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鄧實;國粹派鄧實在2023年撰文說:「國學者何?
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
『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是誰說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晚清國粹派鄧實
鄧實(1877~?) 字秋枚,廣東順德人。2023年生於上海。
五歲亡父,與弟鄧方(字秋門)相依為命。從青年起,便崇拜顧炎武,「喜為經世通今之學」。關心時局,「凡閱國內外月報、旬報、時報至百餘種,鈔輯成書」,至數百卷之多。
弟兄二人,寒夜讀書,每及「當世之故」,常慷慨悲歌,飲灑起舞,期期以報國自許。19歲南歸,遊廣東經學名家簡朝亮草堂。庚子後,痛感亡國無日,於2023年在上海創辦《政藝通報》,「其大旨則欲決植民權,以排斥**,為變政之根本。
2023年發起成立國學儲存會,刊行《國粹學報》,宣傳排滿革命,雖抗師命而不止。鄧實發表的學術文章並不多,擅長政論,《國漣儲存論》、《國學真論》、《古學復興論》諸文,使之成就為國粹理論的主要構造者之一。鄧實以國粹派的組織者和理論家而聞名於時,柳亞子稱譽他」是了不起的人物「。
『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是... 30
3樓:冰魄
國學,指以釋道儒三家學問為主幹、文學藝術戲劇**武術菜餚民俗婚喪禮儀等等為枝葉的傳統中國文化體系。
整個二十世紀,是國學的空前(但願不是「絕後」)災難時期,因西方工商業文明的入侵,加上國內知識界人士的全盤西化努力(配合著「打倒孔家店之類」的口號),還有反右、文革的再摧殘,使國學已趨於衰亡。
在西方文化的極端瘋狂發展已使人類吃盡老天報應之苦頭的今天,全人類精神痛苦劇烈、人為災難深重,在這種前提下,重振東方文化、使之產生挽救人類、避免整體滅亡的重要作用,這已成國內外有識之士的強烈要求。
不能否認,在今天的教育體系裡,對國學的普及教育還基本上是空缺的,大學文科博士竟然不通《論語》的現象並非杜撰的笑話,這些當然是國學衰微的重要原因。
儒家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為座右銘,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塵世間最真、善、美的理想體系,是傳統中國人在人間作為完人的行為準則。但是,對形而上的**,或者說對於宇宙終極真相和個人生命最終歸宿的問題,則缺乏了解和研究。一句「子不語」擋住了多少燦爛的陽光!
而佛道兩家則正好是對儒家理論空缺部分的有力補充,從作學問的立場上看就比儒家高明和精闢了許多。但是這二家人物因為智慧型過高而都有厭離塵世的強烈傾向性,故對於紅塵中之事往往不太關注。所以古往今來那些既要立身於紅塵,又不願老死於紅塵而「終與草木同朽」的智者,往往都採用「陽儒暗佛」、「陽儒暗道」,或者說「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方法。
用這種方法大隱於市。
佛道兩家學者,往往都會讚嘆儒家的精神、借用儒家的學說的精闢之處,好比鳥雀表揚飛得高的昆蟲一般。而儒家學者,則往往會因其智慧型之限而自認高明,排斥佛道二家為邪神野鬼,如井蛙之笑大鳥,最典型的就是韓愈和歐陽修。
佛道二家,則是殊途而同歸,只是佛家理論體系、實踐方法都更多更完備,好比條條大路通山頂,而道家則有些類似於攀岩上山,與佛家的密宗頗相似,有些不便,有時還有一定的危險。
在明清以來,這三家其實更傾向於相互融合,正如某位高人說的「道釋儒是誰分開」。而道佛兩家的融合,大抵是道家吸收佛家的東西居多,比如說觀世音菩薩被封為「慈航道人」、燃燈佛被封為「燃燈道人」,普賢菩薩被封為「普賢真人」等等。
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並抽象繼承、積極弘揚的重點之所在。
中國沒有西方意義的哲學,有的是思想。從古到今,皆為此般!
