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都有哪些,民族舞的種類有那些?

2021-03-03 20:40:20 字數 5535 閱讀 3697

1樓:隨心‰所玉

大致 分為 :漢族舞 朝鮮舞 蒙古舞 新疆舞 傣族舞民族舞 顧名思義 當然是各個民族的傳統舞蹈演變而來的。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有56個民族 當然就會有56種民族舞蹈了。

不過上面那幾種 是學習舞蹈的人要主要掌握的。

2樓:熔冰之舞

現在北舞民院主流,是藏蒙維朝漢,然後苗,瑤,瓦,土家…漢有,東北,鼓子,花鼓燈,雲南花燈,膠州,海洋等…反正就是少數民族的…

3樓:汲美巨集卉

soldier

知道還不少呢!每乙個舞蹈都有它們本身的感覺,想要跳好找好感覺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民族舞的種類有那些?

4樓:你好嘛

1、木鼓舞

木鼓舞,貴州省台江縣、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木鼓舞是流傳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擊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間舞蹈。其鼓型多以擷取自然生長的樹木軀幹,鑿空內部成型。

一般木鼓舞為族群全體參與的大型祭祀活動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為族群的象徵,以敲木鼓、跳木鼓為核心的祭祀活動充滿著強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鮮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徵。

2、古瓢舞

這種舞蹈叫做「給哈舞」,也稱古瓢舞,古瓢之家鄉 送隴村。琴的面板有音孔,有的乾脆在面板上留些空隙作音孔;一根音柱兩根弦,音柱由板麵直插入共鳴箱內。

古瓢琴的弦用牛皮絲做成,弓絲用棕絲做成,為了增加摩擦力故在旁邊加一些鬆油,古老古色古香,又因為諧苗音,所以叫古瓢。「給哈舞」是苗族同胞們一種古老的漁獵生活真實遺留下來的舞蹈形式,有古瓢琴伴唱,當地苗族同胞逢年過節和勞作之餘都要盛裝起舞。

3、蘆笙舞

蘆笙舞,貴州省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蘆笙舞,又名「踩蘆笙」、「踩歌堂」等,因用蘆笙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壯、瑤等民族聚居區。

是南方少數民族最喜愛、分布最廣泛的一種民間舞蹈。從已出土的西漢銅蘆笙樂舞俑分析,蘆笙舞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蘆笙舞大多在年節、集會、慶賀等喜慶時刻表演,主要有自娛、競技、禮儀三種型別。

4、賜魚舞

賜魚舞是在「拾官人」活動中所跳的一種原始漁獵舞蹈。裝扮原始人者手持一夾著醃魚的木棍衝著看熱鬧的某一人跳著武術性的原始舞蹈。

這人就必須走進場來與原始人同舞,雙方舞到腳步、頭姿、手勢相合時,「原始人」夾的醃魚正好落到對方口中為止。這時「原始人」又去夾魚賜與另外的人。若雙方步調不一致,一場賜魚舞要很久才能結束,因此。

很多侗寨絕大多數青年男子都會跳這種武術性的舞蹈。

5、獅子舞

中國《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

形態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暱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

5樓:神後一曲流行

1、龍舞,又稱「龍燈」。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廣大地區。

歷史悠久,漢代已有記載。「龍」的造型形狀各異,但分節均為單數。由一人持彩球引龍作舞。

形式熱烈歡騰。一般以鑼鼓伴奏,舞時多放鞭炮助興。

2、花燈,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西南等地區。多為歡快的載歌載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雲南花燈就以身體的崴動變化,形成其特殊風格。

3、安代舞,蒙古族民間歌舞形式之一。舞者雙手各持一巾,邊歌邊舞。動作熱烈奔放,節奏感強。常用於節日集會的表演。

4、熱巴,藏族的一種以歌舞為主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形式。表演時男持銅鈴,女持手鼓,邊歌邊舞,節奏強烈鮮明,動作粗獷熱情,不時加入一些雜技技巧。有的把從事這一表演的藝人也稱「熱巴」。

5、賽乃姆,原為維吾爾族古代舞曲名。維吾爾族民間歌舞形式之一。流行於新疆廣大地區。形式自由,動作靈活。常在節日或勞動後即興歌舞。

6、扁擔舞,壯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廣西地區。舞者為雙數,手持扁擔互相敲擊,打出變化多端的節奏音響,邊歌邊舞。動作多表現農業勞動。

