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指什麼,風俗的意思是什麼

2021-03-03 21:58:42 字數 5470 閱讀 3128

1樓:微視藝術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習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字形作習,上部是鳥羽毛的象形,下部是聲符。

東漢學者許慎將習字解釋為「數飛也」①,即練習或學習飛行的意思,這是習字的本義。習字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發展,在本義基礎上又演變出多種重要含義,習慣、習性便是其中的一種。《禮記·樂記》說:

「五年視博習親師」,學者解釋其中的習字含義是「常也」。常即經常、慣常。經常、慣常自然成為習慣,這便是習俗的習的基本定義。

俗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銅器銘文《衛鼎》等)。《說文解字》說:「俗,習也」。

這是用轉注的方法來解釋俗字的含義,表示俗與習在意義上具有同一性的一面。《周禮·大司徒》疏說:「俗,風俗也」;《荀子富國》注說:

「俗,謂民之風俗也」;《呂覽·長攻》注說:「俗,常也」;《周禮·大司徒》注說:「謂常所行與所惡也」。

根據以上解釋可知,俗的意義與習字相近或相通,確切而言,便是風俗的意思。習與俗連文合併成習俗一詞,大約始自春秋戰國時期。《荀子榮辱》說:

「是註釋習俗之節異也」;《春秋繁露--王道通》說:「人主以好噁喜怒變習俗」;《戰國策·趙策》說:「常民溺於習俗」。

按古代經史學家的解釋,前述文句所見的習俗一詞,均是風俗習慣的意義。

綜合前述解釋和實際情況剖析,可以認為,凡有一定流行範圍,一定流行時間或流行區域的意識行為,無論是官方的,民間的,均可稱為習俗,這亦是習俗的基本定義。

風俗的意思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通行的風尚、習慣、禮儀等。

一、拼音

風俗 [ fēng sú ]

二、出處

先秦·佚名《詩序》:「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釋義:先王用詩來使夫婦之道入於正常,使子女對父母成孝敬之心, 使人倫關係淳厚,使教化美滿,推移轉變世俗。

三、例句

1、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由來已久。

2、這種風俗由來已久,已經根深蒂固在當地人心中,不易改變。

風俗的近義詞:

一、民俗 [ mín sú ]

釋義:民間的風俗習慣。

出處:先秦·韓非子《韓非子·解老》:「府倉虛則國貧,國貧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則衣食之業絕。」

翻譯:倉庫空虛國家就貧困;國家貧困,民間的風俗就淫逸奢侈;民間的風俗淫逸奢侈,農織行業就荒廢。

二、習俗 [ xí sú ]

釋義:習慣風俗。

出處:先秦·荀子《荀子·大略》:「政教習俗,相順而後行。」

翻譯:政治、教育和習慣風俗,他們之間先要相順相諧才能造就人才。

3樓:暮夏淺眠

社會上長期形 成的通行的風尚、習慣、禮儀等:破除舊風俗,樹立新風尚。

拼音:fēng sú

引證:巴金《滅亡》第八章:「她們問我中國底風俗,我也略略說了一點,又常常惹起她們發笑。」

風俗的近義詞:風尚、民俗

4樓:匿名使用者

風俗的意思是:指長期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

【詞語】:風俗

【拼音】:fēng sú

一、風俗基本釋義:

指長期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

二、風俗引證釋義:

相沿積久而成的風氣、習俗。

巴金《滅亡》第八章:「她們問我中國底風俗,我也略略說了一點,又常常惹起她們發笑。」

三、風俗用法示例:

1、全世界都有一樣的風俗"先看衣裳後看人"。

2、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由來已久。

擴充套件資料風俗近義詞:習俗、習慣

一、習俗

【詞語】:習俗

【拼音】:xí sú

【釋義】:習慣、風俗。

示例:1、紀念的習俗或方式可以多樣,但總是要有。

2、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

二、習慣

【詞語】:習慣

【拼音】:xí guàn

【釋義】: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

示例:1、所有的魅力在「習慣」面前都將無色。

2、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5樓:採採柔逸

1、地方風俗,指的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等,主要包括民族以及地方的風俗、節日習俗、婚俗、喪葬習俗,待人接物的傳統禮儀等等。

