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豬發財
年初一打雷,二月初一重新做三生拜神過年,為了祈求乙個好的收成唄,祈求。家人平安。
民俗傳統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2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傳統也是有兩面性的,其缺點主要有:
1、傳統的過分繼承,不利於發展創新。比較「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2、民俗的過分傳承,不利於民族融合,容易使民族間形成隔閡;
3、民俗傳統,容易滋生、傳播封建思想;
4、民俗傳統,可能會導致部分人、對部分事務失去合理判斷;
5、民俗傳統,不利於孩子學習新鮮事物。
3樓:百度使用者
過於迷信,易鼓惑人的心智 ,使人愚昧,給人帶來災難。給個好評吧!
4樓:dc點點妞
首先要談迷信思想,這可能是它最不好的地方了。迷信是一種愚昧無知的表現,這可能與我國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有關。迷信使人不尊重客觀事實,不用唯物的觀點去看世界,整個社會不思進取,國家得不到發展。
這也是**要掃除迷信的原因。
再者,中國現在還有嚴重的小市民現象,這也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麻木不仁,對不文明,違法犯罪視而不見。這主要是中國人被封建統治了太長時間,整個社會存在奴性。
換句話說,是太中庸了,太規矩了,不懂得創新,與自己無關就不管。
中國民俗學中六個民俗事項是指哪些?
5樓:奶思呀呀
1、民俗學原理——對民俗事象發生、發展、演變及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理論探索,包括對綜合與單項問題的研究。
2、民俗史——對民俗事象的歷史進行**與描述。包括通史、斷代史、專門史。
3、民俗志——一種對一定範圍(如某一民族、某一地區)民俗事象進行科學記述、描寫、呈現的研究方法。
4、民俗學史——關於民俗問題的思想史、理論史,也包括研究史。
5、民俗學方**——關於民俗事象整體整體的觀察研究和和具體的調查整理的技術與方法兩方面的理論。
6、資料學——關於民俗事象資料的獲取、整理、儲存和運用等活動的探索與討論。
6樓:林咏倫
自從民俗作為一門科學而得到研究以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有不少學者對民俗作了各種不同的分類。
從大的範圍來看,民俗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物質生活習俗、精神生活習俗和社會生活習俗。日本學者把民間習俗分為三類:
有形文化(行為傳承)、口頭傳承(靠耳聽的語言藝術)和信仰傳承(心意現象,包括民間各種祈咒、禁忌、占卜、妖靈等)。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大致有下列十二類民俗事象:
(1)巫術民俗
指利用虛構的「超自然」力量來實現某種願望的法力。我國古代巫術很盛行。後世的門神,最早就是作為避邪出現的,這是巫術常用的手段。
(2)信仰民俗
它側重於信仰觀念,並且有崇拜心理。例如古人對日神、月神的崇拜,即是信仰習俗的結果。清朝時,北京的坤宇宮還有祭日、祭月的儀式,並在京城東西設有日壇和月壇,就是今日的日壇公園和月壇公園。
(3)服飾民俗
服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現。由於時代習尚、民族風氣、地方色彩,以及民族氣質、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決定了服飾習俗的差異和變化。服飾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反映著時代的風尚和民眾的心理傾向以及時代的政治色彩。
(4)飲食民俗
包括飲和食兩個方面的習俗。中國的飲食文化有主、副食之分,而且同節日歲時關係密切。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九月九喝菊花酒,為人人所熟知。
而且各民族、各地區的飲食都各具特點。在飲食方法的習慣上,有的用筷子,有的用刀勺,甚至有手扒、手抓。有的習慣吃碎肉,有的吃整肉。
