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文言文,如何教文言文?

2021-03-23 02:58:39 字數 4970 閱讀 2992

1樓:匿名使用者

怎樣巧學文言文?

一、 精解字詞,儲備足量的文言知識

逐字落實文言文課文中的每乙個字的意義和用途,務必準確無誤。因為只有積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詞,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二、 巧記巧學。讓文言文學習的輕鬆愉快

成語,是頗有生命力的古代詞語的遺存,借助成語學習文言文,將古代和現代的詞語溝通起來,使得文言文知識不那麼枯燥,也不那麼嚇人,變得易記而淺顯;還能夠一石而二鳥,文言文和成語的學習同時經行。相得益彰。這是個輕便而俏皮的巧學方法。

比如。【張】如果理解成語「賬目結舌」中「張」是「睜開,睜大」意,就不難記住課文《童趣》中「張目結對日」中「張」的「睜開,睜大」意義。

字形,尤其古文本字形,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都隱藏著漢字的意義密碼。探員其本字的古**法,一眼就能洞察其意義,這樣,即印象深刻有妙趣橫生。這是個直觀而形象的巧學方法。

例如。【於】小篆字形()像兩手相與之形。由此可見「予」本義:

授予。給予,給。

三、 歸納拓展,由「聞一」而「知十」

掌握了文言文的規律,就等於拿到了開啟文言文知識的鑰匙。文言文學習總是有章可循的,見到「陳勝者,陽城人也」,歸納為「者……也」判斷句,進而歸納「乃、必、即、皆」等+謂語判斷句;見到「吾誰與歸」,歸納得出「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的規律;見到「僵臥孤村不自哀」,歸鈉得出「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的規律;見到「何陋只有」「唯利是圖」,歸納得出「之是褆賓」的規律;……

這樣,在課本上學的是「乙個」,而你收穫的卻是「一類」,學起文言文來就游刃有餘了。

四、知識遷移,由課堂延伸到考場

把每一篇文言文課文都當成考場上的文言文閱讀的材料,或設定題目作答,或比對已考過的的考題,即深入理解了課文,又從中培養語感,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和考場的應變能力。

例如,《送東陽馬公升序》第二段描寫宋濂**後求實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望採納,謝謝!

2樓:酒劍逍遙

提不起興趣。。。。

可以抽點,每人翻譯一句,不按一定的順序回答,全靠老師抽點學號,學生就不得不提起精神了

另外學習文言文需要一些興趣,很多文言文中都引用典故,老師可以講課的時候吧這些典故當故事來講,學生比較感興趣一些。另外老師也要經常帶讀課文,文言文是很講究誦讀的,但是現在的教學卻常常忽視這一點。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讀通順只顧摳字眼,又有什麼用呢。

許多文言文不但詞句優美,同時也情緒高昂,要能夠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與作者當時的情感產生共鳴,文言文不會那麼枯燥吧

3樓:匿名使用者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

其實教材裡的文言文大部分是寓理於事的,因為都是截史書的一部分來講解。其中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就如同乙個個故事一樣,你要讀懂故事並且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後就如同一篇敘事文一樣,把它當做乙個故事講給學生們聽。當然你可以先做做文章,多了解這篇古文的前後,然後旁徵博引,盡量讓課上起來有趣味性,看百家講壇,他們就是想講故事一樣。

很多文言文都是借古人智慧型啟迪我們的思想塑造我們的人格,但是我覺得初中到高中的學生思想都侷限於校園之內,簡單幼稚,沒有經過社會磨練沒有廣泛的閱歷可能明白意思但是不大可能領會精神。

我的文言文幾乎等於無師自通就是因為我喜歡看那些人和故事,但是其中的大道理也是我走上社會才真正理解。

4樓:匿名使用者

運用多** 寓教於樂

如何教文言文?

