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介紹漢朝的歷史,漢朝歷史介紹

2021-06-16 11:56:58 字數 5293 閱讀 3982

1樓:醜碧春

漢,炎劉之國也。義帝封高祖邦於漢,與楚爭,得天下,即皇帝位,國號漢,都長安。文景二帝,寧邦守土,數十年間,國力充盈。

武帝乃恃以擊匈奴,徵四夷,營西域。連年攻戰,戶口折半。昭宣息兵,至於孝元間,極盛一時。

元帝崩後,政事一決於王皇后家,卒為王莽所乘,偽符瑞篡漢,改國號新。莽圖復古,革盡前法,立不世,天下大亂,四方不朝。光武起於草野,平定天下,中興漢道,都雒陽。

明章能承於後,復營西域。惟孝和以下,帝不永年,太子方幼,須得南面,外戚宦者,相繼而起,擅國政,亂朝綱。士子患之,起而清議,乃興黨獄,盡絕賢臣。

朝中無人,國事日衰,民生不樂,太平道乃廣招黎民,為亂中原。靈帝乃改刺史為州牧,授以大權。亂事雖平,州牧各據一方,相互攻戰。

獻帝流離,終為兗州曹操所持。操故後,其子丕令獻帝禪讓,改國號魏,漢遂亡。漢中王備乃自嗣於成都,以存漢祀。

力支三十餘年,後主出降。漢自高祖即位,至後主降魏,歷四百又五年卅一帝。漢制承秦,頗有所改,垂用後世千年。

尊儒術,定曆法,未嘗不沿襲於後。故有謂漢大綱正也。

始陳涉起於野,天下響應,高祖邦斬沛令,號沛公,投楚項梁。樑得楚懷王孫心,立號楚懷王,以為號召。梁死,懷王封邦武安侯,令西入秦地,且與梁侄藉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其時藉殺上將軍宋義,渡河救趙,秦兵乃急擊之,邦得避鋒芒,道武關而進霸上,秦王子嬰持節出降。邦入咸陽,廢秦峻法,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秦人歡迎。

秦既亡,**邦當得關中地。然藉背約,以關中為三分,分予秦降將,邦僅得漢中。而分封各有不公,天下譁然,旋有新封王討項。

漢元年,漢王襲取三秦,與項王爭天下。初連戰俱敗,相持於中原。乃令韓信北襲趙,東下齊,項王無奈,約楚漢界於鴻溝,兩分天下。

漢王背約,圍項王垓下,項王突圍至烏江,覺大勢已去,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漢遂一統。五年,漢王即位,都洛陽,旋遷長安。

漢初立,匈奴南寇,高祖嘗親征而遭圍。故許以和親,期寧北境,而南掠不禁。武帝即位,漢日盛,命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大破之。

昭宣之世乃息干戈。元帝即位,匈奴勢末求內附,有入居朔方者,稱南匈奴。和帝間聯南匈奴滅北匈奴,自是北境無患。

後羌侵於西京,漢末段熲出塞千里擊羌,幾絕其種,方平。

漢初之政,以秦人苛,乃用黃老無為之術,並復封建。雖呂后用事而不革,至文景之世猶用。及無為之弊見,富者田連千百,貧者無立錐之地,任俠犯禁,王公反叛。

景帝間七國之亂起,既平,約王公。武帝用主父偃推恩之策,以削諸王勢力,自是王國大者如郡,無力興亂。

武帝得董仲舒天人三冊,黜百家,尊儒術。立太學及博士**,授五經,通者為郎。武帝亦用酷吏,世稱之表儒法里。此起中國學術獨重儒學,諸學趨微焉。

武帝崩,太子弗陵少,以霍光輔佐,外戚始用事。及元帝之後族王氏,數人歷任輔政將軍,成、哀、平之世莫非其天下。終於王莽以讖緯羅織天命,逼漢孺子禪讓,改國號新,未三十年而亡。

新莽亂天下,舂陵漢室秀乃起於草野,並族人玄同起而傾新。新既亡,玄續漢祀,不幸遭禍,赤眉立宗室盆子為帝。建武元年,秀即皇帝位,都雒陽,討盆子。復擊滅公孫述等,重定天下。

漢玉璧,出楚王墓中漢歷明章之治,和帝后皇帝皆沖齡嗣位,以外戚為輔。皇帝既長,用閹宦誅外戚以奪權。如此至於桓靈,宦者權傾天下,太學生並朝臣外戚同起聲討閹寺。

乃興黨錮之獄,士如寒蟬。後黃巾之亂起,靈帝以州刺史為州牧,授大權以討賊。靈帝崩,一時大亂,終幷州董卓入誅諸閹而用事,天下乃藉以起兵。

獻帝投曹氏,卒為丕所逼,延康元年禪讓,改國號魏,漢遂亡。

時宗室備領益州,以獻帝遭禍,嗣於成都,又歷二主,後力支不敵,為魏所滅。史稱蜀漢。時三國之世,用人多重才不重德,獨蜀中用人賢德兼重,為三國吏治清明者。

季漢亦無宗室相殘,權臣持國之例,後人病後主無能,實非然也。此諸葛亮等輔臣之功也。

紀統前後四百有五年,凡卅一帝。

漢承秦制,以三公九卿掌理國事,其後頗有所改。

初沿舊不革,丞相總百揆,御史大夫貳之。太尉司兵馬,不常置,後廢。及武帝伐匈奴,以軍機要務,置大將軍,得以內廷決事,丞相及以下摒於外。

少府屬官尚書,本掌皇帝文墨,內廷立,故尚書權日大。武帝崩後,昭帝幼,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總攝國事。光以下,皇帝或與尚書決事,或委於外戚,皆加將軍號行事。

