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長大成才還是長大成材

2021-03-03 21:16:42 字數 6319 閱讀 6782

1樓:趙生生

詞語:長大成材(非成語,亦作「 成才 」)

(1) 可用的材料

(2) 比喻成為有用的人才

形容孩子長大後成材的成語有哪些?

2樓:青山袖是我的

獨當一面

【拼音】:dú dāng yī miàn

【解釋】:意思是單獨負責乙個方面的工作

【造句】: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他很快就能在公司獨當一面了。

2. 自食其力

【拼音】:zì shí qí lì

【解釋】: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生活

【造句】:只有培養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著力培養自食其力,艱苦奮鬥,富有開拓精神,才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 茁壯成長

【拼音】: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解釋】:健康地成長

【造句】:看到新一代的兒童茁壯成長,他心裡無比高興。

4.竿頭日上

【拼音】:gān tóu rì shàng【解釋】:比喻學業進步很快。

【造句】:工作的兄弟姐妹們事業有成,讀書的學子們竿頭日上。

5.慈烏反哺

【拼音】:cí wū fǎn bǔ

【解釋】:意思是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造句】:畜牲尚有添犢情深,慈烏反哺,這位道長既然能做到無情無義,那只能說他是……

有什麼詞語跟長大成才意思相似的

3樓:你man我瞞

「成才」與「成材」,《現漢》(2005)兩詞均收,釋義區別不大;《現

漢》(1983) 只收「成材」。

《現漢》中二者之所以沒有作異形詞處理,主要是由於兩個詞形各有理據。「成才」中的「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成材」中的「材」本義是有用的材料,比喻為有才能的人。漢語中常把人才和木材聯絡起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體現了這樣的聯絡。《現漢》對這兩個詞的處理體現了它們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關係。

形容孩子長大後成材的成語

4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望子成龍 [wàng zǐ chéng lóng]生詞本基本釋義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內上有成就。

褒義出 處

週而容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5樓:匿名使用者

人中龍鳳,只在眾人中的佼佼者

6樓:隆浚圭仙

1.獨當一

抄面【拼音】:dú

dāng

yīmiàn

【解釋】:意思是單獨負責乙個方面的工作

【造句】: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他很快就能在公司獨當一面了。

2.自食其力

【拼音】:zì

shíqí

lì【解釋】: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生活

【造句】:只有培養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著力培養自食其力,艱苦奮鬥,富有開拓精神,才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茁壯成長

【拼音】: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解釋】:健康地成長

【造句】:看到新一代的兒童茁壯成長,他心裡無比高興。

4.竿頭日上

【拼音】:gān

tóurì

shàng

【解釋】:比喻學業進步很快。

【造句】:工作的兄弟姐妹們事業有成,讀書的學子們竿頭日上。

5.慈烏反哺

【拼音】:cí

wūfǎn

bǔ【解釋】:意思是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造句】:畜牲尚有添犢情深,慈烏反哺,這位道長既然能做到無情無義,那只能說他是……

古人用什麼形容已經長大成才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

在這裡,「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乙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

「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二八:為16歲。

20歲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

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

「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

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

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

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

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乾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中壽:七十為中壽。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十歲。

耄:指**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

」《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注:

「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

泛指晚年。耄,**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

耄(mao)耋(die)指**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

」後人因稱**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公尺壽:指88歲。因公尺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藉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藉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

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

「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

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另外稱兒童的有: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髮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短髮。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

也有說「垂髮」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髮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髮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另外稱**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稱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髮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髮:指老人,老人的頭髮由白變黃。「黃髮」是枯黃的頭髮。人老了,頭髮上由黑變白,白髮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係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你是怎樣才發現自己已經長大成熟了?

是在想騎自行車的時候,男孩子從小對車感興趣,當時家裡有姐姐的一輛自行車,想騎著出去玩。記得母親在後面扶著車座,自己在前面站著騎,東拐西拐的往前騎,母親一直跟在後面扶著車座。那時想長大,長大就可以自己乙個人騎著出去玩了。當母親放手的那一瞬間,自己學會了自行車,也在那一刻自己長大了。我意識到長大,自己長...

從小被打的孩子長大成什麼樣子了?

我自己就是乙個從小被打到大的例子,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的我與同齡人相比並不算特別頑皮,只不過家裡人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我的爸爸,在我做錯事情的時候就會抄東西來打我,那下面就來說一說我的故事吧。記得我小時候不小心摔壞了乙隻玻璃杯,我爸聽見聲音就趕過來了,沒像別的家長那樣先關心一下孩子有沒有傷到,...

15歲小臂紋了般若長大成年會不會變形

好看 我也準備紋小臂般若 不過我只割線不上色 上色不好看 我不知道你紋那個有什麼用啊 15歲紋身長大了會變形嗎?勸別紋,中考高考都是要檢查的,到時候去醫院做鐳射 會很醜,不能完全去除,而且以後飛行員,軍人,公務員這些職位你一輩子無緣了,你還這麼小,機會還很多。如果現在想裝裝逼可以貼可以洗掉的紋身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