5樓:留下一片林

一、學文言

6樓:楓攜漣漪

1.學生讀一遍(一段)

2.找出其中的文言虛詞,讓同學們自己先想想。

3.老師再將文中的虛詞挨著念,學生齊聲回答,如果大多都回答錯了,就讓學生翻開小書自己看該虛詞的所有解釋,記一會兒後再繼續。

4.虛詞完後老師念實詞,解釋。學生做好筆記。

5.有些需要翻譯的,老師翻譯一句,學生念一句(學生要認真聽翻譯)。對於一些重點句子,學生也應跟老師念。

5.時間充裕的話,讓學生背背重點段落。

文言文教什麼?怎麼教

怎樣教文言文

7樓:我愛你媑

我的意思是建立乙個適合於文言教學的一般模式,而不是孤立地把某一篇文言文拿出來說事。

我很是納悶,若干年前,或者是在很若干年前,我們的先人——還有我們尚健在的先人是怎樣輕易地學好我們現在看來很難的文言文的?尤其是技術手段已經非常發達到隨便複製動植物的今天,我們居然複製不了乙個小小的成果模式。於是,一直在想,是不是在人類的什麼遺傳基因染色體裡有一條鏈沒有被現今的技術複製下來,那會是什麼鏈呢?

其實我們都太善於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去看看那些輕易就能(也許並不輕易吧?)學好的成功的先人大都把苦功用在誦讀默念上了,而不是像我們現今那樣做得相反:練習、落實,再練習、再落實。

我想,誦讀默念是這條染色體上的關鍵的鏈。當然了,現在還有乙個問題,學習的興趣問題。我們再也不可能要求學生像他們的先輩那樣專注於乙個興趣了,也不可能像宋濂那樣「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更不可能「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了。所以,我想,如果解決好了這兩個東西,我們應該比先人們學得更好的。事實上,除了語文學習,在其他方面,先人真的很難和後人相比。

所以,我想能不能這樣,簡單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好好讀書,二是讓學生們讀得有點趣味。奔著這樣的念想,我教了幾篇文言文。

《愚公移山》

在上課之前,我先是問了學生這樣乙個簡單問題:愚公面對智叟的好心相勸,說了這樣一段義迫雲天的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你覺得愚公的話是否有充足的道理?

這樣的設計無非是誘導學生回家去翻翻語文書,看看那篇文章而已,當然也是暗地裡偷偷希望幾個「好事者」能夠潛入文章內部,好好默念一番的。反正,看了總比不看好;有問題布置總比糊嗨嗨說「你們預習一下」好。

一上課我就問布置的預習題。事實上是學生比你滔滔不絕地講課翻譯來到有興致,會有那麼一些學生爭個不休。我看,我的目的達到了。

當然,你別總想著學生什麼都能成,而且,事實上也是有很多說法很可笑,甚至可笑得出乎你的意料的。我想,這才是真實的反映,於是讓他們讀書——這個時候讀還真是不一樣。讀一遍不行就讀兩遍,兩遍不行就讀三遍,反正你掌握著話語權,不過,我這裡說的是俏皮話,事實上,帶著你明確的要求讀,讀得還真讓你高興的。

然後,基本能形成的兩派就構成乙個認知矛盾的統一體,爭那!只要用文章中的原話,你爭什麼都可以,而且,奇怪得很,學生們找的句子都是你準備講的句子,實在講不到點子上,你就適時點一點。好像這樣上著還蠻好的,當然,重要的——你說要考的句子(呵呵)你讓他多讀幾遍,然後,不是還有課餘作業嗎,做做,讀讀,記記,背背,蠻好的,尤其是效果蠻好的,學生和你關係也蠻好的,如果有這樣的蠻好關係,估計二三年後,考個試什麼的沒什麼問題,說不定還弄出幾個蠻好的學生。

《鄒忌諷齊王納諫》

基本樣式也是這樣上的,只是我的預習問題是,文章中鄒忌和齊王都顯示出令人敬佩的一面。如果一定讓你作出選擇,你更崇拜誰?請你用文中原句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需要匯入嗎?我的匯入是能不能給「鄒忌諷齊王納諫」劃分一下主謂賓?——劃不了,因為那是兼語句,也就意味著兩個主語,兩個主角,那麼你更崇拜誰?