今人之為「哲學」與思想古人稱為「宋學」,世人說的「訓詁考據」古人稱為「漢學」。不是只有宋學是學,漢學也是學問。明代宋學發達,滿街都是聖人,宋代宋學興盛,而號稱弱宋。
所以有明末清初經世致用之說橫行於世。有思想是好的,思想更要文獻的支撐,才不是夢囈。
國學不是書齋裡的學問,應當身體力行,所以才不應當僅僅是哲學,思想。而應當是兵刑錢穀,研究這些是離不開看書的,沒有訓詁考據行麼?
國學是四書五經,是二十四史,是唐詩宋詞,是紅樓夢和三國,是老莊,是禪機,是數不盡的古代文獻,當然也是貫穿在其中的精神。
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那邊的風光。
國學二字是誰說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bai"一說,產生於西學東du
漸、文化轉zhi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dao學的定義,嚴格意版義上,到
權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2023年撰文說:
"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
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5樓:匿名使用者
鄧實在2023年《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撰文說的
提出"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誰
6樓:彩霞滿天光
章太炎指出:「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張岱年認為:
「所謂國學即中國學術之意。」其實,國學就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經典化、知識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載體。
國學:
「國學」是「中國學術」或「中華學術」的國內簡稱,是研究中國即中華民族之傳統學術文化之源、流及其發展的基本規律,以推動我國和世界學術文化的進步和發展為目的的科學。
這一釋義明確了以下幾點:
1、「國學」作為「中國學術」或「中華學術」之簡稱。
不僅包括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佔主導地位的、為各個民族所共有的傳統學術文化,還應包括漢、滿、蒙、回、藏等各個民族所特有學術文化。這樣,就與清末民初所談論的「國學」區別開來:當時所說的「國學」不僅不包括其它民族的特有學術文化,而且提倡「國學」最積極的「國粹派」,還有強烈的排滿情緒。
同時,這一釋義也與海外所稱謂的「漢學」區別開來:海外人士所說的「漢學」有時泛指中國學術文化,正如他們把「漢文」泛指「中文」,把「漢醫」、「漢藥」泛指「中醫」、「中藥」一樣。
2、「國學」的研究物件是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源、流;
3、「國學」所著重揭示的是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
4、「國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我國和世界學術的進步和發展。
這一釋義所揭示「國學」之內涵,剔除了原來僅從外延上加以釋義之侷限性。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一釋義有違「國學」提出之初衷。
「國學」當初提出時確實沒有面臨像今天這樣的形勢,甚至可以說大相徑庭:當時所面臨的「滅種滅族」的危機,與今日所面臨的「和平崛起」的形勢,恰成鮮明的對比。
因此,以這樣的釋義來突破其初衷,則正是適應了時代進步和形勢變化之需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學」突破原來把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用乙個「籃子」一股腦兜起來的簡單作法,而引導人們不僅要用乙個籃子把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兜起來,而且著重研究籃子裡所兜的東西的源、流及其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並使人們在了解其規律的基礎上,使之更有利於推動我國和世界學術文化的進步和發展。
所以,這樣做不僅不是、也決不會貶低「國學」,而且恰恰相反,把「國學」置於本該置於的恰當位置上,使它在地球人類的學林中佔有本應具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7樓:何處流光照月明
鄧實(1877~1951)
字秋枚,別署枚子、野殘、雞鳴,風雨樓主,廣東順德人。2023年生於上海。五歲亡父,與弟鄧方(字秋門)相依為命。
從青年起,便崇拜顧炎武,「喜為經世通今之學」。關心時局,「凡閱國內外月報、旬報、時報至百餘種,鈔輯成書」,至數百卷之多。弟兄二人,寒夜讀書,每及「當世之故」,常慷慨悲歌,飲酒起舞,期期以報國自許。
19歲南歸,遊廣東經學名家簡朝亮草堂。庚子後,痛感亡國無日,於2023年在上海創辦《政藝通報》,「其大旨則欲決植民權,以排斥**,為變政之根本。2023年發起成立國學儲存會,刊行《國粹學報》,宣傳排滿革命,雖抗師命而不止。
鄧實發表的學術文章並不多,擅長政論,《國漣儲存論》、《國學真論》、《古學復興論》諸文,使之成就為國粹理論的主要構造者之一。鄧實以國粹派的組織者和理論家而聞名於時,柳亞子稱譽他」是了不起的人物「。
鄧實給"國學"下定義說:"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
"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國家之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8樓:匿名使用者
章太炎章太炎(2023年1月12日—2023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
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等,後自認「**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閒來無事,在網上亂看一通,突然看見一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
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說得太好了,拜倒!
