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統治時期的百姓生活,漢武帝時期的百姓生活怎麼樣

2021-03-03 20:46:46 字數 5558 閱讀 7300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的父祖兩代通過堅持休養生息,打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所以漢武帝即位初期可謂國富民強,正是因為這樣強大的國力,漢武帝才不斷地對匈奴用兵,但是後期,戰爭對國家的實力消耗很大,人民生活水平也下降了不少。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事情的百姓,其實生活的很差,因為漢武帝窮兵黷武,把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積蓄,都打光了,到了漢武帝晚年整個漢朝已經窮困凋敝了,漢武帝自己都察覺到了,不再發動大型戰爭了,不過漢武帝運氣好,在他之後隔了2個皇帝迎來了漢朝文治武功最為輝煌璀璨的漢宣帝,漢宣帝把步入深淵的漢朝又給拉了回來,整個漢朝迎來了最為鼎盛的時期。漢宣帝任期內漢朝終於平定了心腹之患匈奴,並且整個國家社會繁榮、吏治清明,不然的話漢武帝在後代的評價估計也就比隋煬帝好些。

漢武帝時期的百姓生活怎麼樣

3樓:和平有明

那要看漢武帝什麼時期,他剛繼位初期還可以,但是和匈奴翻臉以後,為了應付大規模作戰需要巨大開銷,開始掠奪百姓,造成國家,人民財富巨大損耗。以至於晚年給一**封為「富民侯」,可見當時民生之艱苦

漢武帝統治下,普通百姓活得有多慘

4樓:神木二號

非常慘的鹽鐵專賣制度以後更是慘不忍睹了所以漢武帝晚年才會發生飢荒才會有受不了的飢民要刺殺漢武帝

大家認為哪個統治時期百姓的生活最好!!!!!!!

5樓:都都貓

整個西漢bai時期

西漢的前面六

du十多年裡一直都是輕zhi遙薄役,文景之dao治的盛世就出現回在這一時答期,政治清明,經濟發達,國家富強,農民獲得了大量的土地.

到漢武帝的大開拓時期雖然因為戰爭致使國家疲憊,但是也開拓了漢人的巨大生存空間.漢武帝的大一統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乙個盛世.

漢武帝的兒子昭帝與曾孫宣帝再次恢復生產發展,雖然力度比不上漢初,但是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昭宣中興.

到漢亡,漢朝也仍然超級有錢.西漢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有錢的朝代.

6樓:

應該是宋朝

那個時候中國社會形態在眾多封建統治中是最發達的

7樓:木零

我認為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前期統治是最好的,中國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最富裕、國泰民安的時期。

8樓:殘酷一丁

生活好不bai等於國家富強,這是中國歷du史的「諷刺」。zhi對於古代的dao中國老百姓,生活好的內第乙個容條件就是:和平的環境。

第二個條件就是:官府清廉。第三個條件才是:

家庭經濟富有。根據這三個條件,我們可以精選出中國「最優秀」的年代就是西元前二到一世紀,即西漢王朝的高祖後期、呂后、文帝和景帝統治的六七十年。那個時候,社會民風淳樸,官府清廉,人民生活簡單而富有,皇帝的慾望降到最低限度。

這就是中國人民最希望、最追求的年代。可惜,一去不復返!始作俑者,漢武帝劉徹也!

試用史實分析漢武帝統治時期國家富裕強盛的原因

9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在位期間從四面八方開闊我國疆土,打敗了對我們領土虎視眈眈的匈奴民族,穩定了我國的社會發展。可以說在軍事方面漢武帝時期的軍隊是世界上最牛的了!與此同時漢武帝還開通了通向西亞的古絲綢之路的東段道路,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

武帝在位期間主張獨尊儒術,制定了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我們如今的許多民俗習慣都是形成於那個時代的。從負面來說呢,漢武帝的連年戰爭造成了大量無辜百姓死亡,導致國庫空虛,入不敷出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他的「三綱五常」對後世的思想起到了束縛作用。

漢武帝窮兵黷武是肯定的,他耗盡了國家財力致力於戰役,對於國家來說他是有功,但是對於廣大來百姓來說那就是大過了!另一方面來說漢武帝又是乙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雖然因戰役揮霍掉了國家的財力,但是卻又在輪台悔過後的短短的時間裡重新籌措好可觀的財力,這是乙個君主中的人才!

