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言字旁,右邊渴喝字的右半邊,那念什麼字急急急急

2021-03-03 21:13:52 字數 6225 閱讀 6054

1樓:匿名使用者

謁 (謁)

yè 拜見:謁見。拜謁。進謁。

說明,陳述,告發:請謁其故。

請求:謁歸。謁醫。

名帖:「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

2樓:魚七禾頁

謁,yè

一般常用的意思是拜見。另指說明,陳述,告發。還指名帖。

1)說明,陳述,告發:請~其故。

2)拜見:~見。拜~。進~。

3)請求:~歸。~醫。

4)名帖:"使者懼而失~,跪拾~"。

5)掌管晉見的近待。

組詞:1. 謁見 yèjiàn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2. 謁陵 yèlíng 到陵墓前拜謁;瞻仰陵墓

3樓:jennifer王

謁,這個字麼,與「業」同音

邊乙個"渴""喝"字的右半邊,那念什麼字

4樓:開不敗的野花

曷 hé

何,什麼:「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怎麼,為什麼:「汝曷弗告朕?」

古同「盍」,何不。

何時:「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請問乙個字,左邊言字旁,右邊是喝水的喝去掉口,怎麼讀啊?

5樓:速度與激情蝸牛

謁拼音 :yè

基本釋義:

1.拜見:~見。拜~。進~。

2.說明,陳述,告發:請~其故。

3.請求:~歸。~醫。

4.名帖:「使者懼而失~,跪拾~」。

5.掌管晉見的近侍。

6樓:林逸煙

謁(謁)

yèㄧㄝˋ

◎ 拜見:~見。拜~。進~。

◎ 說明,陳述,告發:請~其故。

◎ 請求:~歸。~醫。

◎ 名帖:「使者懼而失~,跪拾~」。

◎ 掌管晉見的近待。

筆畫數:11,部首:訁,筆順編號:45251135345

謁謁 yè

〈動〉(1) (形聲。從言,曷( hé)聲。本義:稟告,陳述)

(2) 同本義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謁,白也。——《說文》

謁,告也。——《爾雅》

擯者謁諸天子。——《儀禮·覲禮》

能典謁矣。——《禮記·曲禮》

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謁而歸。——《國語·晉語》

臣請謁其故。——《戰國策》

(3) 又如:謁急(告急);謁言(進諫)

(4) 告發;檢舉 [inform against;lodge an accusation against]

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韓非子·八經》

(5) 又如:謁過(揭發罪過)

(6) 請;請求 [request;ask]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戰國策·燕策》

(7) 又如:謁告(告假);謁歸(告假歸裡);謁漿(乞求茶水)

(8)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call on(a superior or an older person)]

謁,訪也。——《增韻》

越日偃師謁見王。——《列子·湯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環謁,四處拜訪)。——宋· 王安石《傷仲永》

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謁伊藤氏。——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臺謁當以屬禮。——《明史》

(9) 又如:謁索(探望;借拜訪之機索取財物);謁帝臺(進見皇帝或權貴。喻指求官顯達);謁選(**到吏部等候選派);謁刺(謁見人時所用的名刺);謁禁(禁止人來進見);謁託(投見求託)

(10)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11) 又如:謁墳(拜謁墳墓);謁聖、簪花(考取秀才後,由教官率領到孔廟行禮,叫謁聖。新秀才披紅,頭插兩朵金花,叫簪花);謁廟(進廟拜神)

詞性變化

— 漢 典 zdic.*** —

◎ 謁謁 yè

〈名〉(1) 名剌 [visiting card]

懷謁詣辭。——宋· 劉攽《賀知府某侍讀啟》

(2) 掌管引進謁見者的近侍 [suite;retinue]。如:謁者(古時泛指掌理傳達、通報的近侍)

(3) 姓

常用片語

— 漢 典 zdic.*** —

◎ 謁見 yèjiàn

[call on a superior or an old person]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先投名刺而後進見