(5)居住民俗
我國各民族居住習慣也各個不同。蒙古族習慣住蒙古包,苗族習慣住吊腳樓。而平房是最通行的一種居住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是很有特色的一種居住形式。另外在築建住房,還有先地、選材、選日、立柱、落成祝賀等每個環節,都各有其習俗。
(6)制度民俗
指社會或家庭中具有永續性得一種社會慣例。
(7)生產民俗
指狩獵生產、農業生產、手工藝生產等生產活動傳行的習俗。
(8)歲時節令民俗
指歲時節令所遵循的習俗。如春節、端午節、乞巧節(七月七)、重陽節、傣族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等,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活動。
(9)人生禮儀民俗
主要包括民間禮儀和人生禮俗。民間禮儀是社會交際的禮節。迎來送往,宴請接風,日常見面,都有禮節。
人生禮俗是指貫穿於人一生的生死婚喪整個過程的禮俗。包括生育習俗、成年禮、婚娶嫁俗、生日祝壽、死喪葬禮及祭祖等。
(10)商業**習俗
是商業活動中傳行、遵循的習俗。如店鋪開市禮,店鋪的招牌與幌子,都是一種重要的民俗現象。
(11)民間文藝
文藝民俗主要是世代相傳的民間口承文藝,即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民歌、史詩、笑話、謎語,以及民間舞蹈、民間曲藝等。
(12)民間遊藝民俗
包括競技、遊藝、遊戲、體育、工藝等。它常常出現在民間的廟會、集市上。
以上幾類,並不包括民俗的全部。隨著研究的深入,醫藥民俗、教育民俗、社交民俗、宗教民俗,也進入民俗研究的行列中。可以說,民俗的範圍是無限廣闊的。
中國民俗文化 - 中國民俗學研究概述
剛才講到了民俗的概念和型別,但切莫認為民俗的研究只是古代書本上的研究,是一門鑽古書堆的學問。恰恰相反,民俗是一門現代學問,它是對現在的民俗資料進行調查和蒐集,其資料主要是現在的,目的也是為了現代,以推動現代風俗的發展,為現代的生活文化服務。了解過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和未來。
這一點必需明確。
比如,近幾年迷信風氣又有所抬頭。很多人,包括時髦的青年男女也到廟裡拜佛,有的大學生出家當和尚、尼姑。對這種民俗現象,只有認識清楚產生這種現象的社會歷史原因和心理原因,才能清除這種陋俗,而這就需要我們多了解一點民俗文化知識。
概括地講,民俗學是一門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等現象的一門科學。它的主要研究物件是乙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人民(主要是勞動人民)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包括傳承性行為、心意現象和語言現象,具體包括民間文藝、民間遊藝、民間風俗、民間信仰、民間組織、民間技藝等。
從世界範圍看,最早建立民俗學是英國。2023年英國的湯姆士(w.j.thoms)提出民俗學這個概念(folklore民眾的學問知識)。這個概念有雙重意義:
一是指民俗本身,如風俗習慣、歌謠、故事;二是指研究民俗的理論,即民俗學。它成了具有世界性的學科名稱。此後出現了象弗雷澤(j.g.frazer)、泰勒(e.tylor)等重要的民俗學家。
2023年英國民俗學會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法國,注重從民族學的角度研究民俗學,還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德國則注重研究民間文學,把民間文學做為傳承性的習俗來研究,其代表人物有格林兄弟和阿爾奈等人。
美國運用結構主義研究民俗。日本的民俗學研究十分發達,其開創人是柳田國男,他們注重民間文化變遷的事實,認為民俗學的研究能夠闡明民族文化,還出版了大量著作。
在中國,民俗學的研究一直到五四以後才開始走上科學軌道。2023年,北大成立歌謠研究會。在
