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個朝代的石佛像,唐朝時期中國最大的石佛像是什麼

2021-03-03 21:12:27 字數 5369 閱讀 3872

1樓:一槓青年

北魏石佛像,該佛像距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各高6公尺,重約30噸,俗稱"丈八佛"。兩佛造型基本相同,神態寧靜,身姿飄逸,高貴典雅,充分體現出北魏後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韻與風雅的藝術特徵;兩佛雕刻技法嫻熟,衣紋細緻柔和,神態栩栩如生;從儲存情況看,據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宿白教授鑑定,目前像此兩佛一樣成對出現、身形高大、儲存完好無損的佛像,已十分罕見。兩佛對研究北魏時期國家的社會政治、宗教和石雕藝術史以及山東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2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南北朝,最遲應該是唐代

請大家看看這個是什麼朝代的石彌勒佛象?

3樓:

應該是唐代的一件古董,如果是真的值十萬左右.

唐朝時期中國最大的石佛像是什麼?

4樓:天神亂漫若葉

樂山大佛

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會成都約150公里,位於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

樂山大佛景區規劃面積17.88平方公里,以「天下第一大佛」為核心,以「壯、雅、清、逸」為特色,是具有觀光、朝聖、文化、休閒、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裡有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彌勒坐像——樂山大佛、自然和人文奇觀——「巨型睡佛」、青衣別島——烏尤寺、佛教雕刻藝術薈萃——東方佛都、宋元古戰場——三龜九頂城、中國最早的佛像之一——結跏趺坐佛。 此外,這裡還有著名的歷史文化景觀和景點:

秦時離堆;漢時爾雅臺、麻浩崖墓;唐時海師洞、靈寶塔、凌雲古剎、九曲棧道;宋時東坡樓;元時千峰洞;明時注易洞;當代沫若堂、碑林、龍湫虎穴等。

2023年,樂山大佛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23年12月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魏朝代的石頭佛像值錢嗎

5樓:cf峰峰

時間能確定到代嗎(時間倒是夠長的),佛像是哪尊的啊?

請問這是什麼年代石頭佛,高50釐公尺。

6樓:陶心齋主

石頭佛,高50釐公尺,真品是**時期的風格;時代特徵比較顯著;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各個朝代的佛像都有什麼特點?

7樓:

1、十六國時期佛像特徵:

多為金銅佛像,並且大多是青銅,佛像頭部為束髮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並且無發紋;大型佛像多為分綹式,並且有分組狀發紋。佛座一般為造型簡單的四方臺,或者是四足束腰須彌座。

2、北魏時期佛像特徵:

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布,衣紋深刻線條隆起。佛像或坐或立於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蓮瓣形。

3、北齊時期佛像特徵:

面相豐潤,面型略長,五官線條柔和,頭部肉髻較為平緩,多數不刻發紋,即使有也是淺雕式的螺型發紋。上身多穿僧祗支,外著敷搭雙間式外衣,下身著裙,衣服輕薄貼肉,衣紋線條簡潔。此時佛像多為淺衣紋,立像多身軀扁平,側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4、北周時期佛像特徵:

頭長腿短,身體矮壯,略顯笨重。衣紋線條簡潔流暢。佛像整體比例失調,體軀肥碩敦實,姿勢多為簡單的僵直而立。此時的瓔珞花飾,匹帛等都極粗碩飽滿,深垂直膝,細部多加雕飾。

5、隋朝佛像特徵:

豐頤足額,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樑挺直,唇線分明,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身材粗壯。姿勢較為僵硬,造型稍顯呆板,缺少飄逸的動態美。佛像頭頂肉髻,螺發;菩薩多戴花冠,瓔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繒帶和帔帛向兩側低垂。

6、唐代佛像特徵:

面相豐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若台布,具時代特點。

鎏金泛紅,具時代特色。

7、宋遼金時期佛像特徵:

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佛像頭頂肉髻,呈螺式髮型,但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羅漢造像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人物形體刻畫完美。姿態隨意活潑,富有個性,具時代風格。