知縣謁見之後,說了幾句閒話。——《十二樓》

◎ 謁陵 yèlíng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到陵墓前拜謁;瞻仰陵墓

— 漢 典 zdic.*** —

7樓:匿名使用者

謁拼音yè拜見的意思。

相關詞語

贊謁  謁託  展謁  省謁  詣謁 謁告 女謁 告謁 求謁 賓謁

8樓:匿名使用者

謁,ye,去聲:進見的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 謁謁 yè

〈動〉(1) (形聲。從言,曷( hé)聲。本義:稟告,陳述)

(2) 同本義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謁,白也。——《說文》

謁,告也。——《爾雅》

擯者謁諸天子。——《儀禮·覲禮》

能典謁矣。——《禮記·曲禮》

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謁而歸。——《國語·晉語》

臣請謁其故。——《戰國策》

(3) 又如:謁急(告急);謁言(進諫)

(4) 告發;檢舉 [inform against;lodge an accusation against]

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韓非子·八經》

(5) 又如:謁過(揭發罪過)

(6) 請;請求 [request;ask]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戰國策·燕策》

(7) 又如:謁告(告假);謁歸(告假歸裡);謁漿(乞求茶水)

(8)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call on(a superior or an older person)]

謁,訪也。——《增韻》

越日偃師謁見王。——《列子·湯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環謁,四處拜訪)。——宋· 王安石《傷仲永》

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謁伊藤氏。——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臺謁當以屬禮。——《明史》

(9) 又如:謁索(探望;借拜訪之機索取財物);謁帝臺(進見皇帝或權貴。喻指求官顯達);謁選(**到吏部等候選派);謁刺(謁見人時所用的名刺);謁禁(禁止人來進見);謁託(投見求託)

(10)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11) 又如:謁墳(拜謁墳墓);謁聖、簪花(考取秀才後,由教官率領到孔廟行禮,叫謁聖。新秀才披紅,頭插兩朵金花,叫簪花);謁廟(進廟拜神)

10樓:冰羅蘭

「謁見」的謁,讀音念ye,四聲

乙個雨字頭下面乙個言字旁,旁邊乙個喝的半個,這是什麼字

11樓:匿名使用者

「靄」[ǎi]

釋義靄:指雲霧密集的樣子。雲~。煙~。暮~。

組詞1.和靄:同「 和藹 」。

清 昭連 《嘯亭雜錄·王文端》:「公高不逾中人,白鬚數莖,和靄近情,而時露剛堅之氣。」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

「老太婆在別的人跟前從沒有這樣和靄過。」

2.輕靄:輕淡的雲霧。

唐 劉禕之 《酬鄭沁州》詩:「寒山斂輕靄,霽野澄初旭。」 宋 柳永 《鬥百花》詞: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 宋 張元幹 《望海潮·癸卯冬為建守趙季西賦碧雲樓》詞:「輕靄暮飛,青冥遠浄,珠星碧月光浮。

」造句隨著暮靄的降臨,聽戲的人都開始散了。

12樓:平常心新號

靄 ăi

1.雲氣;煙霧。

晉陸機《輓歌》之二:「悲風徽行軌,傾雲結流靄。」

宋柳永《雨霖鈴》詞:「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夜深香靄散空庭,簾幕東風靜。」端木蕻良《渾河的急流》:「在平時,這兒應該有炊煙四起了,但是沒有,除了早煙就是朝靄。」

2.籠罩。

唐陳標《秦王卷衣》詩:「秦王宮闕靄春煙,珠樹瓊枝近碧天。」

宋文天祥《發鄆州喜晴》詩:「余子戒明發,飛霧靄郊丘。」

元倪瓚《六月五日偶成》詩:「坐看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靄餘暉。」

3.引申為繚繞。

唐元稹《落月》詩:「蚊聲靄窗戶,螢火繞屋樑。」

4.晦暝。

唐王昌齡《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飛雨祠上來,靄然關中暮。」

唐劉長卿《晚次湖口有懷》詩:「靄然空水合,目極平江暮。」

5.濃盛。

陶曾佑《中國文學之概觀》:「惟《陳情》一表,仁孝之意靄如。」

6.通「藹」。和氣。

蘇曼殊《絳紗記》:「老人置其網,靄然言曰:『客何謂而泣也?』」

13樓:

靄 ai 念第三聲 雲靄霧靄都是 形容雲的

走之乙個口渴的右半邊 是什麼字? 急求!!