然而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正反兩個方面,漢武帝窮兵黷武同樣也有其利弊,這是無可厚非的。

漢武帝生活在哪個歷史時期

10樓:江上月如鉤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是漢朝的第7位皇帝,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惠帝劉盈的侄孫子(劉盈為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高祖的重孫子。其母王娡,在劉徹立太子同時被立為皇后。

劉徹西元前156年生於長安,4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西元前141年—西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西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諡號「孝武」,廟號世宗。

漢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第乙個高峰時期,漢武帝即位之前漢朝皇帝一直採取黃老之學治國,吸取秦亡的教訓與民休息,使社會繁榮經濟發展,漢武帝即位時據歷史記載,倉庫里德穀粒因堆積過多已經有的腐壞了,積累的錢幣也因太長時間不動用而使竄錢是的繩子有的也腐爛了。

在漢武帝之前的歷任帝王自漢高祖白馬之敗後對匈奴一直以和親來換取和平,漢武帝即位後因社會已有了長足的發展,所以不再採取和親政策,而轉守為攻開始對匈奴進行攻擊並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11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古代,號稱有三大盛世(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不是合格的盛世有爭議[1])。其中第乙個就是漢武盛世。 西元前140年,年僅16歲的劉徹即位,他就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

漢武帝在位54年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廣攬人才,創設制度,發展經濟;對外征伐四夷、開通西域,從而使漢王朝走向鼎盛。漢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於進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國歷史上,他第一次確立了儒家在國家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第一次實現了中西方大規模文化交流與融合。

班固在《漢書·漢武帝》中這樣評價,「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在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漢武盛世。

12樓:司徒劍峰

西元前156年至西元前87年,在位54年建立西漢王朝不朽的功業,生肖猴。

【漢朝】漢武帝的經濟政策中,哪一項最影響百姓生活?為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大概有這麼幾個,以下是個人見解

1、鹽鐵專賣政策,對農民影響不是很大,怎麼講:即使**不專賣,也會被奸商大賈把持,任意操縱**,還不如換成**專賣

2、均輸法,平準法的實施,也是打擊大商人、大富豪投機獲利,防止物價大幅**採取的措施

3、增稅,財產估算,每價值一萬錢的財產收取一算的稅收,即120錢.顯然,這個稅收僅僅針對富商豪族.一般民眾的財產到不了一萬錢,對民眾影響不大

前三項對一般農民的影響不大,無論產業政策的調整(鹽鐵),物價的平抑(均輸平準)還是稅收政策的改變(財產稅的增加)對於富商豪族則是毀滅性的打擊,也符合當時的重農抑商政策

4、統一貨幣並為國家鑄造—五銖錢,錢的重要性我就不多少了,國家內部錢幣不統一影響太大,試想:山東濟南的農民拿著濟南錢去青島買東西,結果錢不能花,怎麼辦?濟南農村的錢,到了濟南市區錢不能花,怎麼辦?

**獨佔鑄幣的權利以及貨幣的成功流通,對農民來說太重要了,增加了**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削弱了地方的分割勢力

很明顯第四項統一貨幣為最影響百姓生活

14樓:雲祀

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到現代,鹽鐵茶主要仍由**及國企控制。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佔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可以供給皇室消費以及鉅額軍事支出。當時,人民的賦稅的負擔沒有增加,國家的收入大增,不但彌補財政上的赤字,並且還有羸餘。

不過官營鹽鐵卻給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官鹽價高而味苦,鐵製農具粗劣不合用等

15樓:大學差生

鹽鐵酒專賣。這些都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須品,以前沒有專賣是百姓可以自由買賣,形成自由競爭的市場所以**相對便宜,專賣以後,由官府壟斷經營,**較高。它最影響百姓生活

16樓:傷顑頷

五銖錢。統一的貨幣,交易方便,且延用很多朝代。

漢武帝統治時期,漢朝達到巔峰,真的是因為文景之治打下基礎的原因嗎?