二、三十年代,我國的民俗學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各地紛紛成立民俗學會,出版專門刊物和叢書,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解放前,民俗學作為一門科學還沒有建立起來。解放後,2023年,成立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收集、整理、出版了大量民間文藝作品。
十年動亂,民俗學事業也遭到一場浩劫。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民俗學記述和研究活動進入了乙個復興和蓬勃發展的新階段。2023年,中國民俗學會在京成立。
民俗學研究終於邁上科學的軌道,發展迅速,在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7樓:
(1)、民俗的社會性和集體性
民俗的社會性,是指人們在共同的生活中所形成和約定的風俗習慣。民俗的社會性,實際上亦指群眾性。
民俗的集體性,首先是指民俗事象的產生,是集體創造的結果。或者是由個人創造,經集體的響應、豐富、發展而來的。其次,集體性是指民俗的流傳,依靠集體的行為來完成。
民俗的集體性是由人的社會性所決定的。集體性體現了民俗文化的整體意識,也決定了民俗的價值取向,它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2)、民俗的型別性和模式性
民俗的型別性和模式性,指民俗事象在其表現形式上的特點,即民俗事象中帶支配力的主流部分。為社會成員所共同遵守,成為約束其行為的標準。
民俗的傳遞,主要不是個性的,而是型別的。即眾多傳承因素匯合成乙個民俗文化叢型別進行傳遞。
同一民俗事象,在不同的地區以相同的模式代代相傳,則是民俗現象中經常見到的事。在研究中,我們也可以用「母題」索引的方法,將其結構濃縮為最小的敘述單位,作分類處理,這樣就可從基本模式出發,參考各地民俗事象的變異,**某一民俗的傳播規律。
(3)、民俗的變異性
民俗的變異性是指由集體創造和傳播造成的民俗事象在流傳過程中,由於受社會的、政治的、生活的種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
民俗變異性形成的原因:
(a)民俗是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文化現象。這種傳承方式,本身就帶有很大的侷限性。即無論口頭和行為都是靠記憶儲存,又靠記憶傳給別人,所以很難保持原來的風貌。
(b)民俗的變異受地域環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民俗作為文化現象,它是客觀物質生活的精神反映。所以同一民俗,在不同的地域,由於受到不同的自然環境及在這種自然環境下所形成的獨特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決定了民俗必須通過變化,以適應新的條件和環境,不然民俗的傳播和儲存就要受到阻力。
《說文》釋年曰:「谷熟也」。《爾雅》曰:
「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年者,取禾一熟也。」就是說,年的本來意義是禾谷一年一熟的意思,是古代記時的一種方法,猶如游牧民族以草青一次為一年同理。
(c)、民俗的變異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影響。
一是用新的社會主義思想去指導民俗活動;
二是對傳統的內容加以改革,賦予它新的內容,使人們從舊有的民俗思想體系中解放出來,使舊民俗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d)、民俗的變異受到地域觀念和民族心理的影響。民族心理和地域觀念,是在獨特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下形成的。是民族的和地域的文化長期薰陶的結果。
某一地域或民族的人們,對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事象(民俗),有著一種獨特的心理。
在民族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中,民俗也互相交流和影響。但這種交流和影響同樣不是無條件的。無論那個民族,對外民族的民俗,都只能是加以選擇,以適應本民族心理的需要,有時還要加以改造。
(4)、民俗的傳承性和播布性