14樓:無邊落雪蕭蕭下

遏 遏 è

【釋義】

bai阻止;抑du制:遏止|怒不可遏zhidao。

***************====關於這個字的回更多的資訊***************==

遏 <動>

(形聲。從辵,曷聲。本義答:抑制;阻止,阻攔)阻止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後禁絕演奏作樂);遏訟(阻止訴訟);遏塞(阻塞);遏劉(抑制**,阻止殺伐)

斷絕 遏 è阻止;制止。

【遏止】用力阻止。

【遏制】制止。

【含有此字的詩句】

遏,止也。――《爾雅·釋詁》

四海遏密八音。――《書·舜典》

君子以遏惡揚善。――《易·大有卦》

夏王率遏眾力。――《書·湯誓》

勝殷遏劉。――《詩·周頌·武》

式遏寇虐。――《詩·大雅·民勞》

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列子·湯問》

鋤其直,遏其生氣。――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長沙》

遏雲歌響清,迴雪舞腰輕。——唐·李商隱《歌舞》

風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高適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

左邊乙個言字旁右邊乙個揭的右部分怎麼念

15樓:南邕

謁 yè

部首:訁

五筆:yjqn

釋義:1.拜見。 2.說明,陳述,告發。 3.請求。 4.名帖。 5.掌管晉見的近待。

左邊乙個 言字旁 後面乙個 喝的後半部分 念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謁(謁)

yè◎ 拜見:~見。拜~。進~。

◎ 說明,陳述,告發:請~其故。

◎ 請求:~歸。~醫。

◎ 名帖:「使者懼而失~,跪拾~」。

◎ 掌管晉見的近待。

乙個言字旁乙個挨的右半邊是什麼字

17樓:

誒ēi éi ěi èi xī誒 ēi

部首筆畫

部首:訁 部外筆畫:7 總筆畫:9

基本字義

1. 嘆詞,表示招呼:~,你快看!

誒 éi

基本字義

1. 嘆詞,表示詫異:~,你是幹什麼的!

誒 ěi

基本字義

1. 嘆詞,表示不以為然:~,他可不能這麼幹!

誒 èi

基本字義

1. 嘆詞,表示應聲或同意:~,就這麼辦!

誒 xī

基本字義

1. 嘆詞,表示可惡、失意而嘆惜。2. 強笑。

有五個音哦~

左邊金字旁右邊楊的右半邊念什麼字

鍚y ng 鍚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 釒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8 五筆86 qnrt 五筆98 qnrt 倉頡 opnsh筆順編號 31115533 四角號碼 877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 9496 基本字義 1.馬額頭上的金屬裝飾物,馬走動時發...

左邊言字旁,右邊爭,是什麼字,左邊一個言字旁,右邊一個爭,是什麼字

zh ng 諍 zh ng 形聲。從言,爭聲。因與言論有關,故從言。諍 字本作 爭 諍 是後起字,意思是強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程度比 諫 重。本義 直言規勸 同本義 尤指友誼誠摯的勸告 諍,諫也。廣雅 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孝經 諫諍 又如 默諍 背地裡直言勸告 諍諫 以直言勸止他人的過失 ...

左邊魚字,右邊搖的右半邊,怎麼念

鰩,拼音 y o。魚類的一科,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有的種類有一對能發電的器官,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肝可製魚肝油,皮可製砂皮和皮革。左邊乙個魚字,右邊乙個搖的右半邊,怎麼念?y o 魚類的一科,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有的種類有一對能發電的器官,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肝可製魚肝油,皮可製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