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訂親及結婚習俗,來個湖北人。關於你們那邊的習俗。我要和我女朋友定親了,

2021-03-03 23:09:36 字數 5961 閱讀 4717

1樓:匿名使用者

襄樊民俗 人生禮儀習俗

中國 | 湖北 | 襄樊市 | 2005-01-07 15:41:06.0【文章字型:大 中 小】

婚 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

訂 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稱「拿八字」,也叫「傳庚」。

男方父母擇吉日請信任的算命先生將男女二人的八字進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裡相犯相剋,則婚議作罷;若相合相生,則可訂親。整個訂親過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過問。

俗諺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擇 期訂親之後,男女每年給女方送一次禮物,叫「填庚」。到適當時候,男方請紅爺到女方協商迎親日期,女方則提出聘禮規格要求,紅爺往來奔走,雙方同意後即下聘禮,確定迎娶日期,一般訂在黃道吉日,或陰曆雙日子。襄樊人喜愛選擇初

八、十八、二十八幾天,叫做「要得發,不離八」。

迎 親民間也叫「過期」。迎親前一日設宴待客,男方稱「暖郎酒」,女方叫「梳頭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齊楚,披紅掛綵,坐轎或騎馬,領著花轎迎親。

一路上鞭炮鑼鼓聲不斷。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鳳冠,頂頭蓋,紅襖羅裙,拜別祖先後上花轎,由兄弟或侄輩男丁相送,叫做「發親」。

然後,新郎轎(馬)前導,新娘花轎及嫁妝後隨,鑼鼓鞭炮迎至男家。落轎後,由牽親娘子攙扶新娘下轎公升堂,和新郎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喝交懷酒。當天「鬧房」,客人、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參加,謂「三天無大小」。

其間大宴賓客,謂「喝喜酒」。凡送禮親友都在宴請之列。娘家送親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當即回家。

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輩來迎新婚夫婦至娘家,謂「回門」。酒飯後即返回男家,謂「三天不空房」。在整個迎親過程中,還有許多瑣碎的象徵性研究。

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紅棗,即「早立子」(棗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兒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徵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建國後國家頒布《婚姻法》,封建包辦婚姻制度被廢除,舊的婚禮儀式也隨之改變,男女自由戀愛,登記結婚。婚禮多選擇在國家法定或民間傳統節日舉行。50-70年代以簡樸為榮。

女方不要彩禮,男方不計嫁妝,步行或騎自行車迎親,禮儀大方樸素。國家公職人員結婚,一般在機關內舉行典禮儀式,以喜糖菸茶待客。民間雖宴請親友,但也較簡樸。

8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某些人家為婚嫁購置高檔家具、家用電器、以小轎車迎親,並連日大宴賓客,往往使雙方家庭多年積蓄為之一空,也有些青年和家長崇尚節儉,不擺闊氣,不受禮,不請客,讓新婚夫婦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集體婚禮,在熱烈而樸素典禮儀式之後,新婚夫婦共植同心樹,這既象徵愛情天長地久,也為綠化環境作了貢獻,受到社會廣泛的讚揚而逐漸形成新的風氣。

舊時,男子失偶再娶,禮儀與初婚相同,謂「續弦」。女子一般不再嫁,再嫁曰「再醮」,俗稱「再走一家」。再嫁無儀式舉行,男方著人迎至家中即可。建國後寡婦再嫁得到社會肯定和法律保護。

壽 誕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麵,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歲、60歲、70歲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主人置酒款待。

喪 葬舊時興土葬,對棺木(也稱壽木)特別講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製作,內裝裱,外雕鏤,反覆油漆。人死後,洗身、穿壽衣、放入棺內,名曰「入殮」。靈柩放入靈堂「停靈」,夜間由死者親人陪伴,停靈3天。

然後由孝子孝孫送至墓地掩埋。

建國後上述喪禮中屬封建迷信的活動漸廢除。70年代中期提倡火葬。國家公職人員及大部分市民,遇喪事只設靈堂,置花圈、輓聯,開追悼會,家屬親友佩黑紗於左臂寄託哀思,禮儀肅穆莊嚴。

近年來,少數地方在民間喪儀中有些舊俗又有所抬頭。

來個湖北人。關於你們那邊的習俗。我要和我女朋友定親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這種習俗在武漢及周邊城市是沒有的……至於湖北其他地方有沒有那我就不清楚了,說句不好聽的不排除是騙錢行為,如果排除了這一點,對於婚嫁習俗問題,可能不同的不同的鎮子,不同的村子都存在著不同,可能女方的這種行為是在試探你們家的經濟能力而已

3樓:你是我de一切

生兒子生女兒報喜的時候到時有這種說法的。定親的時候沒有吧。我是黃石的,我們那邊是沒有這種說法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湖北武漢的 我們這裡沒這種規矩 不知道你朋友是哪的 沒有聽說還要給這些親戚紅包的 表示尊敬就買點東西去呀 表示下心意 沒有給紅包的呀 給了也不會要啊 畢竟是些長輩 怎麼可能要呢 你們再溝通下吧 錢不是很重要 有心就行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哪有這樣的- -雖說咱不是湖北的但也呆過幾年啊 難道說湖北那愛錢? 湖北的冒泡啊

6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湖北省的,從來沒有哪乙個地方有這種「規矩」?女孩子在「敲竹槓」吧?

湖北人娶媳婦有怎樣風俗習慣禮金一般得多少?

7樓:長0沙

5-10萬,好多的這樣,這你要看女方會要多少,當然不會太高,還要看你家條件,女方要的多拿不出來還可以商量,大多那些禮金又都給你女朋友帶回來了。

湖北結婚的風俗

8樓:匿名使用者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複,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準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準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公尺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公尺香餅。

·為什麼要準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託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

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幹杖而離之。

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併,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

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乙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

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家具,依期舉行婚禮。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公尺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

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

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

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開啟箱子,展示其中穀公尺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新增。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乙個重要程式。又名看家門、查家。

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

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

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

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

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乙個重要程式。

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

」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

三、六、

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

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

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湖北人結婚女方要求彩禮多少,湖北人娶媳婦有怎樣風俗習慣禮金一般得多少?

這個得看你們的經濟情況,還有就是各個家庭的情況,只要你女朋友高興了,大家到時會很滿足的。湖北人娶媳婦有怎樣風俗習慣禮金一般得多少?5 10萬,好多的這樣,這你要看女方會要多少,當然不會太高,還要看你家條件,女方要的多拿不出來還可以商量,大多那些禮金又都給你女朋友帶回來了。湖北人訂親及結婚習俗 關於婚...

現在湖北人還是戰國時期的楚人嗎,湖南湖北人進來,現在還有楚國人後代嗎?

是的,我是湖北人,古代稱為楚,荊楚,是楚國的發源地,楚文化的核心影響區域 夏朝,華夏文化已達湖北。商朝,湖北納入商的版圖。西周,湖北出現諸多小國,春秋戰國,屬楚國。秦始皇 前221年 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 西南一部分屬漢中 南陽 長沙 黔中和九江郡。西漢 西元前206 公元25年 湖北大部屬荊州部,...

是湖南人好還是湖北人好,湖南人跟湖北人的區別?

去過一次武漢,那裡人很有禮貌,讓我們江南人很沒面子。武漢女孩也挺好。至於湖南不做平價,因為不用評價!認識很多湖北的人,性格很好,尤其是男的,超會照顧人,又豪爽.湖北人比較爽直一點吧!呵呵,只是大家的言論了,其實 都有好人和壞人啦。其實每個地方的人我覺得都好 都好,都是中國人,都比你這個挑事兒的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