17樓:小蘭說的那些事

漢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就是使得漢朝達到了巔峰,這也是他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帝王的原因。不過,漢武帝所開創的盛世,並不是他乙個人的功勞,他前面的帝王為他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文景之治,漢武帝也不可能帶領漢朝走向巔峰。

經過秦末亂世,漢朝初立的時候國家百廢待興,老百姓也生活得非常苦。所以,針對當時的國情,漢文帝和漢景帝就秉著休養生息的原則,採用了非常多對百姓有好處的政策。古代的時候,**都是要求老百姓免費給國家幹活,這稱為徭役,漢文帝和漢景帝都採用了輕徭的政策,盡可能減少百姓的徭役。

他們自己也過著簡樸的生活,不興修宮殿,衣食住行都極簡。輕徭讓老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生產,對發展經濟是非常有幫助的。

除了輕徭,他們還都減賦,讓利於百姓。百姓在**的優惠政策之下,生產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兩代皇帝的治理,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這就出現了文景之治,可以說文景之治使得漢朝逐漸強大起來。

漢武帝成為皇帝之後,他也勵精圖治,使得漢朝更加強大。他的強大離不開漢文帝和漢景帝打下的基礎,如果把漢朝的發展比較修房子的話,文景之治是給漢武帝打了非常堅實的地基,而漢武帝就是在這個地基上建起了一座非常高大和堅固的房子。

18樓:可愛芹子丶

一提到歷史上的明君,尤其是非開國君主的明君,總給人同樣的印象。覺得他們都勤政愛民、關心百姓疾苦、能夠從諫如流,滿臉寫著溫良恭儉讓,簡直就是勤勤懇懇的勞動模範,古代版的傻白甜。

實際上,傻白甜壓根幹不好君王這個職業,更不用說想幹好變成明君。一代明君正如《君主論》所講,要像獅子一樣

勇猛,像狐狸一樣狡詐。

今天寫的漢景帝就是這樣。但凡學歷史,沒有不知道「文景之治」的。

沒有文景之治,可以說就沒有漢武帝藉以發揮的經濟政治基礎。不能說文景之治不重要,相反很重要。只是漢武帝所為,讓中國作為乙個統一的國家,在地區性地緣政治領域扮演了更重要角色,也改變了一直以來持續數百年的與北方少數民族基本政治軍事格局。

漢武帝自認為一輩子辦了兩件事:第一是極大程度地發展和完善了帝國體制,從戰國以來,各大學術派別在認識到統一的浪潮不可阻擋的同時,紛紛提出自己的治國理念,但只有經過幾代人的實踐,到了漢武帝,儒家、法家、黃老道家終於合流,這才有宣帝口中的「漢家制度」,影響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第二是對外反擊匈奴,找到了解決北部邊患的正確方針(到東漢竇憲北伐終於徹底解決北匈奴)。外事四夷,擴充套件了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

秦漢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統一帝國,無論對內對外,都無先例可循,這就更顯出了秦皇漢武作為開創者的難能可貴。「雄才大略」四個字作為評語,再合適不過。

這是漢武帝那個時期的五銖錢,五銖錢在漢武帝時期的價格

西漢武bai帝元狩五年 公元du前118年 在中原開始發行五zhi銖錢,從此開dao啟了漢五銖錢的回先河。一直到東答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 例如王莽統治的時期 之外,西漢 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五銖錢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

春秋戰國時期和漢武帝時期的儒學地位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春秋戰國 儒家思想初創時期,不被多數諸侯採納,只有少數想要改革的諸侯國曾試用過,但並不顯著屬於非主流階段。秦朝 焚書坑儒,儒家思想被大大破壞,險些被摧毀。法家思想鼎盛。漢朝 漢武帝推崇儒家思想。其得到歷史上第一次大發展。也成為了國家的主流思想。宋明時期 是儒家思想的在一次騰飛與發展。儒家思想已漸漸在...

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表現在哪些方面?知道的幫個忙吧

漢武帝劉徹 西元前156年 西元前87年 漢族,出生於長安,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 漢文帝劉恆的孫子 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 說 威強睿德曰武 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