哀帝間,丞相三分,稱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有曰:士之權不過尚書。

王莽罷政,雖更官號,制如舊。光武中興,慍數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竊命,政不任下,事歸台合,三公之職,實為備員。和帝以下,戚宦相傾,外戚以加將軍號如舊,宦官則為中常侍、或任尚書,稱中尚書,蓋尚書官已摒於外廷。

漢季,董卓、曹操復以丞相號,攝理天下。諸葛亮輔後主,亦用丞相號。自此以降,丞相非復尋常人臣之職,而中尚書、黃門侍郎、尚書之職日顯。

漢用郡縣,別復封建。以郡守改太守,廢監御史,郡尉以下如舊。武帝間以天下為十三部,各置刺史,督察地方。

刺史位微權大,以六條詔書考太守。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立治所於部中。中興後複稱刺史,至漢末大亂,靈帝復置州牧,位太守之右,總一州政事、甲兵。

自後州牧自大,相互攻伐,而成三國,漢為之亡。

漢初復封建,以安功臣。天下定,則以故廢殺諸王,以宗室為王。文景時,王國轄數郡,自有百官。

景帝間七國之亂,乃以故削王國土,諸王自此不得任百官。武帝用推恩令,以諸王庶子為列侯,王國更弱。自此王不過一郡,僅得食租稅。

其相名曰諸王之官,實如太守。惟相不可遷公卿。

漢縣制如舊,列侯食縣租稅,有相,如王國。

漢初用人,或以功臣,或以蔭任,或以賃選。非列侯不為丞相,非軍功不為列侯。時詔求賢,而未定製。

武帝間再詔察舉孝子廉吏,以充郎下。初定製郡歲舉一二人,得舉者為郎,試用後任於朝堂。秀才為特舉,得舉即授官。

後秀才改州歲舉一人,仍直授官,光武間以避諱改茂才。和帝后定製,以郡口二十萬歲舉一人,四十萬歲舉二人,未滿二十萬二歲舉一人,邊郡倍舉。順帝間,左雄革舊制,以孝廉四十歲方得舉,先試家法,復拜郎署。

察舉以德不重才,故有德高才卑之徒得舉,又有假聲名而博孝廉者。卒以茂才不識書,孝廉父別居。雄革製,頗利一時,而孝順之世,政治已壞。

有權臣以制度豐黨羽,至有累世公卿者。終以漢末亂世,人口流離,察舉不行,改以九品官人法。

漢自獨尊儒術,立太學,置博士**員,治六經。通一經者為郎,以下還籍為吏。吏善者可舉廉吏為郎。

另有徵辟,以公車徵顯名處士至朝中,非定製。後漢士人,多不就徵而求美名。故徵辟不行。

漢制承秦制,朱熹曰:「漢大綱正,唐百目舉。」自唐以下,皆以漢制為綱,唐制為目。故秦漢之制,乃中國制度之本也。

(世系)

漢太上皇帝煓 高祖父也,追尊

漢太祖高皇帝邦

漢孝惠皇帝盈

漢少帝恭

漢少帝弘

漢太宗孝文皇帝恆

漢孝景皇帝啟

漢世宗孝武皇帝徹

漢孝昭皇帝弗陵

漢廢帝昌邑王賀

漢中宗孝宣皇帝詢

漢孝元皇帝奭

漢孝成皇帝驁

漢孝哀皇帝欣

漢孝平皇帝衎

漢孺子嬰

王莽後,有二漢帝,以宗室入嗣,皆義軍所立,俱無廟號、諡號

漢皇帝玄 綠林立

漢皇帝盆子 赤眉立

後漢漢世祖光武皇帝秀

漢顯宗孝明皇帝莊

漢肅宗孝章皇帝炟

漢孝和皇帝肇

漢孝殤皇帝隆

漢孝德皇帝慶 廢太子,安帝父也,追尊

漢孝安皇帝祜

漢少帝懿

漢孝順皇帝保

漢孝衝皇帝炳

漢孝質皇帝纘

漢孝穆皇帝開 桓帝祖也,追尊

漢孝崇皇帝翼 桓帝父也,追尊

漢孝桓皇帝志

漢孝元皇帝淑 靈帝祖也,追尊

漢孝仁皇帝萇 靈帝父也,追尊

漢孝靈皇帝巨集

漢少帝辯

漢孝獻皇帝協 昭烈帝諡以孝愍

季漢 據巴蜀立國

漢昭烈皇帝備 劉淵上廟號為烈祖

漢後主禪 降魏,封安樂公。晉諡思公,劉淵諡孝懷皇帝

2樓:牧陽冰

直接看司馬遷的史記不好嗎?

漢朝歷史介紹

3樓:牙牙的弟弟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西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範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漢朝重大歷史事件: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西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西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西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

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文言文歷史怎樣說,文言文的發展歷史

可以用 故事 什麼的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現代文 歷史 文言文 史 例如,史記 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這裡說的是記述歷史的書籍。但最後只用了乙個 史 字。沒有用 歷史記 文言文的...

文言文歷史,文言文有多少年的歷史?

文言文有多少年的歷史?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 兩漢辭賦 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 明清八股 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

歷史已經上千萬年用文言文怎麼說,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用文言文怎麼說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他老先生當時感嘆的就是,漫長而又迅疾流逝的時間。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用文言文怎麼說 你很漂亮,你可能也很崇拜他,但是你內心的東西可能跟他不在乙個層次,你不一定懂他,所以他不一定會喜歡你 文言文歷史怎樣說 可以用 故事 什麼的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現代文 歷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