上課樣子很好玩,也許不夠嚴肅,但是所謂的「教育」不是以好玩為基礎的嗎?學生會讀出很多問題來的,你聽著他們也好玩。

《鴻門宴》

那更好玩了。我開場白是「一泡尿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滿堂炸鍋!那就炸吧。

但是仔細想想,我說得還是有道理的:如果劉邦不「如廁」,保不定就背項羽——范增砍了,那中國歷史就得改道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在當時這樣的情況下,他劉邦能尿出什麼來嗎?

能允許他「如廁」嗎?這絕對是早就刻意安排好的,所以需要張良們密謀整整一夜,所以樊噲會說出這樣地道的話來。

《湖心亭看雪》

然後問一些問題:寫了什麼?(湖心亭看雪)——在什麼時候?

(答雪三日後,「更定」後)——一般這樣的情況下是什麼心情?「看」還是「賞」?(當然是賞雪)——那是作者寫錯了?

改過來?(沒錯。文中還有原句「獨往湖心亭看雪」,作者是「刻意」這樣寫的)——為什麼?

(與此時心情有關。沉鬱,至少可以看出他不是很高興)——文中還有那些語句可以隱隱約約看出他的這種「不高興」?(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一芥、人三粒;強飲;客此;舟子喃喃曰;拉餘同飲;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等等語句)在這一過程中結合必須鞏固的文言詞彙和一些基本的文言語法(當然不是為語法而語法),使得學生在流動的思維裡真正學到精粹的東西。

接下來還是要朗讀。不過這時候的朗讀要求高於一開始的朗讀,除了讀準字詞、停頓、強弱等等外,還要讀出一點張岱的味道,然後把剛才零零碎碎的解讀串聯起來,想一想,咂巴咂巴。這裡還有一點是必須注意的,還必須留出空間,留給學生們發現問題的機會。

譬如寫作時間問題、和舟子關係問題、用舟子的話來結束文中的行文問題、問姓氏而答籍貫的用語問題等等都可以由教師略作撩撥而留待學生發問解答。

最後,還要朗讀。此時是為了熟讀成誦。

現在可以說說我的那個文言教學的一般模式了:誦讀默念。誦讀是可以把整篇文章連成乙個整體的好方法,而且所謂的語感也是靠反覆的朗讀才能琅琅有聲的吧(朗讀的技巧另外再說,或者看看唐江澎韓軍老師是怎麼教朗讀課的)。

我突然明白了,先人們的文言功底全是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出來的,但是我們現在很少這樣耐心地讀了,南轅北轍,要麼就是霸王強上弓地硬背,可惜啊可惜。默念不是默讀,是默默地念想,得有個問題什麼的,當然問題不是你老師的,是為了學生們想的,於是就特別地要考慮學生的想法、經驗、興趣。

我說的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具體的過程還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文言文應該怎麼教?

怎麼教好初中文言文

8樓:殘吟瑟

在文言文教學

中,我採用的一般教學程式是:1.課前三分鐘聽說訓練。

2.複習上節課的內容。3.

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4.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預習本的內容包括:

生字、拼音、釋義、文章中心內容、文言文的翻譯,課後練習題等。5.教師簡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

有教寫文言文的課程嗎,文言文應該怎麼教?

讀漢語言就有啦 還有四個學期 那要看你文言文功底如何了 2001年的滿分作文,建議仔細研究下。赤兔之死 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一日,馬忠上表 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

文言文應該怎樣教

情文並茂的文言文,對於現代中學生來說簡直是 天書 深奧難懂,佶屈聱牙,使許多學生望而生畏。話雖如此,但我們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中學語文課本文言文篇目佔到近四分之一,教學大綱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對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學生找到一...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元芳,你怎麼看?回大人,卑職認為lz是二逼,樓上的全是sb,樓下的全是2b。元芳,此貼已毀,幹的不錯!我們去下乙個帖子吧!文言文翻譯 10 原文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爭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宮,從復道上見諸將往往耦語,以問張良。良曰 陛下與此屬共取天下,今已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愛,所誅皆平生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