7、蘆笙舞,苗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區。以邊吹蘆笙邊舞蹈為特點。常帶有表演性和競賽性。

8、阿細跳月,彝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稱「阿細」和「撒尼」人的雲南彝族聚居地區流行。為青年男女的一種社交舞蹈。

男舞者一般彈大三弦或吹笛子與女舞者對舞。節奏歡快。節日時常在月光下或圍著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9、農樂舞,朝鮮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男舞者常在頭頂系一細長紙條用力甩動,使紙條繞身體旋轉,氣氛熱烈。

10、孔雀舞,傣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雲南傣族聚居地區。孔雀為傣族人民吉祥的象徵。舞姿多模仿孔雀形象,動作優美。有的經過加工成為專業演員的表演舞蹈。

擴充套件資料

民族舞的藝術特點:

1、自娛娛人,意旨統一。中國很多民間舞蹈常常是自娛性和表演性的統一。有些舞蹈活動,對於舞者來說,他是自娛,同時也是為了表演給觀眾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藝的提高,故而中國的民間舞蹈得到了較高程度的發展。

2、民族舞蹈,代表著這一時期數量最大的「情緒舞」——短小民族舞精煉,無複雜情節,以比、興手法狀物抒情。無論是在傳統民間舞蹈基礎上加工、創作的,亦或是專業舞人精心設計的,都突出民族風格——力求體現不同民族的審美特質。

3、由於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區特色。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風格特色的民間舞蹈。

6樓:匿名使用者

新疆舞蹈: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

秧歌民族舞:漢族的一種大眾化的明間舞蹈,現在主要是以東北二人轉的風格流傳到現在,它的民族性和風格等都是一最基本的民族化而形成的一種風格。

藏族舞蹈:雲南藏區歷來被譽為「歌舞的海洋」,每逢佳節、喜慶、重大聚會,人們便盛裝歡聚,高歌狂舞,通宵達旦。雲南藏族舞蹈主要有卓、弦子、熱巴(勒巴)「尼西情舞」羌姆及「酒歌」「刀舞」「棍舞」「龍舞」等

蒙古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粗獷的氣質。傳統的舞蹈有「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等

傣族舞蹈:孔雀舞的內容,多為表現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 、曬翅、展翹、抖翹、亮翅、點水、蹬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

土家族舞:擺手舞,土家話為跳「舍巴」。稱跳舞的日子為「舍巴日」。其主要動作是踏腳、擺手、彎腰。特點為左、右手和左、右腳同出,即擺同邊手。

朝鮮族舞:主要形式有農樂舞、假面舞、劍舞、長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動作多為即興性的。

其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長於表現瀟灑、歡快的情緒。其伴奏**旋律優美,節奏多變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類、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蹈、當代舞蹈和芭蕾舞。

少數民族的:

苗族的、水族的、土家族的、瑤族的、維吾爾族的、布朗族的、白族的、黎族的、柯爾克孜族的、鄂溫克族的、朝鮮族的、烏茲別克族的、壯族的、拉祜族的、納西族的、俄羅斯族的、鄂倫春族的、門巴族的、佤族的、蒙古族的、傣族的、藏族的等等

秧歌:東北秧歌,山東鼓子秧歌,山東海洋秧歌,膠州秧歌,河北秧歌,花鼓秧歌

8樓:匿名使用者

漢 蒙 傣 朝鮮 藏族 維吾爾 苗族 彝族

少數民族舞蹈有哪些

9樓:匿名使用者

1.維吾爾族

如:賽乃姆,多朗,薩瑪舞,來派爾,納孜爾庫姆,盤子舞等.

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

2.藏族

主要有"諧"(弦子)和"卓"(鍋莊) 表演性強的集體舞.

除此之外還有:囊瑪,羌姆,果兒諧,推諧,牧區舞,熱巴舞,踢踏舞等.

3.蒙古族

宗教習俗類舞蹈:戰旗舞,丹不爾舞,祭神樹舞,卡吉德瑪舞,查瑪舞,燈舞,十二屬相舞,薩滿舞,祭祀舞等.

節日邀請類舞蹈:陶不修勒舞,筷子舞,盅碗舞,盤子舞,浩德格沁舞,雅布根好吉木舞,安代舞,太平鼓舞等.

