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環境為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礎條件。文化的形成都是發生在一定的地域中,這個地域的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著該地區內文化的形成;環境條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加速或減緩作用。在一定條件下,自然條件的優越與否影響著文化的發展。
環境的差異性,使地理環境賦予不同地區以不同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因此生產方向也將不同。
地域文化形成的首要條件就是自然環境。它決定著乙個地區的人們的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態。人在自然中尋討生計得以生存,越是人類生活的早期,作用越大。
地理條件的特殊或得天獨厚。適合長遠居住的環境。不同的地理條件所產生的風俗也必然不同。
長久的發展,會形成獨特的生活文化飲食作業的習慣。特定區域的人群將有明確的區域意識,並與其他區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係。在這樣情況下產生的區域文化最具歷史的深度、廣度和高度。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2樓:life大林子
一、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1.由於土地、氣溫、雨水等條件較好,所以較早形成農業社會,使文化發展較早、較快.
2.儘管也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衝突和融匯,但由於農業人口始終佔有數量上的多數和文化上的優勢,所以農業文化始終佔主導地位.
3.由於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區域性自然環境的變動,並不能影響總體的農業生產,使文化的延續有了穩固的物質基礎.
4.由於受周圍的地理障礙的保護,文化得以獨立發展,長期延續.
二、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1、由於地形地貌繁複,地理特徵多樣,造成文化多樣.
2、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不同.農業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區別.
3、各種文化區域之間經濟形態、生活方式、觀念形態不同,且接受外界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三、對開放和封閉的影響
1、相對封閉的環境,使中國文化獨自完成文明發生期(與其他文明的比較).
2、形成中國獨特的表意文字、文學藝術、哲學、思維方式、社會結構,自成體系,與西方大異其趣.
3、使中華文化沒有斷層,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具備前後遞進、陳陳相因的延續性.
4、長期隔離和文化發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識.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較為封閉,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沒有一種外來力量能夠對中國文化形成挑戰。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雖然在軍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卻是被征服者。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均因為地理屏障,未能較深地影響到中國文明。
反過來,同樣由於地理原因,中國也未能將自己的文化影響範圍擴大到全世界。
很多人認為古代中國的文化是全世界領先的,中華文明引領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開始落後,也有很多人喜歡拿同時期漢朝與羅馬帝國進行比較。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這樣的比較也沒有任何意義,原因就在於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範圍內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間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難比較羅馬帝國與漢王朝。此外,一種文化必需與相應的地理環境相適應。
自古以來北方的游牧民族與華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頻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華夏民族的先進文化,但中原對草原的影響始終不像對日本、朝鮮那麼大,原因就在於中原、日本、朝鮮都是農耕文化,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更加容易,而草原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對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鑑。明朝後期工業革命後的歐洲開始強大並逐漸加強最中國的文化影響和滲透,而由於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這樣的影響始終非常有限,防線最終被穿破是在鴉片戰爭以後。
雖然如前所說,中華文明由於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文化是閉塞的。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從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東西,只不過這些東西都被漢化了。例如現在的凳子就是從游牧民族傳入的,在南北朝時被稱為「胡床」。
參考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論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通常指環繞在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資源等等,它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的地理環境複雜多樣,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的影響
乙個國家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早期文化形成更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國度有聲有色的文化表現比喻為一幕接一幕悲喜劇,那麼,這些民族、國度所處的地理環境便是這些戲劇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馮天瑜教授用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環境是中國文化產生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較早地產生了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中國文化的搖籃。
人類的生命與水息息相關,決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環境下產生。中華民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
不光是中華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所有的中國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比如漢族的祖先崇拜文化,這種文化的由來是可以找到地理環境的因素的。漢文化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土壤、氣候、水利等自然條件為發達的農業文化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促成了農業與手工業的結合體(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直接與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飯萬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對子孫來說已足夠應用,家族宗法觀念由此得到強化,引出了對祖先的莫大崇拜。
」2無論是文學、思想、歷史學、經濟學、書畫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影響。
二、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延續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續性,這種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從中華文化產生開始,中國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從來沒有中斷過,具有明顯的延續性,這不得不歸結於中國遼闊的地理環境。
在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流域,這片七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和沖積平原,地理環境良好,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根底。從遠古時期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人等古人類化石中,我們知道,中國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東亞大陸的廣大地域。「長江乃至遼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嶺間,也有長達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3這些廣大的區域的總面積有五百萬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廣闊的,這就為中國文化的延續性奠定了地理基礎。