風俗的養成是由漫長的歷史漸漸形成的,它對地方社會的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

2、舉例: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 而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煙壺、裝菸和請安等,以及鞠躬禮和握手禮。

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並把哈達托著獻給客人。

而滿族人平時見面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以示尊敬,等等。

再比如各地的結婚風俗會有很大差異,有的地方在中午宴客,上午舉行儀式;有的地方在晚上宴客舉行結婚儀式。這些都是地方風俗的表現。

春節拜年和吃飯,各地方的風俗也不一樣,北方地區必定閤家一起包餃子,南方地區則講究吃年糕,取年年高公升的吉祥之意。

3、簡言之,風俗就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尊重風俗有利於社會穩定和諧。當然惡風舊俗還應該破除。

6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地方的生活習慣。

7樓:匿名使用者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

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如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

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丘遲頓首。」

【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

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

」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

【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相如前進瓿,因跪請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於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盡後」是盡量讓身體坐後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汙染坐席而對人不敬。

【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

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

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鴻門宴》中有這樣幾句:「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項王座次最尊,張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會席次,尊卑很有講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門,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 8 是主人席位。

如果客多,可設兩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與散座的區別:上桌與單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則不分席次。

【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 ( 二十歲 ) 加冠的禮節。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後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給起乙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成員。

因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後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婚冠禮】古代嘉禮之一。《周禮》:「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

」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後即可成婚,並享受**待遇,女子十五歲行笄禮 ( 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髮綰起來,戴上簪子 ) 後也可結婚。

所以把婚禮、冠禮合稱為婚冠禮。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漢書》載,西漢將領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荊軻刺秦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慾,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於內室,要求「五思」 ( 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 ) ,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一。「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於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弔喪禮,以防「失正」、「散思」。

古人齋戒時忌葷,但並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虛左】古代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足見信陵君對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虛左以待」一語。

【再拜】先後拜兩次,表示禮節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後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今人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晉書·陶潛傳》載:

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縣吏勸陶束帶迎見,他感嘆地說:「吾不能為五斗公尺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後來引申為傾倒、崇拜,如***《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六禮】中國古代婚姻的六種手續和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後稱兩姓聯姻為「**之好」。

舉案齊眉

【舉案齊眉】古代妻子為丈夫捧膳食時要舉案於眉,表示相敬。

【以文會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禮俗。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才學,故多以詩文相贈答,揚才露己,以表心態。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詩詞相酬答。

在宴飲等聚會時,更是不可有酒無詩,流行盡觴賦詩之俗。

【諱稱】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

(1)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 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等。

(3) 佛道徒之死稱:涅檠、圓寂、坐化、羽化、仙遊、仙逝等。「仙逝」現也用於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 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菲律賓的風俗是什麼,菲律賓有什麼風俗

菲律賓社交習俗 菲律賓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菲律賓人很坦誠 性格直率喜開朗 多信羅馬天主教 十三 為喪兆不幸 美國方式喜模仿 女士優先頗盛行 普遍喜歡茉莉花 喻為國花表吉慶 善交朋友講禮貌 重視禮儀與文明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菲律賓上層社會的人,由於受西方社會的影響,很盛行女...

泰國的禮儀風俗是什麼介紹,泰國有什麼風俗習慣和禮儀

泰國的基本禮儀如下 雙手合十禮儀習俗,也與佛教的合掌作揖禮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泰 國的禮儀在佛教影響為主的基礎上,還了伊斯蘭教和中國儒家的禮儀形式,使得泰國成為舉世皆知的禮儀之邦。他們逢遇喜慶吉日昨遷居 喪葬等,一般要邀請親朋好友和僧侶參加。泰國人性情溫和,待人熱情,有禮貌。泰國人見面時通常雙手合...

立秋吃什麼風俗,立秋風俗吃什麼

立秋風俗食物如下 1 吃西瓜。在南方有 立秋啃秋瓜 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2 吃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3 吃餃子。立秋當然要 搶秋膘 包餃子。4 吃小赤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