8、遼代佛像特徵:

佛像肉髻較為低平,螺發**多有髻珠。蓮座盛行束腰大仰蓮式,蓮瓣肥碩,尖端略向外翹起,下層多為三層台階狀或是俯蓮;佛座平面盛行方形,圓形和六出花口形,方台上的鋪布中間呈半圓形,兩側下垂呈三角形,有明顯的圖案化傾向。

9、元代佛像特徵:

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裙,紋絡簡潔。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具元代特徵。元代佛像蜂腰長身,姿態嫵媚,菩薩則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10、明代佛像特徵:

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菩薩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資婀娜,呈s型,瓔珞,佩飾精密繁複。寶冠葉片作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為明代特點。

台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呈一週對稱分布,具典型時代特徵。細部表現較充分,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晚期造像常用手法。甲衣及絆甲絲絛均較寫實生動,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點。

11、清代佛像特徵:

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眼傳神。多著漢式衣服,衣紋呈放射狀,衣褶曲折生動,帔帛較寬大。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蓮瓣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具時代特色。

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是清乾隆造像特點。

8樓:ixy222樓

一、十六國時期佛像特徵

1、這一時期的佛教造像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並且大多是青銅。

2、佛像頭部為束髮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並且無發紋;大型佛像多為分綹式,並且有分組狀發紋。

3、背光一般為同心圓形。

4、眼大橫長呈杏仁狀,目光平視,鼻樑高挺。容貌端莊清秀,神情平靜溫雅。佛座一般為造型簡單的四方臺,或者是四足束腰須彌座。

二、北魏時期雕像特徵

1、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

2、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

3、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布,衣紋深刻線條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於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蓮瓣形。

5、頭光為圓形,外面蓮瓣一週。

三、北魏後期雕像特徵

1、面相清瘦,臉型呈漢人特徵,額頭高寬,眉清目秀。

2、肉髻較高,髮髻除磨光和淺水波式外,又出現了螺發,並且髮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四、北齊時期雕像特徵

1、面相豐潤,面型略長,五官線條柔和,頭部肉髻較為平緩,多數不刻發紋,即使有也是淺雕式的螺型發紋。

2、身材修長,肩寬腰細,整體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圓型。

五、北周時期雕像特徵

1、頭長腿短,身體矮壯,略顯笨重。

2、衣紋線條簡潔流暢。

3、帔帛變寬,呈三角型搭於兩肩膀上。

六、隋朝雕像特徵

1、豐頤足額,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樑挺直,唇線分明,神情平和。

2、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身材粗壯。

七、唐代雕像特徵

1、面相豐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

八、宋代雕像特徵

1、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佛像頭頂肉髻,呈螺式髮型,但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

2、身材勻稱,服飾的衣褶流暢,凹凸有致。

九、元代雕像特徵

1、臉型豐滿圓潤,面相清秀靚麗,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聳,多為帶三葉或五葉寶冠。

十、清代雕像特徵

1、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眼傳神。

2、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9樓:612炸醬麵

1、十六國時期特徵:

大多是青銅佛像。佛像頭部為束髮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並且無發紋;大型佛像多為分綹式,並且有分組狀發紋。

2、北魏時期特徵:

佛像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

3、北魏後期特徵:

佛像面相清瘦,臉型呈漢人特徵,額頭高寬,眉清目秀。肉髻較高,髮髻除磨光和淺水波式外,又出現了螺發,並且髮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4、北齊時期特徵:

佛像面相豐潤,面型略長,五官線條柔和,頭部肉髻較為平緩,多數不刻發紋,即使有也是淺雕式的螺型發紋。身材修長,肩寬腰細,整體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圓形。

5、北周時期特徵:

佛像頭長腿短,身體矮壯,略顯笨重。衣紋線條簡潔流暢。

6、隋朝特徵:

佛像豐頤足額,面相豐滿圓潤,眉毛纖細,鼻樑挺直,唇線分明,神情平和。頭部較大,下身較短,比例略顯失調,身材粗壯。

7、唐代特徵:

佛像面相豐滿,頭部為螺型或水波式髮型,肉髻相對於隋代較為高聳,大耳下垂,神情莊重而又不失慈祥。身材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飽滿,袒露的胸肌起伏變化,寫實性較強。

8、宋遼金時期特徵:

佛像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佛像頭頂肉髻,呈螺式髮型,但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身材勻稱,服飾的衣褶流暢,凹凸有致。

9、遼代特徵:

佛像兩肩寬厚,體態豐滿厚實,上身偏長,下身略短。菩薩頭戴高冠或三葉形寶冠,面頰圓潤,眉毛修長,兩眼似閉未閉,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項掛瓔珞,帔帛繞肘;下身著裙,線條流暢,衣飾飄灑自然。

10、金代特徵:

佛像軀體壯碩,寬肩闊胸,寫實性強,施彩敷色講究華麗繁縟。

11、元代特徵:

佛像臉型豐滿圓潤,面相清秀靚麗,表情恬淡柔和。肉髻高聳,多為帶三葉或五葉寶冠。軀體健碩,肩寬,腰細,胸部豐滿。

12、明代特徵:

佛像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13、清代特徵:

佛像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眼傳神。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二至三世紀之間,新疆拜城修建的克孜爾千佛洞,是我國境內第一座石窟寺。從這個時候起,佛像開始逐漸在佛教的伽藍中普遍地供奉起來。並由大月氏經過疏勒、高昌、于闐、龜茲等地逐漸地傳到河西四郡(敦煌、張掖、武威、酒泉)和中國內地。

當時,佛的形象系雅利安人的特徵:高鼻、細眼、薄唇。這種儼然是洋人的容貌特徵,同古代新疆土著居民典型的蒙古利亞臉型顯然是不同的,這說明了我國的佛教是個外來的宗教。

當佛教東進陽關以後,逐漸地被漢族地區的文化所融合。

隨著佛教逐漸中國化,佛的面龐也逐漸漢族化了,鼻樑的造型逐漸低了下來,耳輪越來越大,佛的形象被改造成漢族人心目中的「福相」而出現在善男信女們的面前。這種轉變過程在敦煌,雲岡和龍門三個石窟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當佛教傳到中國漢民族地區後,漢文化的傳統觀念也通過佛像製作者的雕塑反映在佛像的容貌和服飾上,因此在漢地的寺廟中出現了眾多的豐頰廣頤、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的「福相」的佛和菩薩塑像。

北魏朝代的石頭佛像值錢嗎,這是哪個朝代的石佛像?

時間能確定到代嗎 時間倒是夠長的 佛像是哪尊的啊?這是哪個朝代的石佛像?北魏石佛像,該佛像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各高6公尺,重約30噸,俗稱 丈八佛 兩佛造型基本相同,神態寧靜,身姿飄逸,高貴典雅,充分體現出北魏後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韻與風雅的藝術特徵 兩佛雕刻技法嫻熟,衣紋細緻柔和,神態栩栩如生...

佛像的形象是哪個朝代形成的,給看看這是什麼佛像?是哪個朝代的?

南北朝 除了四川所有的大佛寺廟都是在古代少數民族統治地區,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說的就是南朝梁的皇帝 放棄官位做皇帝 之後就是唐朝 把自己綁架寺廟讓大臣給寺廟出錢贖自己 各個朝代的佛像都有什麼特點 給看看這是什麼佛像?是哪個朝代的?10 您好,頂有化佛,這是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至於年代的話我就不了解了,不...

請問唐朝是被誰所滅 唐朝是被哪個朝代滅的?

朱溫 奪取權 開始五代十國。到底是誰滅了唐朝呢?是哪個人滅了唐朝?是朱溫滅了唐朝。唐朝是被朱溫給滅的,公元907年,朱溫見時機成熟,逼迫李柷把皇位禪讓給他,朱溫後來命人毒殺了李柷,李柷死後,後梁議定的諡號為哀皇帝,沒有廟號,故史稱唐哀帝。唐朝907年滅亡,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 宦官權導致國力漸衰,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