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它們的地理環境非常狹小,當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文明由此中斷了。中國則不同,中國文化在廣大的區域內發展,內部有廣闊的迴旋餘地。在歷史上,當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黃河流域時,還可以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為依託延續自己的文化。
歷史上的東晉、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延續了中國文化。即使是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清兩朝,漢族文化也能對他們潛移默化,迫使他們不得不接受漢文化。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廣闊的迴旋餘地,中國才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文化,中國文化得以延續下去,而不至於像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那樣在歷史上滅絕了。
三、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樣性,這種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中國文化從早期起源開始,就呈現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顯的多樣性,這不得不歸結於中國地理環境的複雜多樣性。
中國的地理環境是複雜多樣的,「遼闊而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4中國是乙個幅員遼闊的泱泱大國,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內部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自然地理區域,表現出不同的地理特徵。中國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繁雜多樣。
中國的南北跨越30個緯度,東西跨越60個經度,南北溫差相差近50度,東西年降水相差幾千公釐,山脈和河流都有各種走向的,這種自然特點把中國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國中之國」,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5
地理環境的複雜多樣性導致的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就是明證。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種區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以後又有關東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這些區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淵藪,博大精深;燕趙文化多慷慨悲歌;荊楚文化輕靈精奇;湖湘文化樸質蠻霸等等。
不同的地理環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很不一樣,衣食住行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樣的。但中國文化雖然存在巨大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又具有統一性,形成了中國文化大一統的局面。
各種文化共存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點,正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患」。6
四、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相對封閉性和獨立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三大特性是相對封閉性和獨立性,這種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中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國文化的相對封閉、獨立的特性。
在地理上,中國東臨大海,西北是戈壁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青藏高原以及雲貴高原。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礙,給農業民族無法突破的限制。這種一面臨海,其它三面陸路交通極不方便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形成了一種與外部世界半開放半隔絕的狀態,使中國文化大體上是在本土上獨立成長,雖偶爾有外部文化傳入,但都無法改變中國文化的相對封閉性和獨立性。
中國的文化基本上是在本土上成長的。如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道教等,這些思想和宗教流派在世界上自成一體,影響深遠。又如漢字,漢字完全是中國人創造的,不像其它的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基本上都是來自腓尼基文字。
又如中國的書畫藝術,更是中國人的獨創。中國的四大發明——紙、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也是由中國人獨立創造的。其它的中國文化也是如此。
也有外來文化通過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中國,比如佛教,但「佛教自它傳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再按照中國文化發展的需要再宣傳自己的理論,當時的中國人是把它看做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來處理的。」7經過中國化的佛教已經不是印度經院哲學的佛教,而是中國人自己引申發揮的,與印度本土的佛教大不一樣。宗教是這樣,其他的思想學說也是如此。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國文化始終保持著一種自我狀態獨立地向前發展。
由於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加上中國發達的農業文明,中國人一直以「**上國」自居,不願意與外界打交道。明清兩朝基本上是奉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致使中國很少接受外來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對封閉性,導致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
五、地理環境對中國民族倫理道德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他深深地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中國地處溫帶大陸,溫帶氣候適中,就使中國民族形成溫和的性格,在天人之際和人倫的關係上採取持中的中庸態度。」8
中國的大陸型氣候十分明顯,地處北溫帶,季風氣候明顯。在中國東部,河網密布,沃野千里,季風定期帶來豐沛的雨水,水熱配合良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來署去,周而復始」。
9在溫帶地區,熱能和水分比較充足,農業比較發達。在發達的農業條件下,再加上中國物產豐富,人們生活能自給自足。而自給自足的中國人是歷來喜愛和平的,不喜歡侵略擴張與動亂,追求的是乙個和諧的社會,乙個理想的太平盛世。
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中國人喜歡採取中庸的態度,對人謙讓,對上尊敬,不喜歡與人發生分歧和爭吵。這說明溫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華民族溫和的性格和中庸的態度。
在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多次入主中原,如建立遼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建立清的滿族。面對少數民族的入侵,漢族卻採取退讓的態度,偏居一隅或服從少數民族的統治。在中國近代,中國多次遭受資本主義的入侵,但中國人卻採取忍辱負重的態度,與侵略者簽訂有害於中國不平等條約。
這都是由於中華民族,特別是漢人的溫和的性格決定的。而這種溫和的性格又是受到了中國溫和氣候的影響。
綜上所述,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要肯定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充分認識到中國地理環境的具體情況,協調人地關係,從而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使中國文化更加輝煌燦爛!
成贛州地域文化多樣性的地理因素,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嗯,贛州地域文化多樣性的地理嚴肅地理原因有呃贛州交通比較便捷,嗯,贛州附近有各個民族居住。很多贛州一番地球文化都要向地理位置一般專業,所以是當時的一些運動獲得一些宇宙沖刷遊行色卡德地方和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 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麼?1 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 location location loca...
天津小洋樓地域文化與其地理環境,天津典型的地域文化建築有?
天津最典型的,石家大院 中國的地域文化與地理位置和環境有什麼關係 30 關係密很切,就比如說雲南的高腳樓就是一種建築文化,它就由西雙版納地區的熱帶 帶雨林季雨林氣候決定的,為了防止地面的水氣浸泡家具和防止 有毒的動物入侵就發明了這種高腳樓,後來私有制出現私有財產出現了就把高腳樓下面用來喂牲畜了嘛,其...
地域的地理條件與地域文化的形成有著怎樣的關係
地理環境為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礎條件。文化的形成都是發生在一定的地域中,這個地域的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著該地區內文化的形成 環境條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加速或減緩作用。在一定條件下,自然條件的優越與否影響著文化的發展。環境的差異性,使地理環境賦予不同地區以不同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因此生產方向也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