在民俗發展過程中,它是一種歷時持久的,由社會所傳遞的文化形式。所謂傳遞,即傳承。傳承是民俗得以延續的一種手段,在民俗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中介作用。
民俗的傳承性,是指內容和形式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民俗的播布性,主要體現某一民俗的橫向的傳播關係。
民俗的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
其一是由於民族遷徙造成的傳播。
其二是由於採借方式而造成某一民俗向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擴散。
民俗橫向傳播的結果,可能形成一定的民俗圈。這種民俗圈是以地緣關係和民族關係相聯絡的,即某一地區的許多民族可能流行同樣一種民俗。
(5)民俗的法約性和軟控性
任何民俗都具有法律一般的約束能力,民俗的法約性與憲法典律不同,是一種約定成俗的習慣力量。不論民俗呈什麼形態,一旦形成,便會對人民的生活、言行產生法一樣的效應。
民俗的法約性是一種與法律並存但不一定一致的慣制形式,甚至無法用法律的概念和語言理解它。它不是靠明確的條文,而是靠人們的習慣心理和群體力量來維繫的,具有一種威力很強的慣性動力。
民俗只有在實施、流行過程中,它的法約功能才有可能展示出來。
民俗法約的能力不以法律式的條文體現,而是以鄉規民約,俗規俗信等規矩傳世的。它一般沒有法律那麼嚴謹,頂真,有一定的寬容度,但是當眾人共識一致施行時,破壞力是很大的。
民俗對社會民眾的影響,一般不具有命令式的硬性指派,而是潛移默化,循循誘導式的。不遵奉的,有時會受到宗法式的制裁,但它所代表的僅僅是乙個宗族或大家庭的意願,更多的還是習俗慣制的力量,這即是民俗的軟控性。
習俗的「調整」這種軟性的自控系統是由人類社會自發產生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以旺盛的生命力維持著基層生活的延續和穩定。
民俗是一種社會的穩定力,它以特有的整合功能,使社會某些系統平和地消除**和干擾,並以一種公認的穩定形式和基本一致的適應方式,給人一種社會安定感和相互親近感。
(6)民俗的本位偏移性
本位偏移指民俗在流變中,彷彿是乙個犟頭倔腦的愣小伙,在種種外界因素影響下,仍是本性難易,總是向自己固有的本位模式靠攏、偏移。
民俗本身是人類群體對某一現象共同認可的心願凝集而成的。群體心願的一致,形成了民俗特有的凝聚力,使民俗具有向心功能。
民俗本位偏移的效能,使民俗這類群體心願帶上了獨特、鮮明的情感意識。它一方面是群體性的,另一方面又是個別化的。當然,這個別化,一般不是指單獨的個體,而是指有別於其他群體的獨特異性。
具體表現為兩種傾向:(一)群體內的趨同和群體外的趨異。(二)大群體內小群體的求異,從而展示出民俗地域的、階級的、民族的、職業的等多層結構的集團性特色。
民俗的本位偏移性並不意味著各種民俗相互排斥,互不關聯。它如同乙個個波狀旋轉的同心圓,各自有強大的向心力外,還有相應的離心力。相互間既交叉碰撞,又滲透融合。
大年初一打雷好還是不好,大年初一打雷民間有什麼說法?
傳統說法 正月打雷,大旱一百八。正月打雷,遍地賊。正月打雷,稻殼飛。正月打雷,墳堆堆。正月打雷,不是好事。大年初一打雷,不是說好不好?這是天氣的原因,春天快到了,打雷也是正常的 湖北烏鴉湖天飛,正月打雷墳堆堆。祈禱吧 看你怎麼看待了,你是相信傳統說法,還是現在科學,取決於你!自然現象,沒什麼意思 大...
2023年農曆二月初一酉時出生的命運會怎麼樣
最好給予詳細出生位址及暱稱 性別 1991年農曆二月初一陽曆是3月16日 本命屬羊,路旁土命。五行金旺缺火缺水 日主天乾為木,生於春季。同類木水 異類金土火。研究慾強,富有創造性。善良 寬容 順從。有耐心,不惹是非。適應環境快。弱點 易動感情,主觀性差,隨波逐流優柔寡斷。個性沉著,警戒心強,表面現象...
2023年屬牛女,生於農曆二月初一,酉時,今年的婚姻大事怎麼枰
女命生來八字輕,一生駁雜命運差,為善做事也無因,你把別人當親生,別人對你假殷情。此人感情專一,說話直,得罪人,具備經濟頭腦,婚姻不順,身邊留不住男人,這兩年亦有變化 起名 算命 10 丁酉 乙巳 癸丑 己未 火金 木火 水土 土土 五行俱全 八字偏弱 喜金水 四柱純陰 醜未相沖 小心婚姻 星汝 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