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詩經中風最重要,《詩經》中的「風」是指《詩經》裡的什麼

2021-03-26 17:38:43 字數 5474 閱讀 2229

1樓:sc瘦臉**

在風、雅、頌三類中佔的比重最大,佔了詩經的一半以上。與《雅》、《頌》相比,《風》顯得活潑,生活氣息更濃,如開篇《關雎》寫初涉愛河的青年。《氓》寫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的哀怨。

《靜女》寫戀愛時的微妙心理。

所謂的風,也就是民歌,是研究當時民風,地理,風俗和人文的重要材料,所以詩經中,以風最為重要。

《詩經》最初都是樂歌,分為風、雅、頌三類,最早見於《荀子·儒效》,這是古今最被認可的分類方法。

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也有個別貴族。

國風當中有不少表現民生疾苦的作品,也有相當一部分表現男女愛情的詩歌,國風是《詩經》中最有藝術成就和價值的重要一部分。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詩經》中《風》的詩:

《關雎》

詩經•周南·關雎•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關關鳴叫的水鳥,在那河中沙洲上。

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

善良美麗的姑娘,朝朝暮暮想追求。

思念追求不可得,日夜心頭在掛牽。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

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

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2樓:戈薇萌兒

我個人這樣認為有這樣三個方面決定了「風'的重要性;

首先,從內容上看,「風」涉獵

範圍廣,形勢不單一,且來自廣大民眾,集思廣益;

數量上看,風佔比重最大;

最後從時間

上看,雅和頌大部分產生於西周時期(至東遷),而風(如國風)則產生於春秋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表達形式以及人創作能力趨近於成熟和完善化。

所以有「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這一說法

3樓:獨酌邀孤月

詩經六義:風雅頌是類別,賦比興是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風」是什麼?本是地

5樓:匿名使用者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

6樓:梵音凡凡

原因:《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7樓:流浪六子

風是民風 詩經作為現實主義的龍頭老大 會更加注重天下百姓的生活 而且詩經多為百姓所創作

而雅 頌 乙個是對宮廷生活的描寫 乙個是對祭祀場面的記敘 流傳下來的會更少 接受程度肯定也不及 風

而且風作為當時民風民俗和古人生活寫照 對於我們研究古代文化已經借鑑到今天的共產主義社會有重要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大部分是民歌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

9樓:匿名使用者

風寫的是民風,代表孔子仁政思想,以民為本,相對於雅的宮廷樂,和頌的宗廟樂,人民是更為重要的!

10樓:壹碎花思密達

無論什麼朝代,統治者,朝廷優秀與否,攻打下多少城池,農作物年產量,等資料都只是一面之詞。百姓生活是否安居樂業,才是根本。了解漢樂府詩歌,韻律,描寫次之,也許那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才是我們重點著重的。

《詩經》中的「風」是指《詩經》裡的什麼

詩經中的《風》

11樓:明濮存經群

《國風》中的民間歌謠(包括《小雅》中一部分類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比純粹出於社會上層的《雅》、《頌》廣闊得多,生活氣息也更為濃厚。

十五《國風》,以《豳風》的年代最早。其中《七月》一篇,是極古老的農事詩,一般以為產生於西周初。與《周頌》中的農事詩不同,它以相當長的篇幅,敘述農夫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並記載了當時的農業知識和生產經驗,像是記農曆的歌謠。

詩的作者,像是乙個奴隸管理人,或者如一些學者所說,他是乙個奴隸家庭的家長,率領一群農夫和自己的妻子兒女為「公」和「公子」工作。不拘哪一種,其本人的身份,也屬於奴隸,只是地位稍高些。所以詩中既嗟嘆農夫的辛勞,又將此作為農夫應盡的義務,並為「公」和「公子」熱情祝頌。

詩的價值,在於相當忠實而細緻地描繪了從氏族公社轉化來的氏族奴隸制的社會情狀。

《國風》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政治批評和道德批評的詩。這些詩有些是針對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則帶有普遍意義。總體上說,這些詩較多反映了社會中下層民眾對上層統治者的不滿。

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大概是這樣

具體的請找百科】

12樓: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13樓:藍梓楠函樹

關關雎(jū)鳩(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輾(zhǎn)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yue)之。

14樓:匿名使用者

魏風。檜風。曹鳳。唐風。衛風。王風。齊風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實。

之子於歸,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

宜其家人。

《桃夭》屬於漢唐古典舞,表現了姑娘待嫁的心情。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豔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看過這樣的舞蹈不禁眼前會不浮現出乙個象桃花一樣鮮豔,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

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正如詩經中《桃夭》所展現的一樣逃之夭夭,灼灼其華。整個作品中完全展現了待嫁女子的羞澀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全詩分為三章。

第一章以鮮豔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人們常說:第乙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裡是第乙個用花來比美人,並不為過。自此以後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如魏阮籍《詠懷詩》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唐崔護《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宋陳師道《菩薩蠻》詞:

「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他們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貶之為庸才、蠢才,但他們無不受到《詩經》這首詩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小,運用有巧妙而已。這裡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

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歡樂熱烈的氣氛。這種場面,即使在今天我們還能在農村的婚禮上看到。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

桃花開後,自然結果。詩人說它的果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徵著新娘早生貴子,養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

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徵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朱熹《詩集傳》認為每一章都是用的「興」,固然有理,然細玩詩意,確是興中有比,比興兼用。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

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隨著充滿待嫁少女夢幻氣息的漢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整個舞蹈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舞者妙曼的身姿為觀眾塑造了如同小桃樹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們輕盈跳躍著,如同桃之精靈一般,整個舞蹈充斥著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取自《詩經》的舞曲《桃夭》中待嫁少女豔若桃李的面容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四月盛開的桃林之中,妙齡少女們嬉戲玩鬧著,少女的清脆笑聲伴著桃花的香味撲面而來,充滿著生機活力的舞姿如同枝頭桃花般在這美麗的世界怒放。

粉絹白衣和粉嫩的妝容,待嫁少女那嬌羞的眼神,掩面時流露出的女兒家的羞澀……被舞者們用完美的舞姿一一演繹,伴著的曲調如行雲流水般素潔高雅,緊跟而後的快板卻表現了少女們獨有的調皮與活潑,明媚的眼眸、紅撲撲的少女羞臉龐伴著那身桃色絹裳,觀者無一不被這桃樹精靈所吸引。

舞者們揮舞著桃色透明的衣袖,粉紗翩翩,在一片片桃花花瓣中蘊藏著的是少女們對於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與期盼:「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宜其家人。」美麗如桃花的少女對於未來的美好生活,有著最最美好的想象。

我作為外國語文娛部部長,在迎接學院50年校慶之際,選擇了《桃夭》作為表演節目。在排練過程中我作為這支舞的負責人,對《桃夭》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

作為漢唐古典舞標誌性的動作——拋袖和翹首折腰在《桃夭》中頻頻出現,在舞者們翹首折腰的動作中,少女們一顰一笑被刻畫的淋漓盡致,更讓人感受到了獨屬於少女的那種嫵媚,就像四月盛放的桃花,在舞動中讓人嗅到了春的氣息。

「翹首折腰」這一動作表現在以舞袖、折腰為主題動作的藝術舞蹈中,注重腰功與袖式的變化, 以柔軟的腰功顯示舞蹈魅力。隨時有快節奏的技巧表演昂揚的氣勢, 但其基調是柔美輕捷長, 色彩明麗, 極少萎靡, 頹廢的情緒。以《桃夭》、《踏歌》為代表的漢代舞蹈具有上述的風格特徵, 一方面體現了漢代興盛向上的時代氣息, 另一方面也是表現了這類舞蹈的主要觀眾———皇室貴族、文人文士的欣賞趣味與審美要求。

在服裝的製作上,我們以原版的服裝作為模板,花費了1300元做了衣服,可以說幾乎和原版裡的衣服一樣,一手是水袖,一手是手絹,但排起舞來,水袖和手絹並不是十分容易就可以甩上去的,其實還要求舞者手臂的力量和技巧。並且這個舞蹈排練起來對隊形和前後間距的控制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偏臺和站錯位置的現象。並且在個人技巧方面也要求很高,尤其對主舞的要求更是很高,無論對身形,還是柔韌度和個人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上,伴奏和旋律充滿了唐代時期的特徵。很有漢唐時期的宮廷特徵。

《詩經王風》中的王風指的是什麼,《詩經王風》中的王風是什麼意思

王風 詩經國風中的內容。王,是 王畿 的簡稱,即東周王朝的直接統治區,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陽 偃師 鞏縣 溫縣 沁陽 濟源 孟津一帶地方。王風 就是這個區域的詩。詩經 國風 王風 是 詩經 十五國風之一,共十篇。詩經 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

《詩經 衛風 木瓜》中的表現手法是什麼?急!

詩經的三種藝術手法為 賦,比,興 但此詩好似沒有,應該是疊章易字吧,詩經中的很多首都採用了這種章法。詩經 衛風 木瓜 中的表現手法是什麼?急 這首詩屬於賦 比 興中哪幾個?賦吧。賦,直接說出想說的。賦陳,也可叫作鋪陳。鋪排,是鋪陳 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

詩經中的風雅頌,詩經中的風雅頌分別表示什麼

1 風 是各諸侯國的樂調 2 雅 是宗周地區的正樂 3 頌 是宗廟祭祀之樂 一般認為風 雅 頌是詩的分類和內容題材 賦 比 興是詩的表現手法 其中風 雅 頌是按不同的 分的,賦 比 興是按表現手法分的。賦 比 興的運用,既是 詩經 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 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