳印,然後將棺木徐徐放下,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矯正方向,由喪主鏟土掩棺,並堆土成墳堆。
11.居喪: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思念。這就是居喪。
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在古時候,孝子要居喪三年。為什麼是三年呢?
因為按慣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因此,父母死後,孝子應服喪三年,以示回報。三年之間還會有很多小的禮儀,禮儀繁多,要求嚴格。在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喪,只不過比古時短得多了。
參加香港葬禮穿什麼,請問到香港參加葬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黑色 白色或暗色衣服就好,只要不是很亮很鮮豔就可以了,另外,衣服上的圖案不要太花 請問到香港參加葬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首先來看乙個的親身經歷 香港的殯儀館很少,港島只在北角附近有乙個,叫 香港殯儀館 記得有一次打的去殯儀館時,司機聽不清我們的話,解釋了半天他才恍然大悟 啊,原來是去大餐廳啊 我們嚇了...
殯葬禮儀都有什麼,傳統殯葬都有哪些習俗?
建國以來,國家提倡殯葬改革,移風易俗,新的喪葬方式漸為本地人所接受。但在過去,半島人遵循先人 入土為安 古訓,對喪葬絲毫不敢馬虎。其有一套繁複的儀式和諸多禁忌,讓人眼花繚亂。時至今日,其中許多特色舊俗已不復見。治喪民間認為,凡享年50歲以上,因病老去世的都算壽終,稱 喜喪 亦即白喜事 對於這種正常的...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其民俗主要為劃龍舟 吃粽子,同時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中秋節,又稱祭月節,自古中秋節就有祭月 賞月 吃月餅 玩花燈 賞桂花 飲桂花酒等民俗,從古至今,從未失傳。春節是我國農曆的新年,其傳統習俗主要為 辦年貨 祭灶 掃塵 割年肉 貼年紅 年夜飯 守歲 壓歲錢 遊神 拜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