4.朝鮮族

有農樂舞,長鼓舞(女子),長纓舞(男子),假面舞,劍舞,仗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5.彝族

有阿細跳月,花鼓舞,絲絃舞,菸盒舞,樂作舞,銅鼓舞,披氈舞,擺手舞,對腳舞,羊皮鼓舞等.

6.傣族

有孔雀舞,象腳鼓舞,嘎光舞,大鵬舞,魚舞,刀舞,花環舞等.

7.苗族

有蘆笙舞,長鼓舞,踩鼓舞,銅鼓舞,木鼓舞,花鼓舞,團圓鼓舞,猴兒鼓舞等.

8.高山族

有杵樂舞等.

10樓:迪奧凝脂

1、藏族舞

藏舞有著源於高原的淳樸的味道。

藏民長期穿著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點在於膝蓋的屈伸,連綿不斷的屈伸延續出藏族的韻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種類有踢踏、果諧、弦子、鍋莊、熱巴等。

2、矇族舞

蒙舞要求舞者大氣,氣場要大,節奏明快,熱情奔放,這源於蒙古遼闊的草原,牧民們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放聲高歌,盡情歡舞。

矇族體態規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揚,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雙臂架起。矇族牧民因長期食用牛羊肉及奶製品,身形高大,所以蒙舞的體態造型更是高昂。

矇族的特定動作:碎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種有頂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賃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進行表演),筷子舞(因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圍著篝火用餐起舞),鄂爾多斯舞等。

3、維族舞

貴族的氣息,乙個眼神,乙個回頭,乙個擰身都充滿火一樣的熱情。

維族舞蹈中,從頭、肩、腰、臂、肘、膝、腳都有動作,傳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維族基本體態:身體微微向前傾,身體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腳掌上,身體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頭,鼻子尖微揚。

維族舞的典型特性動作:動脖,彈指頭,翻腕子,腳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後點步,墊步,單腿跪蹲等。

維族舞蹈種類頗多,最為常見的有賽乃姆,盤子舞,手鼓舞等。

4、朝鮮族舞

朝鮮族舞蹈通常被稱為最難掌握的民族舞,因為它極其賦予內心的韻律和不同於各個民族的體態。

朝鮮舞的體態:含胸,重心沉於下,由丹田發力,雙膝放鬆,舞蹈動作以舞步、扛手、圍手、橫手、頂手等為主,注意手和腳的末梢神經。

朝鮮族的種類很多,而且每個不同的舞種節奏,表現力都不同:古格裡,安旦,羊三道,長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5、傣族舞

三道彎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徵,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

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動作還是呈三道彎:立起的腳掌至腳跟,腳跟至彎屈的膝,膝至胯。

一順邊,手、腳、身體一致,都順著乙個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僅有三道彎的特點,也具有「一順邊」之美。

傣族的基本體態: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雙膝放鬆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左右擺垮;雙腳後踢,快踢慢落;

傣族舞蹈分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象腳鼓舞等 。

14歲學民族舞困難嗎,14歲 沒有民族舞基礎 現在學還可以嗎

你年齡大了一些,一般都是幾歲就開始學的。不過你如果不是學專業的話,去學學也無妨,但就是老師或者培訓班難找一些。因為舞蹈課都是大班,你之前有沒有基礎,而十四歲的那些孩子基本上都學到七八級了,你很難跟上,老師也不會肯收。如果上小課的話學費是很高的,你既然不學專業就沒有那個必要。只學一兩周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區別

古典舞的是由中國戲曲發展過來的 民族民間舞更多的是走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古典舞注重神韻 韻律 身法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 單一。民族民間舞注重感覺 表情 等一些特色的東西技術要求不高 廣泛大眾。民族舞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 受民俗文化制約 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 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 國家 ...

節奏歡快一些的古典舞或民間 民族舞都有哪些

新疆舞,秧歌舞,土家族的舞蹈等節奏都很歡快的 麻煩採納,謝謝 歡快一點的古典舞劇目有哪些?這個之前我也找過了,可惜富有古典韻味的又要歡快的劇本真的是非常稀有 目前我只知道 笑紅塵 節奏方面比較歡快吧,還算比較有古典韻味。踏古 也不錯的,沒有歌詞,純 節奏感很強烈。如果有哪位朋友有更好的劇目,也請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