本人不才,陸陸續續讀了30年書,不過關於讀書為什麼,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確實是始終混沌。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讀書;長大些為了將來賺多多錢讀書;工作後一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二是沒背景沒靠山,想要上公升只有讀書。可是人總是要有點追求吧,天天在辦公室渾渾噩噩,與同事明爭暗鬥,拿著也夠吃飯的乙份薪水,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自己一天天變老,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真不甘心!而且但凡讀了一點書,總該有點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吧。
現在的世道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太過於在意個人的得失就不能心態平和,心意煩躁必定難成大事。所以人一定要立志高遠,心胸開闊,覺得現實不如人意時,一是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別人做不了的我做得了,別人做的了的我做的好,有這份自信時就沒有人會小看你;二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多讀些儒家經典。
千百年來孔子被尊為「致聖先師」不是沒有道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儒學的魅力。雖然科技日益發達,但是如何為人處世、安身立命,如何在積極入世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平靜,儒家經典會給人提供很多的幫助。
心情煩躁時,多頌讀些儒家經典,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會讓人對現實的負面釋然些,對暫時的得失超脫些,對將來的設想理智些。
回過頭來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北宋大儒張橫渠有言,非常能表達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巨集願,可以說是對「為何而讀書」這一問題的終極完美答案。給人們認識天地的真理確立乙個切實的理論體系,給百姓在世上的安身立命建立一套切實的思想和方法,替歷代聖賢延續行將絕傳的不朽學說,給千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偉大基業。
做為乙個讀書人,你不覺得這四句話讀起來非常有力,正是心中想說而未能說的那種感覺嗎?不滿於現狀而又不知該如何改變,熱血沸騰幾天又歸於渾渾噩噩,人除了穿衣吃飯,更需要精神追求,給自己定個高點的目標吧,然後配以切實可行的計畫,堅持下去,堅信付出總有回報。總有一天,你會擁有足夠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心中所想,也不枉來這世上為人一趟。
古代一國求和另一國叫什麼,在古代乙個國與另乙個國聯盟叫什麼
平等地位 議和 處在下峰 求和 處在上峰 言和 在古代乙個國與另乙個國聯盟叫什麼 這個叫會盟,一般都在春秋戰國時代,比如如 召陵之盟 葵丘之盟 踐土之盟 古代一國對另一國下戰書,通過什麼途徑告知對方?使者,信史,或者直接投遞,那個時候沒有 再說現在 也不負責對外宣戰的事項啊!春秋戰國時代一般都是通過...
一國兩制的意義有什麼,一國兩制的重要意義
乙個國家實施兩種制度,中國大陸實施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實施資本主義制度 夜問打權 一國兩制 的好處,統一後台灣人要的是什麼?一國兩制的重要意義 1 就是創造性戰略性的將和平統一原則作為乙個解決乙個國家統一的問題想創造性的把和平共處原則用。2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構想創造性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出發點是什麼?一國兩制的具體內容是
乙個國家兩種制度,如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台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構想創造性的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解決乙個國家的統一問題。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構想創造性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構想體現了既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定性。4.和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